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太子奶疯狂扩张致资金链濒临断裂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029/00235441130.s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81029/03205441724.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3

二十億債催命瀕臨破產 黃仕靈江門逍遙實錄

2001-8-2 nm





近年令股民屍橫遍野的股票,藍籌 的要數「八號仔」電盈,中資股票中,則非「東寧孖寶」莫屬。憑藉製造銷售「高路華」電視機的東寧(現稱東寧高科技)及子公司東寧高路華(現稱中華數碼信 息),九七年高峰時,市值達三百億。神話背後的製作人——主席黃仕靈,原是江門的一名雜工,八七年來港,然後回江門搞電子零件生產,至九三年將東寧上市, 短短十年由零締造出這「王國」。本刊將他的魔術棒剖析,將他如何經營出一間毛利奇高的電視機廠,然後透過「江門十兄弟」操控公司股價,再配合分析員、傳 媒,舞起東寧股價,逐招拆解。心雄的黃仕靈在高峰時將炒高了的股票抵押,個人與公司均全情投入股海中,結果一鋪清袋,除了個人債台高築外,「東寧孖寶」還 步向清盤邊緣。但黃仕靈卻仍在家鄉江門做其「山寨王」,生活逍遙。

證監開刀 狂人末路東寧神話落幕後,九九年證監會遂調查追究黃仕靈操 控股票資料,曾要求十二間證券行,翻聽三年前(約九六、九七年間)落盤買賣東寧股票客戶的錄音帶,但其後又不了了之。好些有份參與製造東寧神話的證券行, 例如大和證券部主管Ian Dallas因東寧爆煲而令整隊八至十人部門「起身」,有些證券行更怕「愈描愈臭」,就把黃仕靈欠下公司孖展數「啃下」算數,例如虧損千多萬的唯高達。而 衛達證券虧蝕一億元,老闆陳麗玲控告當時內部職員失職,包括李兆德、楊家齊等,並將於十月聆訊。而東寧核數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會計處理手法意見 分歧,亦拒絕發表意見。去年二月,東寧乘着互聯網熱潮,易名東寧高科技,進軍國內互聯網市場,股價曾飈上八毫子,給蟹民一個鬆綁良機,可惜曇花一現,之後 股價一直向下插至今年三月得番一仙而停牌。「孖寶」市值較高峰期縮水百倍,只剩三億多,嗚呼哀哉。

累正達爆煲黃仕靈是已倒閉的正達證券和財 務的大客戶。提起東寧,前正達董事王弼爕就說:「東寧背後好多人支持過,黃仕靈當時做孖展都好規矩,大概一成半到一成八,佢按咗大約五、六億股喺正達個戶 口,個組合有十億八億元。佢揸好多股票,特別係嗰時當炒紅籌股,我記得有粵海、嘉華銀行,佢呢個大客等於十個細客咯。」九八年十月中,亞洲金融風暴吹至令 股市下挫,東寧集團股價由三元跌至個半,相反高路華股價逆市而升,由四元直飈上七元,高路華的異乎尋常的升幅,已引來證監會的注意。而黃仕靈並沒有停止他 在證券行炒賣孖展活動,十月中打後續在凱基、大和開設戶口買賣孖展,甚至押上一億多股東寧集團股份予東亞銀行,借取二千五百萬元貸款投進股市中。及至九七 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東寧高路華被證監會勒令停牌,黃仕靈按予十多間證券行、銀行的東寧孖寶股票價值頓然失去支持,需要填補巨額按金。加上黃仕靈炒的紅籌股 如粵海、珠江船務、嘉華銀行都跌到一仆一碌,黃仕靈未能補倉,證券行按捺不住,「東寧」遂於九八年一月十四日、十五日遭斬倉,股價由四毫瀉落七仙,東寧集 團亦告停牌。兩天內,黃仕靈原本持有六成四東寧集團股份,頓時降至四成二。除了黃仕靈個人投入股海,就連東寧集團亦同時參與,大炒特炒二十多隻紅籌及二、 三線股,東寧集團自九七年成立了一間在英屬處女島註冊的附屬公司,名為Curruthers,專做證券買賣。截至九七年中,該公司買賣股票的營業額達一億 一千多萬元,該年虧損四千五百萬元,只因同年東寧集團賺近五億元,才無傷大雅,不過九八年就暴露了公司炒股損失;除了Curruthers外,更多設一間 吉時投資,同樣做證券買賣。該年兩間「炒股」附屬買賣股票多達五億八千萬,共虧損四億一千多萬,令東寧集團該年業績虧損逾十億。

籠絡新聞界 做好「打庄」工程外,還有籠絡新聞界、分析員,九六、九七年時,黃仕靈為了催谷東寧,差不多一年去一次「路演」,包一部飛機請二十多名香港分析員和記者, 遊遍高路華電視在中國各大城市的銷售點,如鄭州、天津,住的、吃的都由「東寧」包起。翻看舊報,有份去「路演」的分析員都推介買入東寧,如海裕證券。黃仕 靈在香港會見記者都在會展的皇朝會吃飯,「隊酒」和卡拉OK,春節時更不忘向記者派利是。有個別報館資深報人甚至頻密到江門走訪黃仕靈,經常在專欄吹捧東 寧,個別報人如一名電視台女記者的丈夫,在左派報擔任主管,都瞓身狂炒。最後到大股東黃仕靈出馬,手持六成四東寧集團股票,在「十兄弟」發功下,價值自然 水漲船高,自九六年十月,把手頭股票抵押給證券行,借取孖展融資,包括有新鴻基、大福、第一勸業和正達財務等。一名經紀說:「初初佢(黃仕靈)做孖展都係 借兩成,後來加到三成甚至四成,證券行都願借俾佢,因為息口會俾高啲。」一般來說,孖展融資息口約價惠利率加三至五釐,但黃仕靈在正達戶口,息口高達優惠 利率加八釐甚至十五釐。

打庄十兄弟三百億東寧神話幕後製作人的招數,先有黃仕靈的江門兄弟,專責為東寧孖寶「打庄」,他手下有「江門十兄 弟」,分別到數十間證券行開戶,每日大手掛入及掛出東寧系股票,製造理想成交量,適當時密密吸納東寧股票,圖令貨源歸邊以推高股價。從證券行向黃仕靈追討 的入稟狀中揭露,黃仕靈替其「十兄弟」擔保開設戶口炒股。十兄弟中的七人,包括陳英華、余俊明、張丹菁、葉成光、尹志培和周紹強,都是江門市內地居民。一 名前唯高達經紀透露:「呢啲戶口,都係由黃仕靈個人擔保,我哋以一個集團戶口來處理,搵十間行來做都係怕太礙眼,但行內人都知佢哋搞咩。」在江門十兄弟的 操控下,東寧集團股價自九六年底發力,由一元多升上九七年初二元,而且成交量奇高,經常多達一億元,直至九七年九月,更攀上三元半水平,成交量有五、六億 元。

拆細分拆 舞高股價而東寧在股票市場成交活躍,九三年十月更開始發力,升至二元多,而公司每年都派發紅股,九六年尾更是一送三紅股。大 戶隨之玩股份拆細遊戲,股價受利好消息刺激,一日可升五成,東寧市值暴漲至六十億元。於是九七年中,另一股利好消息就是東寧集團把旗下的電器生產部門東寧 高路華分拆上市,「東寧孖寶」遂在股市上誕生。乘着股市的牛氣,東寧高路華獲百一倍超額認購,首日掛牌已升四成二,並長升長有;由一元上市直飈至九月份七元甚至八元,較東寧集團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時間「孖寶」市值在九七年九月份逾三百億元,達到東寧神話的高潮。

中南是大水喉而靈智背後的「水喉」是中南銀行,他與中南前董事長曾錦侖稔熟,早期東寧上市或 記者會上,都見二人談笑風生。從靈智公司註冊處資料顯示,八七、八八年間,中南向靈智借出的信貸額度,高達一百萬美元,而以公司名義購入的和富中心、觀塘 鴻圖工業廠廈單位,以及供黃仕靈住宿的黃埔花園物業,全部由中南做按揭,而且借近八成半。靈智實業所做的電子零件貿易生意,主要客戶都在國內,開辦首兩 年,營業額已多達一億元。其中與江門市關係密切,九一年,靈智與江門市政府旗下的蓬江電子廠、蓬江電子公司和江門五金,三間統稱為高路華集團的集體企業合 作,靈智為高路華獨家電子零件供應商,及代理高路華在國內外電器用品之銷售。靈智營業額驟升至三億七千萬元,經營溢利有三千八百萬,邊際利潤達百分之十, 較世界級電器公司「新力」的百分之四還高。四年間靈智突然快高長大,更部署在香港上市

