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打通路大戰 該虛實擇一或兩者並行?

2012-10-15  TCW




當實體通路廠商面對網路業者的競爭時,是否也該立刻跟進,是管理的兩難議題。

今年中國最注目商戰是,年初電器零售商蘇寧大舉進軍網路市場,將與電子商務廠商京東商城一決高下。

原本,○九年蘇寧董事長張近東還認為「網上商城以產品成本價銷售無法提供附加價值,不符商業發展規律,」但今年上半年,蘇寧實體店面營收比去年同期僅成長二‧○五%,反觀電子商務企業京東商城的電器銷售額卻年成長一倍,通路巨變逼著蘇寧不得不改變做法,積極介入。

過去,實體通路廠商對網路通路趨於保守的關鍵在於:擔心「自蝕效應」的產生。若自己開的網路商店定價便宜,就可能影響實體門市的銷售價格,但若價格同步,實體門市的店面租金跟人事費用確實較高,難以負荷。美國零售通路龍頭沃爾瑪(Wal-Mart)發展了十五年網購,仍然打不過亞馬遜(Amazon),就是陷入「自蝕」的兩難。

國內第一家連鎖書店──金石堂也面臨了同樣難題。一九九六年,台灣第一家網路書店博客來上線後,至今國內有三分之一的圖書市場被網路書店吃掉。

金石堂選擇的路是「虛實並進」,一九九八年網路書店上線,現在網路書店占其營收三五%左右、獲利占其四成,是國內僅次於博客來的第二大網路書店,卻不放棄經營實體門市。

我們邀請金石堂圖書董事長周傳芳與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對談,面對通路巨變,虛實通路選擇兩難,當虛擬通路獲利明顯優於實體門市,堅持維持實體門市運作是否必要?以下是對談摘要。

新通路崛起,抵抗無用!內部自蝕,起碼肥水不落外人田

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以下簡稱于):面對虛擬通路趨勢,實體通路業者認為投入是唯一選擇,但是很容易落到左手砍右手的自蝕困境。現在金石堂的虛擬和實體通路是彼此競爭或合作?

金石堂圖書董事長周傳芳(以下簡稱周):我們是競合者。一開始,網路店(只)是實體書店的延伸,是實驗性質,但是試驗後,我們發現客人會因為價錢和速度在網路上購書,確認是趨勢後,就把它獨立出去,兩個公司(編按:分為金石堂網路書店與金石堂圖書)各做各的,只是後面商品平台、採購和IT是共享。

我們的競爭力是產品和消費者,只要消費者喜歡,就得提供這個平台。其實,不同通路的競爭,對我們來講沒有太大心理障礙,因為金石堂的母公司是高砂紡織(編按:高砂紡織持有金石堂圖書三一‧三%股權),我們(指高砂紡織)光是牛仔褲就有四個品牌都是自己在打。

我認為內部競爭還是比外部競爭要好一些,起碼肥水不落外人田。

于:不過,虛擬通路固定成本低,成本一本書五十塊,網路賣五十三塊有賺,但是店面非得賣六十塊,金石堂在網路書店和實體書店價格怎麼定?

周:面對價格的競爭,網路該跟博客來競爭就跟它競爭,那你實體想要跟網路競爭,就跟它競爭,你不想要跟它競爭,就不要跟它競爭。

但是,我常在公司宣傳一個觀念,實體門市不跟它(金石堂網路書店)競爭,你也要跟博客來競爭,抵抗是沒有用的(編按:現在門市商品的定價大多跟網路同步)。

于:你估算未來金石堂實體和虛擬通路的比例會有變化嗎?

周:現在實體和虛擬通路(營收比)大概是七三比。目前網路都還維持兩位數以上的成長,但是實體成長就是三%、二%。

我相信三年後,應該網路會比實體還大,(實體和虛擬通路營收比)變成四六比。

于:實體投入成本高,既然你預期三年後虛擬通路營收會超越實體,維持實體門市(編按:近年,金石堂實體書店店數都維持在六十七家左右)的價值在哪裡?

