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股問(八)
網誌分類:股票經
網誌日期:2016-05-17
我很喜歡重溫跟網友的交流,因為可以讓自己不斷反思投資過程背後的理念是否合乎邏輯或會否出現「盲點」。現把過去兩個月的問答重整,跟大家分享,互相學習。
問:(2016年3月10日)鍾兄你好,想請問若投資債券,是否應該只買直債呢?因債基只是組合多隻債券的基金,與一般基金無異,是嗎?
答:我自己會直接買債券,投資級別的公司債券,中短期的(最好少於5年,因為擔心未來息口會上升,債券價格會下跌),目前息率大約3%。
但是直接買債券的門檻或人場費可能會比較高,公司港元債券很多時最少要買一百萬港元,美元債券最少要買十萬美元,散戶未必有充足的資金,那麼可能只好買債券基金(一般的入場費會低一些),付出管理費了,但必須先了解基金的投資目標和取向,看清楚是否跟自己的投資目標和可承擔的風險一致。
問:(2016年3月10日)鍾兄,問題是我們一些能力不足的散戶,評估未來一年的增長率已經不容易,對於未來5年的增長率,實在沒有信心,看盈利的同時也要看風險,高增長率+高市盈率的公司便成為高風險的選擇(是否高風險因人而異,對鍾兄來說並非高風險)。考慮點不同,選擇便會有異,A/B兩公司必須要二選一時,我仍然會選B公司。
答:其實每個投資者都有不同的投資回報目標、風險接受能力和能力圈,所以你寧願選B公司投資是沒有錯的,只是預期回報可能會比較投資A公司低一點吧,但風險相對來說也會比較低。
補充一點,分析增長股,除了看盈利外,還要分析公司的基本面,例如競爭優勢,護城河...等,對散戶而言,是否太難?
問:(2016年3月10日)我相信一般散戶也會看公司的基本面,例如競爭優勢、護城河...等,只是對其中的瞭解程度,則各有分別,有了這些分析後,預測未來數年的盈利仍然非常不容易,而數年後的增長率則更困難了。
雖然估中增長率的機會率不太高,兼且買增長股賺取預期回報需要實際平均增長率>預期增長率,但是估中的高回報,加上30%的安全邊際,在風險增加之下仍有其值博價值(在乎投資者對公司和行業的瞭解程度和信心)。投資者賺錢要看自己的能力圈。
答:堅持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選股及維持自己個人的投資風格和理念(不會隨便轉風格),確實可以減少投資股票的風險。
問:(2016年3月15日)Chung sir您好,我追蹤廣汽一段時間,最近幾個月看它的SUV銷售數量持續放量大幅增加,會不會是前幾年長安福特SUV出來的一樣情況?日系汽車在內地一直不能再上一個層次,政治、民族感情.....太多的包袱,不敢買入太多!
答:汽車股中,我只持有廣汽(2238)。主要看好其合營公司廣汽菲亞特(Fiat)2016年將會推出全新Jeep車型的SUV(運動型多用途車),其他合營車企也會加強SUV的產品線,以捕捉市場對SUV的龐大需求。另一方面,自主品牌業務發展也超預期,並開始對廣汽提供不錯的盈利貢獻。
雖然廣汽的前景不錯,但過去幾年,它的股價表現的確令人失望,我也不敢買太多!
問:(2016年3月15日)從廣汽銷售數量上,本田、豐田仍然佔據大部分,地緣政治、民族感情仍然影響很深,有內地朋友表明是不會買日系的車。
公司未來的增長率就是菲亞特的Jeep SUV。上月跟深圳朋友吃飯時,他也對新款的Jeep感興趣!不知道哪些4S店是賣新款Jeep?中升?
答:如果支持民俗品牌,可以選擇比亞迪(1211)!
我查過三間上市汽車代理商---中升(881)、正通(1728)、寶信(1293),好像只有中升是有代理Chrysler汽車的,我估計它應該都有代理Jeep。
問:(2016年3月16日)前天找內地朋友問了菲亞特Jeep的代理店,Jeep現在訂貨要等幾個月時間,需要現貨的話要加錢才有,看來要多加留意這款車的銷售情況了。
答:謝謝一手資料,令我更有信心持有廣汽。
問:(2016年3月16日)Chung 兄,在人民幣有機會貶值下,金山有沒有機會回到25元的價位?
