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三一重工定向增发 9高管齐添上亿身家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23/2009102301590977.html


每经记者  魏玉卿

        2009年9月14日三一重工(600031,收盘价35.74元)定向增发1.18亿股购买三一重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机)获得 证监会审核通过,顿时市场上欢声雷动。市场之所以看好这块资产,就在于三一重机的主导产品挖掘机销量近年来呈爆发式增长。

        增发预案显示,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毛中吾、袁金华、周福贵、郭良保、翟纯、王海燕10名自然人拥有三一重机100%股权。 而参与定向增发的10名自然人中,除王海燕外,其余9人均是三一集团(三一重工控股股东)或三一重工的高管。此次定向增发的价格为16.8元/股,而昨日 三一重工报收于35.74元,按照上述10人所持股份计算,他们身家均超过亿元。  

低增发价  高增值率

        时间回到一年前。2008年10月,三一重工公布了定向增发预案。根据该预案,三一重工拟以16.80元/股的价格向梁稳根、唐修国等 10名自然人发行1.18亿股,购买他们拥有的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注册地:维尔京)100%股权。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通过100%持有三一重 机  (中国)有限公司(注册地:维尔京)间接持有三一重机100%股权。

        资料显示,三一重机的主导产品是应用于公路、桥梁建设的挖掘机。受国内加大基建投资影响,三一重机挖掘机业务呈现快速增长。截至2008年9月30日,三一重机资产为29.89亿元,负债为25.26亿元,实现净利润1.04亿元。

        2007年,三一重工股价一度冲上70元(未复权),而2008年11月初,股价也曾一度暴跌至10元(未复权)附近。纵观三一重工的股价走势,16.8元/股虽不是最低价,也可算近几年的低价区域。

        但低股价增发对应的却是注入资产的高估值。预案显示,通过此次交易,三一重机的挖掘机资产和业务将整体注入上市公司。根据收益法的评估结果,三一重机的账面净资产为46380.11万元,评估价值为21.43亿元,评估增值率高达362.03%。

        由于三一重机和三一重工的实际控制人同为梁稳根,因此此次收购构成了关联交易。

        为了解释高溢价,也为了对关联交易予以说明,预案中,梁稳根等10名自然人向三一重工保证,将对三一重机2008年~2011年所承诺净 利润的实现承担保证责任,2008~2011年的承诺利润分别为不低于1.456亿元、3.8亿元、4.5亿元和5亿元,如果未实现承诺利润,梁稳根等 10名自然人就不足部分以现金方式全额一次性补偿三一重工。

连续发布业绩承诺

        或许是为了进一步解除市场对高溢价收购资产盈利能力的担忧,三一重工于2009年7月和9月又连续发布业绩承诺,相比于之前的预案有两点不同:

        (1)将对三一重机业绩承诺的时间从2011年延长到2013年,相应的净利润总额也从14.756亿元提高到了23.3亿元  (高于21.43亿元的资产评估价值);

        (2)如果三一重机2009~2013年度五年实际净利润的算术平均值低于4.66亿元,且梁稳根等十位自然人现金补偿不足时,同意公司 以总价1.00元/股的价格定向回购上述十位自然人持有的一定数量公司股份,回购股份数量的上限为此次自然人认购股份的数量——1.18亿股。

        2009年9月14日,三一重工增发事宜获得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

三一董事长成最大赢家

        截至昨日,三一重工报收于35.74元,相对于16.8元/股的增发价,近1.18亿股对应市值达42亿元,10名增发对象身家已经实现翻番。

        预案显示,上述10名自然人中,除王海燕外,其余9人均是三一集团(三一重工控股股东)或三一重工高管,而梁稳根、唐修国、向文波、易小刚、周福贵均在三一集团和三一重工身兼要职,唐修国还是三一重机的法人代表。

        上述10名自然人持有三一重机投资有限公司的比例分别为:梁稳根50.91%,唐修国8.4%,向文波7.68%,易小刚2.88%,毛中吾7.68%,袁金华4.56%,周福贵3.36%,翟纯6.65%,郭良保5.00%以及王海燕2.88%。

        按此次定向发行1.1786亿股,以上述持股比例折算,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获得6000.2526万股,截至昨日,市值已达21亿元, 成为最大受益者;唐修国获得990.024万股,市值3.5亿元;向文波获得905.1648万股,市值3.2亿元;易小刚339.4368万股,市值 1.2亿元;毛中吾905.1648万股,市值3.2亿元;袁金华537.4416万股,市值1.9亿元;周福贵396.0096万股,市值1.4亿元; 翟纯783.769万股,市值2.8亿元;郭良保589.3万股,市值2.1亿元;王海燕339.4368万股,市值1.2亿元。

        根据此次发行股份限售期及上市安排,除梁稳根、郭良保和王海燕3名自然人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外,其他7名自然人限售期锁定为一年。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惊奇地发现,三一重工高溢价收购的三一重机挖掘机资产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却拥有非凡的经历,而且和上市公司渊源颇深,明日《每日经济新闻》将继续追踪这一事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1

從背債小孩到上億家產的鬼才會計師

2010-02-01  商業周刊





一個公務員出身的人,要如何創造自己的一億人生?

林敏弘,十八歲那年,他的父親過世,他接下八萬元的債務;十九歲,高商畢業就到了印刷廠上班。雖然他半輩子在當公務員,但是強烈想要賺錢的動力,讓他不甘心停留在朝九晚五、打卡上班,在規律中累積財富的方式。

從負債中爬起: 賣掉父親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這 筆錢(指八萬元的債務),當時在台中可以買兩棟透天厝,更可怕的是,我父親是用月息八分利在借,」林敏弘回憶這段往事時說,這筆錢如果不還清,過了十二. 五個月,利息錢就相當於本金八萬元,「這筆債不還,我們全家沒辦法好好生活。因此,父親過世幾天後,我馬上把六兄弟找到祖先牌位前,將父親留下的土地分成 七份,大家抽籤,三個月內,辦好土地分割。為了兌現對父親的承諾,我決定賣掉我持分的土地,替全家還債。」

從此,未滿二十歲的他,就決定了這輩子要擺脫父親在錢上面跌倒的命運。

透過考試,他成為公務員、進入高等法院擔任書記官、審計部科長,曾經擔任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但是這樣按階攀爬的速度,和他賺到上億元的家產有很大的落差,他靠的是投資理財,一顆靈活的頭腦,和不再讓自己為債務所苦的動力。

因 為從年輕時就注定要和「錢」脫不了關係,以及對錢的高度興趣,有關錢的事務也都難不了他,在他擔任會計師的期間,包括像是台南幫創辦人侯雨利、永豐餘集團 創辦人何永、股市聞人陳德深的遺產稅,都委託他處理。甚至因此在業界博得「鬼才會計師」的名號。他不但幫有錢人處理稅務,還運用這些知識,讓自己從一個背 債的高職生,變身為在台灣、日本、加拿大都擁有房產的投資人。

賺到第一桶金: 買股買房理財,就是絕不借錢

「我當公務員時,因為有做投資,才能在二十五歲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元。」在林敏弘的理財觀念裡,買地、買房、買股票,就是絕不借錢。

「我記得爸爸曾經告訴我,利字就像一把刀在割稻,速度很快。」林敏弘說,「爸爸過世後,我會賣土地還債,就是因為那時候父親為了讓我讀書,用月息八分去借錢,債務越滾越大。不這麼做(賣地),全家會陷入利滾利的負債循環,沒完沒了。」