虛實並行,競爭門檻高!客群不同,管理與銷售得分兩套

周:其實,(金石堂)實體(通路)和虛擬(通路)消費者是不同的,我們跟Happy Go卡是有策略聯盟的,分析過兩邊(顧客)的重疊性只有七個百分點。

習慣在網路上買的(消費者),基本上就是要求速度、價錢和目的性,但是,到實體書店是享受氛圍,下班後帶著全家人到書店,看上哪一本就買。很早我們想像(實體書店的)客人的圖像,這種社區店有存在的空間,後來實驗過一、兩間店成功後,實體店轉向社區型書店。

于:虛實並行,代表一家企業同時運作兩套管理系統,例如,虛擬通路單位產值可能是實體的好幾十倍,分紅、薪資部分也不同,目前虛實(通路)人數的比例多少?不會引起內部糾紛?

周:人數差很多,差一、二十倍,但是我們分兩個公司,兩套不一樣的管理制度。

實體書店像陸軍,要求聽總司令紀律,一步一步走;網路書店講求速度和價格,比較像空軍,打仗時,開飛機的最大就是機師,人數很少,但都是菁英分子(金石堂網路書店約五十八人,金石堂圖書約四百二十一人,網路書店每人營收貢獻度至少為實體的四倍以上)。

于:書的利潤不多,讓實體店面經營更吃力,以誠品來說,經營實體書店,但真正支撐獲利是商場,實體門市要維持獲利不易吧?

周:雖然沒有辦法每一家門市都獲利,但大部分都可以,不賺錢的大概都收掉了。

我對閱讀市場滿有信心的,不會萎縮。此外,正因為獲利不易,相對障礙很高,沒有新競爭者會進來(金石堂營收由二○○九年的二十四億成長至二○一一年二十七億,淨利率約在一%至二%)。

再來,我們開店的方法也改變,過去金石堂大概都開是兩百坪大店(以前兩百坪店約占金石堂三成),現在大概都維持在一百到一百五十坪,甚至小至五十到一百坪(編按:目前一百五十坪、一百至五十坪與五十坪店數占比約六○%、二五%、一五%)。坪數降低外,社區書店可以選擇二級商圈,降低租金成本。

另一方面,我們一直努力發展產品力know-how,這是非常獨特的行業,每月我們會進兩千本新書,一間店至少有五萬本到八萬本書,進銷退存得很精準,不然(庫存)最後會爆掉。坪數變小,你要擺多少的商品?擺什麼商品?怎麼擺法?怎麼依據商圈調整都是學問,台灣大概就是我們有這個know-how經營,當然,我們也賣文具、禮品和雜貨,這部分獲利會比較好(編按:門市營收約有六成來自書,四成來自非書類)。

產生綜效,是致勝關鍵!網路銷售,可做為實體行銷參考

于:虛實並行除了得有能力管好兩種通路外,最重要是要產生綜效,才能建立起別人難以超越的門檻,金石堂在虛擬和實體通路有合作的綜效嗎?

周:我剛剛提到,(虛實通路)背後的IT資訊系統相同,對商品和消費者反應,網路比實體快很多,比如說一秒鐘秒殺,實體就會知道這本書可以多進一些,又如,網路上這個書會賣五十本,另外有一本書會賣三十本,(實體書店)就要趕快把書抓出來放在一起,這是其一。

最近,我們推「三小時到貨」(編按:符合條件下,大台北部分地區網路訂書三小時到貨,細節可查詢該公司網站),又把虛實整合起來,網路訂購,利用汀州店的庫存出貨,三小時到貨。

這非常的困難,假設下午兩點下訂單,五點要收到,扣掉給快遞兩個半小時,(書)要兩點半以前出去,也就是我們只有半個小時的作業時間。

這(指汀州店)是開放式書店,萬一被買走,「三小時」就垮了,所以在推三小時送貨之前,我們得先把店裡超過十萬本書全部定位,哪本書是放在哪一個櫃子、哪一層都知道,這不是那麼簡單。

于:你是試圖在以價格為差異化的圖書市場,加入速度差異化,關鍵在於投入成本與客戶是否埋單,就等待以後見分曉。

【台灣名師觀點】無法發揮綜效,虛實通路並行不見得好

金石堂的虛實通路發展,可以區分出三時期,第一階段虛擬通路屬於實驗性質,確認是趨勢後,第二階段各自分開管理,第三階段虛實合作產生綜效,才能發揮整合真正的意義。

企業想虛實兼顧必須先思考:一、兩種通路的目的性,能否區隔客群。金石堂雖然是順應網路潮流投資虛擬通路,但是後來針對虛擬與實體通路差異化客群,降低「自蝕」的影響。

二、虛實整合的綜效。金石堂的實體通路分享虛擬通路回饋的資訊,虛擬通路則藉由實體店面作為3小時快速到貨的倉庫,虛實聯手企圖raising the bar(提高競爭門檻),一旦成功,單有網路或實體通路的競爭對手很難超越它十多年建立的虛實整合優勢。

