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個密碼 解讀變種人

2010-10-11 TCW




密碼 1──「不安」是我的關鍵字 我在失速中國,先甜後苦

五月,在北京,我遇見高華(化名),她是平凡的八○後上班族。大學畢業的她,是小電腦公司的助理,每個月領人民幣2千元,她辦公桌上的桌曆,畫了很多XX。「我每過1天,就畫1個(X),上班時什麼也不想,5點就準時下班。」

我問高華的夢想是什麼?她的回答卻是︰「這社會是這樣的,很多事兒該忍得忍,」「我現在最大樂趣是玩電腦上養人遊戲。我不能規畫自己,但可以規畫他們……。」

有人沒痛感、有人敢吶喊 高華正是「八○後」,沒神經、沒痛感的橡皮女孩。

但我還看到八○後另一種面貌。

上海徐家匯廣場,我訪談了來自湖南農村的男孩,中國最知名的線上電玩遊戲《魔獸世界》玩家「性感玉米」。

去 年,玉米串聯百名兩岸網友,以3個月的時間,零成本製作了《網癮戰爭》影片,片中,玉米要求所有網友,對官方與輿論對遊戲業的不公平壓抑發出吶喊︰「我們 憑什麼不能有每小時4毛錢的廉價娛樂?難道我們精神上的家園,連在自己國家暫住都不行?」這部片在中國網路界,被稱是震撼度媲美好萊塢《阿凡 達》(Avatar)。

想當然耳,這部言論臨近革命尺度的影片,上網一週就被官方強制刪除,但總點擊量達450萬次,連中南海都知道它的影響力。

「中國人說,自掃門前雪,但網路告訴我們,我們可以改變一些事情。」他對我說,「與其幸福得像個豬,我寧願痛苦得像個人。」

兩種年輕人,都是八○後。「看似很兩極?但這都是他們。」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說。

因為他們背後都是同樣一個根源; 「理解八○後,『不安』是一個關鍵字。」我們的調查夥伴,青年志創辦人兼首席戰略官張安定解析。

「咱們這把人,注定是先甜後苦的那種。」北京中國傳媒大學教室,中國獨立電影導演,也是我們調查訪談的對象張內咸說。

去年,他拍的《待業青年》,記錄10多個中國八○後年輕人,追求夢想,但卻因現實社會而受挫的故事,觀賞人次達百萬,有近兩千條相關影評,留言最多的是:「他說出了八○後的心聲。」

知 道得最多,掌握卻最少 張內咸的成長歷程就是八○後的標準樣板。他出生時,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已經實施近10年,文革,只是個歷史名詞。1996年後,中國高等教育改革,到 2004年,他進大學時,中國大學的錄取率超過5成。中國互聯網早已蓬勃,擁有4億上網人口,網路讓他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知道最多的一代。小學至大學成長 期,他周圍有辦法的人都在向「錢」衝,所有人都告訴他,只要努力,未來充滿機會。 

但張內咸還在校園時,超速發展的中國開始失速︰貧富差距 持續拉大,世界銀行(World Bank)2009年報顯示,美國5%人口掌控60%財富,而中國1%人口掌控41.4%財富,貧富收入差距為13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直指,在中國眾 多不平衡當中,這是最關鍵的一項,比人民幣匯率更嚴重。富二代與官二代壟斷多數機會,四成的工作機會要靠家庭關係得來;北京的房價已經漲到要不吃不喝25 年才買得起(台北約14年);每年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多達百萬人。

進入社會,他硬生生的從家裡的呵護與夢想中墜落,成為掌握最少的一代。父母 無法理解他們的痛,因為在1998年前,中國仍實行住房分配,更早一點,父母的工作都是由國家分派。就讀北京清華大學,1989年出生的女作家蔣方舟對我 說,她室友大一就開始推估畢業後的房價,以精算現在的交通與飲食日用,並每天分享心得,有人還被嚇哭。「現實,跟小時老師告訴你的不一樣,不是努力念書就 有美好的未來,」張內咸說。

即便在中國社會已有很好起步的年輕人,也同樣面臨「失速」的不安。

Natalie,一個週一到週 五在外商金融公司上班,週末卻跑去北京郊區沒水、沒電老房子裡搞年輕人公社的白領女性,她說︰「我在剛剛畢業很短暫的時間裡面,非常崇拜一種金融大鱷,後 來很快的消失了……,我擔心,社會這麼躁、這麼焦慮,整個金錢的遊戲要怎麼把我們帶下去?我做得這麼累、沒日沒夜,但會不會根本就是不對?」

