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馨金融】網貸評級的江湖亂戰:距離“標準”還有多遠?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703268.html

【馨金融】網貸評級的江湖亂戰:距離“標準”還有多遠?

一財網 洪偌馨 2015-10-27 21:59:00

從評級公司角度來講,評級報告不是一個投資的指南,也不構成具體的投資建議。回歸信用評級的本質是要解決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大家會通過報告揭露的信息和符號做出一個自己的評價和判斷。

信用風險評級在金融市場的發展中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過,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它才剛剛起步。

在今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聯合下發的《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中,“支持具備資質的信用中介組織開展互聯網企業信用評級,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首次明確了互聯網企業信用評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0月27日,融360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金融風險實驗室發布了《2015年網貸評級報告》(下稱《報告》)第三期,對118家符合評選條件的網貸平臺進行了評級。

融360並非第一次,也不是第一家發布網貸評級報告的機構。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目前已發布P2P網貸評級報告的機構大概可分為四類:一是傳統的商業評級機構,如大公國際;二是科研、學術機構,如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等;三是第三方平臺,如融360、網貸天眼等;四是媒體,如新浪。

不過,由於P2P網貸平臺本身業務的複雜性和定位的模糊性,導致網貸評級標準尚難形成一個被普遍認可和采用的版本。網貸評級從誕生之日起便伴隨著各種爭議與質疑,甚至屢屢對薄公堂。

網貸評級標準之爭

評級報告的爭議焦點之一在於評級標準的公允度、透明度和準確度。

據零壹研究院院長李耀東介紹,現在市面上的網貸評級報告基本分為根據公開信息測算的指標法、行業調研和專家打分法,或者幾種結合的方式。最終呈現方式主要有負面清單式,如大公國際;也有劃分等級,如融360。

以融360為例,根據其披露的網貸評級細則,根據背景實力(占比30%),如股東背景、IT技術實力等;平臺風控(占比25%),如標的種類、借款集中度等;運營能力(占比20%),如成交量、累計待還金額等;信息披露(占比15%)、用戶體驗(占比10%),最終形成6個等級。

“而參考采用的信息與數據來源於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市公司公告等市場公開可獲得的信息,融360大數據研究院自己的監測體系。而網貸平臺主動提供的部分數據作為本評級之外的調研工作參考。”《報告》顯示。

此外,包括網貸之家、社科院、新浪等發布的網貸評級報告都披露了各自的評級方式和標準,但由於P2P網貸行業本身業務的複雜性和定位的模糊性導致網貸評級標準並未形成一個被普遍認可和接受的版本。

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研究部總經理張英傑告訴本報記者,傳統的信用評級是指獨立的第三方信用評級中介機構對債務人如期足額償還債務本息的能力和意願進行評價,並用簡單的評級符號表示其違約風險和損失的嚴重程度。

“信用評級最基本的內涵,首先,信用評級的根本目的在於揭示受評對象違約風險的大小;其次,信用評級所評價的目標是經濟主體按合同約定如期履行債務或其他義務的能力和意願,而不是企業本身的價值或業績。”他表示。

張英傑認為,傳統評級的標準、對象和報告的用途都非常清晰。但在網貸評級中,不但涉及平臺本身,還有項目、借款人等,這就使得這種評價的對象和功能上不是唯一,所以這給評級工作帶來一定的難處,也使得評級的結果爭議較多。

樂錢CEO王煒認為,目前市面上的各類評級報告難以令人信服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評級對象,即網貸平臺的模式紛繁複雜,各不相同;另一方面更核心的原因在於網貸平臺的基本定位未明確。

在他看來,盡管監管已經表明P2P網貸平臺是信息中介,那麽現有的評級體系就應該用信用中介的評級體系去評價一家平臺是否有償債能力、是否有償還意願、標的安全度等,但在實際的操作中顯然並不是這樣。

王煒表示,從目前不少評級報告披露的信息來看,其實大部分評級方式把網貸平臺當做了銀行在對待。那麽如果對照銀行,核心的考量就應該在於杠桿率和管理能力,而目前行業內所有網貸平臺的杠桿率都遠超過銀行的標準。

