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燒錢無錯,還需快準狠,但也需謹慎。

我國的互聯網經濟從收費時代到免費時代,再到如今的補貼時代,一方面企業大量融資燒錢,另一方面大量互聯網公司持續虧損,並且虧損還在進一步放大。整個互聯網的燒錢模式,不僅讓圈外人看不懂,就連很多圈內人都有太多的不理解,而我自己在外交流,關於盈利模式也是被問的最多的問題之一。在此先糾正一點,任何公司無論是非互聯網行業,大多都是需要先投入的,不存在只有收入沒有支出的公司,而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講,燒錢是用錢來換時間,盡快地把未來預期拉到今天實現。而燒錢所在之處,主要三個方面:1.培養消費習慣、2.鋪設落地支撐、3.打壓競爭對手。

IMG_7995

培養消費習慣

互聯網由特有的連接屬性,破除中間環節,延伸出各種新商業模式以及消費習慣,但是每個新事物、新模式從出現到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存在一定周期,為了縮短此周期,培養新的消費習慣,最快的方法就是大額的補貼和優惠政策。我們來看看燒錢到底是否值得。

首先分析下做互聯網最重要的一個數據指標是什麽,對,就是用戶數。不同互聯網公司雖然賺錢方式不同,但終究還是靠用戶賺錢,有賣產品,收取增值服務費或會員費等等直接賺錢方式,還有靠用戶基數賣廣告的間接賺錢方式,而當你的用戶數量越大,粘性越強,單位價值越大之時,盈利當然越好。

對於新的模式,在不大規模燒錢的情況下,獲取目標用戶可能需要一年時間,而投入大力的補貼政策後,可能三個月內即可完成指標,提前獲取到更多的用戶數量,也可早點開始盈利方面的探索,我們拉長整個周期去看,綜合評估對企業而言燒錢的同時可能也意味著省掉一大筆錢,因為通過用戶量增大而產生規模經濟,服務單個用戶的實際成本其實不斷降低。

鋪設落地支撐

近幾年的O2O大戰,從團購引爆到外賣、搭車以及各行業O2O的興起,為了能夠支撐全國的網絡架構,需要鋪設大量的硬件,服務器,帶寬及線下倉促物流,配送團隊,地推團隊等等,這是互聯網公司需要燒錢的第二塊內容。

因為我們傳統的商業,一般都是逐步鋪開的模式,甚至很多做了幾十年也僅發展於一域,但互聯網商業的拓展速度,很多都直接已一個城市乃至全國鋪開,筆者由於處於校園互聯網的圈子里,太多太多的產品定位都是全國校園市場。麥當勞從1990年進入中國市場,在深圳開設第一家門店,至今很多三四線城市都未涉及;而京東才幾年時間,已可在五線城市看到其快遞小哥的身影,一樣為了拼速度,快速鋪開,自然而然有了大額的花費。

打壓競爭對手

互聯網有著很強的二八理論屬性,甚至更為顯著,每個垂直行業內一般只有最大的兩三家才有出頭之日,且流量為越來越集中,很多行業內第一名的盈利情況,比前十名中的後九名加起來還要多,如下圖:

IMG_7996

這也就不難理解了,為什麽互聯網公司可以不惜代價的燒錢發起價格戰,不是第一的結果可能就是死,京東與蘇寧的價格戰,雖付出慘重代價,但如今兩者的距離已逐步拉開;滴滴,快的帶來的打車市場補貼大戰,最終帶來的主要效果在我看來是徹底孵化出了這個市場,可能需要五年十年時間才被接受的消費方式,已被大量群體所接受,同時由於雙方背後資本的博弈也不相伯仲,最終以合並收場。

燒錢到底靠不靠譜?

個人創業幾年下來,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投資人才是最聰明的人,他們願意拿出大筆的資金砸進這個市場,如果不靠譜豈會去這麽做?以我們熟悉的京東為例,這家按市值計算已名列全球前十的互聯網公司,從披露的財務報表來看,近幾年的虧損從幾億元增長到幾十億元,一家公司從小虧到巨虧,但卻還被資本市場持續熱捧,讓很多人所不解。其實最主要的一點是其的交易額和營收,京東目前的交易額已近五千億,同時也有了近兩千億的營收規模,並且增長速度極快。如果把虧損的數字與營收規模相比才不到一個百分點而已,在目前有大量現金流的情況下,京東可以繼續快速擴張,提升服務質量,一旦時間成熟,控制節奏扭虧為盈輕而易舉,到時候即使是幾個百分點的收益都是天量的盈利和投資回報。

在互聯網補貼經濟的時代,給消費者來帶的是更好更便捷更劃算的生活服務,而不管市場如何,對創業者而言我想多說一句,燒錢無錯,還需快準狠,但也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