中科院心理研究的調查顯示,中國20歲到30歲的人們,壓力位居所有年齡層之冠。

是的,他們並非你想像的那樣充滿自信又臭屁。相反的,「他們,很糾結(指掙扎煩惱)。」《新周刊》總主筆閆肖鋒說。

理解這一點,你就會明白,為何電信公司中國移動旗下年輕品牌「動感地帶」一出手,用戶數就可以突破1億人,吃下超過5成的八○後市場。因為它的口號:「我的地盤,我做主」,正擊中當代年輕人,無法掌握未來的恐慌。

但注意,不安,也是一股非常大的改變動力,中國年輕人就是被不安驅策,激盪出跟上一代全然不同的變種特質。

密碼 2──我用「自我」突圍 消費是表達態度的軟革命

不安,化為突圍的動力。《商業周刊》調查,中國八○後,認為自己機會跟別人一樣好的比率只有57.1%,但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人卻高達75.2%。

蔣方舟說:「不管起點是不是公平,發令槍一響,都要起跑。多數人最後都化為,要自我向上,要自我奮鬥,要堅持,去激勵自己……。」

這股力量,在中國遍地開花。八○後的奮鬥,第一目標是「開始追求自我。」雖然全世界20幾歲的年輕一代,都被視為是「Me世代」(Generation Me),但中國年輕人的自我追求,跟歐美,甚至日本、台灣,基本上有相當大的不同。

已開發國家的Me世代,基本上是社會完成多元化,年輕人不再被用一種方式看待,他們從小「習慣」於用不同方式定義自己。自我,是自由之下猶如呼吸般自然的產物。

台灣年輕人在安全感下,追求更有趣的自我。但中國八○後自我追求,卻起於「不安」和「突圍」。

不追求品牌,只求有個性

「中國已從追求『共性』,變成追求『個性』的一代。」長江文藝出版社副社長黎波說,這是不安全感的延伸效應,不安裡,八○後開始反思,自己是誰?要堅持到底的究竟是什麼?

與其說他們跟全球的年輕人很像,倒不如說他們跟當年美國嬰兒潮世代年輕時很像。

楊 克羅維奇(Yankelovich)在1981年出版的《新規則︰在混亂世界中尋求自我實現》,有一段描述當年嬰兒潮世代的心境,跟當今中國年輕人很像︰ 「對於五○、六○年代長大的『嬰兒潮世代』來說,『關注自我』是一個全新概念,他們掙扎於新興問題中︰要如何在父母完全不知道什麼是自我的情況下關注自 我?如何在混亂中找到自己的規則?」

環境失速,只有自己最可掌握。

消費端,「年輕人開始要求品牌表達『自己的態度』,而不是 你大,我就follow(跟隨)你。」張安定說。中國網路服裝品牌凡客,不談產品,只用「愛網絡,愛自由,也愛29塊T恤……,我只代表我自己」的訴求, 就擄獲人心。2007年起,這家每天賣15件衣服的小公司,成為今日日銷10萬件的企業。

張安定說︰「他們的上一代,不想被劃為異類,八○後的邏輯,則截然不同。」但自我,不是自私,「大家成長過程中的積怨——關於競爭的殘忍,關於不公平,都會是八○後改造社會的起點。」蔣方舟說。大家透過各種方式,發揮社會影響力,就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好方法。

自比新公民,對抗不公義 中國以書評與影評分享起家的豆瓣網站,有4,500萬人依照興趣,組成超過19萬個不同的小圈子。有人致力推動全中國科普教育,組成了科學松鼠會。有人致力讓年輕人買到最便宜的商品,組成比價小組。

「我有蒐集與分析資訊的專長,想幫助大家減少資訊不對等。」擁有千人組員的淘寶比差價黨組長烏馬說。這件事,非關利益,而關乎自我突圍得到的成就感。

同樣,北京二環KTV內,導戲空檔的張內咸拿出僅有的人民幣3萬元、借來2萬元,又跟朋友湊2萬元,目標1個月內翻拍完色情漫畫《草莓百分百》改編的劇本,「我想傳達的是,人應脫離束縛。」