悉心部署上市東寧集團上市時,包裝成江門市駐港機構,獲江門市政府全力支持,公司的招股書,找來前廣州市市長黎子流、前廣東省人大副主席于飛來題字,凸顯東寧的背景神秘;事實上,江門市在港的窗口公司,只有三數間,分別是五邑發展、江昌實業和昆利發展等等。然而九三年東寧集團初以一元招股價上市,反應異常熱烈,獲三百六十四倍超額認購,首日掛牌已升五成四,到一元半,市值壯大至六億元,可謂一炮而紅。東寧集團上市後, 進一步擴大與江門的高路華集團合作,一起成立合資企業,生產以「高路華」品牌的二十一吋電視機、洗衣機和冷氣機,把東寧吹捧為大陸的「新力」、「東芝」, 並於九四年購入百五萬呎地皮,興建「東寧工業城」,而東寧集團業績有顯著升幅。九四、九五年錄得二十多億元營業額,經營溢利達二億元。

十年 生死今年五十二歲的黃仕靈,原來在廣州出生,但鄉下在江門市,祖父曾經營「雙燕牌」米粉生意,父親黃牛育有九名子女,而他是長子。六六年黃仕靈在江門市第 三中學初中畢業,就四處打散工幫補家計,如砍柴、割草,總之可賺錢的都幹。後來他到化工廠和電子廠做雜工,工餘時間進修考取電工牌照,替鄉里修理電器賺外 快,先後協助城區(現稱江海區)開辦市政府轄下的聲光電子維修中心和蓬江電子廠的集體企業。八七年五月八日,黃仕靈批准到香港,在朋友安排下,先後入住彌 敦酒店和雅蘭酒店三個月,據他以前所說,來港後他靠炒一批棉紗和香皂,賺到第一桶金,然後返回老本行買賣電子零件輸入國內。不過資料顯示他來港同一日,已 經與拍檔陳炯忠、張志新,在港成立靈智實業有限公司,同年六月已經在紅磡富德中心以一百七十萬買入一廠廈單位,兼且無須做按揭。記者致電找張志新,他只 說:「我已經退出東寧,唔方便講。」據江門市前政協副主席陳明潔說,三十萬的創業資金,是當時江門市城區書記周寶培,向中南銀行提供擔保才借到,顯示黃氏 與江門市關係非比尋常。靈智的主要業務是炒賣電子零件,黃仕靈曾經說過,炒「料」跟炒股一樣道理,必須早人一步以低價大量吸納,待市場原料被吸乾後,價格 自然大幅上升,到時便可從容沽貨獲利。黃仕靈就是透過為蓬江電子廠,進口電子零件往江門,從中賺超過一成利潤,然後與江門市官員分享。

輸千 萬大有人在輸十幾萬的其實已濕濕碎,不少與黃仕靈稔熟的新聞界及證券分析員,輸掉逾百萬,甚至千萬都有。「我一鋪輸了二千多萬,好彩按倉比例不高,只有一 成多,斬倉後不用再填數,否則輸掉身家後還欠下周身債就更慘。」一名證券界人士提起猶有餘悸。他表示,當時十個玩股票的,九個都有揸東寧系股票,因此好多 人都損失慘重。」雖然全江門市都知悉,黃仕靈及旗下東寧落難香江,但對於他的出身及發迹過程,江門人卻噤若寒蟬,連曾出任過東寧高路華非執行董事的江門市 前政協副主席陳明潔,對記者亦閉門不納;曾當東寧集團非執行董事的黃國榮醫生亦只說:「我兩年來無見過黃仕靈啦,同佢唔係好熟。」

追黃仕靈 六億東寧孖寶大鑊,黃仕靈自己亦周身蟻。由於他曾將股票抵押證券行借孖展炒股,自九八年初孖寶股價爆煲後,他戶口內股票被斬倉。來自銀行、證券行向他追尾 數的源源不絕,已入稟法院狀便有十多份,共欠下六億多元,而且陸續有來,並準備申請他個人破產。他住開的半山帝景園單位,兩年前已遭銀行沒收;早期以公司 名義購入的黃埔花園單位,本月初因斷供而遭中銀入稟追討欠款;而南商更向法庭申請,沒收黃氏夫婦抵押的兩個麗港城單位。在香港已經空無一物,國內住宅物業 只值數十萬元,債權人可說是「追都無謂」。小股民如今提起仍有餘悸。在觀塘浙江興業銀行打躉炒股的張婆婆,對東寧孖寶不吐不快:「嗰時呢兩隻嘢(東寧股 票)好犀利,一日可以升兩、三成,好彩我賺萬幾蚊就放咗。我有啲老友貪間公司送紅股,死唔肯放,最後就俾人『』住走唔到。諗番轉頭,間公司做電視機啫, 你都唔買『高路華』呢個牌子啦。」江門市路邊隨便找一個建築工人傾偈,提起東寧都只嘆氣:「我親戚喺香港都輸十幾萬啦,兩毫子買得番六個仙!」

香 港債主臨門黃仕靈在江門逍遙快活,撇下由他一手創辦已水深火熱的東寧孖寶不理。原來,東寧已然資不抵債,流動負債已高逾資產,代表公司已技術性破產。賬面 上持有的聯營公司投資及權益共約十億,主要是東寧高路華的權益(現稱中華數碼信息),後者表面上仍有十四億餘元淨流動資產,但卻有一項十七億元的應收賬, 其中一年以上期的也十二億,反映問題嚴重。東寧孖寶至今欠卅二間銀行共十二億元貸款,當中美國信孚佔二億七,德意志佔二億五,而渣打銀行的五千萬欠款,到 今年三月逾期未還。渣打向百慕達法院申請將兩間上市公司清盤,若然法院通過,東寧孖寶的股票將變牆紙。渣打已委任畢馬域會計師事務所充當臨時清盤人,負責人湯飈說:「我哋正努力調查兩間公司,要盡力保存同追討資產,初步報告已準備好呈交百慕達法院,大概八月初會知道兩間上市公司的命運。」而黃仕靈與臨時清盤人並不合作,用信件及電話都接觸不上他。

江 門夜夜笙歌雖然「東寧孖寶」雙雙停牌,而債主亦臨門,不過東寧主席黃仕靈,除間中會回港度假辦私事外,早於年多前已長期在家鄉江門避靜,「事關佢個腎有 事,曾到上海和廣州醫病,現在江門休養。」他的老友兼江門同鄉會前理事長唐允良這樣解釋。不過實況卻另有版本。到達江門碼頭,記者與人一談起黃仕靈,可說 是無人不識,鄉里都說:「喺江門無乜邊個做生意好似佢咁大,佢同啲官好熟絡。」而江門市內,馬路邊以至天橋底,掛有不少高路華電器用品的廣告;就算記者隨 便與開工的地盤工人攀談,他都說黃仕靈是江門有錢富豪。而隨口就說得出黃仕靈專用的坐駕是一部灰藍色平治,車牌是「一○九八八」,的士司機帶着記者在市內 走,指着一部泊在街上的豐田Landcruiser(俗稱大水牛)吉普車說:「「呢部車係佢啲保鑣用嘅,仲有十多部三菱Space Wagon七人車,都是黃仕靈的馬仔專用。」這些車隊都停泊在東寧大本營——生產「高路華」電視的東寧工業城內。黃仕靈在江門的生意,上市公 司搞電視機,而私人則經營「巴黎娛樂城」,距工業城約十分鐘車程。娛樂城可說是江門市的「紅燈區」,入夜就有不少性感女子出沒,門外時有數名大漢把守。娛 樂城內設有中菜館、舞廳、卡拉OK、的士高,開門做生意之餘,亦成為黃仕靈招呼朋友的消遣場所,附近鋪頭老闆都說:「這裡是黃仕靈地頭,無人夠膽搞事。」

五、 六名保鑣上週五晚上八時許,他的專用平治已泊在已亮起五光十色霓虹燈的巴黎娛樂城外,側邊有兩部三菱Space Wagon守護,保安員不時四出張望。直至凌晨十二時,司機先行從娛樂城側邊的舞廳步出,然後有四、五人輕鬆步向平治,坐車頭者,正是黃仕靈。據娛樂城伙 記表示,他一星期有兩三晚到酒樓宴客,跟身的是五、六個剪平頭裝著西裝的保鏢護送,入酒樓後便離開。保鑣並非江門人,據說是軍人出身。他食飯時會在酒樓內 包一個廳,愛吃海鮮及飲紅酒,全部簽單掛賬。另一位男侍應說:「服侍老細輪唔到我哋,有一班後生女仔專門招呼他。」兩年前曾有兩名由香港到江門「追數」的 中資銀行職員,被黃仕靈在巴黎娛樂城「熱情」款待後,最終空手而回。黃仕靈在江門的寓所,就在東寧工業城附近,是依山而建的南泉花園,是江門市有名別墅 區。記者尚未走到大閘前,已有一名操普通話保安員上前查問攔截,整個花園是二十四小時保安。而黃仕靈的大屋位於山腳,約於四、五年前以四、五十萬人民幣購 入,有三層高共二千多呎。南泉花園售樓員都以黃仕靈居於此作為賣點,「呢度好多有錢人住喺度。」據鄉里說,他在近江門市外還有另一幢別墅作度假用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10

從瀕臨關廠到成為中國第一大民營造船廠 揚子江任元林要挑戰兩岸船王寶座

2001-8-30 TTW




任元林在甫接下揚子江船業廠長時,卻遇到面臨關廠的存亡關鍵,他化危機為轉機,將原本岌岌可危的國營企業,改造為中國民營第一大造船廠,九月上旬更即將來台發行TDR。到底他如何帶領揚子江轉型,又要如何坐上兩岸船王的寶座?

