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賈晉京 (資料圖/圖)
國家統計局今日(1月19日)召開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三大產業,以及九個門類行業經濟發展的數據。2015年全年經濟增長“成績單”如何,各界矚目。
據今日國際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全國主要經濟數據,2015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為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據統計,這是自1990年以來中國全年GDP增速首次跌破7.0%。
中國經濟增速是否將正式進入6時代?對於中國經濟6.9%的增長速度,怎麽看?怎麽辦?未來有哪些因素會成為經濟下行壓力中的新動能,推動經濟發展?對於未來2016年中國經濟怎麽看?
南方周末記者特別采訪了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部主任賈晉京為您解讀。
南方周末記者:2015年中國GDP增長6.9%,這個增速創下了25年來的新低,您怎麽解讀這個數據?
賈晉京:這個數字完全處在預期之中,並且說明經濟增速是處在合理區間之內。2015前三個季度的數據都已經公布了,前三個季度的GDP增長速度分別是7.0%、7.0%、6.9%。因此,全年的增速在6.9%到7.0%之間完全是符合預期的情況。
6.9%的增速應該說是並不低。橫向比較來說,(這個數字)在全球經濟增長中應該算是比較高的,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而且歐洲(GDP增速)基本上是負增長;縱向來說,是比過去的兩位數的增速低了,但是我們不能只看單純的數值,也要看GDP的構成,要看6.9%是由什麽帶來的。
實際上我們知道,GDP的計算公式:GDP=消費+投資+政府購買+進出口差額。從消費來說,現在的多種消費品的出貨量都是不錯的,比如手機、汽車等產品。我們也註意到這些產品的單價都平均下降了。從投資來看,投資質量增加了,去年每個季度公布數據中都可以看到高科技投資方面的數據。第三,政府購買,現在有“八項規定“,政府支出是很嚴格的,支出在更多踏踏實實的領域,比如民生等方面的支出都有所增加。從第四,從進出口差額來說,進出口差額比以前擴大,相當於順差是增加的,原因是,2015年全年國際大宗商品原材料都處於低價格。這帶來的影響是,進出口總額下降較快,中國出口的總量受到很大影響,但是順差還是擴大了。
可以說,2015年GDP的每一個部分都有一個比較高的增長。
南方周末記者:如何客觀評價此次統計數據的采集和發布過程?
賈晉京:國家的GDP的統計體系,是非常龐大體系,6.9%的數值是一個非常龐大體系經過統計得出來的一個匯總數據。這個體系包含了很多的其它的數值,整個體系包含的部門和層級也是非常廣泛。具體來看各種數據,包括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的數據涉及到的體系非常廣泛。數據是真實可信的。
南方周末記者:您認為接下來7.0%以下的增速是否會成為常態?
賈晉京:7.0以下的增速,很大程度上是與國際經濟的大環境相關的。可以預計,可預料的因素來看,7.0%以下的增速是會成為一種常態。但是從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來看,7.0%以上的增長還是有潛在基礎的。
南方周末記者:面對中國經濟正式進入6的時代,我們應該怎麽辦?
賈晉京:實際上,我們國家近幾年一直在進行結構上的調整,低增速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是結構調整必然反映出的宏觀現象,也就是我們有主動選擇的因素。怎麽辦,應該繼續堅持改革、結構調整。現在GDP的每一個方面都朝著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未來要形成一種中高端、中高速,這樣雙中高的局面。依靠中高端的產業,結構轉型,高科技、創新驅動發展,以及城鎮化、開放發展來實現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南方周末記者:未來有哪些因素會成為經濟下行壓力中的新動能,推動經濟發展?
賈晉京:首先是宏觀上的結構性因素,比如,城鎮化。主管部門力推在2020年實現三個一億人的城鎮化。還有區域發展,包括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其次是創新驅動型的發展模式。2014年中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4%。現在每年以百分之十幾的高科技投入增速,目前是投入期,過幾年將進入產出期。另外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帶來更多的經濟增長。
南方周末記者:您對於2016年的經濟發展形勢有哪些預測?
賈晉京:2016年全球經濟仍然是處在動蕩之中,可能比2015年有過之而無不及。並且2016年國際經濟環境有可能會進入一個比較嚴重的蕭條局面。因此,中國經濟所處的整體環境非常不利,但是中國經濟仍然處在戰略機遇期。因為我們自己內部增長動力充足,並且中國經濟有巨大和長遠的增長空間。所以,2016年的增速應該會在合理區間內,可以預測應該是在6.5%以上,但是太高的增速,如7.5%的增長,機會不大。
總的來說,經濟的增長一定要依靠內生性的動能。2016年,現代服務業、高科技產業等產業會成為新的投資和增長熱點,一些傳統的行業仍然會面臨比較大的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