答:短期要金山(3888)回升至25港元會比較困難,因為金山雲還是投資期呢!
問:(2016年3月16日)請問聯想的價值如何? 現價值得投資嗎?
答:聯想(992)短期的吸引力一般,因為全球電腦需求疲弱,而公司在手機業務的開拓也未如理想。
問:(2016年3月16日)今天金蝶(268)公佈業績不太理想,也不派息,請問應如何步署?
答:我從數字上看,金蝶的盈利遠低於分析員的預期,主要有三個原因:
(1)壞賬撥備62.8 Mn (2014年回撥3.7 Mn);
(2)匯兌虧損14.3 Mn(2014年匯兌收益9.9 Mn);
(3) 稅務支出上升了122%至56.7 Mn
金蝶2015年的純利 = 105.8 Mn
非經常性的支出主要有兩個:
1. Impairment provision = 62.8 Mn
2. Net exchange loss = 4.5 + 9.8 = 14.3 Mn
Adjusted net profit = 105.8 + 62.8 + 14.3 = 182.9 Mn
金蝶2014年的純利 = 197 Mn
非經常性的收入主要有兩個:
1. Impairment provision writeback = 3.7 Mn
2. Net exchange gain = 9.9 Mn
Adjusted net profit = 197 - 3.7 - 9.9 = 183.4m
從以上分析,金蝶2015年的核心利潤跟2014年的差不多,沒有表面的差!
另外,公司的經營現金流增加了10%至5.56億元人民幣,也不算差!
問:(2016年3月16日)生意上的滙兌虧損,能提供一些例子嗎?
答:生意上的滙兌虧損例子如下:
1. 假如公司以100萬港元售出貨品,3個月數期,發票當天港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港元兌0.82元人民幣。過了3個月,假設港元兌人民幣升值了,1港元可以兌0.84元人民幣。那麼,滙兌收益 = 84萬元人民幣 - 82萬元人民幣 = 2萬元人民幣。
2. 假如公司以100萬港元買入貨品,3個月數期,發票當天港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1港元兌0.82元人民幣。過了3個月,假設港元兌人民幣升值了,1港元可以兌0.84元人民幣。那麼,滙兌虧損 = 84萬元人民幣 - 82萬元人民幣 = 2萬元人民幣。
問:(2016年3月17日)鍾兄,愚以為一切在變,ETF的出現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未來散戶再努力亦只會成為市場上的「點心」。過去如是,未來更加會如是。美國如是,中港股票更甚。即使是全職投入,再有天份經驗,看看一眾基金經理,大部份仍跑輸指數基金。既然如此,何不直接長期持有指數基金,把時間精神騰出,多做運動,多陪家人朋友,做愛做的事,享受人生?
價值投資基本上便是武學上的「七傷拳」,未傷人先傷己,未有足夠內功,學之有損。當然這只是適用於我等一般的普通散戶。
答:我同意散戶可以選指數基金,解決投資股票四步曲的第一步-買甚麼? 解決選錯股的麻煩。但第二步-何時買?、第三步-買多少?和第四步-何時賣?可能也需要價值投資的概念呢!
問:(2016年3月17日)鍾兄,愚見以為一般散戶也不用追求卓越回報,平均買入(分注按月或定額月供)如盈富或標指等ETF,長期持有,享受整體經濟成長便可。長遠來說既跑贏通漲,又比大部份基金優勝,兼因ETF的分散和汰弱留強而不用害怕黑天鵝,可算高枕無憂。散戶刻意選時,反倒易受情緒或市場氣氛影響,變成高買低賣,得不償失。而即使買對了(機會很小),與所付出的精神時間相比,又失欲買指數基金的意義。
答:我同意指數基金長遠會跑贏通漲和大部份基金經理(扣除高昂的收費後)。
對於散戶來說,指數基金的確有很多優點,但是大部分散戶都喜歡短線炒股,不知是為了消磨時間、尋找刺激還是為了賺錢?要散戶不炒股而長線機械式地買入盈富基金(2800),難矣!