撰文‧林宸誼

身穿船廠制服,搭件深色牛仔褲的中年男子,坐在會議室中,侃侃而談與他命運緊緊結合的不凡偉業。他是全中國第四大、民營第一大造船廠||揚子江船業的董事長任元林。

這 位五十六歲、沒有架子的董事長,回答問題不拐彎抹角,說到激動處,還會搭配豐富的手勢。根據今年最新出爐的︽新財富︾雜誌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一一八名的 他,擁有人民幣六十三.一億元的財富,在他任內創下中國﹁首家國營企業轉民營企業﹂、﹁首家在星國上市的中國造船廠﹂,以及﹁首家純陸資來台發行TDR的 企業﹂等紀錄。

高中一畢業,就被政府分配到造船廠的任元林,永遠記得當電焊工人時揮汗如雨的情境。

當年,只要一到夏天,整個造船廠就像個悶燒的火爐,任元林永遠數不清,一天下來制服被汗水浸溼了幾次,又乾了幾次。﹁那種熱,只要把生雞蛋打在地上,沒多久就變成熟的﹂,任元林回想。

背負著員工的生計

當 時揚子江船業怕員工中暑,要求員工在清晨三、四點,趁著天色還沒亮就起床開始工作,忙到傍晚六點才能下班。經過十二年磨練,任元林一路從車間副主任、主 任、工藝技術科長、造船辦主任,一直做到造船廠副廠長。一九九七年,當他終於升上廠長之後,卻立刻面臨船廠生死關頭的考驗。

﹁一當上廠長就 倒大楣﹂,他毫不掩飾當時的感想,原來當時揚子江船業是國營企業,接了很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訂單,銷售金額有人民幣一億元,﹁我們算是國有企業裡最牛的 ﹂,他說。但金融危機來臨,許多船東紛紛抽單以求自保,揚子江面臨關門大吉的命運。想到一千多個家庭就要流落街頭,他大膽向政府申請改制,將造船廠私有 化,讓幹部、員工一千多人出錢把公司股份買下當股東。

﹁很多人都沒有信心﹂,任元林不斷對造船廠員工遊說,要大家先努力一年看看,如果業績還是沒起色,﹁歡迎把不要的股份賣給我﹂。肩頭背著一千多個家庭的期待,他的心頭更沉了,但機會總是在最絕望時悄悄現身。

改 制前的船廠,接的訂單都是小型船製造為主,為了提升造船技術,任元林派大量員工到日本研修,他說,﹁說白了就是給日本打工﹂。工人素質提高了,加上二 ○○○年歐洲造船重鎮波蘭,為了加入歐盟,必須讓高汙染性的造船業逐步轉型,任元林抱著﹁永無退路﹂的決心,主動說服歐洲船東把集裝箱船的訂單轉給揚子江 承包。他想,歐洲的船價比揚子江高出三○%,如果揚子江所造的船,售價比歐洲低二○%,還能夠賺到一○%,就能搶進更多訂單。

他自豪地說,從○一年到○五年,光是年營業額就從原先的人民幣一億元增長到十五億元,比起中國同業,揚子江船業的營運能力可是第一名。有了利潤,船廠在○五年開始進行擴產,從原先二十萬噸,發展到二百萬噸產能,並選擇到新加坡上市。

他不諱言,雖然新加坡股市的市值容量相當小,但資本市場讓他大開眼界,並得以透過各家航運業者的財報,挑選信譽優良的船東接單,才能在這次金融海嘯將損失減到最低。

在這場金融海嘯中,曾有船東在船廠還沒開工前,就付了四○%訂金,但無力付餘款,任元林向船東保證,一定會把船造完,船東再把餘款補齊即可;﹁但還是有人付不出來﹂,他只好請船東在交船證書上簽字,代表已經接收,但船須放在揚子江造船廠,等有錢再來﹁贖船﹂。

還有船東希望把集裝箱船改為其他形式的船,他也都答應;﹁盡量為船東著想﹂,讓他與船東之間培養出革命情感。

不 過,任元林不接受臨時取消訂單。原來中國遠洋向揚子江訂了二十艘船,卻又反悔,但造船的原料都已經下單,他對中遠代表說,﹁什麼都好談,取消是不可能的。 要取消,叫你們總裁魏家福來跟我談,他沒法作主,叫總理溫家寶跟我談。﹂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將明後年交船的時間延後一年,這也是揚子江未來兩年可保持高成 長的關鍵。

在兩岸關係出現緩和跡象前,任元林早就在關注台灣航運市場。其中台塑○九年就向揚子江訂了四艘九.五萬噸的散貨船,船價共二.○四億美元,預計明年起陸續交船。

爭取台灣航運業者訂單

而 台灣的台船曾把部分﹁船段﹂︵船的部分結構︶,發包給揚子江轉投資的中泰鋼構處理。﹁同樣是散貨船和集裝箱船,揚子江的價格硬是比別人低﹂,台船總經理譚 泰平指出,關鍵點就在揚子江船業工人的薪水,比別人便宜四分之一,成本不降下來都很困難。除了節省成本,揚子江還重起﹁拆船﹂業務來增加收入。任元林指 出,其實整體造船業並不景氣,揚子江買進廢船,趁原物料價格好,把拆下來的鋼板賣給鋼廠獲利。

積極進入台灣,任元林另一個考量,就是不排除未來與台船合作的空間。﹁總的來說,台船的設計和開發能力是世界公認﹂,他表示,台船的設計圖紙只使用一次就束之高閣,實在太可惜。他願意當搭橋者,幫台船把技術賣給其他大陸造船業者。

透過來台發行TDR,揚子江希望爭取台灣航運業者的訂單,任元林未來更要挑戰成為兩岸船王!

任元林

出生:1954年

現職:揚子江船業董事長

學歷:江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系

經歷:廠長、副廠長

揚子江船業

成立時間:1956年

資本額:人民幣36億元

2009年營業額:

人民幣106.2億元

2009年稅後淨利:

人民幣22.9億元

主要業務:

製造散貨船、集裝箱船等船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4

阿里巴巴与雅虎“亲戚”关系濒临破裂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9/409288.html

支付宝公关总监陈亮昨日代表公司称,支付宝未与任何机构洽谈过出售股权的计划。这一说法的背景是,浙商创投经理 透露阿里巴巴要回购雅虎手中的全部阿里巴巴股份,价格是80亿至110亿美元,而这其中近100亿美元的资金来自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阿里巴巴CEO马云 付出的代价是,向两大国有银行出让大部分支付宝公司的股份。

股份转让的波澜,折射出雅虎和阿里巴巴关系的不断恶化。

合作基础不复存在

雅虎是阿里巴巴目前的最大单一股东,拥有阿里巴巴约39%的股份。2005年8月,阿里巴巴、雅虎进行了一场交易:雅虎以10亿美元现金、雅虎中国 业务,置换阿里巴巴集团约40%的普通股。而阿里巴巴当时的目的是以此整合雅虎中国网站资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搜索业务。但阿里巴巴上市公司CEO卫哲近 日直接对外表示,雅虎已不再拥有自己的搜索引擎技术,阿里巴巴与雅虎合作关系的基础已不复存在。

事实上,8月份阿里巴巴已与搜狐以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共同发展“搜狗”搜索引擎业务,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占16%股权。这相当于宣布了雅虎中国搜索业务对阿里巴巴已无足轻重。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百度加谷歌占据高达90%的份额,雅虎中国则在排名中消失,其去年份额在1%。今年二季度搜狐搜狗和腾讯搜搜分别以0.8%和0.6%位列百度与谷歌之后。其他搜索引擎运营商所占总营收份额仅0.6%。

支付宝的价值

“阿里巴巴不可能用支付宝的股权卖给国有银行去募钱买阿里巴巴的股份。”支付宝内部人士表示。支付行业内人士也称,支付宝即将获得央行的正式牌照, 且国有银行没必要参股支付宝,因为支付宝大部分交易是依托淘宝网进行的,这部分交易对于需要独立网银平台发挥作用的国有银行来说,并无太大意义。如果说以 这种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国有银行也不是好的选择,有大批PE可以更好帮助阿里巴巴融资。