他不希望像父親一樣,有財產,卻負債一堆。結果,念書拿第一名,卻因為家裡有地不能申請清寒獎學金,非常委屈。所以,父親去世後,他立定決心,長大一定要拚命賺錢。

因為「借人一萬的人,與向人借一萬的人,」隨著時間拉長,是會越差越遠的。「絕不舉債」因此成為他以後的理財原則。唯一一次例外是民國六十七年宣布中美斷交時向銀行借錢買房,「可是那次我有算過,若中共真的打過來,我的債務也不必還了。」

在投資上,經過多年的修鍊,形成了他賺錢的幾項鐵律:

一、他只買股票和房地產,因為這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他兩邊都買,是因為有錢不能通通放房地產,房地產金額動輒千萬,變現不容易;股票金額較低,流通性高,變現能力強。

二、股票用現金買,絕不融資。就算股價腰斬,也沒關係,因為可以等股價再漲回來。買股也都是長期持有,而且只有在大盤跌三成時才進場。專挑中鋼、台積電兩檔買進,這兩家公司穩定配息,每年領到的股息再買進股票,等到要用現金時,才會賣股票換現金。

三、所謂的「內線」,絕不碰。林敏弘擔任很多公司的董事與會計師,知道很多公司的內部事情,但他絕不碰這些公司的股票,因為有會計師朋友就是為了賺這個錢,結果去坐牢。

四、買房子幾乎都只進不出。

二十五歲有了第一桶金,是很多剛出社會年輕人所羨慕的,林敏弘的建議是,股票和房地產,是致富最好的工具。但對年輕人來說,應該先買股、再買房。因為股票幾千元就可以開始做,房地產卻需要上百萬,而且股票短時間就能賺錢,能做為買房子的本金。

靠房地產致富: 最高增值十三倍,海外也漲一倍

林 敏弘的財富,主要來自房地產。「每次社會發生危機,我就去買,前年金融海嘯,我還跑到台中買房。因為房地產是累積財富最好的工具,放久一定會增值,」像他 在中美斷交那年買的房子,三十年增值十三倍;二十年前買的房子現在也增值四到六倍不等。連十幾年前在日本大阪、加拿大溫哥華買的房子,大概也都增值一倍以 上。

為什麼房子會增值?他的看法是,世界各國正常來講,物價會維持上漲,這樣經濟才會成長,如果物價萎縮,經濟就會往下掉。因此,政府打壓 房市都只是短暫的,長期來講,政府還是要讓房價維持高一點。「開玩笑一點說,政府讓財團賺錢,對國家財政才有貢獻。光看稅收,台北市信義區的國稅局,一年 稅收九百億元,超過南部八縣市總和。可是這件事政府只能做、不能說。」

有人說台灣人口長期會變少,未來三十年房價會下跌。林敏弘認為,郊 區、鄉下或許會,可是豪宅旁邊的住家、交通便利的地方像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就不會。為什麼台北市房價會一直漲?因為都是金控在買地,他們不用付利息 (指房貸),有地就買。因此,除非遷都、或是大地震,以後是有錢人會住台北市,沒錢人住到台北市以外地區。

這也是他買房子只進不出的主要原因。

給年輕人的建議: 公務員不能當太久,錢要自己拚

他建議年輕人可以去當公務員,因為考公務員才會念書,把相關知識拼起來。但做公務員不要做太久,因為財富跟學問沒有直接關係,你必須靠自己拚,公務員薪水不夠,不會讓你變有錢。

林 敏弘在父親剛去世就變賣遺產,當時他的叔叔很生氣,罵他不肖子,「還說父親這輩子最大錯誤就是讓我去念書,沒念書還不知道要賣祖產?我很難過,但是沒辦 法,叔父甚至要我寫切結書:『本人不孝,致父親早死,在此致歉。本人賣掉的遺產,將來長大賺到錢,一定會優先把地買回來……。』」

如今,他的願望老早就實現了,錢,對於他來說,早就過剩,而無不足。

去年十一月,他生命出現另一個轉折,因病入院,完成腦瘤摘除手術,「開刀時,權力、金錢都要交出來,就穿著一件衣服而已……。」這是「鬼才會計師」林敏弘另一次對錢的深刻體會。

延伸閱讀:買名車,不如捐救護車!

○九年八月,第一次採訪林敏弘,那時他精神奕奕,向我們傳授他的中古屋投資撇步。三個月後,他悄悄進醫院動了腦瘤手術,將腦袋內三公分大小的良性腫瘤取出,在頭頂上留下一道二十四公分的疤痕。

再見到他,一頭黑髮全部染白,原本會計師的精明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人的溫暖,對財富、金錢的豁達。

舉個例子,身價上億元的他,雖然長年擔任財團老闆的私人稅務顧問,往來盡是有錢人,但他迄今開的是一輛十五年的富豪(Volvo)老爺車,問他幹嘛這麼省?他告訴我們:「車子還可以用啊!與其花錢買名車,不如捐錢、送救護車!」

因 為就他看,開好車,還不是為了彰顯身分,一台進口雙B名車,動輒要兩、三百萬元,如果開這些車是為了出名、讓人羨慕,還不如去捐一台救護車。一來救護車也 是進口的,而且加上隔離衣、心臟電擊器等配備,一台也要兩百萬元,捐車不但可以救人,自己的名字還會刻在車子上,救護車到處跑,大家都看得到。

這些年,他前後就花了七百四十萬元,捐了四輛救護車,台中、桃園、台北都有捐。結果,朋友看到,還打電話跟他說剛剛看到他捐的救護車出動去救人,「聽了,就非常高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39

金蝶并购投入上亿新业务或分拆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7/412328.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00268,HK)马上将宣布对一家办公自动化软件厂商的收购,这或将是该公司今年内 完成的第3笔收购交易。日前,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登坤在出席一个产业论坛时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公司今年并购的力度将超过去年,用于并购的资金至少1亿元,金蝶集团正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或采取分拆或单独上市的方式在内地 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一些行业和软件企业也正在寻找和我们公司合作的机会。”陈登坤说道,“今年公司的并购力度将超过 去年。”
今年1月22日,金蝶集团斥资2000万并购国内房地产行业专业软件厂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加速拓展地产行业信息化市 场;3月2日,该公司又斥资2100万元,并购国内PLM专业软件厂商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
陈登坤称,今年用于并购的1亿资金可以随时动 用,有很多并购商机正在洽谈,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会有并购案例能够达成协议。对于今年并购重点,陈登坤透露,主要目标对象是行业软件厂商和大型规模性的 管理软件厂商。
陈登坤预计,今年公司销售增长速度会比去年更快,将达到20%;净利润增长至少会在30%以上,利润增长都大于收入增长。
对于金蝶集团回归A股,陈登坤说,公司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由于相关政策还没有放开,短期内很难实现。不过,他表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平 台。
“现在,公司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能在内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这涉及到新业务的领域、架构和上市公司的分拆,目前还不能对外具体透露, 因为涉及到上市限制的问题。”陈登坤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4

簽上億封口密約 微風廖鎮漢大敗黑松家族

2010-6-24  NM





老字號飲料大廠黑松公司,最近完 成董監事改選,微風廖家原本可能被逐出董事會,不料最後大逆轉,董事席次還從1席增加到2席。本刊調查,微風大勝關鍵,在於廖鎮漢大膽跳過黑松第二代,私 下祕密與黑松第三代張斌堂結盟,雙方簽下一紙密約,約定「廖家全力配票,讓第三代張斌堂當選最高票董事長;張斌堂則保證,原只有1席董事的廖家增為2 席。」密約中還有保密條款,誰透露此事,需付上億元賠償金。張家人說:「第三代作法根本是引狼入室!」

