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市值.指數.購併的兩三事

2015-11-23  TWM

購併,是市場功能的一部分,讓不重視它的經營者如芒在背,可以平衡過度悲觀氣氛造成股價低迷的困境,維護股東權益。

十一月初參加一個創業平台的活動,有一位做教育旅遊的年輕人,說他的公司應該值兩千萬美元,願意讓外部投資者以四百萬美元的價格取得二○%的股權,而且這個價格,是經過在美國掛牌的大陸公司新東方認可;新東方這家補習班,自己的市值是四十億美元。

另外一家從事綠能的新創公司則提到,曾經考慮邀請國發基金等公營基金入股,但是基金只願以每股十元的價格參與,被董事會認為背離公司價值太多而拒絕。

不知讀者朋友有沒有注意到這兩個案例的差別?雖然創業者都是台灣同胞,但是評價方式一個用外國模式,談市值占股百分比;一個是台灣慣用的模式,股數與每股價格。

當然,掛牌後,一般投資人買賣股票,都是用股數和股價,但是用市值與股價觀念的差異,反映市值這觀念在台灣市場的賣相不如海外。

本月初有一則影響股市的新聞是MSCI調整指數成分股,台灣再度被調降比例,入列的公司也減少十幾家。這項調整顯示我們在全球證券市場的重要性持續下降 中,這很嚴重,舉例來講,上次調整,遠東百貨被剔除出指數,導致外資倒貨數十萬張,股價從四十元到跌破二十元,就算同期大盤回檔,加權指數最多也跌不到兩 成,不能解釋遠百股價的表現。

這次主要調高的中國公司,包含本土A股、在美國掛牌的阿里巴巴及百度。A股不論,阿里巴巴與百度都是市值千億美元的龐然大物,兩家合起來市值比台股總市值 高,不管用哪個標準,中國公司被列入指數,而且權重越來越高,都是無可避免的趨勢;而被列入指數後,那些以指數為操作標準的基金就要買,又推高股價,拱著 市值上去。

這就變成循環:市值縮水,占的權重變小,資金退出,讓股價跌;市值高的,權重變大,吸引更多資金,股價易漲難跌,往往這個趨勢,如同本文開頭舉的案例,在公司剛成立不久時,就已經埋下種子。

要重新平衡這個趨勢,只有等它走到極致,才容易轉向,如同股價跌深就是最好的利多,買盤自然湧入,形成反轉的力量。市值一直萎縮,背離價值太多的話,被購併的誘惑就大增。

像八月股市大跌,矽品的總市值只有一千出頭億元,日月光以當時市價加碼兩成的甜頭來買,算起來估值也不過一千兩百億元,不到四十億美元,比教英文辦留學服務的新東方還低。整個台灣股市現在的狀況,就跟八月的矽品差不多,只要被發現,就上了人家的選購菜籃車。

矽品員工周末被動員走上街頭,口號是捍衛公司,這個行動似乎熱血,實質意義跟節慶呼口號一樣。購併的存在,是市場功能的一部分,讓不重視它的經營者如芒在背,可以平衡過度悲觀氣氛造成股價低迷的困境,維護股東權益。

片頭那兩家公司,還是投了用股價算股數的公司,畢竟我是台灣人。

撰文 / 黑傑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