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gricky

零售股真正死因

香港零售股已步入熊市多時,有些老闆歸咎於佔中和反水貨,令生意變差、盈利大跌,看前景這些零售股目前還沒有投資價值,雖然有劈租情況出現,但遠未足以扭轉劣勢,看來舖租還需要跌深、長時間一點才可以轉勢。

由於生意太差,最近公佈業績的金舖、化妝品公司,都會派高息利誘投資者,同時老闆持股量多數很高,派高息老闆可收回大部份,然後做私人投資,所以這些公司 業績後多數會升一段,然後在高位維持至派息,除息後股價應該會跌回原位,甚至有機會破位再跌,因為大家覺得,連老闆也不看好收息走人,外人還怎麼相信?

一直覺得香港零售股的弱點,仍過份看重分銷、渠道的利潤,以化妝品為例,基本上是代理和水貨海外品牌,大手拿巨量平貨後,在香港設店或網上分銷,從中賺取毛利;金舖則利用「香港不賣假金」的金漆招牌,吸引全中國的客戶,只要不停地買金加工便搞掂。

這種經營模式,可地道稱為「駁腳」,如果官腔點就叫「超級聯繫人」,工作只把買家和賣家接駁起來,其中的增值主要在人脈和分銷,並不會經營自己的品牌,或經營不到盈利,索性只當作點綴。

一個成功的品牌,可以為產品「作個故仔」,令消費者為同一堆原材料,付出倍數以上的價錢,例如同是銀鏈,你在街邊買的幾百元款,在同等重量下,在Tiffany 和Pandora會變成賣幾千元,買完後還要不覺得傻仔,女孩子戴出去又威又有面,這才算品牌。

沒有品牌,只有駁腳的公司,注定受宏觀因素影響,好景時遊客激增,不用長線投資在品牌,業績自然爆得快,大家感覺良好;到了逆境,自然要把好景賺的錢嘔出來,這是常理。

如果管理層只懂怪罪外在因素,不去思考怎樣脫離駁腳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那麼這間公司只是「巨型水貨佬」,隨著水貨市場的周期波動,沒法長期提升價值。

大家看看LVMH、KERING、Hermes的圖表,就知道即使市道差,運用品牌在世界其他地方接回生意,是可以把傷害大幅減輕,有些更在52周高位附近,香港方面,如果I.T不是有難以估算的外匯風險,其實它在中國和日本是有錢賺,以香港零售股來說是非常厲害。

鴻鵠財誌的相片。
Lo Kwun Ming 、 Alex LI 、 Collin Cheung 以及其他 8 人都說讚。
留言

Yahoo - 趁加息買公用股

電能(0006)與長建(1038)的交易告吹,令兩者的股價都下跌,及後股價跌幅收窄,相信令不少人意外,相信最主要原因是市場對公用股太有興趣,加上 即使交易失敗,亦不過遵循以往的發展路徑繼續走,除非管理層將新項目全都只給長建做,令電能平白坐擁巨額現金,而毫無用武之地,否則股價一段時間後,應有 望再創新高。

自己的看法是聯儲局12月,加息機會率有七八成,這己經是一般市場看法,相關公用股也因而跌至支持位,由於美國現時是短息升,長息升一陣後就開始跌,似乎 大家也認為即使逼耶倫加息,也是一次性,下次加息時間,仍然遙遙無期,所以倒不如用相反理論,買入與長息較相關的公用股,搏加息後股價不跌反升。

⋯⋯ 更多
鴻鵠財誌的相片。
Mark Chan 、 Cpu Lawrence 、 Alex LI 以及其他 14 人都說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