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台銘肩扛股價漲跌 費力猛吹「成長」號角 鴻海八小時股東會深度解讀

2013-07-08  TWM
 
 

 

長達八小時馬拉松式的鴻海股東會,郭台銘不僅展現毅力,更讓所有股東感受到他不遺餘力的奮戰精神;而由他親自主導的「結構轉型」計畫,則隱約透露出他對培養接班人的事前準備。

撰文‧葉揚甲

「作為一個董事長,除了經營公司,還要讓經營的成果反映在股價上,這是無庸置疑的事情,今天股價沒有達到股東預期,除更努力經營,或者,只能說努力不夠以外,沒有任何的理由,但是希望各位能夠對於公司整個經營團隊、將來的前景,一定要有信心。」「不管怎麼說,只有在這裡深深地向各位股民,鞠躬道歉,在股價上不能達到各位投資者(的預期)……,但是我認為,給我一點時間,我非常有信心,我現在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包括)每個星期六、日,我向各位保證,不要讓各位股東、投資者失望,我想這日子應該不遠了。」六月二十六日,在長達八個多小時的鴻海股東會上,董事長郭台銘一開始就用極為誠懇的態度與柔軟身段,向現場四、五百位股東致歉,希望在場的小股東能多給他一點時間。

股價被看空

郭董點名外資分析師

這樣的場景似曾相識,早在金融海嘯二○○九年時的鴻海股東會,郭台銘就曾因股價表現不佳而向小股東致歉,甚至拋出「股價不回來,我就不退休」的堅定態度,讓不少在場股東願意與郭董、與鴻海一同進退。只是時間一天天過去,股價卻又再一次地陷入「死胡同」,這顯然是郭台銘無法容忍的事情。

「鴻海股價不好,與外資把錢抽回去救QE︵量化寬鬆政策︶有很大的關係。」話鋒一轉,郭台銘將股價下跌歸咎於外資,甚至在股東會秀出以外資研究報告做成的簡報,並直接點名澳商麥格理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張博淇,從未參觀過鴻海,對實際生產狀況只能臆測,報告更是沒有事實根據的結論。

對於被郭董點名,本刊聯繫上張博淇,得到「不置可否」的答案,但據一位與他熟識多年的友人透露,「對郭台銘的大動作,張博淇感到很無奈,或許,只是因為他率先看空鴻海,才會被郭董盯上吧!」的確,張博淇早在一二年十二月,就將鴻海的投資評等從原來的「買進」,調整成較為中立態度的「持有」,然後相隔一季多的時間,再將評等下調至「賣出」,目標價甚至砍到只剩六十一元,幾乎下看金融海嘯時的最低水準。不過友人也抱怨,張博淇曾在○九年鴻海跌破七十元時「率先看多」鴻海股價將重返百元,「當時怎麼不見郭台銘公開感謝?」然而根據了解,「率先看空股價」並非讓郭董盛怒的主要原因,一向以治軍嚴謹聞名的郭台銘之所以大動肝火,是認為張博淇並未走進鴻海內部,卻在報告中寫到「inefficient labour management︵無效的員工管理︶」這幾個影射「管理渙散」的字眼。

「這點讓郭台銘最氣不過,他在股東會揚言提告麥格理高層的用意很簡單,就是希望麥格理也能加強內部的管理,別再讓分析師寫出這類無法衡量的形容詞。」一位認識郭台銘超過二十年的友人表示。

對成長掛保證

忽略鴻海基本面已顯疲態

無論如何,今年以來外資已經賣出鴻海超過一百萬張股票,總持股比率從年初的四八.六五%,半年內最低降到四○.一五%,外資大舉賣超鴻海,無疑成為鴻海股價不斷下行的壓力,只是,郭台銘將股價下挫牽扯到「外資要救QE」的原因之上,恐怕邏輯就比較說不通。

畢竟,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明確表態「將逐步減少購買債券的規模與速度」的時間點,嚴格說來是在五月二十二日,這天外資的鴻海持股水位為四二.八九%,換句話說,早在此之前,外資就已經一路拋售鴻海的股票,光是年初到五月二十一日就賣超了六十八.五萬張,這部分可能就不是「QE轉向」的影響,而應該另有其他原因。

這點從瑞銀證券分析師謝宗文的報告中,或許可以看出端倪。在股東會後,謝宗文並沒有因為郭台銘「獲利絕對可以優於去年」的保證翻空為多,仍然維持鴻海目標價於六十三元的水準。報告提到,從累積營收(一月到五月)年成長率為負一二.五九%的狀況推估,今年鴻海的營收與獲利恐怕會雙雙出現負成長,如果要看到正面的訊息,只有可能是來自於業外收入。