問:(2016年3月18日)近日有聽石鏡泉,郭思治,黃元山等都說中國經濟未好,股市只是反彈,有的暗示年中有風險, 如德意志銀行頻臨爆煲, 08銀企救星CO CO BOND陸續到期, 大陸債轉股... 我想鍾兄抽空出文探討一下,指引我們今年投資的思路。
答:我認為投資者不要預測大市(因為經常都會出錯),更不要輕信財演的預測(因為他們會經常轉軚)。我建議投資者的時間應該多花在研究個股的基本面上,而不是放在宏觀經濟的分析和預測上,這都是投資大師Warren Buffett 和 Peter Lynch說過的。
問:(2016年3月22日)鍾兄,澳博值得買入嗎?
答:澳博(880)的估值低迷(持有的每股淨現金,已經佔現價約七成),主要是由於投資者擔心公司長遠的競爭力(尤其是中場業務的吸引力)會遜於其它博彩股。另外,澳博位於Cotai的新賭場最快都要2017年落成,其市場佔有率正在不斷下降!要選澳門博彩股的話,我覺得還是銀娛(27)和金沙(1928)會比較好。
問:(2016年3月22日)舜宇是帶有科技的工業股,高像素光學鏡頭技術國內領先,行業過去幾年正處於增長爆發期。去年開始車載鏡頭又是另一增長點,未來手機雙鏡頭的需求會否帶上另一個層次?個別優秀的工業股比較難等待到一個安全邊際介入,像申洲、創科.....!
舜宇、瑞聲、通達等都是這幾年受惠智能機大幅使用的成長股,其中舜宇、瑞聲應該上漲了10倍以上,是否已經到了行業天花板仍然有待觀察。從最近的年報中看到,這些公司已經用自身的研發技術優勢轉移部份至其它行業,比如舜宇在車載鏡頭、瑞聲在可穿戴裝置等。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可穿戴裝置、VR、AI...等應用,擁有技術專利的公司在成長行業上仍然值得期待。
科技+工業的公司可參考對比的大部份都在深圳A股、創業板,比如歐菲光、歌爾聲學等,香港上市的其實不多呢。
答:由於優質工業股難尋,一旦發現,基金都會長揸不放,的確比較難等到一個足夠的安全邊際買入,除非大市大跌或者公司出現短期的壞消息。
以現價計,舜宇(2382)的估值已經不便宜,我不建議追入,只把它放進觀察名單。
自己對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的了解還不是很深入,無法判斷未來舜宇和瑞聲(2018)可以從中得益多少,因此也無法肯定該兩隻股票的股價是否已經到了天花板!但VR似乎是新一股科技浪潮,投資者不妨多留意其發展。
問:(2016年3月23日)鍾兄,我對匯豐有些擔心,你覺得它是否有很多數隱藏在地毯底嗎?
答:我覺得相對內銀和其他國際性銀行來說,匯豐的貸款政策(loan policy) 還是算比較審慎的,近年更積極加強了符合監管機構所需的合規(compliance)要求,加上匯豐現時的資本充足,應該可以抵禦未來上升的壞賬。
匯豐現時的估值已經很低,我不會現價沽出,會繼續持有。
問:(2016年3月25日)鍾兄,請問你怎麽看福耀玻璃(3606)?福耀作爲國内汽車玻璃的龍頭企業,市場占有率很高,盈利能力也很穩健,毛利率和淨利潤率都比信義玻璃要穩定。
答:雖然福耀玻璃2015年3月才在香港發行H股上市(發行價16.8港元),但其實它在A股上市已經很久,並且非常受到機構投資者歡迎,主要是看好公司的基本面(國內汽車廠的主要玻璃生產商)。如果基金要在汽車零部件的板塊選股,通常都會首先考慮福耀。
估值方面,福耀現價18.5港元,P/E 14倍,遠高於信義玻璃的9倍,反映了投資者比較認同前者的基本質素。
問:(2016年4月1日)鍾兄,想請教你點睇惠理的前景?
答:我覺得惠理集團(806)太過依靠謝清海了。基金行業的本質是靠人才,假如公司旗下出色的基金經理離開的話,對公司的影響將會如何?再者,我對基金經理能否長期跑贏大市和同業也有疑問。我覺得與其投資惠理,不如投資港交所(388),同樣都是本港股票市場的受惠股,但後者的投資風險會小很多。
問:(2016年4月1日)鍾兄,James Montier 的書《The Little book of Behavioral Investing》Chapter Five "The Folly of Forecasting"提及forecast其實用處不大,但如果沒有forecast,那我們怎能進行估值,怎知道overestimated 還是 underestimated呢?你能分享一下你對該節的理解嗎?