支付宝是阿里巴巴旗下三大业务之一,目前阿里巴巴B2B业务已在香港上市,市值约100亿美元,许多投资者希望支付宝和淘宝也能上市或注入上市公 司。马云近期曾对记者表示,将淘宝放入上市公司短期内不可能。今天的阿里巴巴集团,B2B的企业用户数达5000万,淘宝注册用户近2亿,支付宝注册用户 达3亿多,所拥有的现金储备是全国互联网行业中最多的。马云同时承诺,要在2012年拿出一个初步结果,那时集团内部要打通旗下阿里巴巴B2B、淘宝 B2C、支付宝和其他业务。

相比之下,雅虎目前却每况愈下,市值从2005年的400多亿美元萎缩到现在的不足200亿美元,是阿里巴巴的股份给了雅虎股价很大支撑。雅虎近期表示,很乐意持有这些股份,并期待支付宝和淘宝上市。

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就表示,最近已买了不少雅虎股票,规模在数百万股。他分析,重要因素不是雅虎自身盈利能力,其中估值考虑到雅虎日本和阿里巴巴上市部分的市值。他还认为淘宝加支付宝的价值会逐渐在雅虎股价中反映出来。

申银万国分析师称,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B2B业务市值约100亿美元。美国雅虎通过持有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间接持有上市公司28%的股份,这部分估值28亿美元。而阿里巴巴集团包括淘宝网、支付宝公司等其他未上市的资产部分,目前还很难明确估值。

“只要雅虎愿意,阿里巴巴愿意回收其所持有的阿里巴巴全部股份。”在5月举行的阿里巴巴股东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蔡崇信表示,回购雅虎手中的股权,阿里巴巴不缺钱,现在是雅虎还不愿卖。

引起阿里巴巴不满的最新导火索是,雅虎旗下子公司雅虎香港的总经理蔡宝德表示,雅虎正考虑吸引内地客户到雅虎香港网站投放广告,这意味着其将与阿里 巴巴发生冲突,这是对雅虎中国的直接挑战。阿里巴巴发言人随后表示,如雅虎确实在中国客户上与阿里巴巴竞争,将根据该举动及其隐含的意图重新评估与雅虎的 合作关系。

“双方的关系,就像逐渐疏远的孙子和爷爷。而爷爷总是要去世的。”卫哲近日直言,阿里巴巴集团已不再需要雅虎,“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没有业务协同作 用或技术的金融投资者呢?”易观国际分析师李智则称,雅虎现在占中国网络搜索市场份额不到1%,而在2005年雅虎将该部分业务出售给阿里巴巴时该份额为 15%。5年前的这笔交易,可能是马云最失算的一招,未来或仍将困扰着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25

從瀕臨倒閉  變年營收上億美妝網

2011-5-30  TWM




台灣美妝節目《女人我最大》自開播來成為女性美妝意見領袖,節目中的「老師」們甚至成立自有品牌。在對岸,《女人我最大》的原始班底也帶著彩妝名師們,打造《美人我最大》節目,背後的推手,竟是台灣最大美妝社群網站,風尚科技(FashionGuide,簡稱FG)。

一個網站能改變銷售美妝打電視廣告、找代言人的規則?

曾在二○○○年至二○○四年沒有廣告收入,因為一個邁向美妝行銷品牌的決定,讓FG影響力橫跨雜誌、網站、電視、實體通路,廣告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兩岸營 業額登上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是○五年的三十倍。同時也成為各大品牌進入中國高達人民幣一千四百億(約合新台幣六千二百億元)美妝市場規模的敲門磚。

走進中國屈臣氏,映入眼簾的是FG開發的互動廣告,教你如何使用手上的產品;打開電腦,新浪網、QQ網等也都看得到FG彩妝影片,每月收視人口最高可達一 億人次,迪奧、雅詩蘭黛、植村秀等國際美妝品牌都送上新品,讓FG為其拍攝教學影片,提高商品在各網路平台的曝光率。

一家差點淹沒於網路泡沫的網站,如何成為美妝品牌在兩岸跨媒體平台的推手?

體會民意我最大 把社群網站影響力變現金

「我們把從社群淬煉出來的品牌價值,做為核心,」FG董事長謝攸升說。網路公司常以技術和流量為重,但FG在五年前,就將品牌做為最大目標。決心,來自一場失敗。

FG在一九九七年創立,網站提供豐富的時尚彩妝資訊,吸引大量女性網友,雖然登上台灣女性網站的龍頭,但在○五年以前,時尚美妝業者幾乎沒有網路廣告預 算,持續的虧損加上網路泡沫化,謝攸升只能解散十四人的團隊,將辦公室移回自家房間。「那時吃飯都要分配錢,你只能吃五十元、我只能吃五十元,然後一個月 只能花……。」謝攸升回憶。

這段日子,謝攸升只能靠著接案架設網站,勉強維持FG的營運,但與百貨業者的一段談話,卻讓他看到未來。

當時FG網站有項「爛店開罵」的服務,供投訴不良店家,「百貨公司跟櫃上小姐講,如果誰上爛店開罵(指被投訴),誰就扣一百(一次)!」謝攸升笑著說,看到民意的力量,加上○四年電子商務市場浮現,社群網站成立品牌、將影響力換成現金的想法,就此成型。

專辦市調報你知 組萬人部隊負責試用產品

成立市調大隊是建立品牌的第一步。○六年開始,FG從資歷一年以上、發文數超過百篇的會員中,遴選出各消費族群的市調大隊成員,擔任試用者,不同產品有不同檢視項目,投票採一人一票制。

以保濕夜霜為例,只能在晚上使用,並針對保濕效果詳加評論。市調大隊現有一萬名成員, FG成立專職部門,逐篇檢視會員的試用報告,針對各項功效具體評論且附上試用照片,一旦不符合標準,將從市調大隊淘汰,失去擁有各品牌試用品的機會。為了 塑造品牌公信力,市調大隊成立至今已淘汰超過三萬名的會員。

篩選評比高規格 滿意逾七成才頒優良標章

廠商在上市前一個月將產品送至FG市調大隊,如得到七成以上的成員給高分,就能掛上優良標章。統計至今,僅有五分之一的產品跨過門檻。

經過一年經營,○七年FG認證標章開始出現在百貨公司等實體通路上,屈臣氏行銷公關部指出,有FG標章的產品,特別能引起消費者注意。而去年與全家便利商 店推出的「FashionGuide美妝大賞品牌專區」,把門市內有FG標章資格的商品集中陳列,掛上FG標章與活動前相較,入選品項銷售金額平均成長了 一三○%。

後起的美妝社群網不能模仿FG的模式嗎?一個是FG建立龐大會員數的基本門檻,一個是嚴格把關所累積的公信力。

防堵違規大作戰 每回試用隨機選取不公開

例如,為確保市調大隊的公信力,FG開發控管程式,隨時進行IP位置、帳號密碼比對,「曾有醫學美容業者設了十幾個帳號,但大量重複性的發言被我們盯上, 一下子就抓到了。」FG台灣區執行長張倫維說。謝攸升也指出,FG一萬人的市調大隊每回合試用採不公開的隨機選取,廠商就算想買通試用者,也無從買起。

謝攸升說,曾有業者出價一個標章一百萬元,想直接讓產品掛上標章,FG斷然拒絕;以現有標章產品約一百六十項來算,如果願意收費,等於一年多出一億六千萬元的收入。「因曾經窮到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知道什麼才是真的有價值。」張倫維肯定的說。

FG的影響力也在中國發酵,影音媒體,成為FG在中國建立品牌的第一著棋。

當時謝攸升帶著約八百部的商品影片去跟最大入口網站新浪網談,「它說要獨家,我說不給。但隔天QQ網影片上線後,新浪立刻也就上了!」謝攸升笑著說,中國各網路媒體的內容抄襲風氣,讓它們成為FG品牌曝光的最好平台,在中國,超過三十個主流媒體都看得到FG的影片。

「FG發展其他非媒體的綿密網絡資源,……價值遠超過一個『媒體』。」嬌蘭(Guerlain)傳媒經理洪英修說。從美妝社群網站出發,FG從會員的身上看到了品牌的可能,五年轉型過程,或許能為這一波全球社群網站熱潮,提供一個未來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9

馬雲搬走中國最大網路交易支付平台 雅虎與阿里巴巴盟友關係瀕臨破裂

2011-6-6  TWM




全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的董事長馬雲,竟公然把公司資產搬到自己個人名下,造成雅虎等大股東重大損失,卻被大陸網民視為民族英雄,甚至獲得中央政府支持,這是怎麼一回事?

撰文‧乾隆來

五月十一日,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持股高達三九%的雅虎,向美國證管會申報重大訊息,指稱旗下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中國稱為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 (Alipay.com)的股權,被公司董事長馬雲轉到由他個人控制的新公司,這個股權移轉,公司董事會不知情,持有公司股權將近七成的兩大股東—雅虎與 日本軟銀(Softbank)也未被告知。

支付寶是阿里巴巴集團的從屬公司,乃是現今中國最大的網路交易支付平台,去年底的註冊用戶數超過五億個,每日成交將近八百萬筆,以交易筆數來計算,支付寶 已經超越全球最大的電子支付平台PayPal,以市占率來計算,支付寶掌握了中國六○%以上的網路支付,而且大陸網路交易仍然每年倍數成長,今年第一季, 網路交易的結算金額已逼近人民幣四千億元。

根據投資銀行的估計,如果支付寶單獨上市,將可以享有三十五億美元以上、超過新台幣一千億元的市值!

