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沈潛則剛克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9at.html

山東師範大學保守主義投資哲學通識課價值投資討論小組第二期探討的重點是長期投資的問題,典型案例就是“周玉龍的從1萬到462萬”。關於長期投資的問題,我寫過不少這樣的文章。長期投資的思想來源於“成長股之父”菲利普·費雪,但是在A股,“長期投資”的話題卻很敏感,因為據說A股沒有值得長期投資的公司。

實際上,即使同樣是價值投資,後來也出現了分野。一種以本傑明·格雷厄姆為代表的價值投資原教旨主義,其著名的繼承者就是沃爾特·施洛斯。一種以菲利普·費雪為代表的成長投資,後期巴菲特將其發揚光大,而促使巴菲特行動的則是查理·芒格。前者我稱之為施式投資,後者我稱之為巴式投資。這兩種方法無優劣之分,只是風格不同而已。你可以采取施式投資,也可以采取巴式投資。但如果你采取巴式投資,那麽長期投資就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為什麽長期投資在巴式投資中舉足輕重?因為這是一種以優質企業為價值的投資思想。費雪認為,投資的目標應該是一家成長公司,公司應當有按部就班的計劃使盈利長期大幅成長,且內在特質很難讓新加入者分享其高成長。長期投資的終極目的是因為公司不斷成長,而終將使得投資者獲利豐厚,這就是投資的邏輯。

費雪所謂的成長股並非僅僅只有“高成長”,它的定義是,公司能夠創造出超額利潤,有幸運且有能力或幸運來自其能力者;增長潛力在平均水平之上,能夠向那些最有能力的經營階層看齊,重研發與營銷;利潤相對成長,並且以盈余維持成長,不需要一直增資,擴充資本;有卓越的管理層,能制定公司長期生存的策略,將短期利潤列為次要目標等等。

但是買進這樣的股票並非就不需要安全邊際。與格雷厄姆相似,費雪同樣講究安全邊際。為了解決安全邊際的問題,他主張集中全力購買那些失寵的公司。因為股票被整個市場“失寵”,股價才有可能遠低於真正的價值,此時則應該斷然買進,投資風險將降到最低。反之,若在股市高漲時買進,即使是高成長,仍然賺不了錢。

為此費雪非常註重公司研究,他會與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以及科學家進行幾個小時的會談之後,去確定一家公司是否會讓他感到興奮,然後進行調查研究。他喜歡“閑聊”。認為只有“閑聊”時,這些熟悉公司的人才會暢所欲言,並告訴你競爭對手的情況。通過接觸,了解公司以及行業情況。

費雪投資的公司數量很少,這是因為能夠符合他嚴格的購買標準的股票並不多。費雪曾經統計過,在他所“考慮過調查研究可能性的公司”中,估計每250家只有一家符合購買標準;在他所“考慮過買入的公司”中,估計每25家只有一家符合購買標準。很顯然,這是一種“少而精”的投資風格。

因為出色的公司在任何市場都只有5%左右,所以當其股價偏低時,費雪認為,應充分把握機會,讓資金集中在最有利可圖的股票上。找到其中股價偏低的則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此時應該重倉買進,甚至是以全部資金買進。費雪說,持有較具吸引力的公司,是理想的做法。

費雪在買入股票以後,一般持有的時間很長。長到什麽時候?長到公司的性質從根本上發生改變,或者公司成長到某個地步後,成長率不再能夠高於整體經濟。除非有非常例外的情形,否則不會因經濟或股市走向的預測而賣出持股,絕對不會因為短期原因,就賣出最具魅力的股票。

費雪自己知行合一,堅持長期投資。他第一個實踐的股票是食品機械公司。他深入了解公司的經營,仔細分析公司經營素質。由於這只股票是在股市大崩潰前上市的,股災後暴跌,股價極度低迷。費雪最終決定投資,在1932-1934年大量買進。之後幾年,這家小公司為費雪帶來豐厚的利潤。

1955年,他買進德州儀器,到1962年升幅14倍,隨後又暴跌80%,而後幾年又創新高,比1962年的高點高出一倍以上,而比1955年的價格高出30倍。1960年代中後期,費雪開始投資摩托羅拉,持有21年,股價上升了19倍。21年內股價由1美元上升至20美元。不計算股利,折合每年平均增長15.5%。

周玉龍是本土價值投資的典範,在21年里賬戶市值從1萬變成了462萬,增長460余倍,年化收益率接近34%,而只有11次換股操作,不但超越了費雪,而且更是超越了巴菲特。應該說,周玉龍也是以優質企業的價值為導向,堅持長期投資,忽略市場波動,沒有頻繁交易,與企業共成長,那麽他取得優秀的投資回報就一定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

如果你也準備長期投資,就需要“沈潛”。沈潛者,沈水潛伏也。在這漫長的期間,你必須做到不抄底,不逃頂,不做波段,不做差價,不分散投資,忽略市場波動,將全部精力放在上市公司的分析、研究、判斷上面。這其中那一項做起來都不容易。最後能夠做到的人也一定是寥若晨星。他們才是真正的沈潛者。沈潛則剛克,沈潛水雖柔,但有剛,故能出金石。因此,長期投資必勝。

