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引入阿里巴巴之後 林智遠

2015-12-10  NM

做財演,兩個字:「財技」,說了就可不用分析,批判「借錢派息」的方案,說是掩眼法,說是關連人士 交易,不假思索,就不接受方案。有經濟學者反駁,用的亦是兩個字:「事實」,說方案推出翌日,相關企業的股價升幅較恒指升幅為高。以平常心看,財技是否可 接受,不在那方案是否財技,應是那財技的方案是否能為股東增值!海爾股價回到起點

說到增值、關連人士交易及派息,想到朋友介紹的海爾電器 (1169)。海爾主業是製造及銷售洗衣機及熱水器,並提供渠道綜合服務。前者洗衣機及熱水器業務收入佔海爾總收入僅24%,但分部業績佔總業績60%, 利潤率有10%;後者渠道綜合服務包括提供物流、售後及其他消費增值服務,收入多但利潤微薄,利潤率僅2%。

在2013年9月前,海爾股價 不足15港元,直至同年12月確認引入阿里巴巴作為物流業務上的戰略投資,股價就開始向上,今年4月最高更升至25.9港元。可惜,在今年中的中港小股災 後,海爾股價最低曾跌至11.7港元,上週收市是14.56港元。引入阿里巴巴接近兩年,海爾股價已回到起點,那海爾的業績呢?

海爾八成採購自關連人士

在 引入阿里巴巴前,海爾業績算是平穩,收入保持12%的增長,利潤率亦有微升,故此利潤增長更達22%。反之,引入阿里巴巴後的2014年,海爾收入僅升 8%,今年的中期及累計9個月收入,更對比去年同期下跌5%及8%。更吊詭的是,海爾收入持續下跌的分部,正是引入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後的渠道綜合服務,今 年中期及累計9個月收入就下跌了6%及8%,下跌趨勢似有擴大。股東或慶幸海爾今年中期收入雖然下跌,利潤卻仍保持12%的增長,主因是毛利率對比去年同 期仍微升1%。可是,大家不要忽略,海爾採購的原料及製成品,超過八成是來自屬於關連人士的海爾控股股東及聯屬公司。關連人士交易的利弊相信不用多說,海 爾毛利率能改善是否由此而起,就不得而知了!

海爾累積現金也不多派息

引入阿里巴巴似暫未對海爾業績有正面影響,但仍為海爾帶 來不少資金,包括出售了11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可換股及可轉換債券,以及8億元的新股。奇怪的是,海爾需要那麼多資金嗎?過去5年,海爾每年經營業務都 錄得13億元到29億元的淨現金流入;而投資活動淨現金流出卻都在4億元以下,只有2013年超過16億元,但當中8億元是用於定期存款。換言之,海爾不 用借貸,僅以經營業務現金流應付投資活動,也綽綽有餘。事實是海爾的現金(包括現金等值項目)由2010年底的15億元,升至2013年底的70億元。阿 里巴巴投資後,海爾2014年底的現金更大升至109億元。今年,海爾將12億元投放入「可供出售投資」中,效用仍未可料,而中期6月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值 項仍有96億元。海爾的派息比率一向偏低,2009年至2011年有利潤也不派股息,2012至2014年的利潤僅不足一成作股息分派。既然海爾不斷累積 現金,未有出路,為何不多派息給股東?難為那些無足夠現金的企業,借貸也要派息給股東!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插圖:劉志誠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5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