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大校長陳雨露出任央行副行長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672

資料圖:陳雨露 (新華社/圖)

中國政府網10月30日消息,國務院任命陳雨露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免去陳雨露的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職務。

數天前,早有媒體通過多方信源確認該消息,30日系國務院正式通報。

此前,央行共有4位副行長:易綱、潘功勝、範一飛和郭慶平,其中兼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易綱分管外匯政策,潘功勝則分管征信。

新浪財經消息稱其在央行任職僅為過渡,並無具體分管業務,此後陳雨露或將接替朱民進入IMF任職。目前朱民任IMF副總裁,任期至明年七月結束。

IMF尚未就此作出評價。

與央行早有淵源 曾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

一財網報道,49歲的陳雨露赴任後,將成為5位副行長中最年輕的一位。

陳雨露於2011年11月起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時年45歲的他在當時是中國最年輕的全國重點大學校長,位列副部級。

陳雨露學術興趣涉獵貨幣金融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等領域,主要研究方向為開放經濟下的金融理論與政策、國際資本市場。近幾年來,他對人民幣國際化、資本項目開放有更多更深的研究,例如在其主導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每年都會定期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專註人民幣國際化的陳雨露履新正值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時刻。11月,IMF執行董事會按計劃將正式討論是否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目前人民幣國際化已行至最後的沖刺階段,央行在其中肩擔重任。

對此,市場認為,陳雨露此時赴任央行副行長與人民幣加速國際化、加入SDR密切相關。不僅如此,陳雨露與央行早有淵源,曾於2012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間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還是頗有影響力的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之一。

預言:人民幣或在兩年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

據《法制晚報》消息,陳雨露對貨幣政策有深入研究,曾在公開場合多次表達過觀點:他說人民幣將在兩年內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

2015年7月,在由中國人民大學與交通銀行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2015國際貨幣論壇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上,陳雨露表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快速加快,只要沒有重大不利事件發生,人民幣或許在兩年內就將趕超日元,成為第四大國際貨幣,而且人民幣很可能成為新的特別提款權的籃子貨幣。他同時建議,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今年5月,他指出,現在的問題是;對於人民幣國際化的光明前景,市場是認同的;對於吸納人民幣提高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大家也是公認的;那麽,攔在SDR與人民幣之間的障礙究竟是什麽呢?這也是金融界各派觀點爭來爭去的焦點,即貨幣籃子的篩選標準,是執行標準的程序,這樣一些技術層面的細節問題,並不是原則問題。就像拉加德總裁所說的,人民幣加入SDR只是時間問題。

今年兩會上,陳雨露表示,中國貨幣政策還將維持中性,穩健貨幣政策的整體基調沒有變,以防止經濟出現斷崖式下跌;他稱中國經濟應保持6-7%的平穩增長速度。但他同時指出2015年可能有些特殊。

陳雨露簡歷

男,1966年11月生於河北省,漢族,中共黨員。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財政金融學院二級教授,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高級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賴特高級訪問學者。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屆委員會委員。兼任全國青聯副主席、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榮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1989年1月至1992年6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教師;1992年7月至1993年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系主任助理、講師;1993年2月至1997年4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97年5月至2002年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教授;2005年5月至2010年3月,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2010年3月,任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2011年11月,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主要研究領域為開放經濟下的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代表著作包括:《世界是部金融史》、《金錢統治》、《人民幣時代》、《中國金融大趨勢》等。學術成果曾榮獲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合作)和二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安子介國際貿易優秀著作獎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獎項。

來源:中國人民大學官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3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