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鉬業(603993.SH)上周五發布公告稱,宣布其全資子公司洛陽鉬業控股有限公司已與 Anglo American plc(下稱“英美資源”)簽署協議,買入其巴西公司Ambras及AA盧森堡全部發行股份和有關附屬公司,涉及鈮和磷酸鹽業務,作價15億美元。
昨天早上H股複牌,曾一度逆市上升6.2%,高見1.38元,見逾一個半月高位,最新升3.8%報1.35元,成交有2140萬元。A股則繼續停牌,正在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據了解,洛陽鉬業在2006年8月25日於洛陽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完成工商註冊,註冊資本為7億元,公司主要產品為鉬系列及鎢系列稀有金屬產品,以及黃金、白銀等稀貴金屬及電解鉛等產品,主要從事鉬、鎢及黃金等稀貴金屬的采選、冶煉、深加工、貿易、科研等,擁有鉬采礦、選礦、焙燒、鉬化工和鉬金屬加工上下遊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條。以產量計,洛陽鉬業是國內最大、全球排名第四的鉬生產商。鉬鐵的冶煉能力25000噸每年,氧化鉬的焙燒能力40000噸每年,生產規模居國內同行業第一。同時,洛陽鉬業也是國內最大的鎢精礦生產商之一,公司目前建有三條白鎢選礦生產線,礦石處理能力30000噸每日。
Fosfatos Brasil Limitada和Anglo American Nióbio Brasil Limitada的全部發行股份權益,以及相關的子公司及營銷部門(下稱英美資源鈮和磷業務),在其公告中稱收購資金來源於洛陽鉬業的自有資金。
“洛陽鉬業擁有可動用資金儲備達134億元。”洛陽鉬業在發給《第一財經日報》的一份聲明中稱。此前,在4月21日,彭博報道稱,全球最大的磷肥生產商Mosaic、淡水河谷、Eurochem、X2和South32等多家礦業公司均入圍了英美資源巴西磷和鈮業務競標出售的最後一輪,售價預計高達15億美元,但在報道中並未看見洛陽鉬業。
洛陽鉬業董事長李朝春在電話中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早在2009年,我們就與英美資源開始接洽收購此項資產,為這個交易我們準備了六年”。根據洛陽鉬業公告,本次收購的鈮板塊包括一座開發中的礦山、三個加工廠、兩個暫未開發的礦山,其他兩個礦床,以及英國和新加坡的銷售團隊。磷酸鹽板塊包括一座礦山、一個選礦廠、兩個化學加工中心和其他兩個礦床。2015年鈮產量6,300噸,磷酸鹽134萬噸,實現了5.44億美元收入和1.63億美元的利潤。
中金公司有色行業研究員董宇博表示,本次收購作價相對合理。早在2011年,太鋼、中信和寶鋼集團曾攜手收購巴西礦業公司15%股權,作價19.5億美元,對應全球的權益市場份額為13%。本次洛陽鉬業以15億元收購全球11%的鈮產能和130噸的磷酸鹽產能,作價相對合理,按照2015年稅前利潤計算,市盈率為22倍。
據了解,鈮作為一種主要戰略性稀缺資源,主要用於合金中,是不銹鋼等高級別鋼不可缺少的元素,近年來,全球鈮需求量每年以10%的速度遞增。2014年全球鈮產量5.9萬噸,其中巴西產量5.3萬噸,占全球產量的90%。目前全球最大的三家鈮廠商是巴西礦冶公司、英美資源和Iamgold,市場占有率達到95%。
李朝春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洛陽鉬業在08年初就制定了海外發展戰略並聘用了海外大型礦業上市公司的外籍高管組建了海外團隊。海外資源收購是公司的一項重大戰略,並非一朝一夕,需要長期積累,更需要耐心和堅毅”。
“兩年來,我們儲備大量現金等的就是在行業低谷時能夠收購一流的資產”。李朝春說。
作為多種有色金屬的主產國和主要消費國,中國有色金屬在國際市場上存在嚴重的“貴買賤賣”現象。一方面,我們高價買回國內短缺的石油、銅、鎳、鉭鈮等資源;另一方面,卻低價出售其他國家國短缺的鎢、銦、稀土等稀有金屬。
“比如在鋰電池領域,在中國做負極材料的很多,但是做正極的鈮、鈷卻非常稀少,也沒有定價權。”一家鋰電池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抱怨說。實際上,中國的不銹鋼和特種鋼對於鈮的需求度更大。交易宣布後,據市場人士透露,已經有其他投標方正通過財務顧問嘗試與洛陽鉬業洽談合作。
“本次收購完成後,加上太鋼、中信和寶鋼收購巴西礦業公司的部分股權,中資企業正在逐漸掌握鈮的國際話語權和定價權,這對於正在向步入先進制造行列的中國制造業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礦業聯合會高級資政委員傅鳴珂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