支付寶被搬走 雅虎股價重挫如此重大的資產被挪走,雅虎股東損失慘重,發布重大訊息之後股價慘跌一二%,總市值縮水近二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七二五億元)!更令人不解的 是,馬雲早在去年十二月底,就已經把支付寶的股權移轉到設在浙江、由馬雲個人控制的新公司;而雅虎應該是在今年三月底,阿里巴巴進行第一季度結算的時候, 發現了這個事實,但是,雅虎卻沒有在發現之後立刻公告,而是一直拖到五月中旬,公司即將召開年度股東大會的前夕才公告。

一紙法令 成為馬雲護身符面對大股東指責掏空公司,馬雲以及中國的經營團隊立刻正面反擊,而且還獲得中央政府的強大火力支援。

五月十二日,支付寶公司發表聲明,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對於非金融機構內資絕對控股比率的相關要求,「以及為了維護國家金融信 息安全」,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已經於二○一○年將所有權轉至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也就是說,支付寶如果要做生意,必須轉為內資公 司,所以才會從被雅虎與軟銀控制七○%的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轉成由馬雲控制的新公司所屬。

中國央行(即中國人民銀行)祭出「國家金融信息安全」的政策,成為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最有力的理由,國家不僅政策支持,還有實際的行動,先是由人民銀行牽 頭,由支付寶等二十五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成立「支付清算協會」,接著在五月二十六日,剛巧與雅虎股東會同一天,將全中國第一張﹁ 支付業務許可證﹂發給了支付寶,特許業務涵蓋了網路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甚至包括貨幣匯兌,是一張什麼都可做、具有高度發展潛力 的全執照。

馬雲拿到執照的同時,也在香港的股東大會上,火力全開回罵雅虎,他指責雅虎「說話不算數、對雅虎沒有信心」,「支付寶股權變更的事情,不存在任何陰謀。」 馬雲還說,支付寶股權移轉的工作,「早在二○○九年七月,就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討論,並且確認了!」「阿里巴巴是百分之一百合法、百分之百透明。」檯面 上馬雲義正辭嚴,檯面下的盟友火力就更猛了,大陸網路上盡是罵雅虎「已經從阿里巴巴香港上市賺了滿缽滿盆,還要永無止境吸血」、「這幾年來對阿里巴巴一點 貢獻也沒有」、「還在香港跟阿里巴巴搶廣告」,甚至有「美國雅虎已經是破產公司了,靠我們中國人發財,還要賣乖」的民族主義情緒字眼。

合資典範 為錢撕破臉

這樣一來,雙方叫罵、各執一詞,就把「掏空」這個事情搞成了羅生門,唯一可確定的是,雅虎與馬雲這次真是撕破臉了。

這番情境,令人唏噓,因為,雅虎曾經是馬雲的金主與貴人。

雅虎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在二○○五年八月,當時雅虎在中國的網路搜尋業務一直推展不開,在日本軟銀董事長孫正義的撮合下,雅虎將中國業務全部併到阿 里巴巴,並且再投資十億美元,取得阿里巴巴最上層的控股公司︱︱阿里巴巴集團(Alibaba Group)三九%的股權,孫正義的日本軟銀則取得二九‧三%的股權。

雅虎當時的執行長還是創辦人楊致遠,與馬雲有惺惺相惜的感情,楊致遠至今還是阿里巴巴集團公司的執行董事。

中國馬雲、美國雅虎與日本孫正義的結合,曾經被視為中外合資拓展網路的典範,而且,雅虎入股之後阿里巴巴業務突飛猛進,兩年後的二○○七年十一月,阿里巴 巴的核心業務B2B貿易平台就在香港上市,稱為阿里巴巴網路公司(Alibaba.com Limited,香港上市代碼1688),上市募集資金港幣一三一億元,是僅次於Google上市、全球最大的網路公司上市案。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的承銷價是每股港幣十三元,本益比已經高達一百倍,但是上市兩個月內,股價竟然還又漲了三倍,最高來到每股港幣四十一.八元,香港作為中 國網路炒家的天堂,阿里巴巴絕對是代表作品。上市三年半之後的現在,股價回跌到每股港幣十三元,總市值港幣六五○億元(約新台幣二四○○億元),但是本益 比仍然高達四十四倍!

從雅虎的帳本來算,當初投資十億美元的現金,加上中國雅虎的所有業務,換得阿里巴巴最上層控股公司四成股權,上層控股公司至今則仍持有香港上市公司約七成 的股權,等於雅虎擁有上市公司二八%股權,以新台幣二四○○億元總市值換算,約值新台幣七百億元、或者二十三億美元,加計上市收回資金約五億美元,以及過 去五年的配息,合計現值約三十億美元。五年獲利兩倍,雖不算是暴利,但也不能算差。

這齣原本皆大歡喜的合作,卻在去年開始惡化,原因很多,但是總歸一句,就是為了錢。

價值連城的淘寶網引爆衝突《華爾街日報》在今年三月二十一日,專門報導了雅虎與馬雲日益升高的衝突,標題是:「阿里巴巴最有價值的寶藏,仍然深鎖閨中。」 報導說,香港上市的B2B業務看來不錯,但是新客戶的增長前景並不樂觀;能夠支持雅虎總市值維持在兩百億美元,以及二十倍本益比的「阿里巴巴寶藏」,是旗 下的淘寶網。

根據中國國內最常被引用的網路商業統計公司艾瑞諮詢的統計,淘寶網去年的營業額(從每筆交易中抽成後的收入)達到人民幣三百億元,如果能夠股票上市,將是阿里巴巴集團最大的一桶寶藏。

以eBay的情況估算,目前總市值四百億美元,約當去年營業額的五倍,但在eBay高速成長、新上市的那幾年,總市值曾經超過營業額的八倍;由此看來,年 營收人民幣三百億元、而且還在以每年倍數成長的表現,淘寶網上市後的市值至少在人民幣一千五百億到二千四百億元之間。

而這價值新台幣六千六百億元到一兆元的淘寶網,到底應該如何經營、如何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當然是雅虎、日本軟銀與馬雲之間最大的課題。

不幸的是,在二○○五年三方合作的股權認購契約上,埋下了翻臉、分裂的伏筆。股權合約上的「五年條款」白紙黑字寫著,到了二○一○年十月,雅虎有權指派與 管理階層相同的董事席次,如此一來,阿里巴巴集團的董事會結構,就會從目前「馬雲二席、雅虎一席、孫正義一席」,轉變為「馬雲二席、雅虎二席、孫正義一 席」,雅虎與孫正義加起來超過馬雲,取得董事會的主導權。

馬雲當然想要牢牢掌握住控制權,因此去年他一方面與雅虎談判,希望把雅虎的股權買走,另方面派他的禁衛軍放話,例如阿里巴巴B2B公司執行長魏哲,接受國 外媒體訪問,就以極為激烈的言詞說:「阿里巴巴已經不再需要雅虎,雅虎是個面臨破產的公司!」馬雲的確有意買下雅虎的股權,但是淘寶網、支付寶的業績成長 太快了,雅虎持有四成的股權,去年談的是一百億美元,現在已經超過兩百億美元,馬雲想用阿里巴巴公司的現金,加上大陸興起的私募基金,加上銀行借款來完成 這個經理人回購股權的交易,但是價格一日三市,雅虎也越來越不想賣掉這個金雞母。

雙方在去年第四季,就爆發嚴重的衝突,過往五年的摩擦與積怨像滾雪球那樣擴大,已經是中國企業霸主的馬雲,早就不像五年前那樣好商量;而雅虎在楊致遠下台 後,接任的卡蘿巴茨(Carol Bartz)對馬雲也是公事公辦,甚至特別公開表達不滿,認為雅虎中國原有的搜尋引擎業務交給阿里巴巴後,形同被丟棄。雙方公開交惡,彼此互罵到不留情面 的地步。最後終於導致馬雲移轉支付寶股權,根本不屑通知雅虎,要告要罵隨意的荒誕劇情。

馬雲帝國極具共產組織特色馬雲的成功,是「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案例,他與許多中國新興的企業一樣,對於資本的需求極為強烈,卻又都能說服股東,給與沒有鈔票的創業團隊三成,甚至高達八成的技術股,出了所有資本的股東則必須犧牲經營權、投票權。

作家張慧宇寫了︿馬雲帝國內幕﹀系列報導,揭爆阿里巴巴內部運作的內幕,這家公司與美式的網路公司完全不同,毋寧更像毛澤東的部隊。公司人事組織分成M、 P、S三個層級,只有馬雲是M十最高層級,其餘員工與主管一律依照階層分為M十等、P十四等、以及直接面向客戶的S層級,還像共產黨組織那樣設立「組織 部」、「政委體系」。

馬雲的確代表了這一代中國的新興企業家,年輕卻能夠輕易取得巨額資金,他們不畏懼衝突,甚至喜歡衝突,持續在鬥爭中強化自己的地位與資源。

而將支付寶這樣重要的公司資產,挪移到個人名下的爭議行為,如果是為了一個更大的目標:例如民族企業的興旺或者掌控公司更大的發展,什麼事都可以做,什麼事都可以談。

正如馬雲每次演講都會說,他衝刺事業就靠著「盲人騎瞎虎」的精神,從來不擔心會失敗,因為,他是從零開始,什麼都不怕!