廖鎮漢小檔案

年 齡:39歲

家庭:妻孫芸芸,育有1子1女,微風廖偉志獨子

學歷:澳洲格理菲斯大學畢,企管、日文雙修

簡 歷:24歲回國,協助父親承租開發黑松舊廠址,經營微風廣場,成為年營業額85億元以上的精品商區。

現職:微風廣場執行董事、微風國際董事 長、僑漢董事長、三僑國際董事

張斌堂小檔案

年齡:57歲

學歷: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碩士

經歷:黑松 公司董事

現職:黑松公司董事長、來亨投資董事長

六月十五日,老牌飲料上市公司「黑松」,召開股東常會,創辦人張氏家族第三代 的張斌堂,以黑馬之姿竄出,擠下原本掌權的第二代,奪下董事長寶座,意外地提前接班。讓人跌破眼鏡的是,原本極有可能被踢出黑松經營團隊的微風廖家,卻拿 下二席董事,連時尚名媛孫芸芸的老公、微風執行董事廖鎮漢也進入董事會,微風大獲全勝。

家鬥 密約引微風

本刊調 查,微風廖家這次在黑松股權戰大勝,關鍵就在廖鎮漢的暗中操盤。擁有八十五年歷史的黑松公司,一直是由創辦的張氏家族所掌控,近年來公司大權都落在第二代 手中,但日前第二代的董事長張道宏和前總經理張道榕二個堂兄弟,卻爆發嚴重內訌,張道宏引進微風後,被其他家族成員罵到臭頭;沒想到,現在連沒有浮上檯面 的第三代張斌堂,也私下和微風簽密約,讓微風勢力更進一步擴大,也讓張家成員相當震驚。

根據黑松原本股權分配,張家第二代跟第三代握有黑松 四○%以上的股權,只要團結,就能輕易把微風廖家趕出黑松董事會。不過本刊調查,之前與家族成員站在同一陣線的黑松第三代張斌堂,早與廖鎮漢「暗通款 曲」,謀密結盟,雙方還簽下一紙「密約」,才讓廖鎮漢成功拿下二席董事。

黑松張家成員就質疑:「張斌堂這麼做,比起第二代的張道宏有過之而 無不及。當初讓微風一席董事,叫『引清兵入關』;如今微風又多一席,是不是該叫『引狼入室』呢?微風的野心這麼大,如果一不小心,黑松很有可能被廖家給吃 掉。」

和解 第三代上位

本刊調查,今年五月間,廖鎮漢已經提早布局,透過中間人與張斌堂取得聯繫,廖鎮漢甚至釋出不 惜拉下張道宏,支持張斌堂當上董事長的訊息,終於打動張斌堂。了解內情人士透露:「六月一日,張斌堂跟廖偉志、廖鎮漢父子簽署密約,內容主要就是支持張斌 堂出任黑松董事長;張斌堂則承諾,協助廖家多拿下一席董事。至於原本跟微風關係友好的張道宏,也得廖家承諾,雖解除董事長職務,不過仍保有董事資格,留在 黑松的經營核心。」

這位人士說:「因為擔心協議書曝光、合作破局,甚至引來其他勢力撻伐,雙方特別訂立『保密條款』,明確約定,任何一方如 果洩漏協議內容,就必須賠償對方上億元的高額違約金。」針對此事,本刊向張家和微風查證,微風高層說:「我們的立場,是不予證實。」張斌堂方面則回應: 「我們不太清楚。」雙方不承認也不否認。

就在簽署密約的隔天,六月二日,廖鎮漢所布的局便逐一上演,先是張斌堂代表黑松家族,跟堂叔張道宏 共同召開短短五分鐘的記者會,會中雙方握手言歡,大演和解戲碼。六月三日,黑松召開臨時股東會,原本「解除董事長張道宏、微風廖偉志董事資格」、「追究人 謀不臧的法律責任」等不友善的提案,都由張斌堂的哥哥張斌炎提議擱置,也獲得通過。

結局 按劇本演出

同一天的臨時股 東會,也選出新的董監事名單,一切按劇本演出。張斌堂順利拿下第一高票,張道宏排第二,廖偉志、廖鎮漢父子,分居三、四名,至於原本黑松第二代帶頭跟微風 對抗的董事張道榕、監察人葉淑玲夫婦,意外地消失在名單當中,硬生生被幹掉,二人難掩落寞,葉淑玲當場落淚。

因為擔心合法性的問題,六月三 日臨時股東會之後,黑松並沒有依慣例立刻開董事會、選出董事長,而是二週後的六月十五日上午在中壢廠召開股東常會,再次選舉董監事,選舉結果與排名和上次 臨時股東會完全一樣。

當天下午,黑松董事會移師台北總公司召開,二次股東會都沒有現身的廖偉志及廖鎮漢父子,終於以董事身分親自出席。新的 董事會經過投票,張斌堂真如密約所說,獲得最高票當選董事長,微風廖家則拿到二席,悶燒一個多月的黑松「茶壺風暴」,總算暫時塵埃落定。

表 面上,黑松家族第三代張斌堂拿下董事長寶座,延續張家經營權,贏了面子;實際上,微風廣場廖家非但沒被踢出董事會,還多拿下一席董事,才是贏了裡子。廖鎮 漢初試啼聲,代替父親操兵,可以說功不可沒,也奠定了接班的基礎。知情人士說:「為了培養廖鎮漢,廖偉志這一次完全放手,廖鎮漢也證明,自己不是紈絝子 弟。」

締盟 架空主戰派

一九七一年次的廖鎮漢,以往給人的印象,只是個愛泡夜店的富家子弟,沒有商場廝殺的實戰經 驗。這一次初試啼聲,在父親授權下,召集幕僚跟律師團,出面迎戰黑松家族,一個月內就讓微風「吹垮」黑松家族的團結,贏了漂亮一仗。

知情人 士說:「為了黑松一戰,廖鎮漢幾乎天天找幕僚開會,研擬對策。」據透露,黑松第二代張道榕反對微風介入,他打算在臨時股東會改變遊戲規則,企圖根據《公司 法》規定,以掌握過半股權,透過投票修改董事票選辦法,拿下所有董監事,把廖偉志跟張道宏二人趕出黑松董事會。

但廖鎮漢也不是省油的燈,他 知道後,一面透過律師團發函主管機關、敵對陣營,用法律手段,壓制張道榕這一派的氣焰;一面則積極尋求中間人穿梭,希望跟黑松張家的「主和派」搭上線,瓦 解「主戰派」的攻勢。

第三代張斌堂就是主和派。本刊調查,就在五月下旬,張斌堂成功串連家族第三代成員,以「世代交替、專業經營」的訴求, 站上制高點。廖鎮漢見機不可失,鎖定張斌堂作為談判對象;知情人士則說,黑松張家內訌嚴重。三年前,張道榕就因不被家族信任,被迫交出總經理職位,而讓形 象清新的婦產科醫師張道宏當上董事長。現在,張道榕想上演王子復仇記、要復辟,其他家族成員怕他野心太大,侵害家族整體利益,才會轉而傾向食品本科出身的 張斌堂。」

逼退 廖家收漁利

知情人士說:「這次,張斌堂以家族利益的大帽子,逼退張道榕跟張道宏。原本是張道榕想回 鍋,踢走張道宏,不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張斌堂跟微風廖家父子反而成了大贏家。」

對於這樣的說法,微風回應:「誰主動、誰被動,其實 不重要,現在紛爭落幕,我們希望回歸平靜。」至於張斌堂方面則說:「是微風主動找上門,我們跟微風的合作關係,絕對沒有『私下』、『密會』的問題,我們做 什麼都是為了黑松的利益。」