謝宗文對鴻海基本面的疑慮,或許是許多資金抽離鴻海的原委。不過,郭台銘對下半年的展望,似乎仍然不因上半年業績顯露疲態而有所折扣,他在股東會仍發下豪語,「鴻海基本面完全沒有改變,跟各位保證,鴻海本業在往後十年,一定會連續成長」。

旗下事業體獨立上市

郭台銘權力下放的第一步

「今年的目標還是沒有變,但這是很大的挑戰,下半年鴻海將全力地衝刺,基數到達一定的程度,就成為天險,分出去的(事業體)集團營業額還是會計算,鴻海本身的營業額不會衰退,這我可以保證,我一定保證(成長)一五%,我會盡一切努力,我一天工作十六小時以上,不眠不休朝這個目標。」郭台銘再次強調。

除「保證營收成長」的信心喊話之外,外界普遍認為這次鴻海股東會的第二大亮點,在於郭台銘宣布鴻海旗下三個事業體,包括連接器、碳奈米管與膠材,將獨立於母公司之外,意即一般所謂的「分拆」︵spin-off︶。

然而,郭台銘強調「這絕不是分拆」,而是鴻海的「結構轉型的調整」,用意在於增加股東權益;其次,則是讓「年輕人能夠發揮」。一旦前景看俏的事業體獨立上市,不僅在資本市場可收到更高的本益比,員工亦不會被母公司的框架所限制住,優秀員工將更有向上的動力,一般投資人也可得到更為透明的訊息。

對於鴻海將連接器事業群獨立的決定,摩根大通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哈戈谷︵Gokul Hariharan︶給予正面的看法,他在最新出具的報告中表示,全球前四大連接器企業的股票,平均交易在十九倍的本益比,用這個標準來衡量的話,鴻海連接器事業的評價明顯低於同儕水準,未來分拆將有助價格趨近合理評價,母公司則可更專注於本業。野村證券同樣看好鴻海的「結構轉型」︵分拆︶計畫,該分析師認為,如此對母公司鴻海將帶來長期的正面效益。

郭台銘說道,「大家都說鴻海是靠我一個人,我一定要修正,我們有一群︵高階人才︶,過去是我把他們包在裡面,今天要把他們介紹出來,我隨便介紹,這樣的同仁就有五十位,我只是做策略規畫。」第一批被郭台銘端上枱面的,除了與他一同打天下的老臣,即將接掌FIT︵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的盧松青之外,還有碳奈米管的傅紹明及特殊膠材的林知本。

這些過往在母公司不同事業群的一級主管,在郭台銘的刻意布局下,未來都將在不同市場獨當一面,「這樣的安排,應該不是著眼於股價的短期激勵,相信這可能是年過耳順的老郭,為之後退居二線所做的事前準備。」一位產業分析師表示,從管理的角度而言,郭台銘某種程度想要慢慢將權力下放,這是好事。

代工地位無可取代

可當穩定收息股長線投資

眾所周知,在郭台銘的強悍領軍下,一九七四年二月正式成立的鴻海,迅速地成長茁壯,一九九一年股票正式掛牌當時,股本八.○三億元,營收二十三億元,市值只有三十六億元,對照於現在,股本一一八四億元,一二年合併營收三.九兆元,六月二十八日市值則高達八七五八億元,在這二十二年間,鴻海營收成長一六九六倍,市值成長二四三倍,卓越的成績有目共睹。只是,當代工發揮到淋漓盡致之後,鴻海帝國的獲利模式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麥肯錫︵McKinsey︶台北公司高級合夥人賀睦廷︵Martin Hirt︶表示,在個人電腦銷售不斷下降,智慧型手機銷售增速放緩之際,代工行業的前景變得「更加不安定」,「展望未來五到十年,下一個主要增長點在哪裡?這個問題令人頭疼。」一家企業本來就有其生命週期,從誕生到高速成長,從壯大到成長趨緩,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如郭台銘所說,基數到達一個水位後,要再見到鴻海業績大幅成長,或許真的有點困難,那麼,為何不換個投資思惟去想,把鴻海當作穩定收息股進行長線投資呢?」一位證券研究員試圖從另一面向探討鴻海的價值,他強調:「鴻海在代工產業的地位與技術,相信很難被取代,單是這一點,就算成長性不若以往,股價再向上攀的空間不比成長股,但這卻絲毫不減其值得長線持有的投資價值。」只是,郭董心裡從○九年到現在,一直都跨不過「股價」這道關卡,從「股價不回來就不退休」,到現在「股價會隨著我的年齡,絕對會繼續增高」,在在都顯露郭台銘「拚命要讓股東賺到價差」的思考邏輯。