這是一場軟革命,在不利於追逐夢想的失速中國,成長於安逸與保護的八○後,不搞流血硬革命,他們用新公民身分來實現自我的花朵。

去年中國揭弊大案中,有8成是在網路檢舉,揭露者也多是八○後;中國力推環保的,多是八○後的族群;中國第一個倡導公平貿易,企圖以平等的方式幫助中國內陸少數民族銷售商品的團體,也是一群八○後。 

「你不能再躲在後面,只靠房子與車子去維護你的安全感……,大環境若差,你也逃不過。」公益團體「多背1公斤」發起者安豬說。

由不安與自我帶動,這群中國變種人,正醞釀出以下8個新價值、新態度對中國進行軟革命。

密碼 3──我愛善良,我是Kidult 誠實為上策,誇大者亡

如果有一天,你將在商場上跟八○後企業家交手,你的想像會是什麼?霸氣,心機用盡也要贏得全盤?

或者,你可對他們有另一番想像,因為八○後青年與上一代最大不同,就是他們對「善良、誠實、簡單」3個特質的看重。

跟你想像的小皇帝不同,這是群從小獲得很多愛的獨生子女,可能是中國史上最強調愛與善良的一代。

相信單純美好,討厭欺騙 「我太不喜歡搞人際關係了。」「不喜歡虛偽、假的東西,」「我們會相信有更簡單、美好的生活,因為我們是看卡通片長大的。」

「他們工作中不會有太強的權力欲,喜歡簡單的人際關係,」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說。

上述特質,非常深刻的反映在他們抵制「虛偽」的行動上。

如, 這群八○後,非常厭惡欺騙。這可以解釋,為何先前影星章子怡宣稱將為汶川地震捐出人民幣100萬元,但實際只捐出84萬元時,會受到中國網友大力撻伐,把 各種其言行不一的言論全翻出來。先前知名礦泉水品牌農夫山泉,每賣1罐水就捐出1分錢做助學捐款的「假捐」事件,會讓網友這麼反感,也是上述原因。

其實,八○後對「單純、善良」特質這麼執著的原因背後,還有著他們進入冷漠社會後,面臨劇烈反差感後的反思。

反映在消費上,他們也喜歡跟「單純、善良」相關的產品。如這幾年在中國非常流行的復古國貨,上海復古服裝品牌能貓商店的創辦人喜喜說:「以前的年代單純,不會有很多附加的、亂七八糟的,不會產生那種心理落差……,去攀比、去追求……。」

先前在中國大賣的動畫電影《麥兜響噹噹》,故事就是在描述,麥兜在面對冰冷世界後,以善良的力量克服難題。又如最近導演張藝謀所拍的《山楂樹之戀》,沒有他常見的大動作場面,卻以簡單、樸實的愛情故事,打破中國10年來文藝片票房紀錄。

有人用「Kidult」形容他們。顧名思義是指心思意念像孩子,仍眷戀童年時光的成年人。我們該如何因應這群Kidult,答案呼之欲出︰請記住一條鐵打的原則,千萬,別對八○後說謊吹牛。

密碼 4──誰說成功就是努力往上爬!給我職場,更要給我戰場

商 業周刊》調查研究發現,八○後認為,社會所認同的成功,依序是富有、事業發達與社會地位。但是有近4成的八○後認為,這與自己所認知的成功不相符,在吃大 鍋飯超過半世紀,追求共同價值的中國,這是驚人的高比率。更有54.2%的中國年輕人在「高薪待遇」與「有興趣的工作」兩個選項中,會選擇後者。

中國式,不顧一切削尖頭往上爬的成功,從這一代開始質變。

工作,絕不會只是為生計 全職的淘寶網明星賣家,也是復古國貨達人江老蔫兒,造型品味一流,卻不想進入企業工作。她說,「我不希望找份工作做為活下來的生計,那我就會被當成工具。」

因為不安產生的突圍動力,我們在訪談中,透過「興趣」、「夢想」與「堅持」幾個字眼頻繁出現。有73.8%的八○後相信,只要堅持,就能達成夢想,比率比台灣的68.9%高。

