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今年科技界關鍵字:智慧車+虛擬實境 美國CES現場直擊〉

2016-01-18  TWM

每年的CES(消費性電子展),都是全球最新科技趨勢發展的風向指標,今年,《今周刊》特別在美國現場直擊,觀察最新趨勢。除了智慧車延續去年熱度,持續成為展場上最受矚目焦點;新崛起的VR(虛擬實境),一樣展現出超高人氣,預期兩者都將是未來幾年,不能錯過的關鍵科技趨勢。

每年一月,CES的到來,都會為美國拉斯維加斯這座五光十色的賭城換上科技新裝。而在二○一六年,來到拉斯維加斯不可能錯過的兩樣東西,是智慧車和VR。

早在開展前,CES主題演講的名單,已經為這場年度消費性電子大秀定調。在三天八場的主題演講中,除了CES的常客英特爾、三星,和主辦單位消費者科技協會(CTA),其餘五個名額,就有兩個給了汽車大廠福斯品牌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和美國通用汽車執行長兼董事長巴拉(Mary Barra)。

其實一五年,車聯網應用就開始在CES受到 很大關注,而在今年,車用相關的展示規模又比去年進一步擴大,包括奧迪、賓士、豐田、福特、現代、BMW等,歐、美、日、韓,全球幾大車廠全數到齊,估計整體展區有超過五百家車用相關廠商展出。

甚至,非傳統車用供應鏈業者,如高通、輝達(NVIDIA)等,今年也不約而同以車當作展場主題。走遍CES展場,讓人忍不住懷疑,這次究竟是來到CES?還是拉斯維加斯車展?

趨勢:跨界整合

傳統汽車攜手科技業,大家都在拚智能化這個奇特的現象,反映出傳統汽車業與科技業正加速走向跨界整合。首先,車內的控制系統逐步從傳統的機械式儀表板,轉向數位化顯示螢幕。有業者形容,這就好像是在車內嵌入一台平板電腦,只是形狀不再方方正正。連帶地,操作方式也因此增加觸控、聲控或手勢操作等更多選項。而包括豐田在內等大廠,更已經著手展開汽車人工智慧的開發。

另外,每一輛車也都加入了更多行車輔助功能。

以現代汽車展示的透明汽車為例,在車的前後兩端、車頂和兩側,都裝上數個攝影機、雷達、胎壓感測器等各式感測裝置。另外,在車的內部,也有業者如Pioneer(先鋒),裝設了可以偵測駕駛心跳功能的感測器,當心臟跳動的頻率下降,儀表板就會自動噴出薄荷香氣,幫助駕駛振作精神。

當車子有了作業系統,並安裝上各式各樣的感測裝置,然後連上網路,這就像是一台可以行走的連網電腦。因此各家車廠也紛紛打造自家的雲端平台,除了藉此形成車與車之間的車聯網,也積極與智慧家庭、智慧城市整合,如即時得知各地區路況,調整路線;或在馬路轉角處避免與來車相撞;還有在回到家之前五分鐘,自動打開冷氣等,全面深入消費者的生活。而更進一步,各家車廠都在朝向自動駕駛的方向努力。

風向:車廠反客為主

賓士、福特未來會變科技公司?

同時間,科技廠商也不甘於只能在汽車世界裡擔任配角,在今年的CES展場上,眾多國際知名車廠之中,就出現了一家成立才不過十八個月的新創公司「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

該公司展出首款概念電動汽車FFZERO1,即獲得PCMag等多家科技權威媒體頒發二○一六 CES最佳汽車等大小獎項。同時,Faraday也已經宣布要在拉斯維加斯投資十億美元建車廠。而這家獲得各界高度關注的新汽車公司背後,主要投資者就是中國網路公司樂視(LeTV)。

除了樂視,包括Google、Uber、蘋果等高科技廠商,從來就不掩飾他們對汽車產業的興趣,或許再過幾年,這些科技大廠、網路公司,都將以車廠的身分,現身CES。

雖然,目前許多車聯網相關的展示都還只是概念,不能立即進入商用。但可想像,這些擁有龐大資源的眾家車廠,與科技大廠的同步投入,加以兩方之間微妙的競合關係激盪,很多願景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而最終究竟是福特、賓士這樣的車廠會先變身為科技公司,還是Google、蘋果這些科技公司會先改寫汽車市場的面貌?車廠與科技業間的賽跑,預期在未來幾年都會是市場注目焦點。

在智慧車之外,今年的CES,人氣最高的項目絕對非VR莫屬。

最好行銷工具:VR

哪裡可體驗,人潮就在哪裡從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的中央大樓走進去,第一個吸引目光的,就是三星那彷彿小型遊樂園般的VR劇院體驗區。一個個體驗者戴上Gear VR眼鏡,坐在會自動前後左右擺動的模擬劇院椅子上,不時可以聽到歡呼聲,看得出來,他們彷彿都覺得自己真的坐上了雲霄飛車。

