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奢侈品關店潮下 Jimmy Choo 為何在華勇猛擴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6256.html

奢侈品關店潮下 Jimmy Choo 為何在華勇猛擴張?

一財網 劉瓊 2016-01-31 18:11:00

2015年,Jimmy Choo在全球新開15間門店,其中近一半落戶中國。最新的業績數據顯示,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已成為Jimmy Choo業績的強勢引擎。

在宏觀經濟放緩影響和反腐政策打擊下,中國奢侈品市場繼續低迷,一些奢侈品牌開始調整與關閉多家門店或推遲擴張計劃。盡管如此,因美國情景劇《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而聲名大噪的高端鞋履品牌Jimmy Choo(周仰傑)卻繼續在亞洲特別是中國市場勇猛擴張。

過去一年全球新開的15間門店中,Jimmy Choo落戶中國的新店幾乎占了一半。其發言人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保持每年在全球增加10-15間門店的擴張速度,尤其會聚焦滲透較低的亞洲市場,每年翻新的門店數量也將達到10-15間。

最新的業績數據顯示,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已成為Jimmy Choo業績的強勢引擎。那麽,在中國奢侈品市場繼續放緩的背景下,是什麽支撐Jimmy Choo在華的增長與擴張呢?

Jimmy Choo門店(網絡資料圖)

亞洲業績成為強勢引擎

設計並制造各種奪人眼球的靴子與高跟鞋的Jimmy Choo公司,目標客戶是那些渴望以售價高達700英鎊/雙的美鞋來搭配衣服的消費者。而除了女士鞋履系列依然是品牌的核心產品外,該公司目前還拓展了手袋、小型皮具、圍巾、太陽眼鏡、眼鏡、皮帶、香水及男士鞋履系列等其他產品線。

在亞洲和日本地區的強勢增長、多種渠道的擴張帶動下,Jimmy Choo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財年中,銷售額從3億英鎊增長至3.18億英鎊,增長了6%,恒定匯率基礎上公司銷售額有7%的增長。

得益於新增門店的擴張和品牌直營與批發業務的銷售增長,該公司全年零售凈利潤撇除匯率影響錄得9%增長,批發利潤則有1%的增長,全年銷售利潤持平。品類上,業績增長的主動力得益於鞋子品類,共占總利潤的76%,其中男裝鞋履的持續增長力占其凈利潤的7%。在線銷售占比為6%,約1908萬英鎊。其授權收入則得益於由Interparfums SA(IPAR.PA)代理的Jimmy Choo 香水暢銷收入激增50%,至1000萬英鎊。

雖然亞洲和日本地區表現出持續強勁的增長,但Jimmy Choo公司指出,歐洲地區恐襲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使遊客減少,並導致業績減退,也因此而持平、抵消。

盡管LV、Coach、泰格豪雅、Burberry等奢侈品牌2015年在中國市場都有關店和調整計劃,貝恩最新的奢侈品報告也顯示,2015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出現了2%左右的下滑,市場規模約為1130億元。但Jimmy Choo在中國的擴張速度不減。

Jimmy Choo公司2015年新開的全球15間門店中,落戶中國的新店占幾乎一半。Jimmy Choo發言人透露,未來公司將繼續保持每年增加10-15間門店的擴張速度,尤其會聚焦滲透較低的亞洲市場,每年翻新的門店數量也是10-15間。

“即使奢侈品市場充滿挑戰競爭激烈,但公司表現繼續跑贏同行,集團有信心在2016年保持這樣出色的成績。”Jimmy Choo 公司主席Peter Harf 在財報中公開表示。據JimmyChoo首席執行官Pierre Denis此前透露,公司的中國銷售以高雙位數的速度增長,未來亦會繼續擴張,Jimmy Choo計劃將中國門店由當下的20家在中期內增加到至少30家。

一位奢侈品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Jimmy Choo在中國繼續高成長,一方面是因為高端鞋履品類有更多私人用途,不太用於商務饋贈而更多是個人使用,受反腐政策影響不大;另一方面,相對於其他奢侈品牌,Jimmy Choo在中國的門店數量不多,品牌價值尚未被稀釋;而且隨著中國奢侈品市場成熟,消費者對於一些個性獨特的新興奢侈品牌和輕奢品牌的好感度日益增加。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皮拉·達達尼亞(Pira Dadhania)也稱,在如今的奢侈品行業,Jimmy Choo在亞洲市場滲透率不足的現象仍相對罕見。

發力中國:收回經營權,擴展門店

Jimmy Choo品牌源於知名鞋履設計師周仰傑(Jimmy Choo)20世紀90年代初在倫敦東區創立的訂制鞋業務,其首間專賣店於1996年在倫敦開設,此後陸續將其銷售網點布局到世界各個著名的奢侈品購物街區。

2011年,瑞士奢侈品集團Labelux以5.26億英鎊收購Jimmy Choo,2014年Labelux被母公司德國投資集團Joh. A. Benckiser GmbH(下稱JAB)撤銷整合,Jimmy Choo和另外三個奢侈品牌Belstaff、Bally 以及Zagliani被並入整合後JAB 新成立的奢侈品部門JAB Luxury。

JAB是德國最富裕家族之一萊曼(Reinmen)家族的私人投資實體,2007年成立奢侈品管理集團Labelux集團,還是剛剛以125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消費品公司寶潔旗下41個美容與香水品牌後成為全球第二大美容集團Coty Inc.(NYSE:COTY)科蒂的控股股東。

Jimmy Choo在2014年10月於倫敦交易所上市,成為首個上市的奢侈鞋履品牌。當時其披露2013年銷售達到2.815億英鎊,同比增長16%,可比基礎下增幅為7.1%,調整後核心盈利EBITDA上漲1.7%,至4690萬英鎊。

在中國市場,Jimmy Choo在2007年與On Pedder集團達成銷售協議,並由該集團將品牌引入中國市場。此後,於2009年轉為由上海庫圖工貿有限公司負責經營專門店的銷售業務。2012年,Jimmy Choo已經從中國業務銷售商上海庫圖工貿有限公司取回中國內地的商業經營權。除此之外,Jimmy Choo同時於中國內地擁有批發業務,由連卡佛(Lane Crawford)及載思(Joyce)集團代理男裝鞋履的零售業務。

Jimmy Choo 亞洲行政總裁Pierre Denis表示,中國擁有龐大的發展商機,是Jimmy Choo的重要市場。而我們對市場的穩健掌握更有助於推動品牌發展及業務,進一步拉近與亞洲顧客的關系。

與JimmyChoo增長勢頭相比,部分涉及鞋履的奢侈品牌受中國市場整體奢侈品環境影響相對較大。意大利奢侈品集團Tod’s 在截至12月31日的2015財年營業總收入上漲7.4%,至10.3億歐元,但中國大陸地區銷售額與2014財年持平,保持在2.2億歐元的水平上。Tod’s集團CEO Diego Della Valle指出,公司已經開始看到中國市場正在好轉,但目前還未觀察出香港市場有好轉趨勢。2015年上半年,Tod’s中國銷售曾暴跌13%。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