表面看來,這一代更具理想主義,但其實他們很實際,透過互聯網的大量訊息,他們知道自己可以做跟上一代很不一樣的事情。

「我想過,我會成功,就是因為我不以掙錢為夢想……,我只是賣自己喜歡的。」淘寶網上最年輕的雙金冠賣家(累積交易量逾百萬筆),23歲的宋旭蘭說。

而 如果現有的工作並不能滿足他們做自己,他們就會更公開反抗加班。在上海做行銷的ERYK,晚上偶爾也兼差做DJ。他說,他不喜歡沒有意義的Team Building(企業的團隊活動),也不會因為忙,就放棄做DJ。在他的定義,因為興趣認識的朋友,就是他的資源,「而資源,就是機會。」

未來,不一樣的八○後戰士,尋求不一樣的戰場,中國定義成功的成績單,也將不會只有財富或地位兩個字。

當企業主批評你的八○後員工,不這麼認真打拚往上爬時,關鍵可能在於,他並沒有把你的職場,當作他成功的戰場。

密碼 5──我比你想的更懂得合作 優秀團隊,比好老闆更重要

你以為八○後從小就習慣要打敗別人才能往上爬的邏輯,無法跟人合作,但研究結果卻正好相反!

調查過程中,許多人提到背後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們都是玩網路遊戲長大的。

遊戲要打得好,需要合作。「遊戲早就教會我們公平跟團結,一個人再厲害也沒用,因為怪物總比我厲害,你需要找朋友一起做些事,」「中國人說自掃門前雪,這跟網路教我們的不一樣。」

另一個原因是,「物極必反」,北京大學燕園博思心理諮詢中心資深心理諮詢師盧悅說,這群從小在獨樂樂環境長大的小孩,長大後,因為社會的不安全感,而更希望找尋理念相同的夥伴,建立歸屬感。

八 ○後對團隊合作的默契,體現在我們拜訪的各個小團體中。如,中國科技網站ifanr,主要人員有10多人,分布在北京、上海、澳洲、芬蘭與美國,大家各有 不同正職,從公務員到汽車零件銷售員都有;他們素未謀面,卻透過網路聚集,撰寫最新的科技訊息與翻譯有意思的文件,無償但持續的經營這個中國最專業的掌上 型裝置技術網站。

中國最有名的公益團體「多背一公斤」,正職成員有5個,卻分布在3個城市,每天早上8點半透過視頻開會溝通,而他們在網路上,1年可集結6,000個志願者,分工合作,一起協助上萬個學校,改善百萬個孩子的就學環境。

這群新人類心目中的團隊是:「一群志同道合,有共同願景的夥伴。」「一個圓夢的組織。」而並非在企業裡,只是為了完成工作,而組成的一群人。

「我們一幫年輕人帶著自己的夢想去做一樣的東西,比較想能夠用自己所學的……,比如說解決公共交通,解決人的冷漠問題……,就是我們會想一些社會問題,然後這些社會問題和人是息息相關的。」中國社會改革團隊Ours成員阿蔡說。

跳槽不為錢,只求好搭檔

這種態度反映在職場上,出現下述變化。

如,他們對好的團隊夥伴會很珍惜,「我希望團隊的每個人都優秀過我,這是我真的想法,因為找一些不如你的人工作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八○後、專賣各種香水的氣味圖書館創辦人婁楠石說。

「這個同類要足夠精彩,能讓他們學習和成長。」互聯網創業企業觀察家蔣靜說。越來越多八○後跳槽,是因為沒有成長與好的團隊,不像七○後只為了金錢。

密碼 6──沒有公平,一切免談 請建立清楚的遊戲規則

你知道嗎,全球付費的註冊人數最多、超過千萬人次的網路遊戲《魔獸世界》,在中國能獲得500萬個玩家擁護,背後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公平」兩字。

「你 再有錢、有權,我們起點都一樣!」《魔獸世界》玩家、影片《網癮戰爭》導演性感玉米說。中國八○後會這麼瘋《魔獸世界》,原因在《魔獸世界》只用月費與點 數制,你再有錢,還是要靠團隊去打怪獸才能升級設備。「不像其他煤老闆遊戲(形容有錢人玩的遊戲),遊戲公司讓有錢人花錢升級設備,窮人進來(玩),只是 供他們發洩,就跟真的世界一樣。」

年資與關係,跟腦袋無關 中國社會在過去10年資源被富二代與官二代大幅壟斷,根據本刊調查,中國八○後對於社會不公造成的競爭落差感,遠比台灣年輕人要深刻。「在真實職場,屁股(關係)決定腦袋。」性感玉米說。

