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拉美經濟遭遇大宗商品寒冬時,中國該如何與拉美合作?
“我們很多時候希望在本地進行生產,國內市場消費。”巴西前任駐華大使路易斯·德卡斯特羅·內維斯(H.E.Mr.LuizAugustodeCastroNeves)說,拉美並沒有真正融入全球的供應鏈中。這是中國與拉美進行經貿投資合作中必須面對的現實。
內維斯是在5月29日舉辦的“中國與拉美:跨越太平洋的發展夥伴”高端圓桌會議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與會的還有20余名中外學者與外交官員,深入探討了中拉的發展模式與合作空間。
對中國關註度超美國
在談到拉美經濟的特點時,內維斯非常坦誠地指出,其實拉美地區與中國對於全球化的發展方向是相反的。簡單而言,拉美更註重的是內部的發展,而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政策指引下,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他並不避諱,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在拉美依舊存在。特別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市場,主要依靠一些進口的補貼政策。
中國前駐巴西大使陳篤慶在發言中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還處於貿易增長低迷,大宗商品市場還波動不定的狀態。中國作為國際大家庭一員也不能幸免。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國際社會,包括拉美國家在內,特別擔心中國經濟放緩產生的外溢效應會影響到自身經濟發展。
陳篤慶還舉例道,拉美各國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走向是很關心的,“我個人感覺巴西的企業界對中國經濟指數的關註程度可能還超過對美國經濟指數的關註,因為中國這些年確實是拉美許多國家產品的主要購買方。”
但是,當中國需求放緩、不再是拉美大宗商品國家主要的買家時,那些主要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拉美國家的經濟結構脆弱性一覽無遺。當然,《第一財經日報》之前采訪的專家均指出,需求的缺少是全球範圍內共有的現象,單單指責中國是毫無意義的。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拉美國家自身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凸顯無疑。
去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訪問巴西時也指出,在中國與拉美國家的貿易合作中,中國購買拉美的大宗商品,同時向拉美出口大量的工業制成品模式,的確在過去給中國拉美的雙邊經貿發展帶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這種現象不能持續。
因此,在當前中拉經濟結構均處於轉型期時,雙方都在探尋新的貿易模式。
多元化嘗試
在拉美,大宗商品出口國目前都在嘗試出口多元化。以主打“銅經濟”的智利為例,由於與中國較早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目前,正主打櫻桃、紅酒,以及禽肉的出口。智利駐華大使賀喬治(JorgeHeine)此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當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成為過去式時,智利正致力於對華出口的多元化。“得益於與中國的農產品與食品貿易,智利農業在2015年前三個季度增長達到6%,比智利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快了3倍。”賀喬治如此表示。
如果說,智利有果蔬,那麽巴西除了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外,還有什麽?除了大宗商品,陳篤慶認為,中國目前對高質量的農牧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自去年6月,中國解禁了巴西對華的牛肉出口後,巴西的牛肉出口已經占到巴西對華出口的16%。”陳篤慶說道,“當然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等更多拉美國家高質量的肉類產品、海鮮產品都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中國老百姓的餐桌上。”
就中國而言,產能升級也被提上議事日程。陳篤慶指出,特別中國現在實施了中國制造2025年的戰略,中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將通過中拉產能合作這個重要的平臺,這個觀點也是去年李克強總理訪問拉美提出來的。這可以大幅度提升中拉合作的層次和含金量,使雙邊合作更加多元化。
中企投資拉美正當時?
在中國與拉美的雙邊貿易結構在悄然轉型的同時,中國對拉美的投資也在發生變化。
中國社科院學者王飛在演講中提到,盡管巴西目前面臨高稅負、高利率、低投資的現狀,但鑒於其國內的基建缺口,對有誌於拓展巴西市場的中企而言,不失為一個機會,“當然,對中國企業而言,如何利用巴西的基礎設施缺口,在實現自己利潤的同時,又能夠幫助巴西改變基礎設施落後的局面,值得考慮”。
內維斯指出,目前中國對巴西的投資領域也出現了新的變化,除了大宗商品,中國的很多企業,比如汽車企業,已開始在巴西建立生產基地;以國家電網為代表的中國基建企業也開始在巴西收購一些當地的電力企業;還有中國的金融業開始進駐巴西市場,除了中國的一些銀行落戶巴西外,還有一些巴西的小型銀行將其股份賣給中國的銀行。
在金融業,巴西證券期貨交易所也早在上海設立代表處,並且該代表處是其巴西境外位於美國紐約、英國倫敦後,統協亞洲事務的唯一代表處。巴西證券期貨交易所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姚紅輝表示,近年來,也看到中國巴西雙方資本市場的密切合作,希望為雙方的深入合作起到橋梁作用。去年,中國的海通證券成為巴西證券期貨交易所第一個中方的成員。
的確,巴西Kemu商業咨詢公司主席馬爾科斯·卡拉姆盧·德·帕伊瓦(MarcosCaramurudePaiva)此前告訴本報記者,拉美需要中國的資本,但中國一些企業之前在拉美投資時,往往把當地企業的高層全都替換了,相互間的合作非常少。好在,現在這一現象出現了轉變,中國企業在拉美投資看到更多的是夥伴關系,很多管理層中,出現更多當地人的面孔。當然,他指出,如果中國企業到拉美僅僅是做貿易的目的的話,被接受程度可能不會太高。“拉美當地人還是希望中企到拉美投資,能為當地創造經濟利益。”帕伊瓦說道。
至於投資風險,對當地法律法規的熟悉,對拉美人思維方式的了解等,都是中企要在當地紮根必須考慮的因素。鑒於近期,墨西哥政府對中國援建的高鐵被否決並提出賠償計劃一事,墨西哥蒙特雷科技大學學者維拉(FranciscoJavierValderreyVillar)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提到,被否決背後其實還有很多細節是讀者未知的,實際情況也遠比結果來得複雜。他建議中國投資者放眼長遠,“當然,墨西哥與中國有必要重新構建雙邊關系的互動,以增加互信。畢竟,互信才是中國投資者願意到墨西哥市場尋求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