馬雲盜「寶」?

雅虎2011.5.13發布重大訊息指稱公司重要資產支付寶在董事會不知情、未通過下,被移轉切割成為馬雲個人控制的公司。

馬雲浙江阿里巴巴商務公司支付寶 Alipay.com ● 中國最大網路交易支付平台,估計市值超過新台幣1000億元雅虎 39%● Yahoo.com於2005年投資10億美元現金加上雅虎中國資產,成為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日本軟銀 29.3%● 軟銀孫正義於2002年投資2000萬美元,並於2005年成為第二大股東

馬雲及其團隊31.7%

阿里巴巴集團公司 Alibaba Group Holding 淘寶網 Taobao.com● 中國最大網路商城● 估計市值在新台幣6600億至1兆500億元之間阿里巴巴B2B網絡公司 Alibaba.com Limited● 中國最大B2B商務網站● 香港上市總市值新台幣2400億元阿里雲計算Alibaba Cloud Computing雲端運算公司2009年新成立阿里媽媽網路廣告櫥窗推薦

口碑網團購網站

阿里軟件網路營銷諮詢公司中國雅虎2005年併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6

瀕臨破產台商 竟能向蘋果索價600億?

2012-02-27  TCW




全球市值高達近四千七百億美元, 比美國政府還有錢的蘋果(Apple)公司,大概怎麼都沒想到,會因為一家瀕臨破產,由台商創辦的顯示器公司,讓iPad在中國被迫下架,甚至,連名字都 可能要換掉!

二月九日,河北省石家莊工商局,大動作抄查電子城和蘋果產品銷售門市,沒收侵犯商標權的蘋果iPad產品。《廣州日報》報導: 「iPad告急」英國廣播公司BBC則以斗大標題寫著:「蘋果iPad在中國銷售出貨受威脅」。連大型網路商店如蘇寧易購、亞馬遜中國等銷售通道,也以減 少線上銷售比例和缺貨為由,開始把iPad下架。

這代表的是,一年賣出三百六十萬台iPad的中國市場,將可能在蘋果的全球版圖裡,暫時熄 火。

妙的是,一場看似「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法律戰背後,其實摻雜了中國八大銀行與官方等影武者,而且一切早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

小 蝦米的主角,是唯冠,曾是全球前五大顯示器廠商,但金融海嘯,讓唯冠負債約港幣十五億元,股票在香港停牌,創辦人楊榮山也宣告破產。「他是在絕境中也會想 辦法找活路的人,很aggressive(敢衝),」是一位同業對楊榮山的評價。

這次蘋果電腦產品因為涉及侵犯商標權而下架,根據揭露的訊 息顯示,唯冠早在二○○○年,就已經登記iPad商標,蘋果進入中國市場發現iPad商標已經在唯冠手裡,唯冠一路由一千萬美元開價到超過上億美元,讓雙 方陷入僵局。初審的判決中,蘋果敗訴,緊接著今年二月二十九日在高級人民法院開庭的二審,最終判決蘋果若仍敗訴,一切就成定局,蘋果如果不跟唯冠買名字, 就只能在中國改名!

表面看來是,手上的商標,意外成為唯冠死裡還生的救命丹。但,當本刊獨家專訪楊榮山,並訪問了解中國的法界專家後發現, 這不僅是個單純的法律訴訟,還是場高潮迭起的商戰。

初始:被設局!缺錢小公司被蘋果騙,賤賣商標

外界以為唯冠幸運。但楊榮山 卻喊冤,當年是為一個CRT(映像管)螢幕產品註冊iPad商標。「不是幸運,我們在一九九八年開始設計一系列iFamily產品,第一個產品叫做 iPad,它事實上是Internet Personal Access Device……。」

時間倒回二○○九年,「金融危機後,我們 (唯冠)陸續出現財務問題,」除了港幣上億元的壞帳,銀行也縮緊銀根。楊榮山回憶,當時突然有家英國公司IPADL(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imited)來找唯冠台灣子公司,要買iPad商標。

「(他)問唯冠全球有哪些(iPad)商標,他當時要 買,再加上因為台灣也在(業務)收縮,台灣公司就把商標賣給他,」楊榮山說,回想過程,讓他直呼被「蘋果設局」。

「蘋果對我們整個都很熟 的,二○○三、○四年我們在歐洲就阻止他們申請iPod(因為跟iPad發音近似)。兩家公司糾葛三年,後來想,音響我們不做,放棄抗爭,有了過去 iPod不愉快經驗,他如果找我們,我們是根本不賣他的,他就設計了一個公司IPADL,成立新的,怕我們查到它背後跟蘋果有關係,用假名字跟我們談。」 而且這間紙上公司只設立七天,甚至唯冠委託律師的二審答辯狀中還指出,就連IPADL授權代表哈格里夫斯(Jonathan Hargreaves)也是假的,「在地球上根本就不存在。」

財務吃緊,唯冠以三萬五千英鎊(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四萬元)賣出了全球近十個 國家區域註冊的iPad商標。

知名公司為了保護未來新產品的名稱,類似蘋果這樣的手法並非罕見,「商場上應該可以意識到,i開頭的產品,誰 用最多,因為商標買賣一定是做商業使用,不會沒有目的來買,」熟悉商標專利的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馮博生說。

驚奇:留一手!蘋果大意,事 後才知漏買中國商標

然而,整個案件最有張力的點卻在此時出現。機關算盡的蘋果竟然沒發現,中國的商標,不在台灣唯冠名下,而是屬於唯冠深圳 子公司!「中國商標,我們基本上沒有要賣,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要固守中國,」訪問當中,楊榮山強調了兩次。

結果,當蘋果在二○一○年一月發 表iPad後,才發現手上沒有中國商標,回頭找唯冠協商,而先前約八、九個商標開價三萬五千英鎊。這時,唯冠已知買家就是蘋果,一開口就要一千萬美元,蘋 果拒付,分別在深圳和香港狀告唯冠,並申請強制令,防止唯冠把商標轉移出去。

不論楊榮山是否有心偷留一手,還是合約的錯誤。這場原本只是單 純的商標官司,竟然又把中國八大銀行扯進來!唯冠的主要債權人,就是中國銀行、民生銀行等八大銀行。

被問到債權銀行是否有下指導棋?楊榮山 沒有正面回應,只說「(中國的銀行)他們是希望(商標)價值極大化……,公司立場有些話不方便說,(律師代表銀行發言)銀行也是默許的。」

反 擊:告御狀!聯合中國行政、司法體系反蘋果

二○一○年,擁有中國iPad商標權的唯冠被蘋果告後,卻拖了快一年才反告蘋果。內行人看來是高 招,因為,這似乎有等iPad鋪貨大賣以後,再依照iPad在中國銷量求償的謀略。

而且有了國有銀行當靠山,唯冠跟其他外商企業不同,他不 先上法院,而是先到北京告御狀,向北京主管商標工商部門投訴。「(商標權)行政執法是中國很特殊的部分,處罰的罰金是交給政府,」北京大學國際知識產權研 究中心副主任盧文祥指出。也就是說,那時瀕臨破產的唯冠,即使御狀告贏了,也拿不到半毛錢。

欠一屁股債的唯冠,選擇先讓政府受益,楊榮山打 的算盤是,「蘋果在中國很多的粉絲,對消費者和產業影響很大,要了解工商部門的想法。」

「中國行政與司法,雖然是兩個獨立系統,但中國基本 上是行政大、司法小的地方,選擇工商管理(投訴)速度快、威力大,先選擇行政,再走司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中國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首席顧問袁建中指 出。

這場商戰,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中國的輿情,後來似乎偏向唯冠這一邊。去年九月中國五家環保組織共同發布一份報告,踢爆「毒蘋 果」,也就是蘋果中國供應鏈廠商造成的污染。三個月之後,深圳人民法院的判決出爐,駁回蘋果要求取得iPad商標的請求。

逆轉:開獅口!四 個字母,現在喊價二十億美元

一審勝訴後,各地工商部門出現查處下架行動。楊榮山自稱他的策略是「與時俱進」。現在等於行政與司法兩個體系都 在幫他,而唯冠律師投訴的工商局部門,也增加到三十多個省市。