追求自我,也讓他們更講究公平,「有自我的人才會強調公平,沒自我的人會強調和諧,就像上一代,」盧悅說。

職 場上,當他們自己當老闆,他們也摒棄傳統權威與年資邏輯。「我們公司是不管你是多有經驗,過去薪水拿到1萬元(人民幣),可能一進來,你都是從2,500 元做起,你說你比別人高一等,高一等是需要證明給別人看的,不是靠經驗履歷,但你如果做到了,我是可以每個月幫你加薪一次。」婁楠石說。

公平兩字也會成為中國未來消費主流之一。盧悅提醒:未來在中國,消費者的意識會持續高漲,尤其是運用網路的力量向過去財大氣粗的大企業索討公平。

如戴爾「換芯」事件︰中國北京的一位消費者發現,戴爾電腦內所用的處理器跟標示的不合,雖然戴爾解釋,兩款處理器功能幾乎相同,但卻引起網友不滿,認為戴爾應該正式道歉。

從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廣西、河南、四川、山東、內蒙等多個省分超過百名的消費者在網路集結,並找當地律師向戴爾發律師函。最後,戴爾允諾將全額退費。現在中國的QQ網站上,到處可見各種品牌的維權群,陣容含括消費者與義務律師群。

有人形容這是小皇帝的正義軍團,當碰到公平或以大欺小的議題,八○後的反擊,會讓人措手不及。儘管中國社會目前充斥走後門、靠關係,但未來10年,追求公平的正義軍團,改造中國的力量將容不得你小覷。

密碼 7──環保是生存必需品 放棄大而無當的環保宣傳吧!

中國,一直被跟黑心商品、環境污染畫上等號。你所不知道的是,中國講究環保的一代已經誕生。八○後對環保的重視程度,絕對超過你想像;他們重視環保,跟他們心中的不安緊緊相扣︰中國不是個安全的環境,環保,攸關生存。

「社 會環境差,我們可以移民,2012年來了,我們能往哪逃?」八○後,也是服裝品牌美特斯邦威品牌總監周龍說。去年,講述環保與地球危機的電影 《2012》,中國票房達人民幣4億6千萬元,創下中國電影票房史上新高紀錄,「正投射出這群八○後對現實生活的不安全感,」盧悅說。

環保吸引中國八○後,也是因為環保背後代表了吸引他們的美好、善良的特質。

「綠 色、環保,跟交流、理解、包容、溝通,就是這樣描述的一種生活狀態,同時還有就是你跟自然有一個更親近的關係。」在北京郊區打造青年公社的 Natalie,她跟一群朋友,一起用無償、分工的方式,共同打造她們心目中美好的週末社區。同時,她們也在當中做回收、垃圾減量與節能。「我們希望把這 種方式提供一個體驗的平台,給更多的朋友,然後讓他們能夠有這個選擇,可以有權利去接受這個生活方式,然後,這樣的話小鎮才會慢慢起來。」她告訴我們她的 夢想。

值得注意的是,八○後年輕人認為,為賺錢而不擇手段破壞環境的是六○、七○後這一代,但付代價的卻是他們,連帶也對企業做環保的心態產生質疑。「品牌憑什麼要做環保?還不是藉這個來炒作?」

「很 多品牌花幾千萬(元)做環保,但沒年輕人care(在意)。」張安定說。八○後的環保意識並非浪漫式的,「環保與現實之間,其實有很多矛盾。很多時候,特 別是在那些落後的地區,環保需要犧牲別人的生存。」反而是透過身邊私事、小事做起,一面解決焦慮,一面降低生活成本。

少喝1瓶礦泉水,就是環保 「自己帶水壺,能夠少喝1瓶礦泉水,就是環保。」「現在買東西之前我都會多想想,到底需不需要這樣東西,避免自己過度消費。」「我不會在意那些宣傳說他們多愛地球,我會看他們用的材料是不是真的跟他們說的一樣。」