早在今年四月,張家發現微風廖家有意入主黑松企業後,張家就展開「護家行動」,沒想到,雙方鬥到最後,張家主戰 派還是慘敗。會如此,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關鍵在於股東會召開前,張家再度鬧分裂,給了微風廖家趁勢坐大的機會。原先家族共識是由張斌堂出任董事長,張道 榕任總裁,薪水比照董事長,但張道榕希望掛名黑松旗下資產公司董事長,胃口太大,家族其他成員都不以為然。」

第三代張斌堂和微風廖家簽密 約,張家成員都知情,只有張道榕不知。瞭解內情人士說:「張道榕最後一刻才知密約一事,他認為被家族出賣,事後他想扳回局面,提出更優惠條件,但廖家因已 簽約,不能反悔。這件事讓廖偉志因此臉色鐵青好幾天。」但張道榕否認有此事。

這次經營權之爭,以黑馬姿態竄出的張斌堂,食品本科出身,擁有 美國碩士學位,也是來亨投資董事長、台灣綠藻公司董事。他在黑松大家族脈絡中,跟張道宏、張道榕並非同一個直系血緣,相對來說形象清新;而張斌堂跟廖偉志 沒有特別私交,跟廖鎮漢也只有公事上的接觸。

停戰 嫌隙埋伏筆

黑松家族內訌,讓微風廖家漁翁得利,原本全力反撲的第 二代張道榕,目前只取得「監察人」一席,黑松老臣說:「監察人雖然不像董事擁有決策權,但是有監督權,就算不能主導公司的走向,但至少可以『亂』。張道榕 雖然落敗,但還是留下後路,埋了伏筆。」

而在黑松一戰中,大獲全勝的微風廖家,第一代廖偉志,白手起家成立三僑實業集團,擁有數十億元身 價,因為經營微風廣場,變成黑松的房客。三年前張道宏接任黑松董事長,才把廖偉志找來當董事,埋下經營權之爭的伏筆。至於廖偉志的獨子廖鎮漢,還不滿四十 歲,澳洲留學回國之後,就擔任父親的左右手,他跟妻子孫芸芸,把微風廣場經營得有聲有色,去年一年營收,就達八十五億元。

微風廖家進入黑松 企業後,已經拿到二席董事,成果輝煌;陪伴很多人成長的黑松汽水,在創立八十五年後的今天,爆發家族爭產內訌,給外人入主一個極好的機會。目前黑松爭奪戰 火,雖然暫時稍歇,但張家第二代、第三代和微風廖家,只要有一方不滿意,戰火立即會再度點燃,這個近百年的老店最後會花落誰家,有待後續觀察!

黑松土地資產多

資料來源:黑松年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27

小胖推手陳婉若:談理財,要先有財才能夠理 辛苦錢嚴格控管滾出上億財富


2010-8-2  TWM





成功把小胖林育羣打造成國際明星的陳婉若,同時身兼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與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職場成功,又善於理財,如今身價上億元,從總機小姐出身的她,成功致富的關鍵是什麼?

撰文‧蔣士棋

在明星藝能公司的外牆上,掛著一幅包括全部師資陣容的大海報。海報上,只有陳婉若的照片大小與知名製作人王偉忠相仿,證明她的分量不容小覷。

很難想像,現在身兼明星藝能與伊林模特兒兩家公司總經理的陳婉若,當年只是負責收發文件的總機小姐。

﹁我的第一份工作其實不是模特兒,﹂坐在辦公室裡,陳婉若回憶,畢業離開學校之後,她先到中研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擔任文書處理的工作,但做一陣子之後,始終放不下對時尚產業的喜愛,還是主動跑去模特兒公司應徵受訓。

離開中研院之後,為了貼補收入,陳婉若在上課、走秀之餘,還在模特兒公司接下總機的工作。﹁在那時候領的也不能算薪水,就是一些車馬費,最多幾千元而已,﹂她解釋,過去模特兒公司屬於師徒制,要等到出師以後收入才會提高。

拿到微薄的收入後,她選擇先投資自己。﹁像是鞋子、化妝品……,這些都要自己花錢買,甚至得每季就更新一次,﹂陳婉若強調,想要在模特兒這一行走得長久,這些投資都是必須的。

衝刺工作

從總機小姐到創業當老闆

﹁ 怎樣的衣服該用怎樣的鞋子搭配,自己要想好,沒有人會幫你準備!﹂為了省錢,剛出社會的她,只能跟當時還是男朋友的老公,一起住在只有七坪大的套房。而隨 著事業日趨穩定,她的收入也開始大幅增加,但節省的習慣依舊不變。﹁現在談理財,還是要先有財才能夠理,所以一開始還是得先儲蓄。﹂她還記得,即使早年收 入微薄,而開銷又大,她每個月還是會逼自己至少存下一、兩千元;後來即使收入增加,但也沒有因此就大肆消費。﹁現在我們一家人最大的樂趣,還是去東門市場 吃一碗二十元的米粉湯。﹂

第一等人

媽媽的理財觀念深植心中

從事模特兒工作七年,收入也開始穩定後,陳婉若有了自己當老闆的機會。﹁其實我根本沒想過創業這條路,﹂她解釋,由於原本工作的模特兒公司組織調整,她選擇離開獨立接案。當案子越接越多,工作也逐漸從模特兒轉型成為秀場導演,之後索性自己成立公司,當起老闆。

她 回憶,自己獨當一面後,才曉得經營企業的難處。﹁像財務與會計,對我就是很大的挑戰,﹂陳婉若坦言,為了要看懂財務報表,了解公司盈虧,她下足苦功,硬是 把生冷的財務會計原則熟記在心;但這段時間的磨練,卻也讓她比其他模特兒多了一項經營管理的能力,其後,因為模特兒公司規模小,在被伊林整併後,她被挖角 到伊林擔任總經理,不論是伊林或是現在的明星藝能公司,都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在工作上衝刺的陳婉若,理財方面卻穩健許多。﹁我媽媽在銀行工 作了二十幾年,從小她就對我耳提面命儲蓄和理財的重要。﹂直到現在,她印象最深的,是媽媽告訴她的一段話。﹁她曾告訴我,一個人如果賺十元只花四元,剩下 的六元拿去儲蓄或投資,是第一等人;如果賺十元花十元,至少還打平,是第二等人;但若是賺十元卻花到十四、十五元,等於還要借錢來花用,就是第三等人!﹂ 結婚後,她和老公結束租屋生活,到台北縣新店買下一層約二十坪的公寓;二○○三年的SARS期間,房市處於低點,她也把握時機用一千一百萬元的價格,換屋 到台北市民生東路約五十坪的房子。去年年初,金融海嘯剛過,她又把民生東路的房子以二千四百萬元的價格賣掉,獲利率將近一二○%。這筆錢讓她得以用四千萬 元的代價,入住仁愛路上七十坪的房子,目前市價粗估將近七千萬元。

﹁買房地產的目的都是以自住為主,﹂談起過往相當精準的房地產操作,陳婉若笑說,換屋都是因為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而當SARS或金融海嘯造成房市下跌,正是進場買房的好時機。

現在,除了台北的房子以外,她因為工作緣故需要常常往返兩岸,四、五年前也在上海、北京等地購置房產作為自住之用;她表示,未來還是有持續買進房地產的想法,也相當看好北市南港一帶的行情。

有 意思的是,相較於操作靈活的房地產,陳婉若在基金與股票上的布局卻顯得異常保守。﹁我在收入比較穩定後就開始買基金,剛開始也是一個月幾千元地扣,收入增 加後,逐漸提高扣款的額度。﹂基金資歷將近二十年的她,至今每月定期定額扣款五檔基金,標的以大中華、歐洲、拉美等區域型為主,扣款總額約五萬元;累積到 現在,合計扣款金額有數百萬元。