眼看下架潮擴散,蘋果日前終於打破沉默,透過中國媒體重申,「多年前已買了唯 冠在全球的iPad商標,唯冠拒絕承認和履行涉及中國部分的協議,香港法院支持蘋果。」不過,香港法官雖同意發給蘋果正審前的強制令,防止唯冠把iPad 商標轉讓出去,但法院審判還未開始。

情勢對唯冠有利,《華爾街日報》報導,唯冠現在對蘋果開出的價碼是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 是當初三萬五千英鎊的三萬六千倍以上。

你可以說,楊榮山這位失意小商人挾官方力量的策略正確;但也可以說,中國官方這次透過唯冠判決案,對 美國市值最大企業,也表達出強勢的態度。

過去,國際總批評中國輕忽專利商標權。但這次,大陸判決速度跑在香港前面。一○年上半年,蘋果分別 在深圳和香港告唯冠的官司,幾乎在同一時間發動,深圳判決已經出爐,香港卻連正審都還沒開始。甚至中國司法體系還自動加碼,原本唯冠只告蘋果供應鏈商,但 是,法院還追加蘋果中國總經銷商為第三人,唯冠委任的廣和律師事務所解讀,這意味著「中國市場上全部iPad產品的銷售,均構成對唯冠註冊商標的侵權。」

「行 政機關開始大動作來處理(沒收iPad),憑良心講,商標權屬紛爭,一般來講,行政機關是等權屬確定後才查扣,一審確定就開始做這些,確實比較強 勢……,」袁建中說。

「這個執行力度的確是比較大,正面來看,是中國執行智慧財產權保護有決心,」馮博生說。畢竟「名不見經傳的 case(案子)是不可能(處理這麼快)的,」盧文祥說。

你也可以說蘋果樹大招風,讓一個幾乎要破產的失意台商,能靠著一紙專利乘勢翻身。 但沒有今日中國對毒蘋果血汗工廠的複雜情緒、中美互動的微妙關係介入,這場商標戰爭,不可能有今日如戲劇般的發展。

【延伸閱讀】iPad在 中國,連踢三鐵板!──iPad商標戰大事紀

2000年唯冠:旗下台灣唯冠在全球近十國地區註冊iPad

2001年唯冠:旗 下深圳唯冠在中國註冊iPad

2009年蘋果︰成立IPADL公司,以三萬五千英鎊向台灣唯冠收購iPad全球商標

2010 年唯冠:五月因財務困難,股票在香港停牌蘋果:一月才發現中國iPad商標在深圳唯冠名下,在香港控告唯冠,禁止唯冠轉讓iPad商標;九月iPad在中 國上市(鐵板1:全球商標獨缺中國)

2011年唯冠:年初向北京商標局投訴蘋果,並申請延長iPad商標使用至二○二一年獲准;又把蘋果經 銷商告上法院蘋果:十二月深圳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蘋果敗訴(鐵板2:法院駁回商標請求)

2012年唯冠:二月各地下架iPad,唯冠控告蘋 果經銷商勝訴,又在上海控告蘋果中國總經銷,要求停售iPad蘋果:一月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將於二月二十九日首次開庭(鐵板3:iPad在中國被下 架)

資料來源:香港高等法院非正審強制令、媒體報導整理:葉代芝

【延伸閱讀】中國只剩Apple Pad,還沒被註冊

中 國被喻為山寨大國,但你可能不知道,她也是商標大國。二○一○年,中國商標註冊達一百零七萬件,連續九年穩坐全球商標大國,中國做為未來「世界市場」,已 經是商標命名的兵家必爭之地。

這次iPad商標事件,又讓搶先註冊(搶註)風潮再起,如果蘋果不願出高價向唯冠買,選擇改名,目前第九類電 子產品,字母A到Z開頭的Pad,已被搶註一空,蘋果恐怕還是得出價買回。

或是蘋果可以參考gmail在歐洲改成google mail的例子,因為至截稿前為止,記者查尋中國商標網,Apple Pad的商標還沒有被註冊。

其實,不少台商也曾是搶註潮的受害者。最 知名例子就是永慶房屋,當初進軍中國時,因「永慶」已先被註冊了,只好用「台慶」,直到最近才改回本名。其他包括「MSI微星」、「台銀」及「台鹽生 技」,也都有類似的經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9

漁民捕不到、養殖戶養不起、消費者吃不起 台灣鰻魚 瀕臨滅絕的真相


2012-9-17  TWM



當烤鰻魚飯從飯桌上消失,大家才驚覺我們從小吃到大的鰻魚即將絕跡,除了濫捕、生態環境改變外,鰻魚真正的敵人是誰?我們該如何做才能挽救鰻魚的生態浩劫?

撰文‧林麗娟

中秋節將近,以往是鰻魚的季節,但在彰化漁會門市卻絲毫感受不到佳節氣氛,一疊疊印著「蒲燒鰻名產」的禮盒,逐一打開來看,全都是空的,以前人手一盒的鰻魚現在完全不見蹤影,職員唉聲嘆氣:「斷貨了!」在台中市一家日本料理餐廳內,點道鰻魚飯,領班走過來:「大缺貨,什麼時候會有,不知道!」另一家鰻魚飯專賣店,鰻魚片縮水只剩半片,而且老闆說存貨賣完為止,要吃趁早;附近原本入夜就會出來擺攤的「枸杞燉鰻」冷鍋冷灶,已經連休了快兩周,失望的熟客問:「老闆呢?」一旁鹽酥雞攤阿伯回答:「老闆在家吃老本呢!不想用鱸鰻魚目混珠或拿地下工廠的爛鰻充數,打算改賣藥燉排骨了。」近十年來鰻魚價格高漲,鰻魚盤商蘇志明指出,盤商向漁民收購鰻苗後轉賣給養殖戶去養大為成鰻,十年來鰻苗盤價從二十二元飆到二百二十元,暴漲十倍;而從養殖地收購成鰻價格也暴漲了五.三七倍,今年漲到每公斤一三二○元,從上游撈魚苗的漁民、養殖戶到下游消費者,都感受到鰻價三級跳。現在不只價格高不可攀,而且鰻魚未來還有絕種危機,有錢也吃不到,影響幾十萬相關養殖業者的生計。

魚苗已連三年銳減

來到全國養殖鰻魚最盛的雲林縣口湖鄉,每位鰻農臉上都掛著絕望的表情,鄉民代表會副主席蘇慶璋和弟弟蘇永雄終於忍不住怒罵:「一尾鰻魚苗兩百多塊錢,放任養鰻魚的人自生自滅,難道要我們一個個自己打斷腿,去向政府申領殘障補助金過活?」半世紀以來,台灣被譽為「鰻魚王國」,水試所副所長劉富光表示,十多年前鰻魚產業曾為台灣帶來每年上百億外匯,現在連一半都不到;以前每年出口四、五萬公噸,現在不到二萬公噸。如今鰻魚甚至瀕臨絕種邊緣,相關產業面臨空前打擊,台灣的鰻魚到底出現什麼危機?

每年十一月起至次年一月間,漁民們就忙著在河口附近的海岸,用「手叉網」捕撈正要溯河的鰻線(鰻魚苗),從北部的淡水河到南部的鹿耳門溪,以往都看得到漁民凌晨冒著寒風捕鰻魚苗的熱鬧情景;但這三年來鰻魚苗銳減,「以前好的時候一晚可以捕到上萬尾,現在只有幾百尾,那還是運氣好的,這幾天只有個位數!」漁民無奈地說。

鰻苗無法人工養殖、繁殖,就算付出極大心力去模擬野生環境,僅有極少數能長成鰻苗,無法商業化量產,野生鰻苗就成為養殖的唯一來源。消費者所吃到的鰻魚,都是從河口捕抓野生鰻苗,再以人工養殖。但是鰻苗的捕獲量逐年大減,四年前還有四公噸,每尾產地價十五元,賣給養殖戶三十五元,中間仍有利潤,今年估計只有不到二公噸,產地價最高一八○元,賣到養殖戶手中超過二百元,養殖戶幾乎無利可圖。

元凶其實就是台灣人

為何鰻苗數量會大幅減少?鰻魚具有非常獨特的生長史,與鮭魚、鱒魚由海洋游到河川產卵的洄游相反。以品質最好的日本鰻種來說,成鰻在天然海域中產卵後隨即死亡;孵化的仔魚外形酷似柳葉,稱為柳葉鰻,順著黑潮漂到台灣、中國、韓國及日本陸棚後,變態為透明的玻璃鰻;接著進入河川入海口聚集,此時因身上出現黑色素故稱鰻線。

鰻線游入河川中、下游成長到了黃鰻階段,游回大海前還要再經歷第二次變態,變成銀鰻,才是開始成熟的成鰻。此時牠不再進食,開始游向出生地,也就是西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西方附近產卵場,繁殖下一代。

鰻魚的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河口及河川的水質,台灣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副教授韓玉山指出,河川水質汙染、沿海溼地消失、大量興建水壩與攔砂壩,是破壞鰻魚棲息地的主要殺手,當沒有足夠量的成鰻游回大海產卵,鰻苗當然會越來越少。

以口湖為例,除了工業廢水、家庭廢水,更有麥寮台塑六輕的排汙,養殖戶蘇永雄忿忿不平地說:「從事農漁牧的農戶是最弱勢的,至少政府也該管管汙水的排放!」韓玉山直指鰻魚銳減元凶是台灣的河川汙染,這項危機全台幾乎無一倖免,中南部河川更是汙染嚴重。據環保署水保處二○○七年起公布台灣汙染最嚴重的河川,前三大依序是台南境內的二仁溪、鹽水溪與高雄的阿公店溪。其中全長才六十五公里的二仁溪,就有半程遭嚴重汙染,生活廢水、養豬廢水、工業廢水充斥著河川。在這樣魚屍遍處、水色濁黑、臭氣沖天的河川中,鰻魚苗如何能夠健康成長?

