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區+】巨頭公司倒貼錢進軍社區醫療,秘密是什麽?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481.html

【社區+】巨頭公司倒貼錢進軍社區醫療,秘密是什麽?

一財網 王悅 2016-02-05 11:37:00

患者數據讓保險公司和雇主找到了更為廉價的支付方式。而無論是信息系統還是遠程醫療的供應商他們在掌握了患者的數據以後,就有了去談判的砝碼。最全的患者數據來自哪里?答案就是基層醫療,或許這就是為何不賺錢,大家也要來社區醫療布局的最大原因。

作為"十三五"醫改計劃分級診療中的重要一環,社區醫療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醫改的未來走向。政府希望通過社區醫療的“預判”將更多慢病、小病的病人留在基層,給三甲醫院減壓;企業和資本更是看中了社區醫療的廣覆蓋人群,在近幾年相繼進軍這個領域,以求未來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中能分得一杯羹。

但無論對政府還是企業來說,現在談賺錢、盈利都還為時尚早,改革的難度大小從體量大小就可看出一二: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151家三級醫院,4321家二級醫院,而歸屬於一級醫院體系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卻有接近五萬家,其中東部沿海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數量占比達到65.24%。

施阿姨的“最後一公里”

患有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的施阿姨如今是上海市長寧區西法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常客。對她來說,衛生站的陳醫生就是自己的私人醫生。

陳醫生在這家醫院工作了有十五年,他對於施阿姨的病情可以說了如指掌。在西法華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天會有兩名像小陳一樣的全科醫生。

“我得的就是慢性病,小陳醫生非常熟悉我的病情,在這里看病不用排隊,沒有掛號費,醫保的報銷比例還比二級、三級的醫院高,我為什麽不在這里看病?”施阿姨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自從去年底長寧區試點了社區衛生中心的處方外配模式後,周圍的像她一樣的鄰居們越來越多地開始選擇在社區看病了。

在以前,社區的鄰居們不願意在家附近的社區衛生中心看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看病的診療費費、藥費不能進醫保。而像施阿姨這樣的老年人,大多數得的都是糖尿病、高血壓這樣的慢性病,長久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以前社區的醫生們都是好心幫我們忙,早晨我們在社區看病了之後,他們要拿著我們的醫保卡去附近的醫院給我們掛號、開藥,這樣才能走醫保系統結算,然後我們再跑一趟社區醫院,當天下午三點多才能拿到早晨開的藥。”王阿姨告訴本報記者。

但是處方外配模式啟動後,一切悄然發生了變化。

“現在社區居民在這里看病拿藥只要來一次就可以,以前醫保費用的結算只能在醫院,但是現在醫保進站點,在社區衛生中心開的藥通過網絡系統也可以直接進行醫保結算了。”陳醫生一邊向記者解釋,一邊給施阿姨開了她要拿藥的處方單。

隨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跟隨施阿姨來到了社區衛生院附近200米的一家藥房。在藥房的社區定點取藥櫃臺,工作人員將這張處方單的最後四位輸入進了處方平臺,施阿姨剛剛處方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診斷結果、開的藥物就全部出現在了系統中。

根據本報記者觀察,施阿姨從家出門到最後拿到自己所需的藥物,總共花費了半小時不到,這在過去也只是自己乘公交車到醫院的時間。而費用上,也都與去大醫院看病相差無幾,甚至比在醫院開藥還要便宜:根據上海市退休人員醫保的報銷政策,三級醫院需要患者自付20%,二級醫院自付15%,而社區衛生機構所屬的三級醫院僅需自付10%的醫療費用,而且掛號還不需要收費。

據陳醫生介紹,以西法華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例,目前該站點覆蓋4個居委會,兩萬左右的人口,每天可以接待200人左右的門診量。

“居民可以在這里咨詢、檢驗、做心電圖、B超,很多檢查項目都是免費的。我們的任務除了給慢性病人開藥,還有一個職責就是幫大家分清楚自己有病還是沒病,如果有病就往附近的醫院轉診,沒有病也可以幫大家做好健康管理,爭取不生病。”陳醫生說。

一公里以外的社區醫療怎麽做

在長寧區西法華社區衛生服務站20公里以外,浦建路160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的辦公室里,兩名心電診斷專家正在看著電腦系統里剛傳過來的心電圖,這張心電圖是五分鐘前從徐匯區漕河涇的一家社區衛生站傳來的。

