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年在家總共住了七個晚上” ——援藏幹部的故事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441

波密縣的天麻基地,被當地人稱為“天麻局長”的援藏幹部肖國鑫正在查看他帶領當地群眾種植的天麻。在西藏他一待就是近6 年,作為林芝地區波密縣農牧科技局副局長,通過他的帶領,波密縣三分之一群眾種植天麻。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2015年9月25日,夜已經深了。在西藏自治區林芝市魯朗鎮一個村莊的一間板房里,49歲的援藏幹部蔡家華還在和他的同事們討論魯朗旅遊小鎮的建設情況。

這個板房也是蔡家華和同事們在工地上的宿舍。快要過中秋節了,在許多人和家人團聚的時刻,他們卻不得不留守在異鄉的工地上。

49歲的蔡家華是廣東省第七批援藏工作隊的領隊,是林芝市的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在過去的2年里,蔡家華終日所想的,莫過於如何讓“魯朗小鎮”如期交工。

之前,為了踏勘魯朗小鎮的旅遊規劃,蔡家華曾多次騎馬翻越4500多米的德木雪山和雅屹河谷,一走就是七八個小時,“由於林密路滑,我也從馬背上摔下來過。”蔡家華說。

按照計劃,明年5月魯朗旅遊小鎮將進入試運營階段,蔡家華和他的同事們必須與時間賽跑。資金、材料、人力還有各個投資方的協調,一系列難題擺在蔡家華面前。眼下,他要解決的最棘手問題是:在冬天,項目可以照常施工以不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度。

第二天一大早,蔡家華還要趕赴林芝市區參加林芝旅遊節的開幕式。從魯朗到林芝要翻越4700多米的色季拉山,走1個多小時的盤山公路。這對他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

投資30億元的“魯朗小鎮”是廣東省的重點援藏項目,耗費了援藏幹部的大量心血。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系列活動中,該項目被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贊譽為“援藏工程的豐碑”。

2014年,在中山大學的一次校友演講上,蔡家華曾回顧了自己在西藏不一樣的感受。他說:到對口幫扶的波密、察隅等縣調研時,來回都要穿越318國道那著名的排龍天險和通麥天險,“路在懸崖峭壁上,下面是咆哮的帕隆藏布,每次都讓人心驚膽戰”。而最辛苦的時候,他還要和同事們在十多處泥石流上攀援行走,一天徒步十三個多小時。

“2012年,我妻子掐指給我算過:一年在家總共住了七個晚上。其實,別看我這七尺男兒,有時也會在深夜里悄悄流淚。”蔡家華說。

不過,即便如此,第六批援藏幹部結束工作回粵時,蔡家華卻選擇留下來。

和他一起留下來的,還有肖國鑫。

肖國鑫經常到農戶家里指導他們種植天麻。除此之外,他還會向一些種植技術過硬的農戶傳授種植靈芝的方法。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援藏幹部魏建坤在魯朗一待就是將近4年,每天關註著工程的進度,查看人工湖的水壩安全狀況。閑時,他最喜歡在小鎮後的山坡上俯瞰正在建設中的旅遊小鎮。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在夜里,援藏幹部們在板房里繼續討論著建設國際旅遊小鎮的事宜。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肖國鑫是林芝市波密縣農牧科技局的副局長,私下里大家都叫他“天麻局長”。2010年7月,46歲的肖國鑫離開汕頭農業局,作為廣東第六批援藏幹部到波密縣幫助當地發展天麻產業。

波密縣位於西藏東部喜馬拉雅山脈與念青唐古拉山脈交匯地帶,此地盛產藥用價值高的天麻。2004年,當地便提出發展天麻產業的計劃,但進展緩慢,直到肖國鑫來了以後,狀況才逐漸改善。

肖國鑫先用五十多天的時間走遍了波密縣的10個鄉鎮。通過調研,肖國鑫很快發現藏民種植天麻熱情不高的原因:密環菌的質量影響天麻種子成長;天麻育種技術落後,一個天麻種子的成形需要整整兩年。

當時波密天麻生產所需要的密環菌都是從內地購買後,經過長途顛簸到達波密的,這就造成密環菌存活率較低。

之後,肖國鑫因地制宜在當地修建了第一座密環菌生產廠。他還與當地藏民一起到山上采集野生天麻後,將野生天麻放在溫室大棚培育。不斷研發新技術後,肖國鑫把原本兩年育種時間縮了一半。一年後,波密天麻產量就翻了兩番。

到2016年7月,第七批援藏幹部將結束援藏工作,林芝也將迎來第八批援藏幹部。肖國鑫計劃著,到2016年,他離開的時候,天麻的產量可以達到12萬斤。

廣東援藏幹部的工作也得到了西藏自治區政府的充分認可。2014年6月,西藏自治區主席洛桑江村在拉薩接受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的聯合采訪時說:“廣東援藏幹部先後建成了一大批市政、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特別是農牧區安居房、學校、醫院等基層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使西藏發展‘瓶頸’大為緩解”。

在魯朗國際旅遊小鎮項目部,蔡家華、魏建坤、黃誌明等援藏幹部在晚飯期間討論小鎮的建設情況。廣東省援藏工作開展以來,這里共投資30億元打造國際旅遊小鎮。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援藏幹部黃憶和魏建坤在魯朗旅遊小鎮的建設期間,時不時來到附近的藏民家里家訪,詢問他們的困難,以及他們對於廣東援建這個項目的看法。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林芝縣,援藏幹部黃憶在他對口幫助的尼瑪大叔家里,幫尼瑪大叔種地栽花。尼瑪大叔院子里的一大片草地,是黃憶找來幾卡車的泥土鋪平的,這樣便可以種菜栽花。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新聞鏈接

1995年,中央派出第一批援藏幹部來到西藏。20年來,累計七批次共六千余名幹部、專業技術人才投身西藏建設,推動西藏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改善西藏基礎設施,提升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水平的同時,援藏幹部也帶來了先進的思想觀念和管理理念,帶來了內地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在西藏,他們受到了本地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促進了內地文化與西藏文化的交流、交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0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