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步入衛浴區,馬桶旁的扶手、沐浴間的沐浴椅以及洗手臺都可以自由升降,根據老年人的身高、身體狀況調節到最舒適的高度。
晚上睡覺時,智能床墊可以記錄追蹤老年人的睡眠狀況、監測呼吸及心率,並自動生成診斷報告,與此同時,智能枕頭還可以減少老年人睡眠打鼾次數。從臥室、廚房、衛浴到客廳,整個房間的地板內置了無數個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測老年人的步頻、步速等生命體征狀態。
智能安全衛浴區的可升降式扶手、可升降沐浴椅
在由深圳市智慧家庭協會、思銳達傳媒聯合舉辦的2016中國智慧家庭博覽會(CSHE2016)上,上海邁動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展出了上述一套居家養老系統。已經刮起的智能家居風潮正在進一步發酵,並延伸至“銀發經濟”,進入養老社區。
“借助多種傳感器和控制器實現全自動化控制檢測,將養老護理和科技結合,通過數據的聯動和交叉對比,實現對老人健康狀況的監控。”上海邁動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養老事業部經理戴臻卿介紹道。
戴臻卿所描述的正是在歐洲和日本頗為流行的智能居家養老系統,采用電腦技術、無線傳輸技術等手段,在居家養老設備中植入電子芯片裝置,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處於遠程監控狀態。
智能生活區的智能床墊和智能枕頭
地產商、養老機構、家電產業、醫療器械生產商等,在這個領域不乏創業者和巨頭布局。此前海爾也曾推出U-home養老社區解決方案,打造適合養老類地產項目的養老社區解決方案。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為老人提供了居家遠程護理Telecare,在經過一系列健康評估後,免費給老人提供這些遠程監測設備,其中涉及各種報警器、內置防止滑跌檢測器的可穿戴設備、癲癇發作檢測器、夢遊檢測器等。
智能家居吹向養老院、養老社區與當前我國的養老結構密不可分。“目前我國有90%的老年人采取居家養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獲得日間照料;3%的老年人在養老機構養老,但未來居家養老的比例將會下降,越來越多的老人將選擇社區養老。”上海邁動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裘勇此前曾表示。
智能地板提供室內位置監測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大陸總人口達到13.74億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1.44 億人,占10.5%,日益嚴峻的老齡化趨勢,“421”家庭結構以及護理人力資源的緊缺,都成為企業布局這一領域的推動力。
不過互聯網+居家養老仍處於市場培育階段,在戴臻卿看來,做好居家養老細化老人需求對接問題遠比簡單智能化更為重要。例如在實際安裝過程中他們發現,老人對於隱私和安全問題極為敏感,因此在家居智能設計方面基本不涉及攝像頭和語音設備。再譬如極易實現的馬桶自動沖洗功能,雖然便捷卻很容易造成懶惰,對於需要一定運動量的老年人而言,這樣的設計並不合適。
“並非是把產品加了傳感器和互聯網就變得所謂的智能了,對於老人而言不經意的設計,讓老人察覺不到芯片、傳感器的存在,不造成額外負擔更為重要。” 戴臻卿表示。
與大多數消費類健康設備面臨同樣的問題,監測數據的準確度及是否擁有權威的數據模型分析,能夠準確識別意外事故發生,是推動其市場普及的決定因素。戴臻卿坦言,目前這些智能家居設備所收集的數據不能作為診斷依據,更多的是提供參考價值。
同時為了提升數據的準確性,他們希望通過在地板、床墊、沙發、衛浴等設備中布置大量傳感器,實現多維數據分析和交叉印證。但由此造成高昂成本成為阻礙其市場普及的又一因素。
據現場銷售人員介紹,整個智能家居樣板房的搭建花費需要上百萬,隨著批量化生產實現,他們希望將裝修成本控制在20萬左右。但即便如此這樣的花費對於普遍退休金並不高的老人而言,仍是不小的開支。
戴臻卿坦言智能居家養老進入家庭生活仍需要一段時間,成本之外,沒有辦法實時享受,也是阻礙終端接受的重要原因,“這些設備所收集的個人數據可能要到一年後才能真正體現他們的價值,無法立即見效會阻礙用戶進行嘗試。”
目前邁動醫療的智能居家養老設備也仍集中於養老地產、養老機構、社區醫院等。在我國養老產業大多具有公益性質,無償甚至低償服務普遍存在,如何建立成熟有效的商業模式,搭建信息開發平臺,挖掘數據背後的價值,這些都提醒市場進入者仍需保持理性,熱錢之外還要苦練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