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在全球視野下的企業融資創新中,股權眾籌是可以完成的,而且融資也較為容易。

在很多論壇上,很多企業經營者、教授、培訓師都在鼓吹融資難,融資成本高。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非常片面的,因為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高成本的融資渠道已經成為過去。永隆銀行董事長,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在2015博鰲亞洲論壇 “互聯網思維與商業的本質”分論壇上坦言:“余額寶讓我們焦慮,銀行錢都被弄走了,因為銀行利率沒有放開,你的活期利率那麽低,余額寶回報那麽高,顯然肯定要流出去。但是余額寶把錢又存回銀行,因為銀行儲蓄利率限制,同業利率放開,從另一個角度高息把貨幣基金吸收進來,所以銀行現在很焦慮,很窩囊。”

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觀點非常片面

在很多企業經營者看來,讓銀行行長很焦慮和窩囊的僅僅是一個余額寶,這樣的事實讓企業經營者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融資堅冰正在被融化。不可否認的是,傳統中小企業由於財務制度不完善,甚至丈夫是董事長、妻子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出納等職。這樣的財務信息制度的不透明,無疑會加劇融資成本高和融資難的問題。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小企業就會遭遇融資難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當滾滾的互聯網浪潮如同上百米高的海嘯般席卷中華大地時,擺在中國傳統企業經營者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可走,這條路就是互聯網化。事實證明,在碎片化時代,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隨之而來的互聯網化迫使傳統企業不得不在營銷和渠道拓展、產品涉及等方面向消費者貼近。

究其原因,隨著互聯網時代,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作為傳統企業來說,其商品銷售模式、渠道,以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性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重大變化。當這樣的變化影響傳統企業的經營時,無疑就意味著要麽互聯網化,要麽被消費者擯棄。

在2014年12月13日北京召開的媒體會上,時任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誌在會上說道:“移動互聯網浪潮已經到來,哪個行業都躲不過去,只不過受沖擊有快慢之分。媒體、電商等處於龍卷風中心的行業必須迅速做出反應,否則一年半載就有存亡之虞;而傳統行業相對時間充裕,應當冷靜調整,不要太激進全部推翻,否則會造成企業的混亂。”

在柳傳誌看來,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浪潮已到,任何一個行業都躲不過。在互聯網化的征程中,很多傳統企業的經營者們已經積極地向互聯網化邁進,也包括融資渠道,如股權眾籌。

可能讀者會問,何謂股權眾籌,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所謂股權眾籌是指,公司出讓一定比例的股份,面向普通投資者,投資者通過出資入股公司,獲得未來收益。這種基於互聯網渠道而進行融資的模式被稱作股權眾籌。 

從股權眾籌的定義可以看出,股權眾籌是建立在明確以項目股權作為回報的基礎之上的,是一種眾籌的方式而已,其本質還是民間融資。不過,由於互聯網技術的深度拓展,使得融資渠道更加廣闊,融資的對象也更加眾多。

11歲馬特股權眾籌400萬美元的成功啟示

在電影《小機靈鬼》 (又名:《小鬼當大家》,英文譯名: The Brainiacs)中,就很好地闡釋了股權眾籌的問題。

該部電影的介紹是這樣的,11歲的馬特生活在單親家庭中,在馬特7歲時就失去了母親,而馬特的父親戴維·泰勒——泰勒玩具公司的老板為了生計,專心經營,自然也就顧不上陪馬特玩耍。凱麗(馬特的姐姐)是一個難得的電腦天才,在母親去世後,獨自一人潛心研究一種人工智能芯片。

有一天,當老師問馬特的人生規劃時,馬特隨口說出要收購父親的玩具公司,成為泰勒玩具公司的老板。於是,老師告訴馬特,只有收購絕大多數股份,才可以成為泰勒玩具公司的老板。為此,馬特和同學去銀行要求貸款400美元,開設一個公司賬戶。

當馬特沒有400美元時,無意間闖入瑪麗的房間,知道了瑪麗在研究人工智能芯片後,以人工智能芯片為項目,有效地互聯網開始股權眾籌,結果眾籌400萬美元。馬特和同學用招商得到的巨款購買了泰勒玩具公司的所有權。馬特的網上商品引起了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懷疑,於是著手調查,一心想吞掉泰勒公司的銀行老板也知道了真相,逼迫泰勒公司幾天之內償還50萬美元的銀行貸款。戴維在兒子、女兒、女友和母親的幫助下挫敗了盧克的陰謀,保住了泰勒玩具公司。

在全球視野下的企業融資創新中,股權眾籌是可以完成的,而且融資也較為容易,馬特有針對性地向兒童、青少年,其股權眾籌的金額從1美元到幾美元不等,居然很快就融資到400萬美元。

讓“人才+項目+資本”這三駕馬車跑起來

馬特這個案例給中國企業經營者的啟示是,在互聯網普及的當下,把“人才+項目+資本”這三駕馬車整合起來,其融資就相對簡單很多。馬雲六分鐘融資4000萬美元的神話其實是“人才+項目+資本”的最佳體現。

在美國的矽谷,流傳著一個較為著名的“餐巾紙”融資模式。一般地,只要創業者在咖啡館的餐巾紙上寫下自己的創業想法和商業模式,往往就可以拿到一筆不小的風險投資。這樣的經歷馬雲也同樣有過,在阿里巴巴第二筆風險投資的過程中,馬雲的融資過程依然被渲染為一個“神話”。這個“神話”是,馬雲竟然用6分鐘就贏得了孫正義4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當馬雲用6分鐘贏得全世界最成功的互聯網投資人4000萬美元的投資時,馬雲和阿里巴巴對此還猶豫不決,最終只融資了2000萬美元。

在互聯網領域的融資故事中,馬雲的融資故事一直被也就稱之為典範。據軟銀創始人孫正義介紹,之所以投給馬雲4000萬美元,是因為看中馬雲這個人才和馬雲背後的互聯網項目。在馬雲的融資思維中,融資必須是企業最賺錢的時候,在缺錢時絕不能融資。可能中小企業經營者非常疑惑,缺錢不融資,難道是神經病嗎?馬雲的理由是:“做企業,首先要想到的是沒有融資我也能盈利,等你盈利了,想擴大盈利的時候,那時就會有人想要投錢了。沒有盈利的時候想說服別人投資,投資人多半會說:等你盈利了再說吧。”

馬雲坦言:“錢是資源,不可以沒有,但光有錢一點用都沒有!今天的網絡,不是憑資本打天下,而是靠思想打天下、靠行動打天下、靠團隊打天下、靠創新打天下。做企業,比的是花最少的資源做最大的事情,別人做這個事情要15塊,你只要5塊錢也能做得一樣好,那你就贏了。”

在阿里巴巴的融資過程中,馬雲總在強調,不是馬雲在找融資,而是錢在找馬雲。馬雲在公開場合說:“我們不會跟基金去要錢,從1999年開始,我們對風險投資的選擇就很嚴格。”

馬雲的融資似乎與很多企業經營者的做法迥然不同,在眾多企業經營者意識中,只有缺錢的時候才是融資的最佳時期。這就是我在開篇說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觀點較為片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