“這個病人因為心臟不適就去家附近的社區醫院做了心電圖,但因為社區醫院里都是全科醫生,有的不具備判斷心電圖狀況的能力,所以他們就可以通過我們的遠程系統將心電圖傳過來,由專業的心電醫生給他們判斷,再將結果回饋給他們。”仁濟醫院心電圖室的一位醫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據了解,目前仁濟醫院的遠程心電圖已經輻射了上海的9個區的600多個社區衛生站點。事實上,在上海市包括仁濟醫院、新華醫院、中山醫院等多個上海三甲醫院的心電、超聲波、放射影像診斷都可以通過這種遠程的方式進行。

對於病人來說,遠程診療不僅免去了過去在醫院長時間排隊的煩惱,就診的費用可以通過醫保系統進行支付,並不需要額外再掏一分錢。

“在高峰時期一天我們可以看八九百個病人,以我們與仁濟醫院合建的這個遠程診療中心為例,一些醫生是來自仁濟醫院,還有一些是我們從瑞金、新華等醫院招聘過來的醫生,因為僅僅靠一家醫院的醫生來做,人員遠遠不夠。”與仁濟醫院合建該遠程中心的萬達信息(300168.SZ)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誰在從中掘金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大小小的社區醫院達到了接近五萬家,以在社區醫院的互聯網化走得比較靠前的上海市長寧區為例,據該區域衛計委的相關人員透露,目前該區共有40個衛生站點,有30個已經實施了點子處方外配,其余的在今年一季度也都可以實施完畢,社區醫療+的推進進展迅速。

盡管只是醫改蛋糕中最基層的一塊,但毋庸置疑,社區醫療也是體量最大、需求最迫切的一塊。根據此前國家衛計委醫政醫管局醫療資源處處長焦雅輝的說法,國家現在正在研究“頂層設計”,將專門出臺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工作的指導意見,並且預計不久將會“掀開新局面”。

在資本市場中,與社區醫院的改革推進結合得最緊密的大體有這樣的三類公司,一類有關醫療信息化建設,一類有關遠程醫療,還有一類是各家商業保險公司。包括萬達信息、東華軟件(002065.SZ)、東軟集團(600718.SH)、用友網絡(600588.SH)、衛寧健康(300253.SZ)等均已提前布局。

“對於我們來說,主要的盈利方向是兩個,第一個是向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務,包括社區醫療醫保結算系統的打通、處方平臺的打通、影像遠程診療體系的打通等,但是這部分目前只是微利。”萬達信息高級副總裁翁思躍對記者表示。

4年前布局社區醫療的萬達信息,通過切分政府基礎醫療的蛋糕目前可以實現盈虧平衡,而在市場上,更多的競爭者依舊處於虧本做買賣的狀態。那麽,讓企業貼錢也要做的原因在哪里?

與患者相關的信息和數據是資本眼中的巨大寶藏。

事實上,作為醫改的核心,“醫保控費”可以說是推進分級診療的最直接訴求。而國家期望進行控費的最基本方式,就是通過社區醫院來對居民健康進行管理,以減少未來的疾病支出。家庭醫生是進行管理的承擔者。據了解,社區醫院的全科醫生未來的定位就是居民的家庭醫生,每個家庭醫生的初期目標是管理好2000個居民的健康狀況。

“做健康管理,可以盈利的地方就會變得很多。商保病人可以與商業保險結合,比如有高血壓的病人,我們替保險公司管理好病人的身體,減少他們的醫療支出,保險公司可以給我們相應的補貼。這些已有的患者數據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鎖定他們的目標人群,然後我們再進行合作,共同實現管理。在社保上,提前做好患者管理也可以實現國家醫保控費的目標。”翁思躍介紹。

患者數據可以幫助保險公司更好地進行控費,無論是國家醫保還是商業保險,這都是最迫切的需求。

盡管“數據控費”在國內仍處於非常初期的發展階段,但在美國,這已經被驗證成為可以實現盈利的模式:據了解,美國的遠程問診服務價格每次基本在35~49美元,而線下的問診價格每次平均都在100美金以上,遠程問診大大節約了診金。通過診金的節約,遠程問診獲得了控費方保險公司的支持,進而推動了遠程問診模式在美國的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在2008年~2013年,美國對互聯網醫療的投資總額是102億美元,其中47億美元是投資遠程問診和遠程監護。根據預測,在2017年會有65億美元投向遠程醫療領域。業內預計,隨著遠程醫療的巨頭服務公司Teledoc的上市以及多家遠程醫療公司獲得融資,這個數字還會上升。

患者數據讓保險公司和雇主找到了更為廉價的支付方式。而無論是信息系統還是遠程醫療的供應商他們在掌握了患者的數據以後,就有了去談判的砝碼。最全的患者數據來自哪里?答案就是基層醫療,或許這就是為何不賺錢,大家也要來社區醫療布局的最大原因。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