相反的,如果僅是因應潮流而走虛擬通路卻找不出綜效,最後增加的可能是管理複雜度而非獲利。

口述:政大企業管理學系教授于卓民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71

發改委:民資回落不賴政府,兩者是互補的

針對政府投資對民間投資是否存在擠出效應的提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勇25日回應稱,負責任地講沒有,民間投資的回落有其合理性。

25日上午,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張勇介紹了《關於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的有關情況。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58797億元,比去年同期回落7.3%;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5%,比去年同期下降3.6%。

張勇表示,民間投資的領域主要是制造業和房地產兩個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而當前一些傳統行業存在創新力不足、結構調整難度較大的情況,民間資本勢必對市場有選擇,使得投資腳步放慢。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民間投資以市場為導向,投資增速回落和民企自身的投資分布和結構關系大,制造業產能過剩、利潤低、成本上升是造成回落的主要原因。

此外,張勇認為投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也導致了民間投資較弱。

為了提振民間投資,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5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情況開展專項督查,從5月20日到30日,國務院派出了9個督查組,赴18個省區市,開展了為期10天的實地督查;6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督查工作匯報,要求以不斷深化改革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張勇在發布會上表示,客觀原因上,過去的民間投資高增長對應的是經濟兩位數的高位增長,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進入了一個新常態,這種情況下民間投資不可能保持高位增長。其次,傳統行業怎樣找到新的投資亮點和增長點需要過程。民營企業反映多搞培訓、多輸送人才的問題,也是政府下一步需要支持發展的。

張勇指出,國家預算內,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內的各級政府投資只占投資規模的5%,且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項目上。他認為,這些項目因收益相對較低、期限較長,因此民間投資進入是較困難的。“並不是不想讓民間投資進,是投資要追求平均利潤率,相比做這個不如做別的,民間投資肯定不願意做回報比較低的。而政府投資做的主要是補短板的行當,這些年基礎設施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高鐵近十幾年發展非常快,這些是政府投資的主要領域,民營資本在這方面進入很少。”

2004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政府投資逐漸從競爭性行業退出,且鼓勵社會投資,放寬社會資本的投資領域,允許社會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逐步理順公共產品價格,通過註入資本金、貸款貼息、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 本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項目融資等方式,參與經營性的公益事業、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對於涉及國家壟斷資源開發利用、需要統一規劃布局的項目,政府在 確定建設規劃後,可向社會公開招標選定項目業主。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進行境外投資。”

張勇認為,政府投資和民營投資有不同的領域,在不同的領域下發揮著各自的作用,是互補的。當前,投資下行壓力大,民間投資回落較快,政府投資要加大力度,包括使用專項建設基金,幹一些“應該幹、必須幹、早晚都要幹”的事情。張勇強調,要把握好這個度,政府投資一定要補短板,不能和民營投資爭同一個市場。

“民間投資要落實改革措施,適應中國經濟增長新形勢的特點,向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傾斜,使投資效應得到改善。”胡遲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76

智能時代必將崛起的兩者,語音產業與深圳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10/159716.shtml

智能時代必將崛起的兩者,語音產業與深圳
深藍DeeperBlue深藍DeeperBlue

智能時代必將崛起的兩者,語音產業與深圳

深圳有其他城市沒有的綜合能力、基礎設施與產業特征。深圳所具有的企業集群特征,將讓深圳會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

 本文由深藍DeeperBlue(ID:deeperbluetech)授權i黑馬發布,季星整理,鄒思從編輯,杏子制圖。

人類從 PC 時代來到了智能時代。

首先出現的是智能手機,一個叫喬布斯的男人生前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把智能手機的使用難度降低、適用範圍擴大,以至於智能手機成為了人人都會用、人人都願意使用的生產工具。在這之後,智能音箱、智能家居、智能物聯,紛紛登場。

如果說整個 “芯片- PC -互聯網” 這一波的技術創新,造就了一系列如 Google 、Facebook 以及 Yahoo 等企業的成功;那麽這一些 “大名字” 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它們的商業模式都圍繞著以鍵盤作為輸入系統而產生的文本信息而產生。

智能時代,什麽樣的企業有可能會成為繼這些企業之後的巨頭?或者說,這些巨頭如果要順應潮流,最有可能會朝哪個方向去轉型?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是語音。

1

語音正在侵蝕搜索份額

這段話到這里即將戛然而止,因為我們要從行業轉向地域。

我們討論了智能時代中什麽產業可能會興起並變得重要,那麽,智能時代又會選擇哪一座城池?

