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11】六成用戶青睞移動支付 90後撐起半邊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0946.html

【雙11】六成用戶青睞移動支付 90後撐起半邊天

一財網 董來孝康 2015-11-12 19:15:00

德勤中國TMT行業主管合夥人侯珀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用戶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90後(18~24歲)對手機、網購接受度最高,消費方式也隨之改變,使得移動支付特別是小額支付已經成為比較流行的、廣泛使用的應用。

雙11購物狂歡節,各大電商平臺紛紛交出了靚麗的答卷,而在這兒驕人的成績背後,是中國消費者對移動支付功能的熱捧。

11月12日,德勤發布了《移動消費大未來-2015年中國移動消費者行為報告》(下稱“報告”),這份在發布時間上相當“應景”的報告顯示,在調研中,有61%的受訪者自稱願意使用移動支付功能,且在這部分願意使用移動支付功能的人群中,又有87%的受訪者表示只願意小額支付。

德勤中國TMT行業主管合夥人侯珀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用戶對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特別是90後(18-24歲)對手機、網購接受度最高,消費方式也隨之改變,使得移動支付特別是小額支付已經成為比較流行的、廣泛使用的應用。

不要拿網速說事兒

從過去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即現金交易,過渡到目前主流的各類借記卡支付,再進一步轉移到代表未來的移動支付,充分驗證了貨幣從實體轉向虛擬直至電子化的趨勢。

正如侯珀所言,貨幣的載體從一對一的現金與卡片,轉變為一對多的移動終端。“移動支付正在顛覆傳統支付產業的格局,而移動支付的高接受度,暗示了當前存在相當大的消費需求。”

實際上,支付發展的變遷折射出的是消費方式的轉變,而這不得不感謝90後的小鮮肉們,是其撐起了移動支付的半邊天。

年齡在18-24歲、25-34歲和35-44歲的受訪者中,表示願意使用移動支付的比例各為76%、68%和57%。“從以上趨勢可以看出,隨著用戶年齡的增長,移動支付接受度逐步降低。”德勤在報告中作出了這樣的結論。

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過去不少人都以為,網速會對移動支付的普及構成阻礙。但德勤在調研中卻發現,無論使用的到底是不是4G網絡,受訪者都表達了使用移動支付的意願,與網速無關。

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瞧門道。侯珀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考慮到年輕一代更願意使用移動支付,在生態圈中的企業,在設計移動支付場景時,應該與該年齡層用戶組進行互動,產生解決方案。“把年輕一代培養成為高粘性的用戶,對移動支付企業來說,是未來長遠成功的殺手鐧。“他表示。

“吃貨”青睞移動支付

當下的年輕一代,對味覺的執著追求確實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都不用說餓了麽、美團、點評這些餐飲訂餐平臺巨頭了,在風投紛紛捂緊錢袋子的寒冬時刻,人家賣煎餅的黃太吉“逆勢”拿到了B輪融資,可見“吃貨”的威力。

德勤在調查中詢問了受訪者使用移動支付功能頻率最高的生活場景,多少讓人意外的是,餐廳竟然以50%“拔得頭籌”,出租車不過以45%“屈居亞軍”,緊隨其後的分別是購物(43%)、酒店(41%)和快餐(35%)。仔細瞧一瞧就會發現,排名前五的應有場景中,餐廳、快餐都和“吃貨”密不可分。

對此,侯珀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稱,包括餐廳、快餐在內的這些場景的特點是支付金額相對較小,這正符合用戶使用移動支付的偏好特征。

上面已經提及了,網速並不會對移動支付構成阻礙,那到底誰是移動支付的“絆腳石”呢?德勤在報告中指出,應用場景的匱乏,無法吸引消費者使用,是導致移動支付在過去尚未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換言之,對用戶來說,最理想的支付平臺應該是具備最多用戶所需要的支付場景,觸及各個行業領域,使用戶可以在如餐飲、旅遊、百貨、醫院、酒店等各個領域,享受以移動支付為核心的服務。

基於此,侯珀就建議,全行業的支付場景應該形成完整閉環,包括在線入口(移動應用或錢包)、線下場景(商家銜接)與實時支付(遠程或進場)三大環節,從而增加移動支付黏性並獲利。

編輯:吳狄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7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