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國零售商自有品牌比重約3% 找“老外”做貼牌逐漸流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7422.html

我國零售商自有品牌比重約3% 找“老外”做貼牌逐漸流行

一財網 繆琦 2015-11-26 16:14:00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我國零售企業自有品牌比重約為3%,和去年僅1%相比有所提高。然而,和歐洲國家自有品牌平均比率30%~35%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但讓國外的生產商給中國品牌做代工的逆潮流已經逐漸出現。

根據官方數據,今年我國零售企業自有品牌比重約為3%,和去年僅1%相比有所提高。然而,和歐洲國家自有品牌平均比率30%~35%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但讓國外的生產商給中國品牌做貼牌的逆潮流已經逐漸出現。

找“老外”做貼牌

在11月25日舉行的2015全球零售自有品牌產業亞洲展上,作為采購商的樂友孕嬰童創始人兼首席運營官龔定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樂友目前銷售的品牌中有35%為自有品牌,這35%中有40%左右是找歐美國家的工廠代工,然後貼上自主品牌的產品。目前,總共530個供應商中,約一半為國際品牌。在自有品牌中,大約有20%是從國外采購,比如紙尿褲的供應商找的就是德國的工廠。

只要規模夠大,找國外工廠代工的成本就會顯著降低。龔定宇說,自有品牌的產品價格與同等的品牌相比至少會便宜至20%。如果將這些利潤與消費者對半分,就會給消費者讓利10%以上。

海亮集團農業食品品牌明康匯也出現在了當天的展會現場。記者看到,現場展出的紅酒是在美國加州生產但貼了明康匯品牌的產品。該公司的一名負責人表示,明康匯的水、酒、米等產品都是自有品牌。明康匯正在國外不斷尋找優質的農業基地,計劃在澳洲買下浙江省十分之一面積大小的農場以養殖肉牛。

公開報道稱,自澳大利亞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2008年底放寬了對居住用房地產的外資限制後,中國對澳大利亞農業用地的投資增長了9倍,其中不少用來建設大型畜牧農場。

追求存活率和高端

國際自有品牌制造商協會(PLMA)國際會展總監範黎爾(Jan Van Lier)在當天的展會上表示,每個國家的自有品牌發展除了政策的驅動外,主要取決於零售商的運營能力。

根據上海市品牌授權經營企業協會自有品牌專業委員會(PLSC)最新發布的“零售自有品牌品類管理的解析調研”報告,目前國內零售商(不含百貨中心、購物廣場)銷售額在300億以上的企業中,自有品牌的占比多在3%~10%之間。但數量不再是各商家角逐的重點,產品的存活率、功能角色及可持續發展性正在成為零售商關註的方向。

雖然中國市場自有品牌銷售占比的平均水平不足3%,但較為成功的零售商自有品牌已接近甚至超過10%。

龔定宇認為,自有品牌是零售商的核心優勢,未來公司的自有品牌目標是達到50%以上。而在發展自有品牌的過程中,會選擇向高端靠攏。因為在他看來,選擇生二孩的家庭往往家庭收入會較高,因此也會更願意選擇高端的產品。

在展會的現場,本報記者看到展覽品牌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日用品上。上述報告顯示,食品、日雜依然是自有品牌開發的重點。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零售商把自有品牌的開發重點轉向中端及高端品質產品,不再單一靠低價促銷來吸引消費者,而是向二線及部分一線品牌商看齊。

差異化競爭減少價格戰

電商的沖擊、渠道成本的加劇以及產品同質化等問題,讓處於嚴冬的連鎖商超企業們決定主動抱團取暖。

在當天的展會上,黑龍江大慶市慶客隆連鎖商貿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壯一宣布了自己的一個新身份——“隆美江惠聯盟”(黑龍江慶客隆、山西美特好、三江購物俱樂部和河北惠友四家商超形成的聯盟)代表。他表示,在議價能力上,零售們聯合起來必定會比單打獨鬥更有競爭優勢。就價格上來說,他們的自有品牌將會比同類品牌的價格低15%。

然而,除了獲取更低的價格從而讓利於消費者,打價格戰也不再會是零售商們願意采取的策略。王壯一告訴本報記者,該聯盟將會在今年底正式上線自己的電商平臺,並在品牌上與線下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從而減少打價格戰的可能。

編輯:應民吾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8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