這樣的劇院式體驗設計,一次約可消化二十人之多,然而三星體驗區前,一路蔓延到其他展位的排隊人龍,始終沒斷過。

還不只是三星,一四年帶起這波VR熱潮的虛擬實境頭戴式裝置大廠Oculus,其展區周圍,一樣呈現被排隊人龍包圍的盛況,而該廠在CES期間,也正式展開VR商品預購,進一步提高市場對它的關注度。現場工作人員表示,以一個人體驗六至十分鐘估算,排隊等待體驗的時間,最長可以達到四小時,而且這還是在他們強制禁止更多人加入排隊的狀況下,才將等候時間控制在四小時內。

車廠最愛

體驗真實行車感,彌補展場限制另外,索尼在自家攤位也設置了PlayStation VR體驗區;宏達電則除了發表新一代產品Vive Pre,也在會場外圍放置大型VR體驗車。

同時,現場也有許多VR軟硬體相關的新創公司,如亞洲虛擬現實科技(3Glasses)、來自中國的蟻視,和美國的NextVR等。而為期四天的CES展會裡,以VR為主題的相關論壇演講,更是多不勝數。

實際上,可以說整個CES展會就是對VR產業最好的行銷宣傳。因為走在會場裡,大概每隔幾個攤位,就可以看到VR體驗區。而有趣的是,這些廠商大多不生產VR硬體,更不是相關的軟體或內容供應商,他們之所以在攤位上設立體驗區,主要是將VR作為行銷工具。

除了藉此吸引更多參觀者停下腳步,他們也希望VR的沉浸式體驗效果,可以讓參觀者的印象更深刻。當中,以車廠應用VR作為展示工具的廠商最多,畢竟對比平面螢幕,VR更能帶來真實行車的體驗感,也彌補汽車無法在室內展區開動的不足。

對VR這樣一個新興產業來說,市場的教育和推廣正是他們現階段最需要的,而CES的加持,顯然成了最有效的助力。

明日之星

VR生態系,可望加速成形不過,提高一般大眾對VR的認識度,只是第一步,從Oculus公布虛擬實境頭戴顯示器「Oculus Rift」的預購價格,將從五九九美元起跳,引發消費者抱怨,連創辦人拉奇(Palmer Luckey)都得親上火線致歉就可以看出,VR裝置與消費者的期待還是有一段距離。同時在技術面,不論是重量、無線化,或解析度和內容豐富度等方面,業者也承認目前仍然存在不小的進步空間。

但不論如何,各家軟硬體大、小廠商爭相投入的舉動,說明了VR確實是繼物聯網、穿戴裝置和車聯網熱潮之後,現階段最受期待的明日之星。

在CES的推波助瀾下,VR生態系也可望加速成形,帶起另一波新商機。

採訪後記》

當CES滿是陸廠,台灣呢?

有人說,今年的CES散發著濃濃的中國風,記者在現場則觀察到,今年CES的台灣味,也比過去幾年淡了不少!

今年的CES有來自全球,將近4000家廠商參展,而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來自中國。其中,單單是深圳市政府,就帶了數百家廠商,規模大到可以自成一區。但數量不是最重要的,實際走一趟展場不難發現,這些中國廠商雖然都有大筆預算參展,但不少公司多數時候都是空蕩蕩地,乏人問津。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在這1000多家中國廠商中,也不乏如通訊大廠華為,或是無人機大廠大疆這般,具有國際能見度與國際水準的企業。除了產品實力不輸人,在展場設計、人員解說等行銷實力上,中國廠商也愈來愈具備國際水準。

反觀台灣,自PC產業走下坡之後,與CES之間的關聯似乎就變得愈來愈淡了。後來幾波新趨勢,不論是智慧型手機、智慧家庭,或是近來相當熱門的無人機、智慧車等,台灣似乎都無法找到有利的施力點。

而就台灣三大消費性電子品牌商的動向來看,這次宏達電和宏碁雖在展前舉辦了記者會,卻沒有在CES場內設點。特別是宏達電相較於三星和Oculus這兩大VR廠商的大規模參展,在VR元年的這第一場戰役,宏達電似乎在氣勢上已經先矮人一截。

此外,華碩在今年更是連記者會都省了,只在CES會場附近飯店租了房間,做產品展示。

業內人士感嘆,在CES展場裡,若非刻意尋找,要想碰到台灣廠商,似乎愈來愈不容易,而且就算參展,規模普遍也比過去更小。

以今年來看,少數展出較具規模的台灣業者,大概只有金寶旗下的3D列印機公司三緯國際。

當然,各家業者各自有不同的策略考量,如近來將營運重心轉向手機的華碩就表示,未來大型活動會以自行舉辦為主。而對於CES這類國際大型展會,可能傾向採取參加,但未必召開記者會的方式。

然而,CES終究還是國際科技趨勢的重要展場,當台灣在國際展會的能見度愈來愈低,不免讓人對台灣科技產業的未來感到憂心。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