保羅·格雷漢姆在他的名篇《市井雄心》的開頭說道:“偉大的城市吸引有抱負的人。在城市里徜徉時,就能感覺得到。城市在通過幾百種方式向你傳遞著信息:你能做得更多;你應該再努力一點。”

2016 複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上,產權經濟學家張五常說:深圳現在已經超過香港,10 年之內,會超過美國的矽谷。

2016 年 10 月 11 日,中國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以及深圳市市長許勤在深圳接待了蘋果公司的 CEO Tim Cook 。Cook 隨即宣布:蘋果將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這個新聞無疑比之後蘋果公司所召開的 Hello Again 發布會在中國取得了更大的影響。

深圳似乎正在逐漸成為一個閃耀著 “自由” 與 “創新” 光環的城市。除了漲瘋了的房價,深圳還擁有無人機制造商大疆、通訊巨頭華為、 3C 產品及半導體設備生產起家的富士康,以及消費電子生產商創維,等一系列著名科技大企業。

這些科技大企業毫無疑問在創造著財富的同時也滋養著科技創新。據 2014 年數據,在深圳,90% 的機構研究經費來自於企業。

並且由於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深圳政府采取了大量獨立自主的制度創新來促成高科技中小企業的發展(稅收優惠、人才引進、政府投放種子基金)等等。

我們有理由期待深圳之光。

640

深圳 30 年前的 GDP 僅相當於香港的 0.2%,目前約為香港的 95%,成為我國創新增長的標誌。圖為平安保險在深圳建設的全國第一高樓—— 660 米的平安金融中心。

不久前,著名投資人李豐在一場舉辦於深圳的、平安銀行與峰瑞資本共同舉辦的聲學新技術產業論壇上講了他對智能聲學與科技投資新方向的看法。有一些觀點頗有前瞻性,我們把演講實錄編輯如下,並加上了後續采訪,分享給大家。全文已獲得獨家版權。

李豐在會上說:“中國即將進入或者已經在的智能時代,有兩者一定會成為受益者,一個是語音產業,另一個是深圳。”  

1、未來顯學:語音技術

為什麽聲學/語音產業會和沿襲移動互聯網的道路,成為科技發展的重頭戲?

先看一下歷史。縱觀在整個 “芯片-PC-互聯網” 在美國四五十年發展過程中,大部分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著兩件事情發生的。

第一件事情是, PC(電腦)成為大眾所熟悉、所能夠使用的工具。做這件事情的公司叫微軟。微軟通過降低電腦的使用難度,把電腦變成了人手一臺、並且每個人都長時間大規模使用的工具。在過去的 40 年中,微軟是 PC 產業中的里程碑之一。

第二件事情是,鍵盤成為 PC(電腦)與生俱來所匹配的硬件輸入法。回想過去,雖然每個人在最初接觸電腦的時候都會非常不自然,但最後都勉強學會的東西,就是如何使用鍵盤。鍵盤是電腦天生帶來的輸入法。因為有了電腦,人們才會去使用鍵盤。

2

第一部計算機的構建基於電子管這一基礎元件;以穿孔卡片作為輸入(或輸出)設備,操作繁瑣,不夠簡便;鍵盤的出現在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

PC 時代,在 PC 變成人們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正是鍵盤所產生的文本信息,變成了穿透整個 PC 與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數據形式與數據模式。

後來所有基於互聯網技術所產生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著鍵盤所產生的大量信息誕生的,包括這些如何組織、使用、消費這些信息,以及如何提高信息使用的效率。近如 2000 年以後,大部分的商業模式都是圍繞著如何能去更好地組織鍵盤所產生的數據,並使得這些數據能夠更好地被消費者所利用——比如 Google ,  Facebook 以及 Yahoo . 

