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特首
假如我是特首,不出一個月就會倒台。
究竟我Daisy 有什麼壯舉令我閃電倒台?我在上任後的首項工作是令樓價下調至適合人類的水平,同時嚴打發水樓,禁絕屏風樓;哪個警務處處長下令拘捕合法地採訪示威的記者,即炒;在中環和市區大量加建公園,讓市民在得到肺癌之前能呼吸些少較清新的空氣……單是上述其中一條已是死罪,一個月才被拉下馬是非常樂觀的預測。但下台也得有個下台階,找個什麼藉口好呢,let me think……董建華是因為腳痛才不得不下台,曾蔭權早前被示威者撞一撞,心口隱隱作痛,為隨時「心痛下台」鋪定路,那麼女人做特首也就有了經痛下台的便利了。
我在下台之前的一個月裏,除了在官邸餵錦鯉還可以做些什麼?現在想來,竟發現原來有很多事情可做,或情不自禁地做了出來,例如當我得知自己當選特首,一定喜不自勝,因為我終於可以代表全港市民!假如我剛巧路過政府總部,定會踏興奮的步伐吹起口哨來,要是剛巧遇六點半新聞時段,吹的一定就是國歌。
這件事想起來就教人興奮,我居然忍不住吹起國歌來,這樣一邊寫「蘭開夏道」的確別有一番風味,心情更在不知不覺間激動起來,我忽然醒覺自己是何等愛國。是的,假如我是特首,我需要做的頭等大事正是強調我非常極之超級愛國。我肯定有人challenge 說:
王迪詩你這個番書妹如何證明你愛國?Well,愛國是一種情操,情操是無色無味無形的。換句話說,是無法證明的。前特首董建華表揚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情操高尚」,也從來沒有證明過。Fine fine,我知你們是不收貨的,證明證明證明,真煩死人。我每天生活中穿的吃的用的,90%以上Made in China,就連我身上這件正牌Burberry 也是祖國製造,難道這樣還不足以證明我的愛國情操?
曾看到《自由時報》一篇報道,引述英國《金融時報》指Prada 在中國找到技術合格的工廠,因為不願蒙上「Made in China」的低廉形象,Prada 執行長提議取消產地標籤,改為「Made by Prada」,這不是很廢話嗎? 在Prada 店內的產品假如不是「Made by Prada」,難道是「Made by Panda」?
假如我可以做一個月特首,我會馬上開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工作,成立專責委員會,並委任董建華為委員會主席,搞到一鑊粥之後又可以乘機拖上幾年。 大家不用多謝我,多謝委員會主席吧。
搞完二十三條,我會馬上頒授金紫荊勳章予藝人陳冠希,因為「陳冠希淫照事件」天天佔據報章頭條,分散了市民對施政失誤的注意力。那時是推出《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最佳時機,搞不好連政改方案也能一併通過,連微調都可以省掉。機會難逢,可恨當時特區政府錯失良機。如今再來謝霆鋒與張柏芝婚變事件,雖天天見報,卻無法搶去替補機制的版位,所以我不會把勳章頒給張柏芝,她的力度不夠。
假如我是特首,我會解決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如何解決?講囉。講,即是關注。表示了關注,即是盡了人事。 市民依然不滿?那麼我會表示高度關注。什麼?市民要上街示威?我派錢。派六千不夠,派八千。八千不夠,派一萬。
反正又不是派我口袋裏的錢。對於那些不符合分錢資格的人,可以派關愛基金。關愛基金派不到,可以派體育基金。再派不到,可以派「莫須有」基金。窮人派多一點,富人派少一點,於是需要入息審查,這樣便可以增加行政成本,加開政府職位,製造就業,穩定公務員士氣。
要做特首,當然還得鍛煉好身體,被人擲蕉時能及時閃避,即使被人襲擊也不會「在飯後心口隱隱作痛」。說起來還得多請幾個識功夫的局長,可以護駕。但「人肉錄音機」則可免了,與其請個局長扮錄音機,倒不如乾脆用真的錄音機,價錢要便宜得多。
假如我是特首,我還會取消每年的財政預測,改由一班風水命理師負責預測來年政府的盈餘,因為政府過往預測十次錯十次,我會改用問米的方式務求提高預測的準確度。當然,這一切都不及取締「蘭開夏道」這個專欄來得要緊,甚至應該把整條蘭開夏道夷為平地。不然,個個星期六打開報紙就看見
王迪詩那死妹釘揶揄特區政府,這個專欄篤眼篤鼻,必須取締。
說了這麼久,我想澄清一點:我沒說過我會參選特首,我只是開始考慮。最近看見幾個孩子圍一個蛋撻垂涎,有人企圖伸手去碰,手伸到半空卻又縮了回來,幾個孩子的手就這樣在空氣中抓來抓去,神神化化,究竟在幹什麼?他們在等。等阿媽批准才敢吃蛋撻。他們一邊等,一邊齊聲高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奶便是娘。接下來是「母親的抉擇」,蛋撻只有一個,到底該賞賜給誰?
其中一個孩子說: 「媽媽,如果你批准我吃這個美味的蛋撻,我一定當仁不讓!」另一個則說: 「我開始考慮是否問你准不准我吃蛋撻。」又有一個稱: 「我現在專心做功課,學校好多功課,蛋撻的事遲些再談。」等,其實也不是想像中那麼痛苦,至少可以一邊等一邊做網站,另也有人一邊等一邊在報章發表評論。誰說做網站和寫評論就是參選?我
王迪詩都有幾個blog,還每星期在報紙寫專欄,難道我又出來選嗎?有一點我倒是想不通,為何那麼多人爭吃蛋撻?為何那麼渴望做特首?蛋撻這東西,爭到就「奶撻」。
英國小說Yes Prime Minister 稱,挑選誰人擔任首相真是困難的選擇,簡直就像推選哪個瘋子去管理精神病院一樣。小說有一幕講述首相從美國訪問回來便不斷打瞌睡,累得半死,完全記不起美國總統在白宮跟他說過什麼,他歸咎於時差。
首相一邊打呵欠,一邊要求私人秘書Bernard Woolley 把他外訪期間堆積下來的工作檔案拿出來,好讓他一一處理。Bernard Woolley 私下笑說,首相真的以為大堆工作急待他回來處理啊!市民從傳媒獲得首相工作非常勤奮的印象,其實不過虛構而已,一般都是由政府新聞辦製造出來的。他還列出首相實際上需要做的事
情:
1. Chair the Cabinet (two and a half hours per week).
2. Chair two or three Cabinet Committees (four hours per week).
3. Answers questions in the House (half an hour per week).
4. Audience with the Queen (one hour maximum, if she doesn't get bored before that).
每星期合共工作八小時。除此以外,首相還得閱讀各種簡報、會議紀錄、外國信函等,並且到處跟人握手。但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Bernard Woolley 這樣說:「Although there are lots of things people want thePrime Minister to do, lots of things he should do, and any number of things he can do, there are very few things he has to do.」Oh by the way,書中還提到首相之位大把人爭,為何會選中這個人?因為他平庸,易於操控。要是首相有遠見,公務員的工作量將大大增加;假如首相有主見,官員將難以控制他。於是,一班高級公務員合謀令兩名能幹的候選人墜馬,然後協助原任部門首長的那個笨蛋,憑解決英國香腸問題的「政績」而登上首相寶座。這樣說來,得到公務員支持的那位候選人,不知應該高興還是難過?
遊戲完畢。現在去afternoon tea。什麼?你問我何時宣布參選特首?笨蛋,我根本未夠四十周歲。 (撰文:王迪詩/逢星期六刊於《信報》
http://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02531504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