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可興:如何賺百倍?以投資實業心態選股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1-01/974867.html

騰訊“證券研究院”特約 張可興 格雷資產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董事

經歷了今年7、8月份的股災,現在很多人提起股票,滿臉的無奈、苦澀與悔恨,絕大部分炒過股票的人內心深處無不記錄著不尋常的傷心史,認為投資股票與賭博無異的大有人在。很多即使在10年前就開始買股票的老股民,目前仍有很大的虧損,更何況那些在高位進入嚴重套牢的投資者了。而我們回頭看看像茅臺、雲南白藥、萬科等這些優秀企業的股票與10年前相比哪個不是幾十倍的漲幅,如果一直持有這些股票怎麽可能虧損呢?經研究和調查發現,很多股民虧損是因為犯下了頻繁的買賣交易、高價買入低價賣出、買入自己不熟悉的股票等錯誤。他們踏入股海多年,至今也沒“真正”搞明白股票為什麽能賺錢、為什麽會虧錢。

其實,投資股票就是買入企業的部分股權。投資的成敗在於這家企業未來的經營成果和你為這份股權所支付的價格。一家優秀的企業不會因為股價下跌而變得平庸,一個垃圾企業也不會因為股價的上漲就會變得優秀。所以,我們不妨以做實業的心態去考察企業(股票),來最終作出投資決策,而不必也不需要看那些股票代碼背後的K線圖之類的技術數據,這對公司經營本身沒有任何影響,這在投資股票中也不是我們應該關心的問題。那麽究竟如何用做實業的觀點來投資股票呢?

首先,投資股票也要遵守不熟不做的商業規律。我們在創立一家企業的時候,一般情況下會選擇進入自己熟悉的行業,對於那些陌生的領域一般都會回避或非常謹慎,這樣能提高創業成功的概率。同理,買股票的時候也應該至少知道公司所在行業、主營業務、行業發展前景等信息,不了解的行業和公司就不要去碰。而現實情況正好相反,很多股民買股票總買一些自己很不熟悉或從未聽過的公司或行業,比如在銀行工作的人可能去買自己根本搞不明白的化工股,而在醫院工作的醫生偏偏可能購買八桿子打不著的煤炭股。很多人甚至連公司是做什麽的都不知道,更別說去分析公司的價值了。這樣的選股無異於賭博,投資虧損的風險當然很大。我們的選股策略是不了解的公司是肯定不投的,對於那些搞不懂的行業和業務,即使有再好的增長潛力我們也不會為之心動,嚴格堅守自己的能力圈。

其次,投資要投資行業內最好的公司。假設你有足夠多的資金來收購企業,那麽你是要投資行業內第1名的企業還是第20名的企業呢?(我這里所指的行業內最好並不是指行業內規模最大的而是行業內競爭力最強的企業)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通過多年的研究分析,我認為,任何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是非常不易的,沒有持續競爭優勢的企業很難長期盈利,競爭的結果使行業內大多數企業被市場淘汰,更別說成長了。投資了行業內競爭力差的企業,結果往往是不僅沒有讓你賺到錢反而可能因為企業倒閉而血本無歸。我們做實業都會希望自己的企業競爭力越強越好,很多投資者買入企業股權反而卻不關心這個問題了,甚至連常年虧損的垃圾企業都敢買。所以,多年下來投資虧損幾乎是必然的。

最後,投資最核心的就是評估企業的價值與價格的關系。我們做任何一項實業投資都會關心一系列簡單的問題,比如要花多少代價能買到,多長時間能收回初始投資成本,在這項事業能生存的時間里可以給我們賺回多少利潤等。任何收購或交易肯定是要講究價格的,絕對不是任何價格都可以成交的。舉個例子,大叔大媽到菜市場買菜會因為幾毛錢的差異而費盡口舌砍價,而買液晶電視的客戶大多也會等到黃金周大減價的時候出手,買菜、買電器我們都講究個價格和時機,而在買企業部分股權的股票市場里很多股民為什麽忽略這個問題,竟然會在2007年和今年上半年上證指數5000多點時,想都不想,就花費了自己多年的積蓄買入自己連名字都沒記住的公司呢?總而言之,再好的企業如果買的太貴,好的結果會大幅降低投資收益,壞的結果可能會承受長期的賬面虧損。如果投資者時刻都能以小心謹慎、如履薄冰的做實業心態去投資股票,那麽他們才會真正的分享中國經濟的增長,獲得更多的財產性收入。