穩健理財

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

﹁這中間我很少轉 換,甚至獲利出場,﹂陳婉若解釋,基金對她來說屬長期投資,風險控制遠比獲利重要,投資標的幾乎遍布全球,就是為了要分散風險;在股票投資上,她也不諱 言,經歷過幾次失敗後,她現在寧願從企業領導人的風格來選股。﹁像台塑與鴻海,他們的領導人就值得信任。﹂希望在五十五歲退休,然後和老公一起環遊世界的 陳婉若解釋,如此重視長期投資與風險控管,其實是為了現在才十歲的小孩。﹁我們家就一個小孩,要是他成年以後還要花很大心力養我們兩個老的,對他不見得 好;所以我們才希望靠自己的儲蓄就能支應未來生活花費,甚至還能夠幫他一把。﹂除了投資金融商品,陳婉若和老公也把興趣轉化成理財的一部分。她透露,大約 十年前開始,他們每隔一到兩年,就會買一只價位在百萬元左右的名錶當作收藏,幾年下來也已經買了二十幾只名錶。﹁我老公本來就喜歡錶,有在研究,而我也常 常幫錶商辦發表會,有機會接觸這些品牌,漸漸培養出興趣,﹂陳婉若解釋,雖然收藏的目的不在投資,但這幾年下來價值也增加不少。

﹁有時候一些年輕的模特兒到我家裡,難免會羨慕我現在的狀況,覺得我們好有錢;但是我一定會提醒他們,我在剛起步的時候也很辛苦,只要他們夠認真,一樣辦得到。﹂談起自己的經歷,陳婉若認為,模特兒不像收入固定的上班族,只要案子接得多,當月的收入就會大幅增加。

﹁如果沒有控管,很容易把辛苦賺到的錢輕易花掉。﹂陳婉若認為,當收入越是增加,反而越要控管花費。﹁像是名牌包,真正喜歡的買一、兩個就好,不要喜歡就買,這樣賺到的錢才能守住。﹂

陳婉若

出生:1966年

現職:明星藝能公司總經理、伊林模特兒公司總經理

經歷:模特兒、秀導

投資資歷:超過20年

資產配置:不動產、基金、名錶收藏

陳婉若御財 5觀念

1.果汁理論

就像到餐廳點果汁一樣,如果是自己出的錢,再不好喝也會喝完,如果別人出的錢,就不一定會喝完,錢要自己賺來的才會珍惜

2.儲蓄至上

即使剛出社會收入微薄,每個月都至少要存一千元

3.財務獨立

與先生二人各自負責自己的財務規畫,避免太過互相依賴

4.投資自己

「人」才是最重要的生財工具

5.分散風險

資產包括房地產、基金,甚至名錶收藏,藉此分散投資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4

從瀕臨倒閉  變年營收上億美妝網

2011-5-30  TWM




台灣美妝節目《女人我最大》自開播來成為女性美妝意見領袖,節目中的「老師」們甚至成立自有品牌。在對岸,《女人我最大》的原始班底也帶著彩妝名師們,打造《美人我最大》節目,背後的推手,竟是台灣最大美妝社群網站,風尚科技(FashionGuide,簡稱FG)。

一個網站能改變銷售美妝打電視廣告、找代言人的規則?

曾在二○○○年至二○○四年沒有廣告收入,因為一個邁向美妝行銷品牌的決定,讓FG影響力橫跨雜誌、網站、電視、實體通路,廣告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兩岸營 業額登上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是○五年的三十倍。同時也成為各大品牌進入中國高達人民幣一千四百億(約合新台幣六千二百億元)美妝市場規模的敲門磚。

走進中國屈臣氏,映入眼簾的是FG開發的互動廣告,教你如何使用手上的產品;打開電腦,新浪網、QQ網等也都看得到FG彩妝影片,每月收視人口最高可達一 億人次,迪奧、雅詩蘭黛、植村秀等國際美妝品牌都送上新品,讓FG為其拍攝教學影片,提高商品在各網路平台的曝光率。

一家差點淹沒於網路泡沫的網站,如何成為美妝品牌在兩岸跨媒體平台的推手?

體會民意我最大 把社群網站影響力變現金

「我們把從社群淬煉出來的品牌價值,做為核心,」FG董事長謝攸升說。網路公司常以技術和流量為重,但FG在五年前,就將品牌做為最大目標。決心,來自一場失敗。

FG在一九九七年創立,網站提供豐富的時尚彩妝資訊,吸引大量女性網友,雖然登上台灣女性網站的龍頭,但在○五年以前,時尚美妝業者幾乎沒有網路廣告預 算,持續的虧損加上網路泡沫化,謝攸升只能解散十四人的團隊,將辦公室移回自家房間。「那時吃飯都要分配錢,你只能吃五十元、我只能吃五十元,然後一個月 只能花……。」謝攸升回憶。

這段日子,謝攸升只能靠著接案架設網站,勉強維持FG的營運,但與百貨業者的一段談話,卻讓他看到未來。

當時FG網站有項「爛店開罵」的服務,供投訴不良店家,「百貨公司跟櫃上小姐講,如果誰上爛店開罵(指被投訴),誰就扣一百(一次)!」謝攸升笑著說,看到民意的力量,加上○四年電子商務市場浮現,社群網站成立品牌、將影響力換成現金的想法,就此成型。

專辦市調報你知 組萬人部隊負責試用產品

成立市調大隊是建立品牌的第一步。○六年開始,FG從資歷一年以上、發文數超過百篇的會員中,遴選出各消費族群的市調大隊成員,擔任試用者,不同產品有不同檢視項目,投票採一人一票制。

以保濕夜霜為例,只能在晚上使用,並針對保濕效果詳加評論。市調大隊現有一萬名成員, FG成立專職部門,逐篇檢視會員的試用報告,針對各項功效具體評論且附上試用照片,一旦不符合標準,將從市調大隊淘汰,失去擁有各品牌試用品的機會。為了 塑造品牌公信力,市調大隊成立至今已淘汰超過三萬名的會員。

篩選評比高規格 滿意逾七成才頒優良標章

廠商在上市前一個月將產品送至FG市調大隊,如得到七成以上的成員給高分,就能掛上優良標章。統計至今,僅有五分之一的產品跨過門檻。

經過一年經營,○七年FG認證標章開始出現在百貨公司等實體通路上,屈臣氏行銷公關部指出,有FG標章的產品,特別能引起消費者注意。而去年與全家便利商 店推出的「FashionGuide美妝大賞品牌專區」,把門市內有FG標章資格的商品集中陳列,掛上FG標章與活動前相較,入選品項銷售金額平均成長了 一三○%。

後起的美妝社群網不能模仿FG的模式嗎?一個是FG建立龐大會員數的基本門檻,一個是嚴格把關所累積的公信力。

防堵違規大作戰 每回試用隨機選取不公開

例如,為確保市調大隊的公信力,FG開發控管程式,隨時進行IP位置、帳號密碼比對,「曾有醫學美容業者設了十幾個帳號,但大量重複性的發言被我們盯上, 一下子就抓到了。」FG台灣區執行長張倫維說。謝攸升也指出,FG一萬人的市調大隊每回合試用採不公開的隨機選取,廠商就算想買通試用者,也無從買起。

謝攸升說,曾有業者出價一個標章一百萬元,想直接讓產品掛上標章,FG斷然拒絕;以現有標章產品約一百六十項來算,如果願意收費,等於一年多出一億六千萬元的收入。「因曾經窮到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知道什麼才是真的有價值。」張倫維肯定的說。