答:投資者應該把時間花在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內在價值,而不應該浪費時間去估計(預測)未來的目標價 (target price)。所以分析員是叫analyst,而不是叫forecaster(預測者)。
問:(2016年4月1日)鍾兄,想再請教兩個問題:
1. 預測公司的每股盈利,是否算是文章中所說的forecast呢?如果不預測,又怎能計算公司的內在價值/合理價呢?
2. Charlie Munger: "Some of the worst business decisions I have ever seem are those with future projections and discount back" 這是否說明他不太認同DCF 或 DDM 估值法?因為當中涉及預測未來的現金流 / 股息等。
答:1. 作者的確覺得分析員沒有能力準確預測公司未來的盈利。
我的意見是:「由於世上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盈利預測(不然就不會叫預測了),所以基於盈利預測而計算出來的內在價值都只是一個估計,必然會有誤差。價值投資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承認自己無法準確預測未來(invest without pretending you know the future),不要太自信(overconfidence),在買入的時候必須要求充足的安全邊際,減低預測出錯的風險。」
2. 越複雜的模型,預測出錯的機會可能越高。例如用DCF模型去計算公司的內在價值,便需要估計未來多年的現金流,再折現到現值,其中會有很多的假設和預測,難免會有誤差。因此,作者建議用「reverse engineered DCF model」,用現價反過來計算出其實股價反映了未來10年多少的現金流增長,然後再研究和判斷這個增長是否合理,從而判斷現價是否合理。這樣便可以無需預測未來的現金流了。
問:(2016年4月5日)Chung sir,除了傳統汽車股以外,你有沒有研究它們的上游零部件供應商?像福耀玻璃、敏實集團、耐世特等,這些企業最近幾年都能交出持續增長的業績,不管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也應該需要它們的設備吧?
答:我之前跟網友交流過福耀玻璃,現重覆如下:
「雖然福耀玻璃2015年3月才在香港發行H股上市(發行價16.8港元),但它在A股上市已經很久,並且非常受機構投資者歡迎,主要是看好公司的基本面(國內汽車廠的主要玻璃生產商)。如果基金要在汽車零部件的板塊選股,通常都會首先考慮福耀。
估值方面,福耀現價18.5港元,P/E 14倍,遠高於信義玻璃的9倍,反映了投資者比較認同前者的基本質素。」
至於敏實集團,我總是覺得它的產品沒有特別,應該沒有太大的定價權,不知何故它過去的財務數據會那麼好!現時估值也不低,我也沒有深入研究是否還值得買入。
對不起,耐世特的上市歷史比較短,我沒有研究,所以沒有發言權。
問:(2016年4月5日)鍾兄,長城汽車H8的定價是20萬以上,根本無可能挑戰外國同類車,去年銷情已經反映了,H6、H2才是去年主要收益來源。今年下半年,公司將會推出新能源轎車和H7 7人板,會是今年盈利大振的關鍵。再者,公司負債好低。另外,公司好重視盈利,為保盈利達標不惜降價,我估計它的盈利今年至少能持平。
H6在國產車中銷量第一, 上次我回大陸搭的士,我用閒聊法問的士司機推介國產車,他推薦哈佛H6, 說他朋友用了三年沒有太大問題,特色是車內的空間較其他國產車大,問題只是起速慢,並說主要競爭對手是長安汽車。
今年國產車1.6L排量以下有車稅減免,有利公司汽車銷售和盈利。
如果因為國策才能夠生存的公司不算是好公司,在沒有國策下也能生存才是好公司。
最後,公司開大會申請回購股份,反映了現價低於內在價值。
答:我同意長城汽車(2333)仍然是國內SUV的龍頭,只是發現它近三年的業績(2013至2015年)停滯不前,核心盈利分別是79.9億元人民幣、77.1億元人民幣和76.5億元人民幣,明顯受到競爭壓力。
另外,降價雖然可以提升銷量,但不一定能夠保持盈利,例如公司2015年下半年盈利環比下跌了34%!考慮到2015年下半年的核心盈利只有30.5億元人民幣,公司於2016年要保持2015年的盈利水平(76.5億元人民幣),我覺得會有難度。
同意長汽的財務的確很健康,2015年底淨現金32.9億元人民幣,每年的經營現金流也很強。
我同意如果公司大量回購股份,或多或少反映現價低於其內在價值,下跌的風險不大,但由於缺乏盈利增長,短期股價的升幅也不會太大。
問:(2016年4月11日) 鍾兄,想請問如果匯豐佔我的股票投資組合比重70%是否合適?