諮詢機構L.E.K的研究顯示,願意為環保支付較高溢價的中國消費者比率高於國際水準。

約15%的被調查者表示願為綠色產品支付逾兩成的溢價,而這一比率在一些更為發達國家的市場中,僅為5%到10%。

想要賺中國環保商機,意識到年輕人的「環保小事」,絕對會比砸大錢宣傳,更有意義。

密碼 8──我記不得家裡地址 工作甭到公司、不必朝九晚五

是研究過程中,我們跟這群八○後常出現的對話。

記者問:「請問我之後怎麼聯絡你?」答:「我的QQ號(類似MSN)是XXX。」記者問:「那如果想把文章寄給你呢?」答:「這是我的e-mail地址。」記者問:「如果要把書面雜誌寄給你呢?你有沒有家裡地址?」答:「有,但你等一下,我看一下手機,我都不太記得了。」

不懂做飯,上網找外送就好 我大驚小怪的認為,這群八○後怎麼連家裡地址都記不清楚?結果我們質化調查的研究主持人張安定的回答竟是:「我也記不得啊!」

「記不得地址,記得e-mail就好了。」「不知道路怎麼走,查GPS就可以。」「不會做飯,知道怎樣用網路找到外送的餐館就好了,」沒錯,在調查訪談中我們發現,八○後在老一代眼中,看來沒有現實生活的適應力,但其實,他們早有另一套新的生活管理方式。

「地鐵上,就看Google Reader下載的文章或是小說,」「下班要去聚會,就在電梯裡查百度,會搜到這個地方大概是在什麼地方,到這個位置怎麼走,在什麼地方,線路從哪裡到哪裡,是坐公車、騎車還是步行……。」

你看他們總是不專心的活在當下,總是低著頭用手機點來點去。但其實,對他們而言,他們是用零碎時間處理零碎或是突然的事務,24小時中,生活、工作與娛樂其實是混在一起的,「我只是不在公司工作,但我都在家裡(工作)啊!」 

忘記地址的小孩背後,是他們與網路的深度連結。

上海的上班族,科技網站ifanr作者郭磊說:「我們喜歡把有限的時間拿到最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是互聯網帶給我們的。」

這群中國第一代網路深度使用者,讓2010年中國手機上網使用人數就達2.77億人,人數居全球之冠。今年4月發布的〈第六次中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中國成年人使用線上閱讀、手機閱讀等各類數位媒介比率為24.5%,而使用手機閱讀的用戶數已超過8,000萬。

他們的新時間表和新生活方式,讓中國的視頻分享網站土豆網,1年廣告收入就可達到人民幣10億元,且每年是以1到2倍速度增長,今年還剛被票選為全球最值錢的未上市網路企業第15名。

大家習慣數位閱讀,讓iPad在中國大賣,本土品牌漢王成為全球第三大電子書品牌。

密碼 9──每一毛錢都要計較 我不是買精品的暴發戶

有個詞,在八○後猶如呼吸空氣般必須︰看評價。

吃飯前,先去大眾點評網搜索想吃的餐廳,看完網友評價與上傳的照片菜單,才做決定;到百貨公司逛街,看到最新流行的款式,不急著下手,先去淘寶網上看有無類似的款式;要買支手機,把想要的規格輸入比價網站,網站上就會跑出最便宜的店家跟使用心得。

這,就是八○後在消費前的決策流程。

不是沒錢,但不能被貴到

這種精明,緣自於八○後對科技工具的善用。

另一方面,中國持續高漲的物價,讓八○後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所以大家會更精明的消費。雖然社會很不平等,但在消費上,八○後希望拿回更多主導權。

「不是沒錢,但誰喜歡買貴的,當傻B?」「我覺得不平等,是因為大家(資訊)不對稱。」

網購經驗有4年的山西女孩雙喜,是我們這次訪談非常特別的案例。在豆瓣網上集結超過1,000人的淘寶比差價小組中,她義務幫網友搜尋淘寶網上同類產品最便宜的價格。

因為淘寶網上有百萬個賣家,可能同一款包包,就有10多個人賣。但是,大家形容與銷售這個包包的方式都不同,可讓價格差到7、8倍。雙喜自己,培養出1套搜尋的know-how後,現在每個月的消費成本,至少可省1∕3。

比差價小組組長,也是購物魚網站負責人烏馬,是個八○後的科技男,他跟志同道合的網友,一起人工篩選出他們買過或接觸過近5,000家的好網店,條件含括信用評比到特色水準,網站從去年9月成立至今,每天約有6,000人使用,相當於一個中型商場每天的逛街人數。