於是,如果我們做一個有趣的映射:什麽工具會像 PC (電腦)一樣,成為最重要、並且最廣泛使用的個人生產工具呢?答案是智能手機。

毫無疑問地,在智能手機這件事上,有一家公司做了猶如當年的微軟一樣的事情:通過降低工具的使用難度達到普及工具使用範圍的結果。這家公司叫做蘋果。

那麽,智能手機相對應的硬件輸入法是什麽?什麽是智能手機與生俱來所匹配的輸入法?

肯定不是鍵盤。事實上,智能手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對鍵盤不友好的設備。發展到今天,智能手機上都已經沒有實體的鍵盤了。具有實體鍵盤的智能手機的典型代表,黑莓手機,在今年( 2016  年)9 月 28 日宣布永久停產。

3

現在許多概念手機的設計,越來越突破我們的觀念。

但由於,鍵盤是 PC 時代花費了三四十年教育消費者建立起來的習慣。所以可以想見,鍵盤仍舊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重新觀察智能手機這個生產工具,它所相匹配的新的輸入設備、或者稱之為新的信息生產方式,只可能是三種:麥克風、攝像頭與 GPS。

舉個例子,我曾和不少人(包括騰訊的人)討論,為什麽微信比手機 QQ 在手機上來得好。事實上,三年半以前微信剛剛發布時,最初的用戶是把微信當成一個步話機來使用。在微信生產的第一天,微信就天然地使用了麥克風作為它的輸入法,而不是用鍵盤——這是符合效率提升的特征的。

再舉個例子,為什麽打車軟件能夠在智能手機時代如此流行。可以回想一下,在沒有打車軟件的時候,人們是怎麽溝通打車這件事情的。乘客打個電話,說自己在某某大廈、過 15 分鐘之後下樓、穿一件黑色的衣服,然後問司機大概多久能來接,目的是哪里,之類。司機會在電話里回答說,我現在在哪一條路上,距離多遠,大概多久到,開了什麽車。

打車軟件誕生在移動互聯網上,GPS 成為了信息的輸入方式。於是乘客和司機之間不再需要那一通電話來溝通,而是打開打車軟件 app,利用 GPS 就可以知道乘客在哪里、要去哪里;司機在哪里,多久可以來接乘客。

其他例子不用再贅述。可以看見,在智能手機這個終端上,天然地能夠提高信息生成效率、成就有效表達的,不再是鍵盤,而是語音、攝像頭,以及其他傳感器。

於是按照 PC 時代相同的邏輯,Google 、Facebook 、包括現在的人工智能,都是圍繞著處理鍵盤所產生的數據產生的商業模式。那麽同樣的,可以預測,在往後 10 年或者 15 年,在智能終端這個領域中,最大的商業模式一定是圍繞著如何去有效地分析、組織和使用語音、圖像以及其他傳感器所產生出來的數據和信息所產生的。

所以可以這樣合理認為,語音技術以及和語音技術相關的應用;圖像技術以及相關應用,在今天變得格外重要。而圍繞著語音、圖像以及其他傳感器所產生的數據,以及這些數據的生產、分析、組織和消費,在之後的很長的時間里,註定會成為智能終端領域中最重要的發展方向。

2、這一次  深圳

在中國,深圳即將會是受益最多的城市,甚至有可能變成最重要的城市。

中國眼下面臨的挑戰,是多數發達國家都曾經歷的挑戰,但中國的國情又有所不同,導致這一次挑戰和其他國家又都不同。

美國在二十年代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鋼產量國家,一個工業化國家,中國經歷過這個階段。在五六十年代,美國開始經歷消費升級、經濟調整的階段,中國目前正在這個階段。

看美國的歷史,對中國未來的預測具有參考意義。

五十年代的時候,美國的人口總數大概為 2 億,就業人口總量占人口總數大約 60%。在 1.2 億的就業人口中,結構組成是這樣的:工業(第二產業、制造業)就業人口占了將近一半,剩下的一半就業人口從事農業與服務行業。

到九十年代末期,美國的就業人口構成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工業就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只有 10%,農業就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只有 1%,而剩下 80%的人口全部在從事第三產業。

4

這麽大的變化是怎麽形成的?美國通過兩種方式到達了這個階段,第一種方式是消費升級,第二種方式就是科技創新。

從六十年代有 “矽谷” 這個詞誕生開始,美國在過去的 50 年當中引領了全世界這一科技創新當中最重要的龍頭。信息服務產業在美國從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就業人口漲了 10 倍。

