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央行: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815.html

央行: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

央行 2016-02-06 15:05:00

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落實好“定向降準”的相關措施,發揮好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和抵押補充貸款政策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

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

央行發布《2015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介紹貨幣信貸概況、貨幣政策操作、金融市場運行、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貨幣政策趨勢。

全文摘要:

2015年,內外部環境複雜多變,面對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的經濟下行壓力,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預調微調,進一步增強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一是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普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等多種工具合理調節銀行體系流動性,彌補外匯占款減少等形成的流動性缺口,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二是五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九次引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行,適時下調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中期借貸便利和抵押補充貸款利率,更加註重穩定短端利率,探索常備借貸便利利率發揮利率走廊上限作用,充分運用價格杠桿穩定市場預期,引導融資成本下行。三是實施定向降準,擴大信貸資產質押和央行內部評級試點,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逆周期調節和結構導向作用,多次調增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擴展抵押補充貸款發放範圍,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配置到小微企業、“三農”和棚戶區改造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堅定推進金融市場化改革,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陸續出臺,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框架。放開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利率市場化改革邁出關鍵性一步;完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機制,發布人民幣匯率指數,市場機制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將存款準備金由時點法考核改為平均法考核;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將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升級”為宏觀審慎評估體系,將外匯流動性和跨境資金流動納入宏觀審慎管理範疇;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改革順利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平穩推出;人民幣成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

總體看,穩健貨幣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了實際利率基本穩定,從量價兩方面保持了貨幣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2015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同比增長13.3%,比上年末高1.1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4.3%,比上年末高0.6個百分點;比年初增加11.7萬億元,同比多增1.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2.4%。12月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27%,比上年12月下降1.51個百分點。2015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4936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0.94,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保持了基本穩定。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共同推動下,2015年中國經濟運行總體穩,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超過60%,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新興產業、新興業態和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當前世界經濟仍處於深度調整期,全球價值鏈再造和貿易投資格局在發生變化,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進一步分化,地緣政治更趨複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依然較多。從國內經濟看,供求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供給過剩和供給不足並存。經濟下行壓力主要來自資源能源等傳統產業和產能過剩行業,同時新動能正在孕育,國民經濟處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要解決好當前面臨的結構性問題,關鍵是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從量價兩方面為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支持經濟發展新動能形成。同時,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適應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加強預期引導,強化價格型調節和傳導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采取綜合措施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

中國人民銀行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松緊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總需求管理,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強化價格型調節和傳導機制,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著力解決經濟金融運行中的突出問題,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一是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政策組合,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組織實施好宏觀審慎評估,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根據內外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完善中央銀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調節好流動性和市場利率水平,促進貨幣市場穩定,從量價兩個方面保持貨幣環境的穩健和中性適度。繼續引導商業銀行加強流動性和資產負債管理,合理安排資產負債總量和期限結構,提高流動性風險管理水平。

二是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繼續優化流動性的投向和結構,落實好“定向降準”的相關措施,發揮好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再貼現和抵押補充貸款政策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緊緊圍繞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推動金融改革發展,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的各項決策部署,更有力地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鼓勵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制造強國建設的支持力度,繼續做好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和船舶、鐵路、流通、能源等重點領域改革發展的金融服務,加大對養老、健康等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督促銀行業金融機構將金融支持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積極支持鋼鐵、煤炭等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升級,加快建立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金融支持工作。進一步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市場健康持續發展。改進和完善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服務,慎重穩妥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加大對水利、農業基礎設施、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業對外合作、現代種業、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金融扶貧工作機制,大力發展普惠金融,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完善涉農和小微企業信貸政策導向效果評估,探索扶貧信貸金融服務專項評估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進一步發揮金融職能作用,加大對創業創新、科技、文化、信息消費、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以婦女、殘疾人、農民工、大學生村官等群體就業創業為工作重點,努力開創就業、助學等民生金融工作新局面。

三是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調控機制。進一步督促金融機構健全內控制度,增強自主合理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繼續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不斷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探索利率走廊機制,增強利率調控能力,理順央行政策利率向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傳導的機制。加強對金融機構非理性定價行為的監督管理,發揮好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重要作用,采取有效方式激勵約束利率定價行為,強化行業自律和風險防範,維護公平定價秩序。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大市場決定匯率的力度,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加快發展外匯市場,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原則,為基於實需原則的進出口企業提供匯率風險管理服務。支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穩步拓寬人民幣流出和回流渠道。推進人民幣對其他貨幣直接交易市場發展,更好地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發展服務。密切關註國際形勢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完善對跨境資本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

四是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切實發揮好金融市場在穩定經濟增長、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和防範金融風險方面的作用。推動市場創新,豐富債券市場產品和層次,更好地滿足投資者需求。完善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和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市場監管,防範金融風險。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和信用評級等市場化約束機制,完善發行信息披露和重大信息披露要求,規範信用評級機構評級行為,形成中介機構盡職履責的激勵懲戒機制。豐富債券櫃臺業務品種,優化債券及衍生品交易機制,推動集中清算機制創新。研究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內外機構投資者進入市場,豐富投資者群體,不斷提高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管理效率;提升市場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境外發行人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人民幣債券,進一步擴大境外機構投資者範圍,完善對外開放中債券市場基礎設施的整體布局,做好境內外市場體系和制度的銜接。

五是深化金融機構改革,通過增加供給和競爭改善金融服務。落實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改革方案,科學建立資本約束機制,健全治理結構,完善財稅扶持政策,構建符合中國特色、能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可持續運營的開發性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繼續深化大型商業銀行改革,完善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決策、執行、制衡機制,把公司治理的要求真正落實於日常經營管理和風險控制之中。推動中國農業銀行“三農金融事業部”提高服務三農和縣域的能力和水平。落實交通銀行深化改革方案。繼續推動資產管理公司商業化轉型。

六是有效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穩健經營,督促金融機構深化改革,提高風險防控能力和水平。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動態排查風險隱患,加強對企業債務風險、銀行信貸資產質量、互聯網金融、民間融資及

非法集資、跨境資金流動等領域的風險監測分析,督促金融機構及有關方面做好各種情景下的應對預案,依法處置信用違約風險。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充分發揮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強化交叉性、跨市場金融產品的風險監測和監管協調。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切實發揮好地方政府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打擊金融犯罪、維護地方金融和社會穩定中的作用。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