八○後消費者,已強力主導中國商家的定價遊戲規則,在買賣關係中,這群八○後的主導性會越來越強,他們計較每一毛錢的精明,將會很快讓全世界發現,中國不再是只會不顧一切買奢侈品的暴發戶。

密碼 10──品牌再見!「我」才是Logo 看態度埋單,不是你說了就算

隨著精明消費而來的,《商業周刊》調查發現一項品牌業者,最需要知道的警訊︰八○後已不再如過去般,簡單就對品牌埋單。

「就是要爽,穿了29塊錢的回力鞋,加上29塊錢淘寶網上買的褲子,一身衣服不超過100塊錢,非常爽,同時也會像今天這件衣服,我喜歡,3,000塊一件,我買。」「我也買品牌東西,但那是因為品質,品牌別搞來搞去(做行銷活動)。」

其實,這幾年在中國掀起的山寨風潮,品牌業者就不該輕忽。從山寨手機到最新的山寨iPad,都創下驚人銷量。在中國,山寨手機的銷量直逼第一名的諾基亞(Nokia),整體銷量達1億4,500萬支。

年輕人埋單山寨產品,不僅是因為便宜,還因為山寨業者率先加入很多創新功能。如,可當作立體音響,待機時間可達180天,或外型如法拉利汽車。

張安定分析,中國八○後是迅速累積消費經驗的一代,他們了解品牌的意義,與相關的商業操作,對自己的消費選擇越來越自信。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八○後習慣的網路交易行為,改變他們對賣家(品牌)、意見領袖與消費者之間的權力關係看法。在淘寶網上的百萬賣家,常跟消費者出現朋友般的關係,不滿可立刻跟賣家溝通。

買東西前,先看網路評價 「我的買家會跟我說需要什麼,我們一起成長,我也從睫毛膏,一路賣到驗孕紙。」宋旭蘭說。

影響中國消費購買決策的因素中,品牌不是第一,網路口碑最為重要。58.7%的人,會因為網路口碑而做出最終的購買決定。

上述變化給品牌的第一個啟示是,請放下身段。第二個啟示是,品牌別再以為喊出個口號,八○後就會埋單。隨著自主消費意識的抬頭,消費者挑選產品時,更要求能代表我的態度。

最 顯著例子,就是這3年開始在中國崛起的潮流品牌,在消費者眼中「覺得都背一樣的東西或者把商標穿在身上沒意思,他們追求更小眾一點的,」《YOHO潮流 誌》主編靳曲說。YOHO旗下的網站主攻潮牌產品,成立才2年,第二年的銷量就是第一年的10倍。自己也是潮牌愛用者的靳曲說,「我喜歡獨立(品牌),有 它的靈魂在。」

這群八○後的話,也顯示出品牌未來的操作難度提高,你要對產品態度有堅持,但與消費者打交道時,卻不能再高高在上。討好這群八○後,真的很難。

這就是未來八○後,他們的新自我、新價值,將主導未來10年的中國變身,雖然有很多表面矛盾,但是掌握上述10個密碼,無數商機的想像可以延伸。

延 伸閱讀:他們成長於開放中國,痛苦於失速中國——中國八○後成長大事紀2歲.中國正式實施一胎化政策 5歲.解放軍裁員一百萬人7歲.中國個體戶戶數超過一千萬戶10歲.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交所正式成立.第一家麥當勞在深圳開業12歲.鄧小平發 表「南方談話」,鼓勵低階官員棄政從商14歲.高四百六十八米上海東方明珠塔建成,亞洲第一 15歲.中國人均GDP達人民幣五千零四十六元 17歲.鄧小平去世,香港回歸中國 18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實施,價格雙軌制廢除,邁向市場經濟.取消住房分配19歲.星巴克在中國開設第一家分店 20歲.大學生失業每年破百萬人23歲.中國人均GDP突破人民幣一萬元.廣東、香港、北京等地爆發SARS24歲.聯想集團宣布收購IBM個人電腦全球 業務 25歲.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紅遍街頭巷尾 26歲.中國外匯存底超過日本達八千七百五十一億美元,成世界最大外匯存底國.中國留學人數三十年增長超過一百六十倍28歲.中國網民數量成為全球第一. 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十多萬人死亡.北京主辦奧運.毒奶粉事件爆發 29歲.北京房地產狂飆,不吃不喝二十五年才能買房.中國封鎖《魔獸世界》線上遊戲

註:以一九八○年出生為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