FG的影響力也在中國發酵,影音媒體,成為FG在中國建立品牌的第一著棋。

當時謝攸升帶著約八百部的商品影片去跟最大入口網站新浪網談,「它說要獨家,我說不給。但隔天QQ網影片上線後,新浪立刻也就上了!」謝攸升笑著說,中國各網路媒體的內容抄襲風氣,讓它們成為FG品牌曝光的最好平台,在中國,超過三十個主流媒體都看得到FG的影片。

「FG發展其他非媒體的綿密網絡資源,……價值遠超過一個『媒體』。」嬌蘭(Guerlain)傳媒經理洪英修說。從美妝社群網站出發,FG從會員的身上看到了品牌的可能,五年轉型過程,或許能為這一波全球社群網站熱潮,提供一個未來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9

外表如鄰家阿伯 卻神祕大搞黑心事業 賴俊傑賣有毒起雲劑 賺到上億身價

2011-6-6  TWM

這次起雲劑風暴源頭賴俊傑,像鄰家阿伯一樣,行事極為低調,工廠開了二十幾年,卻從不與鄰居打交道。

據《今周刊》調查,靠著賣有毒的起雲劑,他賺進上億元家產,在新北市至少有四間房子,財力可觀。

撰文‧劉俞青

這一次,整起起雲劑風暴的核心,從位在新北市中和區的「昱伸香料」公司點燃,昱伸的負責人賴俊傑,這名全台灣起雲劑的最大供應商,幾十年來,不知「餵食」 多少「毒物」讓台灣人吃下肚。在鄰居眼中,他是個神祕人物,從不和人打交道,但根據《今周刊》抽絲剝繭調查後發現,外表平凡如鄰家阿伯的賴俊傑,財力一點 都不差,上億元家產恐怕都是靠著幾十年來販售有毒起雲劑的所得。

現年五十七歲的賴俊傑,自高工化工科畢業後,就到賓漢香料公司當學徒,學會起雲劑配方之後自立門戶,還曾到二專化工科進修學習更豐富的化學知識;他也曾經在日本公司上班,學了化工技能之後,回到台灣自己開起香料公司。

不與鄰居打交道

二十年多來 無人走進過昱伸工廠事實上,昱伸香料是國內一家老字號的香料行,一九八五年就成立,成立至今已經二十六年,而負責人賴俊傑平常低調神祕,不與鄰居溝通,連抽菸聊天的機會都沒有,在這個街坊鄰居彼此都熟識的巷子裡,顯得非常特殊。

鄰居說,二十多年來,甚至沒有一個人走進昱伸的工廠過,除了三不五時的臭味傳出之外,究竟昱伸在生產什麼,一直到新聞爆發,鄰居們才恍然大悟。

而賴俊傑就在這個占地三十餘坪(權狀二十坪,其餘是違章加蓋)小工廠裡,靠著這一桶桶的有毒起雲劑,幫自己賺進至少四間以上的房子,其中含兩棟透天厝。也讓妻兒過著不錯的生活,或許談不上奢侈,但比起台灣大多數人,絕對要優渥許多。

這四間房子,包括目前昱伸所在地的工廠廠房,是一間三樓半的建築,為賴俊傑早年就買下的房產。而前幾年,賴俊傑眼光不錯,又把隔壁的廠房也一併買下來,目 前租給一家美乃滋工廠使用,如今房價高漲,光是這兩間廠房,就價值不菲。前一陣子,同一排的廠房有人要出售,一間開價就要四千七百萬元,而根據當地房仲估 計,賴俊傑這兩間連棟廠房加總,如今市價至少七千五百萬元起跳。

而就在距離昱伸廠房不到五百公尺處,一間舊式五層樓的公寓裡,賴俊傑在這裡也有一戶,以前是賴俊傑的媽媽住在這裡,後來媽媽過世後,目前也是出租中。

但賴俊傑自己則不住在中和,他住在板橋區民生路上的大樓裡,但事發之後,這幾天人去樓空,他的妻兒顯然另擇他處居住,是否還有「第五間房」不得而知。但光 是手上這四間不動產,包括兩間出租的房子,每個月穩定的租金收益估計就有六到八萬元,加上販售有毒起雲劑的所得,其實已經足以讓賴俊傑一家人衣食無憂。

或許因為財力不弱,因此賴俊傑的兩個兒子,從高中起就到美國依親就學。為了陪伴兒子,當時賴俊傑夫妻甚至把台灣的公司交託給大舅子負責,舉家遷移美國,賴俊傑還在美國做起醃肉生意,但後來或許是不能符合美國人的口味,虧了一些錢後,又回台灣繼續經營昱伸。

以兒子之名命名公司

公司收貨 由另一個兒子負責父母在台灣努力「攢錢」供給,兒子也確實表現不俗。其中一個兒子,同時公司名也是以他的名字「昱伸」命名,目前在《台北時報》 (Taipei Times)擔任政治線記者。賴昱伸頂著美國休士頓大學政治與法語雙學位的高學歷,去年初還考上外語導遊、領隊普考的雙料榜首,當時他還接受媒體採訪表示 考取這個導遊領隊執照,自稱是個「全方位的生活達人」。

另一個兒子則經常在工廠裡幫忙,據了解,工廠裡進貨原料的貨單上,收件人通常不是賴俊傑的名字,而是這個兒子「賴育承」,可見他應該對公司事務涉入頗深,值得檢調注意。

賴俊傑的工廠員工並不多,我們守候多日,只看到三名女性員工以及一名男性員工。鄰居透露,昱伸的員工只有這幾位,而其中這名男性員工是賴俊傑的大舅子,就是鄰居口中每天在調製「巫婆湯」的人,到公司帶走相關文件的人也是他,顯然在公司擔任重要的角色。

至於賴俊傑的太太則是偶爾到工廠幫忙,案發後,她兩次試圖回工廠,顯然平日對工廠的情況就有相當的掌握。從這些跡象顯示,除了那三名女性員工,賴俊傑的工廠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員在經營。

賣了一輩子香料,為了牟取暴利,非法把起雲劑裡的棕櫚油換掉,換成廉價的工業塑化劑(DEHP),大賺黑心錢,害慘大家,最終將換來牢獄之災。

賴俊傑財力可觀

光是房地產就上億

1.新北市中和區永和路177巷地坪:20坪 建坪:71坪

市價(估)3800萬元

2.新北市中和區永和路177巷地坪:20坪 建坪:71坪

市價(估)3800萬元

3.新北市中和區景平路999巷公寓

地坪:23.5坪

市價(估)800萬元

4.新北市板橋區民生路一段大樓

市價(估)16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12

欠債上億佛山最大塑膠廠老闆玩失蹤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824/2413336.shtml