從現實面來說,這樣的邏輯面對郭董自己口中所說的「成長天險」,難度極高;但從精神面來看,則凸顯出郭台銘對鴻海股東的高規格使命感。

這樣的使命感,其實從這場股東會的另一插曲得到印證。當股東阿土伯「照例」提出加發股息的提議時,在場的鴻海律師其實抱持「堅決反對」的態度,理由是原定的股利政策已在股東會前透過電子投票方式決定,要翻盤,恐怕於法不合;但郭台銘最終做出彈性決定,「我願意加發現金(股息)五毛,但是能不能夠成立,我不曉得,等到法令修改以後,再來補發。」面對外資的強硬,與面對股東的柔軟,讓人感受到不一樣的郭台銘。深度解讀八小時的鴻海股東會,對於鴻海營運與股價的成長保證,或許投資人可保守看待,但郭台銘對於四十萬股東所展現的使命感,則值得投資人用不一樣的角度思考鴻海未來投資價值。

外資看鴻海 多空並存

外資機構 評等 預估2013

EPS(元) 目標價

(元) 重點提要

美銀美林 買進 8.43 102 在垂直整合與關鍵技術領域都將會持續表現優於同類型的公司。

高 盛 買進 8.90 102 聚焦轉型與創造獲利,預估下半年營收將較上半年成長41%,全年則比2012年成長3.8%。

摩根大通 增持 8.70 95 目前的股價已反映EPS的微幅下修,下半年隨毛利率改善,將有助於股價的上檔機率。

野 村 買進 6.75 95 分割旗下事業部門,將為鴻海帶來長期正面影響。

瑞士信貸 中立 7.44 74 郭台銘計畫將獨立事業體分拆上市的意圖很好,只是有點為時過早,目前價值難以衡量。

瑞銀證 賣出 5.57 63 若按今年到目前的營收表現觀察,全年獲利要超過去年的辦法,只能靠業外收入。

資料來源:各家外資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42

接送小孩、買菜、值夜班……一肩扛起,還得陪柯P亮相 非典型官夫人陳佩琪 學不會不認真

2015-02-02  TWM
 
 

 

強勢地捍衛柯文哲名譽、

大病後堅定地繼續撐起家務。

陳佩琪瘦弱的身軀下,隱藏著驚人的意志與能量,因為她衷心愛護家庭,不願任何人留下遺憾。

撰文‧鄭閔聲

陳佩琪家裡的玄關與客廳之間,有一整面擺滿獎座與感謝狀的展示牆,陳列櫃上絕大多數的戰利品,都與柯文哲個人的醫學成就有關,我們在牆前駐足許久,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座長方形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優良醫師獎座,署名「陳佩琪醫師」。

「他最在乎這些優良醫師、優良教師的獎牌,只要拿回家就一定要擺出來,大概是覺得代表生命的累積吧。其實我也有得獎,只是空間不夠,所以乾脆把我的都收起來。」原本已坐下準備接受採訪的陳佩琪,這時又起身走到牆前,耐心介紹每座獎項的由來與意義,彷彿一切都是她的個人珍藏。

她是犀利人妻

為夫召開記者會,講兩個小時冤屈一邊欣賞戰利品,很自然地就談起個人成就話題,「我們念的是最高學府台大醫學系,當醫生好像很風光,很多病人有求於你,但我們的生活並不必然比別人舒適快樂。我甚至會想如果有一天離開了醫院,還剩下什麼?也許我先生就是有這樣的感觸,才會在愛滋事件後決定改變跑道從政……。」回到座位上的陳佩琪自顧自地說了一長串,接著才突然回過神來,露出靦腆的笑容說:「我好像講得太離題了,今天應該是要談我的,不是嗎?」過去的陳佩琪自認「聲量很低」,不熱中交際,根本沒想過有一天會成為公眾人物;即使在二○一三年八月,首次站上第一線舉行記者會,也是為了捍衛先生柯文哲的名譽。當天,她花了整整兩個小時解釋柯文哲在台大愛滋事件中蒙受的種種冤屈;因為那場記者會,她多了「犀利人妻」的封號。

