ZKIZ Archives


勞合社CEO:在華收獲“黃金一年” 期待與保交所合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8107.html

在陸家嘴論壇期間開業的上海保交所從籌備開始就經常被外界稱為“中國版”勞合社,然而國際市場上大名鼎鼎的“原版”英國勞合社在中國卻並非家喻戶曉。它的業務模式有何特殊之處?近幾年的發展情況又如何?

近日,勞合社首席執行官英格·碧爾(Inga Beale)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事實上,2015年勞合社在中國市場上收獲了“黃金一年”,未來,中國“一帶一路”、城鎮化戰略等帶來的風險敞口催生了巨大的機會。而對於剛剛開業的上海保交所,她也期待與之展開更多合作。

在華收獲“黃金一年”

早在2007年,勞合社就已經以再保公司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2010年業務擴展至直保業務,而去年,伴隨著中國保險業的“一枝獨秀”,勞合社在中國市場也收獲了“黃金一年”。

據英格·碧爾介紹,2015年,勞合社中國實現了8億元保費收入,在前年的基礎上翻了一番。同時,北京分公司獲批成立。目前中再集團已經在勞合社成立了辛迪加,太平保險集團也與勞合社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

“2007年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我們只有4個辛迪加,現在我們擁有30個辛迪加。雖然目前我們的保費規模還不算大,但我對我們所取得的這些成績和進展還是非常滿意的。”英格·碧爾稱。

最近幾個月,又先後有中天、環亞、昆侖、太平再顧問4家中國保險經紀公司加入了勞合社的註冊經紀人,可在倫敦勞合社市場上直接開展業務。

“要成為勞合社的註冊經紀人,需要跟我們旗下的辛迪加有業務往來,同時要考量其從事的風險類型、專業能力、未來計劃,及其業務戰略能為勞合社的增長和其中的辛迪加們帶來怎樣的業務和發展。”英格·碧爾表示。

顯然,對於勞合社來說,中國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和發展潛力的市場。

英格·碧爾非常看好中國特殊保險與再保險市場的發展前景。“中國政府‘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發展將為中國保險公司開拓國際市場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為擁有全球專業能力的再保險公司帶來更多業務機會。”同時,她認為,巨災的保險與再保業務中有太多的敞口和風險;而城鎮化使得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同一個地方,這同樣會對市場帶來許多新的變化,使得風險進一步集聚和增加,這些都帶給專註於特殊風險的勞合社更多的機會。

“中國保險公司所購買的再保業務,相比其他國家遠低得多。美國的投保份額是中國的三倍,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投保份額比中國多50%。在這樣的市場潛力下,我們預計今年勞合社中國的保費收入增長也會有去年類似的成績。不管是直保還是再保業務都會越來越多。” 英格·碧爾表示。

而在上海,被稱為“中國版”勞合社的上海保交所在剛剛閉幕的陸家嘴論壇上正式開業,而英格·碧爾也作為唯一的外資嘉賓應邀見證了上海保交所的正式誕生。

跟上海保交所提供交易場所等角色類似,擁有超過300年歷史的勞合社也並非是一家保險公司,而是一個保險交易市場。每天,超過50家頂級保險公司、200多家勞合社的註冊經紀人及4000多名本地的承保代理人在這個市場中開展業務。勞合社本身並不承擔承保業務和風險,而是由其組成元素——“辛迪加”來承保風險。這些辛迪加由勞合社的一家或多家成員組成,通過保險經紀人或者承保代理人來進行承保。

而上海保交所借鑒了勞合社的平臺模式,搭建包括國際再保險、特種風險分散在內的“3+1”平臺。英格·碧爾表示,將眾多保險公司集合在一個統一的平臺上,有助於形成一種“集群效應”,吸引專業人才,優化資源配置,在既競爭又合作的態勢下,更多高層次的創新的理念和產品將會不斷湧現。這也正是勞合社這種市場模式的特殊價值所在。但對於上海保交所,由於詳細的業務模式和規則還未發布,勞合社希望進一步了解保交所的具體業務模式和政策,期待雙方未來開展更多合作。

不希望英國退歐

盡管在中國業務走勢明顯加速,但是整體而言,勞合社去年遭遇了綜合成本率的上升及利潤的下降。勞合社財務數據顯示,其2015年綜合成本率從2014年的88.4%上升至90%,稅前利潤則從2014年的30億英鎊下降30%至2015年的21億英鎊。

“事實上,去年我們遭遇了‘雙重打擊’,一方面是保費價格競爭激烈;另一方面則是低利率造成的投資回報減少。可見,我們所處的環境目前是充滿挑戰的。”英格·碧爾稱。

不過,她強調,2015年勞合社的整體資本回報為9.1%,雖然相較前一年14.1%的回報率有所下降,但仍然“很不錯”。“但這個現象也是對未來的一個警示信號,我們的回報可能會從兩位數進入一位數的時代。中國現在有新常態,這個也可以說是我們保險行業的新常態。”

比起去年業績上的挑戰,似乎英格·碧爾更擔心即將到來的關於英國是否退歐的全民選舉,因為勞合社正位於英國倫敦。

“我們當然不希望出現英國離開的情況。”英格·碧爾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

由於勞合社從性質上來說是市場的結構,因此無法像公司制企業可以在歐盟各國通過設立子公司的形式進入。

“英國成為歐盟的成員國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好處,讓勞合社可以從倫敦開展業務,進入27個歐盟國家的市場,和他們有交易的權利,且和在英國做交易的權利一致。我們當然不希望這一便利性消失。”

英格·碧爾表示,如果最終英國退歐,可能勞合社需要單個地跟歐盟的27個國家重新協商合作協議。“我們認為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是沒問題的,只是這需要時間。曾有人用了4年時間才與某個國家達成協議,不知道現在需要多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