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2016年,生鮮電商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戰國殺”局面的出現,雖然註定導致競爭更加激烈,加快優勝劣汰的速度,但也會為生鮮電商謀求出路提供更多借鑒。

天貓、京東、亞馬遜、一號店等綜合電商平臺加快布局生鮮O2O,攜流量傲視天下;天天果園、易果生鮮等垂直生鮮電商不再偏安一隅,開始“走出去”攻城略地;此外,以D Mall為代表的後起之秀,通過拉攏線下商超殺入生鮮戰場,來勢洶洶。

在O2O浪潮的推動下,生鮮電商開始跨入“戰國殺”時代,競爭將更加殘酷。

那麽問題來了,進入O2O火拼時代,生鮮電商將要面臨哪些死穴?

1.模式過重,站風口上也飛不起來

目前,生鮮電商普及率剛過兩成,線下渠道還是消費者首選。渠道下沈成為生鮮電商的一門必修課。然而,線下布局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好的。目前有生鮮電商在線下環節,供應、冷鏈、物流、門店等全部親力親為,以期形成閉環,擡高競爭壁壘。這是非常重的模式,投入成本大,建設周期長,管理難度大,很難做精做專。“輕快”是生鮮電商的突破口,這種“超重”模式,對於盈利困難的生鮮電商,極有可能造成“經營不能承受之重”,一旦某個環節崩潰,就會牽一發動全身,想要飛起來就更加難上加難了。

2.資金不足,燒錢過後難以為繼

對O2O的燒錢大戰,看官們已經見怪不怪,你不燒錢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做O2O的。生鮮電商還處於市場普及的初級階段,培育市場、燒錢圈地在所難免。但眾所周知,受大經濟環境的影響和行業泡沫的刺激,融資寒冬已然到來,投資商越來越謹慎,想要拿到投資不再像2014年那麽容易。如果生鮮電商自家糧草儲備不足,極有可能陷入資金困局,難度寒冬,等不到春天。

3.有需求無購買,烙大餅卻沒人吃

高頻、剛需、市場容量大、電商僅存的“處女地”……從誕生之日起,生鮮電商就與這些誘人的字眼捆綁在一起。但生鮮電商的高死亡率證明,這些“優勢”並沒有讓生鮮電商過上好日子。

企鵝智庫最新的研究報告表明,生鮮電商普及率還很低,只有兩成的消費者表明在網上買過生鮮,而對網購生鮮完全不感興趣的卻接近三成;接近五成的調查對象表明沒網購過生鮮但有興趣嘗試,這是生鮮電商的主要潛在用戶,但轉化難度不容小覷。

與此同時,生鮮的高頻購買習慣遠未形成:一周買一次(或更多)的用戶占12.4%,半月買一次的用戶占11.1%,偶爾購買的用戶占高達65.8%。

可見,生鮮的高頻次消費並非通過電商渠道產生,“有需求,無購買”將繼續成為生鮮電商難啃的硬骨頭。

4.難以差異化,“有產品,無品牌”

不像數碼產品、服飾等產品,農產品本身差異化並不明顯。對於生鮮電商來而言,生鮮產品主要依賴上遊供應商。而供應商無法做到只給某家生鮮電商“獨供”,即供應商可以同時供應多家生鮮電商;同一種生鮮產品,供應商A可以提供,供應商B也可以提供,產品差異不明顯。比如,眾生鮮電商都在賣同樣的新西蘭奇異果,對消費者來說,唯一的差異就是價格。

生鮮產品的品牌屬於產地或供應商,不屬於生鮮電商。因此,“有產品,無品牌”的困局,對生鮮電商來說,很難塑造品牌。而一些已經小有名氣的生鮮電商,也還是停留在營銷層面上,產品的權重並不明顯。對一個企業來說,沒有讓消費者記住的產品很難產生粘性,而沒有品牌能走多遠?

5.服務跟不上,容易造成用戶流失

生鮮O2O的核心是什麽?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在三郎看來,生鮮O2O的核心在於讓用戶可以最低的成本享受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生鮮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產品,新鮮度非常重要;同時它作為一種即時需求產品(如臨時有做飯需求,需要買菜),對配送時效要求嚴苛。因此,消費者對品質、時效非常敏感,只要稍有瑕疵就會嚴重影響消費體驗,而消費體驗直接影響用戶的去留。

6.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間有限

全程冷鏈、冷庫倉儲、物流配送、高損耗率……生鮮電商的每個環節都會產生成本,需要高價來填平,才能確保盈利,至少不虧本。但是,用戶對生鮮電商最顯著的訴求卻是“低價”。如果保持高價,毫無疑問會直接將用戶拒之門外,難以形成大眾消費;而若價格過低,則自身盈利空間非常有限,直接影響生存和發展。這對生存壓力居高不下的生鮮電商來說極其棘手。

結語

2016年,生鮮電商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戰國殺”局面的出現,雖然註定導致競爭更加激烈,加快優勝劣汰的速度,但也會為生鮮電商謀求出路提供更多借鑒。生鮮電商長期面臨的諸如物流、損耗、冷鏈等難題,需要更多同行共同參與探索,找到破解之道。

生鮮電商小夥伴們,是時候玩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