每經記者 李亞蟬 發自廣東佛山
「即使廠裡能再開工,我也不願意在這個傷心地工作了。」在佛山市南海東方塑料製品有限公司工作了十幾年的羅國榮昨天 (8月23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這曾是一家讓員工頗有自豪感的公司。其官網顯示,建於1989年的佛山市南海東方塑料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塑料)是佛山地區最大的塑膠產品生產基 地,多年來廠子經營良好,有東芝、松下、美的等大客戶。公司有1000多名員工,當年曾有人集體從日企慕名跳到這家民營企業。
如今,一切皆成昨日黃花,老闆孔泳其毫無徵兆地失蹤了。
消失的老闆
羅國榮在8月18日晚上就聽說老闆孔泳其已經「跑路」的消息。當天下午,工廠突然停電,其後宣佈「封場」。一天後,公司高層開會,結果讓工人們目瞪口呆——老闆出走,工廠停工。
今年以來,廣東佛山、東莞等地關於工廠倒閉的消息不斷傳出,但東方塑料不是一家小公司。從公司官網看,前身為東方塑料廠的東方塑料擁有投資1.2億元的 工廠,佔地面積120多畝,建築面積5.3萬多平方米。在南海製造業的「西進運動」中,2003年底,從佛山黃岐鎮搬到小塘工業園。羅國榮此前在東方塑料 已經算一名管理層,每月領3000~4000元工資。現在他的當務之急是重新找份工作。他表示,即使公司再復工,也不願意繼續留在公司。他說,很多工人目 前還住在公司宿舍,但已把東方塑料當作「傷心地」,毫無眷戀。
羅國榮到現在也不明白老闆孔泳其為何出走。東方塑料官網上的最後一篇「公司新聞」是8月5日發佈的 「廠慶22週年運動會」。8月12日,公司還舉行了慶典宴會,那天員工們還見到了老闆。
「運營都很正常。」羅國榮說,公司為幾家家電企業提供模板,今年外部的各種負面環境對公司沒有什麼影響。據稱,去年東方塑料的產值是3.8億元,今年則打出了4.5億元的目標,上半年訂單充足。
「以前老闆是個好人。」羅國榮回憶孔泳其。在員工們的印象裡,他和氣、好說話,性格豪爽。如果說孔泳其的出走真有蛛絲馬跡的話,就是有員工說,在12日的慶典宴會上,上台致辭時,他的話不多,看上去心事重重。
政府介入勞資問題
孔泳其留下的東方塑料,貼著封條,大門緊閉,復工看來遙遙無期。
最愁的是債主們。據瞭解,孔泳其出走消息傳出後,8月21日,南海區人民法院門前一度聚集了上百名東方塑料的供貨商,甚至有情緒激動者召集其他人驅車前往東方塑料廠附近的金沙橋堵路,部分供應商則欲訴諸法律追討債務,並已由南海區人民法院立案。
此外,還有1000多名工人債主討債無門。8月20日上午,一些焦急的公司員工走上公路,堵塞了桂丹路金沙大橋,一度造成交通堵塞。後經勸導,暫時得以平靜收場。
目前,佛山南海區獅山鎮政府已介入此事。21日下午,員工選出近百名工人代表與獅山鎮政府人員談判,瞭解到工廠被法院查封的基本情況。工人所關注的工資 和補償問題在次日有了結果。羅國榮告訴記者,他們最終與政府方面達成了一致,每人除了領取8月份工資外,還將按工齡計算,一年獲得1個月的工資補貼。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按本人在本企業的連續工齡,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 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個人月工資高於佛山市2010年度社會平均工資(3090元)標準三倍的經濟補償標準按社平工資三倍 (即9270元/月)計算。
獅山鎮政府表示,爭取在本週五解決工人的經濟補償金問題。據瞭解,鎮政府將墊支這筆薪資和遣散費總計達1400萬元。
這筆錢對於這家「前地方明星公司」來說,只是冰山一角。
欠債上億元
儘管現在對孔泳其突然「人間蒸發」的原因尚無法確定,這家公司背負的債務則已大致可見。
在東方塑料行政大樓門前的牆上,貼著一份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書》。裁定書顯示,東方塑料的老闆孔泳其曾向南海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鹽步信用社 借下93596058.42元的銀行貸款。在孔泳其8月13日失去聯繫後,鹽步信用社向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這才有了「封場」的事。
這還不是全部。據報導,有公司管理人員透露,東方塑料一共向銀行借款據說多達1.4億元,至於這些貸款的去向,公司負責日常管理的經理階層一概不知。
昨天,記者撥通東方塑料副總經理伍志明的電話詢問相關問題,顯得有些煩躁的伍志明除了重複「不知道」、「沒空啊」,未回答任何問題。
記者獲悉,目前可能有三、四家公司透露出收購東方塑料的意願,但內情如何,尚不得而知。
此外,羅國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由於目前正處於家電淡季,美的受東方塑料停產的影響並不大。東芝則比較著急,已經多次與到東方塑料瞭解情況。據 悉,東芝已表示希望幫東方塑料度過難關,並在從別處獲悉 「東方塑料現金流緊張」、「即將被斷電」後,表示願意墊支250萬元電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4

一位上海商銀投資人分享一檔股票抱五年 輕鬆滾出上億報酬

2011-11-07  TWM




雖然上海商銀目前只能在未上市市 場中交易,但掩不住的光芒,仍成為許多投資人首選。不但年年都讓股東賺錢,還能拿到優於同業的現金股利。

撰文‧許瀞文

投 資股市是希望能幫助自己達到財務自由的夢想,而長期投資一家好公司,更能幫自己帶來數以倍計的獲利。今年五十六歲的王炳惠,原先只是進口貿易商,五年前他 花了二七二○ 萬元買了八百張的上海商銀,經過這幾年配股配息、認購現金增資股份,儘管中間還經歷一次讓全球投資人都心驚膽戰的金融風暴,但現在他手上的上海商銀已經有 三三一○ 張,以目前股價三十九元計算,市值高達一.二九億元,創下將近四倍的驚人報酬,以下是他的投資見解:我雖然不是金融業,但因為工作關係也認識一些金融界高 層,我發現他們都不買自己家的股票,反而去買有競爭關係、但卻未上市的上海商銀,引發我開始注意這檔股票。研究後發現,這正是我一向最喜歡的現金殖利率 六%以上的股票,於是又更深入研究。

資產潛在開發價值驚人

在我仔細評估上海商銀財務狀況後,我發現這是一檔很 棒的資產股。在台灣的所有行舍都是自有資金購買,一九八九年,上海商銀花了二十六億元買下當時的美琪飯店作為總行,就是現在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中山北路 交叉口的大樓,至今價值都沒有重估;若以現在行情估計市值,總行大樓至少四十億元,漲幅五七%。若以此推估,其他行舍的增值也相當可觀。

而 總行大樓土地有八一一.九一坪,估計市值每坪五八二萬元,價值四十七億元,加上建物,當地仲介估計至少八十七億元,增幅超過兩倍。

香港上海 商銀也是如此。台灣的銀行到香港開分行,多半是租用商用大樓某單位,但香港上海商銀在一九五○年創行,當時買了許多一樓店面做行舍,總計當時帳上價值二. 六億港幣,至今都沒重估過;根據銀行內部人員告訴我,如今香港房地產飆漲,幾乎每棟行舍市價都超過台幣十億元,漲幅已經很難估算了。

坐 擁兩岸三地通路優勢

不僅如此,它還是最早進入中國大陸投資的銀行。它在台灣、香港、大陸三地都有分行,資產規模雖然比不上國內大型銀行、金 控,但卻間接持有香港上海商銀五七.六%股權,目前帳上價值近台幣四百億元;香港上海商銀又持有三%中國上海銀行股權,這是國內最具有兩岸三地通路優勢的 銀行。

以當時時空背景,台灣的銀行只能到香港設分行或辦事處,上海商銀是唯一在兩岸三地布局的銀行,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於 是我決定在二○○六年初買進八百張上海商銀,這決定讓我資產大躍進,也發現大股東榮家厚道持家,治理無人能及,例如每月五日,我的桌上一定準時放著一份上 海商銀的月財報,從來沒遲到。這雖然只是小細節,卻可看出一家公司長期的經營原則。

其實當上海商銀股東是件很幸福的事,而長期擁有一檔好股 票,更能為自己帶來無法想像的獲利。

在我買後不久,上海商銀決定首度現金增資五十億元,每股十元讓原始股東按比率認購,我手上的股票透過現 增,快速增加到一二八○張,而且上海商銀似乎怕我們拿不出錢,先發三.二元現金股利,讓我們不需要掏出太多錢認股。