沈潛歲月

文/王錦山  2015年5月10日

(這是山東師範大學價值投資保守主義哲學通識課程第二期價值投資討論小組——“對價值投資的認識”的內容)

在南極大陸的水陸交接處,全是滑溜溜的冰層或者尖銳的冰淩,企鵝身軀笨重,沒有可以用來攀爬的前臂,也沒有可以飛翔的翅膀,如何從水中上岸?而同樣我們小組成員對價值投資的認識和投資的實踐經驗,都才算是剛剛起步,我們在探索如何能夠堅守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以進行穩健的投資呢?

我們以第一期討論內容為切入點展開了討論,最後由馬捷同學推薦的新聞視頻——“周玉龍:二十年股市實驗一萬變成四百萬”結束了討論。

一、張峰玉:找到“大象”再出擊

我們首先討論的問題是如何在熊市中取得滿意的回報。我認為買入時機有一定的影響。最近看霍華德·馬克思的《投資最重要的事》和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中都提到了買入時機的問題。費雪提出2個買入時機,推出新產品和公司運轉出現問題(公司是經過分析的優質公司)。推出新產品是指經歷市場熱情的推高之後的下跌,馬捷提出格力推出手機的例子,以格力是多年來成長穩定的好公司,但是其推出手機卻沒有引起市場的關註,其股價並沒有發生明顯的波動來反駁。我覺得,我們要思考的是格力本身推出的產品的問題還是市場對其錯誤的定位導致其股價沒有明顯變化,如果是前者,那麽現在不是很好的買入時機,如果是後者,那麽不用等待其股價的上漲之後的下跌,當前就是非常好的時機。

提到格力,不可避免的提到董明珠。有些投資者不喜歡這種一個人決定一個公司發展的模式,但是,我們是否可以這樣認為,由於這一個人,這個公司的管理層非常好呢?

另外,在討論中,我提出了巴菲特是從來不買科技股的,但是現在卻持有IBM的股票,大家對此的看法。馬捷同學說,其中可能涉及到IBM壟斷的問題。然後我們討論了IBM壟斷和國內能源壟斷的不同,IBM的壟斷屬於本身實力雄厚,產品優良,而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力量,其地位較穩定。而國內能源壟斷主要是靠政策的支持,其本身的服務較差,一旦沒有政策的優勢,如果不進行改革,其地位很難維持。

二、李林陽:大道至簡卻為何知易行難

東博老股民堅持價值投資,他的實驗賬戶經歷20年實現了從1萬到400萬的飛躍,我還記得在看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的《證券投資學》時,列舉了另一位價值投資的典範,劉元生守望萬科17年從400萬到16億。東博老股民在20年中僅換手11次,持有的股票均為我們耳熟能詳的白馬股,長虹、浦發、民生、興業……劉元生的萬科自然也是超級白馬股。價值投資無疑是適合A股市場的,但為何眾多的投資者依舊無法擺脫七虧二平一賺的宿命呢?價值投資威力無窮,但為何能二十年如一日堅持下來的投資者卻是鳳毛麟角呢?價值投資中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是從企業的內在價值出發,選擇被低估的優秀企業,持有至股價被高估然後換手。大道至簡卻為何知易行難呢?

在我看來,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性渴望賺快錢、渴望暴富,人性短視,人性貪婪。渴望賺快錢和暴富就會讓人迷失自己,市場上天天有漲停的股票,天天有受到追捧的熱點,看著自己手頭的股票總是漲得慢如蝸牛,一般的人性不用說堅持20年,恐怕一個周也難以堅持下去,這也就是為何我們的A股市場換手率居高不下,新股與次新股板塊一旦開板換手率甚至可以在一天中達到50% 。既然喜歡暴富和賺快錢,那無疑也會造成人性的短視,因為你只看到今天和明天的10%,卻看不到優秀的企業後複權之後的百倍成長。人性的貪婪加劇人性的短視,如果東博老股民的那位朋友知道自己的1萬元會在20年之後變成400萬,那麽他還會在當年賬戶資產達到兩萬多時就沽出股票嗎?短視、貪婪、沒有耐心讓東博老股民的朋友與未來的財富失之交臂。