答:對於一隻股票佔股票投資組合比重70%,明顯過多了。不是說匯豐不好,而是從資產分配的角度看,把大部分雞蛋放在同一個籃上,風險很大!
如果匯豐的股價將來回升的話(希望不會是太久的事情),不妨考慮減持一部分,換馬到其他優質股(例如盈富基金),分散風險。雖然沽出匯豐可能會虧本,但在其他股票身上也有可能會賺回。
問:(2016年4月25日)想請教鍾兄,標致著價值投資的惠理基金,為什麼這幾年表現那麼低落?我MPF中的中華威力基金表現真是失望,對比定投盈富基金仍然落後又落後!
答:說實話,我都認識一些在基金(包括惠理基金)工作的分析員和基金經理,他們的投資智慧其實跟我們差不多的,市場上很難找到長勝將軍!
我的觀察是:當一個基金所管理的資金規模(Assets under management)太大的話,它會自然變得愈難跑贏大市,原因是沒有太多優質而估值便宜的中小型公司可以讓它們投資哦!我建議你看看它們的持股分布,大市值和小市值股票的比重分配等資料,嘗試找出落後的原因。
我同意「簡單地定投ETF遠比什麼名牌基金優勝」。業餘投資者如果沒有時間去研究股票和選股的話,其實盈富基金(2800)最適合他們,可以免除選股和選主動型基金的麻煩。
問:(2016年5月2日)鍾兄會否擔心當越多人認識價值投資,將來便會越難搵食?
答:價值投資大師Benjamin Graham寫《The Intelligent Investor》這本書的時間是1949年。67年過去了,「價值投資」到現在依然是非常有效的投資法,原因是「貪婪」與「恐懼」乃是人類的天性,我相信再過50年甚至100年後,價值投資法仍然會有利可圖。
執行價值投資法往往需要耐性和紀律,這兩方面一般散戶都比較缺乏,他們多喜歡吃「即食麺」,沒辦法!
問:(2016年5月4日)鍾兄,中國人壽股價再下跌的風險大嗎?
答:個人覺得中國人壽現時的估值偏低,股價再大幅下跌的風險不大。
風險因素:A股持續疲弱、人民幣再次大幅貶值、公司過量銷售高保證回報的保單、之前收購廣發銀行作價過高。
問:(2016年5月4日)鍾兄,關於你用分類加總估值法(SOTP)來評估金山軟件的內在價值,我有以下的問題:
i) 對獵豹移動的估值,等於是說市場價是10, 所以是10,太樂觀;
ii) 辦公軟件, 你沒有談及護城河下看20倍市盈率,好像有點樂觀,不過對這種公司估值本來就不是價值投資者的強項(很有遠見的除外);
iii) 金山雲的估值, 和i)一樣,等於是說市場價是10,所以是10, 太樂觀;
iv) 淨現金,你沒有加折讓,等於是說時間值是0, 不夠保守;
v) 扣除10%控股公司折讓, 有點任意和個人感覺是不夠保守。
答:(i) 由於獵豹移動是快速發展的互聯網企業,我承認要對它進行準確的估值會非常困難。最初幾年,公司著重爭取客戶數量,推廣費用龐大,令盈利不多,以現價計,2015年歷史市盈率高達75倍!這個估值表面看來很高,但卻未有考慮公司未來變現(移動MAU超過6億)的巨大潛力。與其相信分析員對公司未來盈利或自由現金流的預測(DCF model),我寧願選擇以公司現時的市值來辨別(guesstimate)它的內在價值。再者,獵豹移動現價已經是近一年的低位,明顯沒有泡沫,我認為內在價值被大幅高估的風險不大。
(ii) 至於辦公軟件業務板塊,我主要考慮了公司在政府和商業客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競爭優勢明顯,以及未來增長潛力等因素,所以用了較高20倍市盈率。
(iii) 我覺得金山雲今年2月引入機構投資者IDG是公平交易(arm’s length),估值應該沒有被大幅高估。
(iv) 淨現金應該不需要折讓的。
(v) 扣除10%控股公司折讓是一般分析員的做法,假如投資者覺得10%不夠保守,他們可以自行調整。有時候,投資是藝術而不是科學。
問:(2016年5月4日)請問各板塊估算的利潤和對應的巿盈率是如何釐定? 若PE是以去年增長率而定,只考慮一年的表現是否足夠?