美國正是通過把制造業挪到了其他國家,同時大幅度增加了服務產業,並且抓住了芯片 PC 技術革命,從而得以誕生了一波科技企業。

中國有 14 億人口,就業總量接近 8 個億。中國的就業人口比例是這樣的:農業、工業與服務行業各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說,中國大概有 2 億多的農業就業人口,和 2 億多的工業就業人口。如果中國要往前進一步,一定會和美國一樣經歷一次產業升級。

5

但,中國最特殊的地方在於,中國的農業和工業就業人口基數太大,國家不可能在未來 10 年或者 20 年的時間中,把這兩個產業分別從兩三個億的就業人口完全轉移出去,剩下非常少的量。美國的就業人口結構轉移,也只不過轉移了兩千多萬的工業就業人口而已。

除了美國,日本也經歷過同樣的周期,大約在七八十年代。日本和美國不同的地方,在於日本把工業轉出了自己的國家,但日本錯失了科技發展的機會。香港地區也經歷過這個周期,但由於香港人口非常少,於是香港平緩地把電子表制造業轉成了現在的金融行業和旅遊。臺灣和韓國也都經歷過。但這些地區人口數量都不大,於是它們要解決產業就業人口轉移的時候,難度也是相對小的。

眾所周知,中國在這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碰到了相當多的經濟問題。解決之道是保證在未來完成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仍然保留足夠大的就業總量留在第二產業,以完成工業升級。這件事如果不發生,就意味著中國會面臨到一個巨大無比的壓力和挑戰。和別的國家不同,工業是中國不會放棄的部分,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國家會從政策層面上來大力推廣 “科技創新生產力” 和 “科技轉化生產力” 的原因。

因此,可以下一個結論:由於中國與別的國家的迥異之處是擁有巨大的工業與農業就業人口基數,因此從現在往後看 5~10 年,中國無論如何必須要經歷一次 “工業升級” 與 “科技創新”,否則就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挑戰。

而只要工業升級與科技創新成為趨勢,那麽相比北京和上海,深圳顯而易見已經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在最有可能應用新技術的各方向,不管是芯片還是智能設備,深圳積聚了足夠多的產業鏈、外銷和口岸等通道資源。所以說,對於在這些產業鏈基礎上,以及最有可能采用新技術的領域和方向中,深圳有產業集群、有產業工人,又有足夠多的產業鏈條環節,同時還有口岸資源。

現在,深圳市政府集中力量吸引科研人才,推出許多投資或落地的計劃。深圳還有幾個超大型公司,可以提供創業團隊和研發人員來源。除此之外,綜合氣候環境,以及其他因素考慮到一起,深圳最有可能就在這一類產業方向上變成聚集地,並且能夠在此後的經濟周期中越走越前。

因此,深圳有其他城市沒有的綜合能力、基礎設施與產業特征。深圳所具有的企業集群特征,將讓深圳會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城市。

深圳人工智能語音產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08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最近重讀了幾本書,今天要跟大家分享其中一本《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里面主要說了三塊內容:如何愉快的工作?如何和家人保持幸福的生活?如何誠信的過好一生(英文原標題:Staying Out of Jail)?

 

三條中,給我震撼最大的,就是這最後一條:Staying Out of Jail。

 

為了闡釋清楚這個樸素的道理,作者從一個公司由巔峰到滅亡的故事開始說起的。1990年代末期,在美國有一家很厲害的上市公司叫做Blockbuster,主要做DVD影片租賃,全國開了幾千家店,雇傭了幾萬名員工。

 

生意模式是這樣的:他們首先花錢買入大量DVD,然後向消費者租賃DVD,消費者看完還回來,再向下一個消費者租賃DVD。這個生意模式,決定了Blockbuster非常有動力讓消費者以最快的速度歸還DVD。

 

為了達到他們的目標,他們采取向消費者征收很高的逾期歸還罰款費用。不過沒多久就發現,懶是全球通用的病,借出去的DVD,消費者並不是很喜歡及時歸還。於是Blockbuster幹脆就把逾期罰款的費用又提高了,猿猴們掐指一算,公司大概有70%的利潤都是來自逾期罰款。

 