我拿到二五六萬元現金股 利,只要再拿出二二四萬元,就可以買到四八○張股票。除權後股價漲到三十多元,若以三十五元算,我這四八○張市值一六八○萬元,但實際上我才拿出二二四萬 元認購,幾乎漲了七倍之多。天啊!這簡直是賺錢賺到要吊點滴(意指賺翻了)。

不只如此,○九年上海商銀減資五十五.九億元,但減的是庫藏 股,並非一般股東持有股份。減資後不久,又增資六十三億元,那次我認購六十五張;五個月後,上海商銀連新認購的股份都發放現金股利二.五元。

今 年上海商銀再度增資一百億元,原本股東只能認購四四.五%,但部分老華僑沒認購,約有二.八%的股份再度開放給全體股東按比率認購。一般而言,只要現增認 購不足,大多上市公司董事會會自己吃下,但上海商銀卻和全體股東分享,這讓我相當敬佩。

而且上海商銀辦理現金增資並非缺錢,它是要厚植自己 資本;它的財務狀況也讓所有股東放心,沒有關係人放款。

穩健經營形成危機絕緣體

銀行最怕的就是呆帳,但根據我 的研究與向該銀行高層詢問,確定它沒有發行現金卡,因此躲過二○○六年雙卡風暴,更沒有雷曼兄弟連動債、歐債等;連現在讓銀行頭痛的雙D產業呆帳,上海銀 行也沒有放款給相關企業。仔細翻開財務報表,目前逾放比僅○.二%,呆帳覆蓋率六五○%,意思是有十億元呆帳,提存六十五億元;至今年第三季為止,信用卡 備抵呆帳提存率也高達一四○四%,等於是倒帳一百元、提撥一千四百元。

其實,我的投資經驗超過三十年,要大賺的股票不是沒有,但通常這種賺 翻的股票都是投機意味十足,但上海商銀偏偏又是一檔財務狀況良好,業務發展穩健的好公司。上海商銀總經理邱怡仁曾跟我說,上海商銀就是一個﹁穩﹂字,真是 一點都沒錯。這幾年經濟波動加劇,但我手上的上海商銀卻像金雞母一樣不斷幫我下蛋,不僅在亂世中安穩守護我的資產,也讓所有投資人家產更上一層樓。

2006 年買800張,經過增減資後,手上的上海商銀持股已增為3310張

年原始

張數增資認股股票股息及現金股利 增資、分紅後張數200680060%現金3.2元1280 20071280現金1.45元

股息1元1400

2008 1400現金.135元

股息1元1540

2009154041%現金1.1元

股息0.4元 1600

1600 2250 20102250現金2.5元2250 2011225047.3%現金3元 33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07

地瓜進駐超商 一年創造上億營收


2011-12-05  TWM




這是一個農作物,從台灣最傳統的 田裡,躍升至最現代通路的華麗翻身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條番薯。

去年底,全家便利商店在其一千三百家門市推出現烤番薯,一年以來,已賣出八百萬條,創造上億元營收,今年底前將擴至兩千店,預估推升明年番薯業績成長五 成。

除了直接帶入的營業額,現烤番薯成為便利商店唯一全時段熱賣的商品。全家便利商店總經理張仁敦說,和三明治、便當等鮮食比起來,番薯在早餐、一路到消夜時 段都有人買,不但創下唯一全時段熱賣商品的紀錄,也成為所有鮮食中,最具差異化的品項,其他便利商店難以複製。

這個成為全家鮮食中秘密武器的幕後功臣,就是以「瓜瓜園」為品牌名的「台南市新化區食用甘藷產銷班」。產銷班班長、曾獲得全國十大傑出專業農民「神農獎」 的邱木城卻說,「和全家合作,是我種番薯三十年來,遇到的最大挑戰!」

關卡一:產季難全年供貨產區輪種,克服雨季限制

第一關,是讓一年有四個月不生產的番薯,可以全年新鮮供貨。

番薯的栽種時間需要五個月,又必須和稻米等其他作物輪種,一年只產一次,而且,七月到十月的雨季,幾乎無法種植番薯,但是全家要求一整年都必須供貨,「完 全打破以前的遊戲規則!」邱木城說。

過去,產銷班合作的廠商需求多以加工品為主,像是供應頂呱呱等速食業的薯條,或是外銷日本等地的冰心番薯,都須先經過加工冷凍,而冷凍儲藏的保存期限可達 一年半,所以可做產量的調節與分配。

但現在,全家要求生鮮供貨,「應付這樣的需求,還是頭一遭!」對於夏天最多在常溫放七天就會長芽、腐爛的番薯,又不能加工冷凍,如何持續供貨一整年,成為 邱木城第一個挑戰。

他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透過低溫保存技術,讓七天保鮮期,延長至四十五天。再透過不同產區輪種,調節產量,讓每個季節都能有貨供應。

比方說,把所有產銷班農友的土地,依照地形地勢、土壤土質做分配,「地勢高、土質較鬆的,排水比較快,就安排在雨季栽種,」邱木城說。

關卡二:田區分散不好管用雲端,管理面積擴三倍

但,第二關緊接在後,現有農地的產量來不及供應需求!

去年全家開始打廣告後,需求量暴增,邱木城緊張到每天五點半起床,就開始打電話四處問哪裡還有貨,為了確保供應量,全家甚至派人到田裡實際勘查,邱木城 說:「我種番薯三十年,大家都說我是一級棒的,從來沒有人質疑過我。」

最後,邱木城選擇把戰線拉長,產區從台南新化區一路延伸到整個嘉南平原,甚至到台中。

只是,戰線拉長,另一個挑戰也隨之而來。耕地面積從兩百公頃,增至四百五十公頃,負責田間管理的農耕隊須面對更多陌生田地,「農友就跟我說,你就過那個橋 右轉,再走三個路口,第三塊田就是我的……。」農耕隊成員吳志彬說,常常花半天時間,只為挖兩條地瓜回來,做品質檢測。

邱木城的兒子邱裕翔,看到產銷班規模越來越大,「農耕隊工作量大增,先是要找到田地,然後用紙筆記錄、拍照,很克難。」於是他請人研發一套用iPad結合 雲端概念的「田間即時管理系統」。

邱裕翔運用地籍編號,結合衛星定位功能,把配合契作的上千塊田地一一標示出來。如此不但便於找地點,還可把栽培過程和巡檢結果上傳,以調整耕作排程。增加 效率後,每人的管理面積也擴大三倍。

關卡三:長相不易標準化改良種法,實驗三年成功

但,這還不是結束,即便解決了初期生產量的問題。第三個難關——番薯的標準化「長相」,仍等在前面。

為了在便利商店的機台上,呈現最佳賣相,全家對番薯的外觀都要求標準化,「重量介於一百五十克到三百五十克之間,大小胖瘦要適中,外型要像台灣一樣,橢圓 長條狀。」平均五個番薯,只有一個符合全家的需求。

因此,產銷班被迫改變栽種方法。一般種苗是垂直栽種,因為可以吸收最多養分,塊根才能長得大,「以前都是秤重量賣,長得越重越好。」邱木城說。現在要兼顧 形狀,改成水平斜插,密集栽種,讓番薯吸收有限養分,才能大小適中。這些方式,是經過三年多不斷測試才實驗成功的。

全家便利商店鮮食部部長吳雅卿說,其他的供應商,一方面無法配合全年供貨,另一方面,嫌全家要求的番薯規格、配送方式等過於麻煩,於是退出,只有瓜瓜園通 過考驗。

現在,瓜瓜園還在成長中,兩年內耕地面積從兩百公頃,擴增至四百五十公頃,農友亦從六十位,增加為一百五十位,更吸引了將近十位七年級年輕二代加入。瓜瓜 園的故事告訴我們,人們扭轉現狀的力量,都遠比自己想像的大,只要你願意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