答:由於盛大、巨人等網遊公司已經被私有化,我只好參考暢遊(CYOU)的估值(預測2016年市盈率約10倍)來作為金山網遊業務板塊的估值。
至於辦公軟件業務板塊,我主要考慮了公司在政府和商業客戶方面處於領先地位,競爭優勢明顯,以及未來增長潛力等因素,所以用了20倍市盈率。
用PEG = 1來做估值的話,G應該是未來的盈利增長,而不是過去一年的增長。
問:(2016年5月5日)鍾兄,金源米業擁有自身米業、證券、物業及便利店業務, 應該如何運用SOTP來評估它的內在價值?
答:SOTP估值法適合評估擁有不同業務板塊的公司。我建議米業業務(可以用市盈率)、證券(市值)、物業(市值)及便利店業務(市盈率)逐一評估,把它們加起來,再扣除控股公司折讓。最後再加上(或減掉)公司持有的淨現金(或淨負債),便大概可以得出公司的內在價值了。
問:(2016年5月5日)我不太明白甚麼叫控股公司的折讓?
答:我對控股公司折讓(比如說10%)的理解如下:
投資者買入金山軟件(控股公司),相當於需要同一時間買入四個不同的業務板塊(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自然需要有些折扣才合理(因為投資者可能只是喜歡當中的一個或兩個業務板塊,其他業務並不喜歡)。
問:(2016年5月6日)運用SOTP估值法還有甚麼其他好處?
答:SOTP估值法其中一個好處是讓投資者知道公司內在價值的大概分怖情況。以金山軟件為例,它的內在價值分怖如下(當然只是估計):
獵豹移動佔31%;金山雲佔17%;網遊佔15%;辦公軟件佔5%;淨現金佔33%。
假如未來某個板塊出現變動,投資者便可以估計對整間公司的影響。比如說獵豹移動的估值下跌10%,會怎樣影響金山的內在價值。
問:(2016年5月11日)如果電動車補貼減少,對比亞迪的影響多少?
另外,我們可以用過往7年的平均市盈率38倍去計算比亞迪的合理價嗎?
答:如果未來電池成本下降的速度(因為規模效應和成功研發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較電動車補貼減少的幅度為大的話,那麼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由於比亞迪今年預測盈利基礎比較大(近40億元人民幣),用過往7年平均市盈率38倍來計算合理價很有可能太過進取,畢竟傳統汽車股今年預測的市盈率只有單位數字!
問:(2016年5月12日)怎樣比較才知道比亞迪 22倍預測PE是被低估、合理還是高估呢?
答:要估計比亞迪的合理PE範圍,我會考慮以下幾點:
1.由於盈利基數比較大(近40億元人民幣),根據我的經驗,很少企業能夠長期維持每年盈利增長超過30%,所以比亞迪的合理PE上限是30倍(PEG = 1);
2. 傳統汽車股(比如廣汽)今年預測的PE約10倍,由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盈利前景遠較傳統汽車行業好,所以比亞迪的合理PE應該遠超過10倍;
3. 根據一般分析員的估計,比亞迪未來幾年的盈利增長約20至30%,所以它的合理PE範圍應該是20至30倍(PEG = 1)。
如果預測EPS是1.88港元的話,則2016年的合理價估計是37.6至56.4港元!
問:(2016年5月12日)鍾兄,我想問下有關汽車股的前景(本人持有華晨及長城汽車)?是否應轉至比亞迪?
答:我在新書第八章提到傳統汽車行業增長有限,所以傳統汽車股中,我只持有廣汽(2238),並無持有華晨(1114)及長城汽車(2333)。相反,長遠來說,我較看好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首選比亞迪。
由於長城汽車現時的股價和估值都比較低迷,換馬至比亞迪未必是好時機,一動不如一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