那麽如何理性的看待投資回報與虧損呢?在做實業的心態做股票的觀念下,我們計算投資回報與虧損也就不會簡單的以股票的短期漲跌幅來計算了!我們暫且先拋開股市,看一下現實中我們的投資是怎麽計算回報的。假如我們2010年開始和別人合夥做生意,總資金需要100萬,我們出10萬,占10%的股權。再假設我們不參與經營和管理,只做股東,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我們會關心什麽問題呢?很簡單,應該關心企業是否能賺錢?如果賺錢,我能分到多少錢?當年是否能分紅?如果當年不分紅或少分紅,把賺的錢再投資能讓我們的企業發展的更大,能夠創造更多的凈利潤,那麽,作為股東我們也會樂意接受的。假如我們的合夥企業經營業績是11年盈利15萬,12年盈利25萬,並且業績越來越好,我們會覺得這項投資很不錯,雖然第一年應占利潤只有1.5萬(15萬凈利潤的10%),但第二年變成了2.5萬,以後還可能更多!如果企業真的如預期良性發展,當我們在企業中的累積應占利潤或不影響企業發展能拿到的累積分紅超過10萬的時候我們可以認為我們已經開始真正賺錢了,企業以後盈利的10%都是我們這項投資的回報。但如果企業經營第三年因為競爭或其他原因倒閉了,我們在變賣資產還清債務後把剩余資產分掉,我們總共分到的錢與當初投的10萬元之差額就是我們的投資回報或虧損了。

在上面這個投資例子中,我們關心的投資回報始終是企業當年賺了多少錢,我們占多少,當然更關心以後還會不會賺更多的錢,幾年能收回投資成本,能繼續賺多少年,在企業能生存的時間里,能給我們賺回我們初始投資的幾倍(包括企業倒閉或不賺錢後我們能分的企業剩余資產)等一系列問題。最令我們不安的就是,在初始投資還沒有收回的時候企業就倒閉了或不再賺錢了。而有一個問題是我們始終沒有關心或不太關心的,就是我們的股權賣給別人能賣多少錢,至少不會每天都關心,我們更不會每天拿這個指標來衡量我們的投資是賺錢了還是虧損了。可在股市中大多數人卻每天用我們的股權能賣多少錢來衡量我們的投資回報與虧損!然而,在我們眼里,股票市場就是一個報價機器,每天都會不厭其煩的報出價格,而且這臺機器還經常出現故障,常常會報出錯誤甚至離譜的價格,他報出的價格越離譜,我們得到的好處就越多。

我們下面回到具體股市中的投資。同樣05年我們在萬科市值100億左右的時候,用10萬元買入了萬科十萬分之一的股權,那麽,05年底我們的應占利潤為1.35萬(萬科05年凈利潤:13.5億),06年應占利潤為2.15萬,07年應占利潤為4.8萬,到了2013年應占利潤為15萬左右(分紅5萬),當然大部分利潤沒有分到股東手里,而是再投資,再考慮一下萬科還會更賺錢嗎?還能賺多少年?什麽時候會倒閉或是不賺錢?我們再衡量這項投資是否劃算就非常清楚了。在07年萬科漲到2000億市值的時候,相當於有人願意出200萬的價格買我們這萬分之一的股權,而我們在不確定萬科未來幾年是否能賺回200萬以上的利潤時(十萬分之一的股權),賣掉這部分股份也是非常合理的。當初10萬元買入的萬科萬分之一股權到了十年後的今天,對應的2015年度應占利潤已經有20萬,公司1年為投資者賺取的利潤就是當年投資額的2倍。

同樣在2008年全聚德100億市值時用10萬元買入十萬分之一的股權,我們07年的應占利潤為643元(07年全聚德凈利潤6430萬),08年應占利潤700多元,未來能占多少呢?什麽時候才能收回10萬投資呢?恐怕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那麽這項投資怎麽看都是相當劃不來的。但以股價變動來做投資決策的投資者恰恰在那個時候去買了,因為在之前它的股價每天都在上漲。

巴菲特接受采訪時,曾說,“我為什麽能投資成功,是因為我是一個好的商人;而也是因為我是一個好的商人,所以我才是一個好的投資人”。我覺得巴菲特如此偉大成就的背後,主要原因是,他是一個偉大的企業家,做任何投資都是以一個商人的角度去思考並做決策,而不是僅僅是股票本身。 實際上,投資股票,要想真正長期持續獲利,投資標準和現實投資沒什麽兩樣,更應該關註資本利得,而非資本價差。當然由於市場的不理性,像05年的極度低估和07年的嚴重高估,而送給我們的資本價差我們也會欣然接受。總而言之,只要你能以應占利潤或能分利潤(應占自由現金流)來衡量投資回報或虧損,你離獲利也就不遠了。

  • 騰訊證券
  • 靳水平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7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