但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陳佩琪回歸原本的沉默,直到去年台北市長選戰後期,她在臉書發表「人妻日記」為夫助選,憑著溫暖真摯卻不失幽默的文字,獲得不亞於柯文哲的高人氣,成立至今不滿十個月的粉絲專頁,已有二十六萬名網友追蹤。現在的她,不需高聲吶喊,也隨時有人願意將她的聲音傳遞到台灣每一個角落。

即便如此,她似乎還不太適應「自己」受到關注的事實。「選舉這麼幫他,連我自己也滿驚訝的,因為這不是我的個性。」雖然言談間一再提醒自己盡量少談柯文哲與衍生而來的「政治問題」,但每每說得興起,她又常會無意識地將話題帶回柯文哲身上。

例如近期柯文哲槓上財團、會見外賓時發言惹議,就讓陳佩琪相當擔心,只要有機會就提醒丈夫「拜託減少失言的頻率」,就怕柯文哲「從神壇摔下」,跌成重傷。

她是長輩乖乖女

從小到大都考第一,連結婚都滿足父母成長歷程中,陳佩琪一直都是符合父母與社會期待的模範生。出身澎湖的她,從小到大學業成績都是第一名,高中聯考以榜首考進馬公中學;第一次大學聯考,又以澎湖第一高分考上台大森林系,但一心只想進醫學院的她,毫不猶豫地決定重考,隻身前往台北市南陽街讀了一年「醫科保證班」,隔年順利考取台大醫學系。

「我不是從小就想當醫生,我們的年代資訊很封閉,成績最好的人目標都是醫科,所以我就懵懵懂懂進了醫學院。我先生也是,他常抱怨他的志願卡是我公公填的、一輩子都被別人支配,但我覺得這樣說太誇大了,因為我看他除了醫科以外,也不知道自己想念什麼。」陳佩琪不忘「吐嘈」柯文哲。

習慣了循規蹈矩,陳佩琪進入台大校園後,也不曾積極體驗多彩多姿的都市生活,大學生涯七年,除了繁重的課業和寒暑假到偏鄉從事醫療服務的社團經驗外,幾乎什麼也沒有留下。因此陳佩琪自嘲,即使當年女醫學生是「稀有動物」,她在戀愛學分上還是徹底繳了白卷。

不只走上醫生這條路,陳佩琪就連結婚生子,某種程度也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期待,「我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每次回家最怕聽到父母親偷偷唉聲嘆氣地說:『女兒這麼大了還沒有對象,不曉得嫁不嫁得出去。』覺得自己不應該繼續讓父母擔心。」所以當她在長輩介紹下,認識了高一屆的學長柯文哲後,不到一年就走入禮堂,「我們不算是戀愛結婚,連我先生也說過,我們都是沒有更好的對象,才選擇了彼此。」兩人決定結婚,當年著實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鏡。「我聽說他們要結婚時真的嚇了一大跳,因為這兩個人在學校時完全沒有互動。但回想起來,他們的個性有點類似,都屬於比較內向、獨來獨往的類型。」陳佩琪大學同學、台安醫院副院長卓瑩祥說。

結婚後,兩人的生活依舊忙碌,二十四年來,夫妻倆只出國度假兩次,近年來難得偷閒時的小小情趣,就是搭著捷運到北投、淡水閒晃。

雖然婚姻缺少了夢幻的浪漫元素,陳佩琪卻依舊用模範生的態度,完美詮釋妻子與母親角色。當柯文哲將絕大多數的時間奉獻給工作,陳佩琪卻在事業與家庭之間找到了平衡支點,「我生活態度就是要認真,我會盡力完成小兒科醫生該看的診、該值的班;但我也要準時接送小孩、幫他們複習功課、準備晚餐。」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陳佩琪絲毫不介意柯文哲在外獨享光環,自己卻默默為家庭付出。「也許家庭主婦的貢獻沒人看得見,但我知道這個家沒辦法沒有我。當感覺到被需要,我也就感覺到幸福。」這位在職場上有一番成就的女醫師,談起主婦身分時,臉上洋溢著自信與滿足,家庭觀念很傳統。

她是堅強仁醫

值班從傍晚到清晨,面對一堆病患但是,穿上白袍的陳佩琪,卻徹底成了另一個人。一月二十三日傍晚到隔天清晨,她是婦幼醫院急診室大夜班裡唯一的醫師。適逢冷氣團來襲,病患從天黑以後就不斷湧入,戴著口罩的她,有條不紊地透過家長問診並解釋病況,即便不時有孩童哭鬧,小小的診間因為有她存在,氣氛始終安穩寧靜。