在我看來要想走上價值投資的康莊大道,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了解自己和控制欲望。行為金融學里講人都有過度自信的傾向,弄不清自己的能力範圍就容易在資本市場上四面出擊,什麽賺錢快賺錢多我就搞什麽,就會造成無原則、無底線、無紀律,只要沾上了這“三無”,我想這類人註定要歸於那七虧。東博老股民的成功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他能夠認清自己的能力範圍,他坦言自己這個中學沒畢業的小木匠沒什麽能力,自己管理五金廠沒什麽水平,優秀的上市公司的當家人比自己強得多。所以他更相信優秀的企業,願意等待優秀的企業成長壯大,而非自己在市場中揮舞鐮刀割韭菜。控制欲望就在於你得清楚,漲停天天有,但漲停如買彩票,別人中彩與自己無關,不必羨慕。總是身在市場心就會浮躁,適度遠離市場可能是控制自己貪欲的一個辦法,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想要守住優質白馬股,堅定走價值投資之路必須要做到三知道——知道可能跌多少、知道大概會漲多少、知道從建倉持股到高估沽出需要多長時間,如果做不到這三知道,大概率是拿不住價值投資這個聖杯的。如果不知道可能跌多少,即使在你認為是安全邊際的地方買入了也可能因為市場的暫時下跌而盲目割肉,錯過更低成本加倉的大好機會。如果不知道上漲的目標價,不知道何時股價被高估,那麽大概率是三個陽線之後你就賣出了。如果不知道從你建倉到達到股票的合理估值、達到高估的價位所需要多長時間,大概率你會坐不住那三年五載的冷板凳,隨時可能因三條陽線拋售、三條陰線割肉或者又想伸手抓熱點墜入暴富、賺快錢的貪婪地獄,正所謂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東博老股民的成功還有一點是他善於學習,雖然自己初中都沒畢業,但卻每天能拿出兩個小時讀書看報。天才是怎麽煉成的?1萬小時的專註是天才的生產線。堅持20年,每日學習兩小時,足以讓你達到專註1萬小時的天才級別。無論是他早年看股票投資的書也好,還是後來看《紅樓夢》修身養性也好,這都是一場令人值得尊敬的修行,20年的光陰終成正果!作為20歲出頭的學生,我要反思自己每一天我專註了幾個小時呢?

三、張海利: 投資源於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投資是一門源於生活的藝術不是空談的人造技術,所以我們要在生活中發現投資市場的機會,盡量做自己看得見摸得的相對了解熟悉的領域。很多小有成就的投資者都會嘗試經營自己的實體公司,去經歷操作管理一家企業的真實過程,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投資體系,準確地判斷一家怎樣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資的成長股。

投資不僅限於投資市場上的交易,做實業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如果考慮做實業,比如想要針對大學生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做一個某產品顯而易見的宣傳標誌或者宣傳語,像我們想到影評就去找豆瓣一樣,讓大學生想要消費就會想到我們產品,但是我覺得大學生消費是一個大而籠統的東西,定位模糊很難把握,我們需要以大學生的某方面需求作為切入點。正好一次偶然的機會,身邊同學曾表達過想要訂購某產品這個需求,但是山師目前還沒有來大規模開發這個市場的商家,所以我想用一年的時間,努力嘗試一下從山師的該產品市場的很小切入點進軍。

生活中很小的事情或者不經意的表達就會流露出市場的需求,也為善於觀察思考的人提供了投資的機會,做生活的有心人,你會發現豐富的投資機會。

四、王錦山:情緒沈靜下來,投資潛入進去

不管是巴菲特,還是喬爾·格林布拉特,他們在談論投資的時候,都強調情緒和知識體系。喬爾·格林布拉特在《股市穩賺》這本書中談到“投資者犯的最大錯誤有:一,屈從於情緒。投資者做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基於對價格行為的一種情感反應或在報紙上看到或聽到的新聞;二,缺乏相關的知識。如果投資者不能評估一個公司的價值,就會對哪個都沒有依據。”曾經讀過姚老師的文章,其中談到選擇一只投資標的,起碼列出十個以上的理由。我相信這是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實踐論證出來。正如在討論中,我和大家談起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從投資回報率和收益率的兩個變量來選擇質優價低的股票,我以後也會用這兩個指標去衡量投資標的。這樣有了自己獲利的投資體系,做投資決策時,就不會那麽盲目了。

最後視頻中東博老股民的投資生涯,也再次論證了。在采訪中,他說到“自己只有一個規定:平常不要買進賣出,在公司不行了或者股票高估了,可以賣出,一般是不能賣出的。以及我每天除了炒股,一定會拿出兩個小時學習投資的書籍,現在眼睛不好了,看的最多的是《紅樓夢》,因為里面談的是人性。”他的原則和我們所信奉保守主義投資哲學是很相似的,因此價值投資沒有什麽新玩意,只不過我們需要去學習和堅守。

閱讀,讓我們可以與投資前輩們對話,而且閱讀我們已知的東西,往往會發現我們未知的盲點。這樣來豐富我們的知識體系,不屈從於情緒,是可以在投資過程少犯錯誤,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投資體系。

企鵝在將要上岸時,會猛地低頭,從海面紮入海中,拼力沈潛。潛得越深,海水所產生的奮力和浮力越大,企鵝一直潛到適當的深度,再擺動雙足,迅猛向上,猶如離弦之箭躥出水面,騰空而起,落於陸地之上,畫出一道完美的弧線。這種沈潛為了蓄勢,看似笨拙,卻富有成效。堅守價值投資要付出時間成本,可能需要我們沈潛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但是在沈潛歲月中,不僅是為投資蓄勢,也是為了在投資中薄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9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