差不多也是在那個時候,美國出現了一個小小的創業公司,他們也看中了DVD租賃市場,不過與其讓消費者來店里借DVD,還不如讓消費者每個月付一點租賃費用,然後直接把DVD寄給消費者。如果消費者一直沒有看DVD,或者懶癌發作,不把DVD寄回來,這個小小的創業公司就不用支付寄回來的郵費和下一次DVD的周轉郵費啊。他們跟Blockbuster不一樣,不靠逾期罰款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轉眼時間到了2002年,這個小小的初創公司已經有了1.5億美元的收入,毛利率達到了36%。Blockbuster的投資者開始緊張了,他們跑去問公司怎麽看競爭,得到這樣的回複:

 

“我們為什麽要在意個初創公司啊,他們針對的市場那麽小,現在增速是好,但未來的不明朗因素更多啊。而且他們的毛利率比我們低這麽多,我們要真想做他們的業務,那就是動動小拇指的事,我們看不上他們在的小眾市場,chill~~”

 

影片租賃屆的巨無霸表示不會加入戰爭後,這絕對是這間小小的初創公司的大好機會啊。雖然是個小眾市場,但初創公司沒有過往的負擔,他們創造了一個以前根本不存在的市場,所以收入能做到多少,都是好事!

 

最終到了2011年,這間小小的初創公司已經有了2400萬消費者。而Blockbuster,一個曾經幾十億美元資產、幾萬員工、100%品牌認知度的公司,在2010年就申請破產了。

 

為什麽?因為Blockbuster遵循了一套非常經典的財務邏輯:從marginal thinking去看待新業務模式;初創公司36%的毛利跟他們已有的66%的毛利相比,根本不吸引;與其發展新業務,不如在原有業務上加杠桿;最最關鍵的,如果發展新業務,那基本會把原有業務直接競爭殺死,太自殺了,不能做。

 

Blockbuster思前想後了這麽多年,他們沒有想到的一點是:縱使開辟新業務會有很多痛苦,但不開辟新業務的結局是破產啊。他們真正應該做的,是假設如果沒有持續經營業務,他們要怎樣做一個更好的業務,怎樣更好的服務消費者;而不是保住自己已有的。

 

相反那家小小的初創公司,沒有Blockbuster般舊有業務的顧慮,擺在他們前面的僅僅是一個小眾市場的機會,他們抓住了。他的名字,你們現在一定聽說過——Netflix。

 

當然,沒有公司想自掘墳墓,但讓公司走向最終滅亡的道路,通常都是由多年前一個小小的決定開始的。這條規則,也同樣適應於個人。

 

跟公司一樣,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很多決策組成的。你永遠也不會知道,是哪個決定,會改變你的一生。

 

曾經有個二十幾歲的trader,叫做Nick Leeson,一直以來有一顆渴望成功的心。


結果做交易時,虧了點錢;但他想成功啊,犯錯是阻止自己成功的啊;於是他開始編造賬戶交易情況;接著為了矯正之前的錯誤,下了更大的賭註去把錢賺回來;向公司撒謊、偽造文件、誤導審計、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虛假陳述。

 

最後,他最開始那個小小的交易,滾雪球般虧損了14億美元。直接讓自己的雇主,英國歷史最悠久的銀行霸菱銀行倒閉了;自己被判在新加坡監獄里服刑六年半。

 

你說,在第一個虧損出現時,Nick Leeson能想到他的不坦誠,能把整個公司整垮,把自己送進新加坡監獄麽?

 

就跟企業對新業務視而不見,卻願意對原有業務加杠桿一樣。在面臨人生道德選擇時,通過掩蓋來解決問題,可能比對自己行為保持負責更加好受,畢竟,我們都會說服自己,“就這一次,下不為例”。但也就是這些“就這一次,下不為例”,我們的人生可能就被徹底改變了。

 

不信,想想老虎伍茲在第一次出軌時,能想到他最後的下場是身敗名裂麽?

 

阿姆斯特朗在濫用藥物時,能想到辛辛苦苦拿下的所有環法冠軍都要還回去麽?

 

徐翔在實現財富自由的時候,能想到自己最後是以一個醫生的形象為廣大股民記住麽?

 

高育良書記在讀《萬歷十五年》的時候,能想到自己最後是因為一本書,而失去了奮鬥終身的事業麽?