除了網貸平臺定位的模糊性和業務的複雜性之外,網貸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監管政策的逐步推進都為網貸評級標準的制定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例如,在多份網貸評級報告中排名前列的陸金所、人人貸、積木盒子等在今年都進行了新的戰略轉型,其業務從最初的P2P借貸覆蓋到了綜合理財、財富管理、甚至眾籌、股票等領域,業務範圍遠遠超越了一般的P2P借貸平臺。

而在監管政策方面,從《指導意見》來看,監管方關註的重點在於三個方面,一是業務範圍的劃定,二是註冊資金的數額,三是資金的存管。其中,最後一項已經明確要由銀行存管資金。

根據《報告》,如果把新的監管要求納入網貸評級的考量範圍,那麽目前可能95%的P2P網貸平臺都不符合國家最新的互聯網金融監管要求,因為采用銀行存管資金的平臺不足5%,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資金池現象。

在張英傑看來,從實際操作來看,網貸評級應該采用動態指標和動態評級,這樣比較準確和靈活。但如此一來又與傳統評級本身形成了沖突,因為評級需要建立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業中,不可能今天是A明天是B。

網貸評級的是與非

信用風險評級在金融市場的發展中一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不過,基於上述種種難點,信用評級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頗為曲折,要麽是公信力和可信度備受質疑,要麽就淪為企業增信的工具。

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獲客成本節節升高的P2P網貸行業,品牌形象和企業信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利好消息便可帶來業務規模“大漲”,而一個負面消息也會導致流動性瞬間吃緊。

上海某P2P借貸平臺CEO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大部分網貸平臺的用戶粘性都極弱,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造成用戶流失,因此業內對於網貸評級的反應才會如此激烈,甚至不惜對薄公堂。

“硬幣的另一面是,不少P2P借貸平臺也利用網貸評級報告發布機構的影響力來為自己增信,因此,不乏一些機構利用評級的機會來獲取商業利益。由於網貸評級行業魚龍混雜,所以評級報告的公信力也經常受到質疑。”上述上海某P2P平臺CEO稱。

盡管當下網貸評級頻陷輿論漩渦,但多位接受采訪的網貸業、評級業人士都強調了開展網貸評級研究和嘗試的重要性。

從行業環境來看,問題平臺的數量快速上升,行業風險正在積聚。而與此同時,網貸行業的投資人數也在快速增加。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網貸評級報告雖然難以直接用來做投資決策,但其仍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8月底,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966家,正常運營1867家,行業淘汰率達34.1%。而進入下半年以來,問題平臺的數量突然暴增,2015年6月單月已達101家,刷新了2014年12月的記錄(90家)。

《報告》認為,問題平臺集中爆發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背景資金實力較弱、風控能力較差的平臺,因高額壞賬累積而清盤退出;另一方面行業監管從緊,一些業務不合規的平臺已無生存空間。而在監管細則落地之後,行業洗牌將會更加猛烈。

與此同時,受《指導意見》出臺,利率市場化下其他理財利息收入的持續降低,股市風險波動等因素的直接影響,投資人對網貸行業的信心和興趣反而倍增,人數快速上升。

據公開數據,至2015年8月底,網貸行業有效投資人數首超200萬。而在2014年底,這個數字約為110萬,今年幾乎增長一倍。業內人士普遍預計,隨著近期“雙降”因素的發酵,資金向網貸行業分流的趨勢預計在未來幾月將持續下去。

在張英傑看來,從評級公司角度來講,評級報告不是一個投資的指南,也不構成具體的投資建議。回歸信用評級的本質是要解決信息的不對稱問題,大家會通過報告揭露的信息和符號做出一個自己的評價和判斷。

“但在當下的網貸行業,要用一個標準化或者用一套符號體系、語言來滿足所有不同的模式、需求,確實還有很大的難度。這需要對整個市場的培養,起碼要當人們對評級體系,對這個符號的理解達成共識以後才有可能形成一套標準。” 張英傑表示。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7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