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世行:缺水可能導致部分地區損失6%經濟增長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637.html

《第一財經日報》從世界銀行(下稱“世行”)獲悉,其最新發布的報告稱,氣候變化加劇水資源短缺,可能令部分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遭遇6%的損失,從而迫使人口遷移,並引發暴力沖突。

世行在這份《高溫與幹旱:氣候變化、水與經濟》的報告中指出,人口增多、收入增加和城市擴張的綜合影響將會導致對水的需求成倍增長,而水的供應則變得更加不穩定和不確定。

此前,國際勞工組織(ILO)發布的報告也印證了上述氣候變化將引發GDP損失的判斷。ILO在其報告中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引發的工作場所溫度條件惡化,新興經濟體將損失多達10%的工作時間,而對於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尼日利亞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工作時間的損失,意味著在經濟產出或GDP方面將產生幾乎同樣程度的不利影響。

水資源緊缺危機

世行報告指出,如果不盡快采取行動,目前水資源豐沛的地區如中非和東亞都會面臨缺水,而已經缺水的地區如中東和非洲薩赫勒地區缺水狀況會進一步惡化。而由於水對農業、人體健康和收入的影響,相關地區的經濟增長到2050年可能會下滑6%。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6%代表在水資源政策照舊情況下的一個中值。總的來說,這些數字告訴我們在水資源政策照舊的情況下,GDP比沒有氣候變化壓力的情況下低6%。

值得註意的是,各地區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所以比如該變化對西歐沒有很大影響,但對世界比較炎熱幹旱通常也比較貧困的地區影響則比較嚴重。

世行還在報告中警告說,淡水資源減少,以及來自其他用途如能源和農業的競爭,到2050年可能會使城市可用水資源比2015年減少三分之二。

報告稱,水資源不安全,可能會大大增加發生沖突的風險,幹旱引起的糧價暴漲有可能激發潛在的沖突,迫使人口遷移。報告稱,在經濟增長受降雨量影響的地區,旱災和水災引發了移民潮和暴力激增現象。

報告同時認為,更好的政策決策可以緩解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負面影響,一些地區通過改善水資源管理有可能將增長率提高5%。

報告作者、世行資深經濟學家理查德•達瑪尼亞表示:“希望還是有的,如果政府針對缺水問題提高用水效率,把25%的水用於價值更高的用途,損失也會顯著減少,部分地區甚至有可能消失。改善水資源管理可以帶來高額的經濟紅利。”

報告認為,在世界上的極度幹旱地區,需要采取影響力更大的政策來防止水資源的低效使用,需要實行更強有力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來應對日益嚴重的氣候壓力。改善水資源分配規劃、采取提高用水效率的激勵措施、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水的供應量和可用性等,可有助於引導各國構建具有水資源安全和氣候韌性的經濟。

高溫作業影響GDP

與此同時,ILO在4月底發布的最新報告則指出,由於氣候變化引發的工作場所溫度條件惡化,新興經濟體將損失多達10%的工作時間。

這份題為《氣候變化和勞動:高溫作業的影響》的報告,參考了此前針對各經濟體開展的由於氣候變化導致的日益頻繁的極端溫度條件對勞動作業影響的最新研究。

報告指出,過高的工作場所溫度是廣為人知的影響職業健康和生產效率的危險因素,也是熱疲勞、中暑,乃至在“極端情況下”導致死亡的風險不斷上升的主要原因。

報告顯示,氣候脆弱國家中有超過10億勞動者及其雇主和社區已經受到了工作場所嚴重高溫的影響,然而氣候變化對於勞動作業的影響並未在全球和各國的氣候或就業政策中得到充分反映。

報告表明,在某個國家,氣候變化導致的總體有效工作時間損失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達到4%,這充分體現了高溫作業這一挑戰的現實性。

該報告指出,高危地區主要包括美國南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南美洲北部、北非和西非、南亞和東南亞。而室外勞動作業情況較多、工業和服務業勞動者工作環境溫度控制情況較差的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經濟體尤為脆弱。

報告還指出,即便實現《巴黎協定》中提出的1.5攝氏度的較高溫控目標,在2030年之前,世界主要地區每年仍將有幾乎一整個月的時間面臨極度高溫。這樣的高溫情況導致勞動生產率下降,工休需求上升,同時也增加了健康和工傷的風險。

“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早已制定了工作場所的溫度條件標準,然而氣候變化改變了原先的溫度條件。”該報告指出,“氣候進一步變暖對在室外或缺少空調制冷的環境中工作的勞動者或雇主將構成嚴重挑戰。”

該報告還呼籲,加強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所確定的現有溫室氣體減排計劃的執行力度,將有助於大幅減少工作場所溫度上升在經濟和公共安全方面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0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