「當我太太滿辛苦的,她卻甘之如飴,她既聰明、又有獨立事業,賺的錢甚至還比我多,卻還能把小孩都照顧得這麼好,優點真是太多了,我找不到她的缺點。」一向自負的柯文哲,對《今周刊》提起陳佩琪時,語氣帶著由衷的尊敬;陳佩琪也說,柯文哲在家裡的聲量一直很低。

她是肺腺癌患

對人生覺悟,把每天都當最後一天來過五十歲前,陳佩琪的人生走得安穩,直到一一年三月才出現第一次、幾乎讓她人生全面崩壞的意外。當年她在例行體檢時,發現罹患肺腺癌,須馬上進行手術切除病灶。

動刀前,陳佩琪無助地站在台大醫院長廊上,等待手術前的各項檢查;她明明知道每一科的位置,卻因身分不是醫師而是病患,非得要志工拿著檢驗表帶路不可。引導她的志工阿姨就站在她的面前,卻扯開嗓子詢問護理師,「病人在哪裡?」當下她的心情低落到極點:「我不想開口承認我就是那個病人,因為不覺得自己的樣子像是病人。」但陳佩琪沒有讓自己哀怨自憐太久,手術過後,她只花了十天休養,就重新扛起大小家務,就連工作也只請假兩個星期,把忙碌當成排解焦慮的方式,「只要有事情做,我就不會一個人自怨自艾。真的閒下來,我就到處看醫學期刊,知道自己以後怎麼死的,會讓壓力減輕很多。」陳佩琪認真的表情,讓人搞不清楚這究竟是不是黑色幽默。

即使切除了癌細胞,陳佩琪的肺葉裡依舊存在許多像是未爆彈的「癌前病變」,需定期追蹤。重病過後的她,更有自己隨時可能離開人世的覺悟,「我生病之前就習慣把每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過,得癌症之後,更體會了人生沒有幾年,千萬不要留下遺憾。」正是基於「人生是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的心理,讓陳佩琪敞開雙臂迎接人生的第二場意外:柯文哲從政。

「如果哪一天我先生要走的時候對我說:『我本來可以當台北市長,都是因為妳反對……』那會是我終身的遺憾。所以當他說想離開台大醫院參選,我只回答他:『除了不要找我去當鴛鴦大盜,你想做什麼我都支持。』」陳佩琪連說冷笑話的模樣,都和柯文哲有幾分神似。

她是市長夫人

柯文哲不擅長的藝文活動,請她代打也許是骨子裡的模範生性格使然,陳佩琪連當政治人物的另一半都要做到最好,無論出席活動拜票、接受採訪、主動公開存摺證明丈夫清廉,她都表現亮眼。「其實我一直有這些能力,只是不想把它發揮出來。這樣講好像有點吹牛,但我本來就是一個能力很好的人。」陳佩琪的自信其實和丈夫不相上下,差別只在她懂得修飾。

強悍地支持柯文哲,讓陳佩琪獲得掌聲,卻也引來負面攻擊,選戰期間,不斷有網友刻意將她與前第一夫人吳淑珍畫上連結。雖然一直有人告訴她「認真就輸了」,但陳佩琪一輩子始終沒學會過「不認真」,常被網友毒舌氣得七竅生煙;直到選戰過後,她刻意「降低聲量」,卻還是沒找到對惡意批評視而不見的方法。

除了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之外,陳佩琪對「市長夫人」這個身分其實是無感的,現在的她,周末還是會到東門市場東挑西揀,偶爾也會厚著臉皮說服攤商殺價。

在急診室值夜班的空檔,陳佩琪突然接到市長機要祕書來電,原來是柯文哲想徵詢妻子能不能代替他出席一場藝文活動;但活動當天陳佩琪碰巧不在台灣,只簡短回答了「請他自己想辦法」,就掛上電話。

放下手機後,陳佩琪露出淘氣的笑容,「就跟你說我們是很獨立的夫妻吧,他搞不定的事情,還是要自己想辦法。」但講到這裡她又話鋒一轉,「我先生就是美術、音樂都很差,所以遇上藝文活動都想找我代打,我通常都會陪他去啦……。」大概不會有人懷疑陳佩琪獨立自主的能力,但她和柯文哲的關係,就像是兩顆相互繞行且大小相近的星體,雖然擁有各自的軌道,卻永遠無法擺脫彼此而單獨存在。認識他們的人甚至分不清楚,究竟是誰照亮了誰,又是誰圍繞著誰運轉。

陳佩琪

出生:1961年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任

學歷:台大醫學系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二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8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