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家族企業的觀慼,負面多於正面,但一家汽車零件大廠、一家和葉子店、一份報告,證明現在日企出現的腐壞現象,可從家族企業學解方。 在日本,家族企業給人的印象,不是封建管理就是豪門內鬥,負面傳聞居多;但在歐美,其經常是受肯定的對象,也常成為學術研究對象。 事實上,家族企業的經營績效並不亞於非家族企業,他們追隨歷代傳人的精神,勇於冒險、堅守家業;反觀有些被欽點為接班人的「上班族社長」,不僅要顧及前任社長臉色,也不敢大刀闊斧進行改革,結果帶領企業走向衰敗之路,像東芝、夏普等世界知名品牌大廠,都面臨經營危機。 如果問企業該怎麼做,才能「永續經營」?也許可以向家族企業取經。 全球汽車連接線龍頭 蓋員工托兒所,比擴廠優先 二月下旬,位於靜岡縣裾野市的某托兒所,下午三點正值家長接小孩時間,好不熱鬧。該地區是汽車零件大廠矢崎總業的大本營「Y-City」,占地面積相當於五個東京巨蛋,設有全球總部大樓、廠房、員工餐廳、宿舍、體育館、游泳池和購物中心等。托兒所只是這個廣大腹地的一角,由矢崎總業直接經營,目前四十七位幼童,全都是矢崎總業員工的子女。 托兒所學費每月只要七千三百五十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千一百元),員工宿舍租金只要薪資的五%,大約數萬日圓;停車場不用錢,員工餐廳裡三餐費用只要五百二十五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元),在在都是讓人難以置信的員工福利。 但是,矢崎總業可不是一家不重視獲利的企業,它的主力產品是汽車專用的連接線,是經常和美國德爾福公司(Delphi)搶世界龍頭寶座的跨國企業。雖然未掛牌上市不必公告獲利,但根據二〇一五年六月結算的合併財報顯示,集團營收比前一年成長六.八%,達一兆六千六百二十三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五十億元),四年來營收規模成長逾五成。 它還在全球享有優良家族企業美名,是唯一入選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家族企業獎的日本企業。不只追求獲利,從其他價值(非財務面)著手,反而提升了競爭力。 員工子女想進公司都錄用 堅持與員工及其家人成為一體,建立「家族經營」基礎,是矢崎總業創辦人矢崎貞美的理念,一九七四年父親驟逝後臨危受命的第二代矢崎裕彥,雖然已於二〇〇二年交棒給弟弟矢崎信二,面對暌違八年的媒體採訪,依然不忘讚嘆「創業社長實在太偉大了。」 他說:「生產連接線需要大量人力,如果不能替末端生產線的人員設想,就無法生產出好產品。正因為把員工擺在第一位,才有今天的矢崎總業。」 他回想自己當廠長時,曾接到父親盛怒的電話:「托兒所怎麼還沒蓋好?工廠建設往後延沒關係,托兒所先蓋!」因為當年托兒所不多,所以該公司幾乎在各地工廠都設有托兒所;此外,各廠也規畫了宿舍,全日本約兩萬名員工中,有四分之一正享受這項福利。 不止照顧員工,連員工家人都一起照顧,矢崎總業每年針對十四歲以上的員工子女,舉辦海外工廠「夏令營」,累計已超過四千六百人次參加。只要員工子女想進公司上班,矢崎裕彥曾交代人事主管:「全部錄用。」員工一家三代在同公司上班的景象,在這裡不算少見。 這樣的家族主義,不但確保其公司戰力,更成了國際化的競爭力。 矢崎總業據點遍及全球四十五國,有四百七十六座廠房,是龐大的跨國企業。多達二十八萬名的員工中,有九成以上在海外。這全都靠日本員工勇敢飛向海外,深入各國窮鄉僻壤所促成,如果沒有他們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就沒有今天高達二十八萬人的大家庭。 例如在中國工廠,為了來自內地的年輕女員工,特別規畫了宿舍、舍監、各地家鄉料理,以及網咖等福利。也還好有這樣的用心,當二〇一〇年中國爆發嚴重勞資紛爭時,矢崎總業雖然也有某工廠發生罷工事件,卻一天就平息,對比其他日系企業的罷工行動,有的甚至延燒了數週。 當記者問到,把員工當家人一般的家族企業經營成本,長遠來看,應該早晚會化作業績連本帶利的回收吧?矢崎裕彥卻回答:「不能想要有所回報才去做,一定要真心付出,對方才能感受到你的用心。」 五百年和葉子店 培育職人,待遇更勝主管職 雖然家族企業重視員工,但員工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成為社長」,該懷抱怎樣的願景到這樣的企業上班呢?東京著名的和葉子店虎屋,也許能提供解答。 虎屋的創業故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從日本室町時代的後期開始(約西元十六世紀),經過了五個世紀,在黑川家的經營下傳到了目前第十七代黑川光博的手上,他說:「光靠好吃不可能持續經營到現在,我們所擁有的是重視人才的長遠歷史。並非人人想當社長、部長或課長,有人只喜歡做和菓子,虎屋就是受到這些人的支持,才能走到今天。」 不一定要晉升到管理職務,一直待在專業的製作職人崗位上,也可以擁有很好的待遇,這是虎屋從一九七六年就引進的職能制度,只要獲得肯定,「待遇甚至遠比部長還好,」黑川光博說。 在虎屋無論男女、學歷,全體員工的薪資制度採均一標準,曾經任職於銀行業,一九六九年才進入虎屋工作的黑川光博驕傲的說:「當日本實施男女雇用機會平等法時,我們內部根本沒有什麼制度需要修改。」 二〇〇六年從學校畢業後就進入虎屋工作的本田順子,回想起當時:「只有虎屋願意雇用毫無經驗的大學畢業生。」 她如願進入製作部門,從頭開始學習做和菓子,如今已兩度遠赴巴黎分店實習過數個月,也曾多次與和菓子名人在日本東北地區參加餡料製作活動。她說:「因為有虎屋這樣的招牌,才能獲得許多難得的經驗。這是一個能讓你實現夢想的地方。」 每個人能自我實現,就能擁有活躍的舞台,而這些總有一天會回饋到虎屋本身。這樣的信念讓黑川總是心繫著員工。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從歐美到日本,家族企業績效騰出 家族企業在獲利方面,經常比非家族企業還要出色,去年底即有個相關調查報告出爐。 由日本經濟大學準教授落合康裕等人所主導的研究調查顯示,家族企業的自有資金比率平均值為五三.七%(五年平均),比非家族企業還要高出十個百分點,表示經營相對穩定。 另外,用來評估經營資源利用效率的資產報酬率(ROA)指標,家族企業五年平均值是五.九%,也比非家族企業的五.一%來得高。 負責監督此研究的日本經濟大學經營學部長後藤俊夫表未:「雖然在歐美,早有調查顯示,家族企業的各項經營指標大多比非家族企業突出,但現在日本終於也有自己的研究數據,證明這趨勢也在日本發酵了。」 (譯。張鳳》 譯.張鳳審稿。張務華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