 

對個人來說,100%堅守住自己的原則,比98%堅守自己的原則更加容易。如何正直誠信的過好一生,就要遠離所有“就這一次,下不為例”的情況,做一個堅持自己道德底線的人。

 

沒有什麽比自由,更珍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15

【每日健康】維他命D可以醫哮喘? 國際研究:兩者無關係

1 : GS(14)@2017-05-18 01:11:31

之前曾經有英國研究指,維他命D對治療哮喘有幫助,但其實目前學者們都尚未掌握維他命D,對哮喘患者的治療成效,每日曬30分鐘太陽就可以醫哮喘?根據最新一期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一份有關維他命D的研究發現,不論成人或者小朋友,補充維他命D不能醫治如哮喘等過敏症。



是次研究除了有牛津大學的學者參與之外,亦有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的大學學者參與。由於當身體出現過敏反應的時候,身體的免疫系統會對過敏原,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抗體E抗體(IgE),故透過分析維他命D水平,與IgE水平是否存在關係,就能夠知道吸收更多的維他命D,能否降低IgE的水平,達至醫治過敏的效果。研究調查了215,457個過敏的病例,當中有146,761個是成人哮喘,15,008個是兒童哮喘,40,835個是皮膚過敏症,12,853個是IgE水平上升,結果發現,維他命D水平的高低,並沒有影響IgE水平的高低,即維他命D與過敏並不存在關係。不過研究人員強調,研究使用的是未經轉化的維他命D(Calcifediol),雖然學術界一直都以該種形式的維他命D作研究對象,但如果用上活性的維他命D(Calcitriol),研究結果可能會有差異。資料來源︰
Manousaki D, Paternoster L, Standl M, Moffatt MF, Farrall M, et al.(2017) Vitamin D levels and susceptibility to asthma, elevated immunoglobulin E levels, and atopic dermatiti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PLOS Medicine14(5): e1002294. DOI:10.1371/journal.pmed.1002294記者︰盧逸文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7/2002355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189

騰訊中移「入國」 恒指國指趨同 兩者重疊權重由29%增至48% 加入眾安

1 : GS(14)@2018-02-12 07:12:46

【明報專訊】恒生指數服務公司公布季度檢討結果,其中提出改革的國企指數成為焦點,宣布納入騰訊(0700)、中信股份(0267)及恒安國際(1044)等10隻紅籌及民企,令現有恒指成分股中,與國企指數成分股重疊比例接近一半(見圖)。證券界認為,恒指國指重疊情况難免,但認為這一改動有助國企指數更緊貼明晟及富時等「明星指數」。

明報記者 陳偉燊

國指改革主要在現行40隻H股的成分股之外,額外引進10家紅籌及民營企業。今次引入的紅籌及民企,包括騰訊、中國移動(0941)、中海油(0883)、中信股份及華潤置地(1109)等均一如市場預期股份,至於粵海投資(0270)、中國燃氣(0384)、恒安國際、石藥集團(1093)及申洲國際(2313)則較為冷門。

紅籌民企權重按季遞增 明年達30.8%

新引入的10隻紅籌民企,佔國指比重為5.98%(見表),這比原來在去年8月份模擬的權重佔比達6.2%略低。其中佔權重最大的是騰訊(約佔2%)。

根據安排,紅籌民企權重將會按季遞增,單一股份權重上限,將由原先的2%,提高至2019年3月時的10%,屆時10隻新晉紅籌民企在國指佔比,按照去年8月份模擬時的權重,會提高至30.8%。

黃國英:資金會較多追入申洲石藥

經此變動,國企指數與恒生指數的重疊情况進一步加劇,國指成分股佔恒指權重,由今次變動前的29.01%,一口氣急增至47.71%。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部董事黃國英認為,若國企指數要與同樣包含國企、民企及紅籌的明晟及富時指數競爭,與恒指重疊是在所難免的。他又估計,在國企指數變動後,投資者追入新成分股如石藥及申洲等的情况會多一些,但是因為新加入的重磅股受上限所限制,因此引發追入買盤的力度不大。

建行權重降至10% 平保郵儲行獲提高

此外,今次國指亦引入眾安(6060)同時,亦剔除中鐵建(1186)。眾安在重整後的指數佔的權重達0.63%,中鐵建在被剔除前佔的權重為0.52%。原有國企指數成分股中,權重減少的如建行(0939),原來比重為11.2%,到調整後則降至只有10%。

權重獲提高的只有平保(2318)及郵儲銀行(1658),兩者原來的比重為9.6%及0.88%,完成調整後則提高至10%及1.07%。今次變動由3月5日生效,國企指數成分股更增至50隻。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13&issue=201802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