除了水質的汙染,還包括了人類為了經濟拓展而長期漠視的原因。隨著都市發展,廣建河堤、攔砂壩等防砂土入溪或崩塌的水泥建物,早已破壞了原來棲息生物的生活環境,幼鰻無法正常地溯河而上長大。簡單來說鰻魚的致命殺手就是人類,只是人類都把鰻魚減少怪罪生態環境改變、氣候變化。

除了鰻魚的滅絕危機導致價格高漲外,台灣的養殖戶還受到非法走私的重擊,腹背受敵,也面臨整個行業遭到殲滅的危機。

在月黑風高的午夜,一條偷偷出海的漁船上,走私客手提一只皮箱,裡面裝滿一袋袋活蹦亂跳的鰻魚苗,打入了氧氣和冰塊,全都要賣到日本去。

不只從海上走私,大膽的走私客甚至為了速度改搭飛機闖關。去年底桃園機場查獲一名吳姓男子將約二萬尾、價值約二六○萬新台幣的鰻魚苗,夾藏在託運行李內闖關。這只是冰山一角,每年十月開始的捕鰻苗季,就是偷渡的旺季。

日本也受到鰻魚苗減少衝擊,價格大幅上漲。日本農水省統計,二○○六年鰻苗的平均交易價格是每公斤二十七萬日圓,但前年開始捕不到鰻苗,去年漲到每公斤八十七萬日圓,今年價格還會飆漲,預估可能高達每公斤二百萬日圓。以前一尾二、三十新台幣的鰻苗,現在日本喊到三、四百新台幣,許多人因此把鰻苗直接走私賣給日本人,賺取更高的收益。

學者疾呼:三項措施救鰻魚蘇永雄說,好的、健康的仔苗賣去日本,台灣養殖戶只得購買大陸鰻苗。經長途密閉的航行環境來台,原本就品質不佳的大陸鰻苗更是一點生氣都沒有,「我們窟裡養的是植物鰻,養也無路用!」望著始終迎不進鰻苗的大水窟,蘇永雄欲哭無淚地挖苦自己:「我在養水啦!」原本就逐年減少的鰻苗,如今又被中途攔截直接賣到日本,鰻魚養殖戶空有水池,卻面臨無魚可養的困境。

蘇永雄不平地說:「漁民走私鰻線出口,政府執法不力,難道眼看著養殖戶叫天天不應?我買六尾鰻線一千多元,一公斤成本一千多元,與外銷日本成鰻的價格差不多,甚至更高,賣價都抵不回成本,根本無利可圖。但我還是要養,不然我何去何從?全都日本人買去養了,海巡署有任何積極查緝走私的作為嗎?」雙重打擊下台灣的鰻魚養殖業大勢已去,落後於大陸、日本,僅勝韓國。今年產量更是創下空前新低,在各項成本高漲下,鰻魚養殖戶面臨存亡的關鍵時刻,以口湖七五○戶登錄在案的養殖戶為例,今年實際上有養到鰻魚的只剩兩百餘戶,政府應有積極作為化解這場生態危機。

為了讓鰻魚產業永續經營,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自一九七六年起在台灣各地採行人為放流措施,放養種鰻,希望藉由良好的棲息地放養,幫鰻苗生長「開源」。

但光這麼做仍不夠,韓玉山呼籲還要「節流」。每尾種鰻,一次可產下百萬顆卵,但漁民在河川的出海口使用小型定置網或蛇籠捕撈,連要從河口入海的野生種鰻也抓走,每公斤以五、六百新台幣賣給日本大客戶,造成種鰻劇減。鰻魚議題並非完全束手無策,韓玉山疾呼,禁止在河川捕捉尚未洄游出海、產卵的鰻魚,大量的子代鰻苗才可望問世;保護棲地,讓鰻苗有成長的機會;加強禁捕管理以及嚴格查緝走私。如此三管齊下,才能挽救這場生態及產業危機,就看政府有無決心去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60

湖北第二大民企瀕臨破產 逾70億銀行貸款被套牢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0/wONTg5XzU3NDEwOA.html

湖北第二大民企、宜昌市最大招商項目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已經瀕臨破產,而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的中國建設銀行、漢口銀行、中信銀行及中信信託、廣西北部灣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十餘家銀行,總計逾70億元貸款或將面臨打水漂的境地。

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一位內部人士處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在10月16日、19日,宜昌政府方面已與梁士臣等管理層進行兩次談判,而初步結果是由政府介入控股接盤,「具體控股方案正在談判中」。

恢復生產需要至少12億元資金

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湖北第二大民營企業,作為宜昌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項目」,其產能大躍進的背後是資金鏈早已崩盤。

網易財經此前曾報導,該公司已對90%以上、超過3000名員工進行「長期放假」處理。而原本許諾的11月底陸續復工亦未實現。在三峽全通目前已建成的全部工廠總共90條生產線中,截至目前,依然僅只有2條生產線斷斷續續生產。

兩年內上馬90條生產線,建設620萬噸產能,三峽全通創造的速度被稱作「全通速度」,而為其提供支撐的「金主」則是十餘家銀行提供的逾70億元融資,在三峽全通全線停產之時,這些資金或將面臨打水漂的風險。

三峽全通的流動資金的巨大缺口在今年年初就已出現。網易財經獲悉,在2012年4月底,三峽全通還款到期的借貸資金就已達到22.5億元,涉及貸款超過30筆。

三峽全通董事長梁士臣告訴網易財經,目前三峽全通從銀行借款的金額規模約為70億元,而若要恢復正常生產需要至少12億元的流動資金,「目前企業確實非常困難」。梁士臣向網易財經透露,目前中國建設銀行對於三峽全通的的貸款規模在11億元左右,漢口銀行的貸款規模則在5到6億元之間。

梁士臣表示,三峽全通目前的兩項工作就是一方面是從一些大央企拿加工單子以獲得「微薄利潤」,另一方面從政府、金融機構爭取獲得資金支持。但是,其坦誠,由於目前很多金融機構出現撤資行為,三峽全通獲得新的借貸變得更加困難。

三峽全通總經理趙大河則向網易財經透露「對三峽全通提供貸款的銀行有十多家,目前公司資金壓力確實比較大,正通過銀行貸款及企業自籌等方式解決。」

趙大河此前擔任總部位於宜昌的國企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11月中旬出任三峽全通總經理。「政府及金融機構對他的能力比較認可」,梁士臣如此表示。

資金鏈崩盤去年早有徵兆

「2011年下半年以來,歐債危機波瀾頻起,國內銀根緊縮不斷。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三峽全通也面臨了前所未遇的困難與挑戰:資金短缺、融資艱難、人心浮動 。」2012年5月18日,梁士臣曾在該公司的內部大會上如此表示。

而事實上,三峽全通資金鏈的捉肩見肘在2011年三季度即已到了極其危險的地步。網易財經調查到,在2011年8月份,三峽全通即已出現生產線全線停產的危機。

「如果沒有漢口銀行,生產線就斷炊了。」三峽全通涂鍍板有限公司董事長助理兼融資總監易新躍曾對外坦誠此次危機。

而當時對三峽全通施以援手的漢口銀行採取的緊急措施是:一週之內通過信託貸款2億元。此後,漢口銀行又通過承兌匯票,為三峽全通融資數億元。

根據中國民生銀行科技開發部總經理、武漢分行行長張金順透露的信息,其在2011年8月份曾到三峽全通調研。而其得出的結果是「目前的困難是資金鏈緊張,二期項目產能得不到釋放。」而企業「融資成本過高,貼現利率超過百分之九。」

網易財經瞭解到,早在三峽全通一期工程投產時,民生銀行即已作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參與其中。事實上,在梁士臣已「金蟬脫殼」的唐山恆通項目產能大擴張時期,民生銀行即已作為最大金主,為其提供巨額信貸及授信。不過,梁士臣稱,在三峽全通項目上,民生銀行借貸的資金規模並不大。

資金鏈的緊張在普通員工的工資發放上在此時亦顯露出來。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尚在職的多個信源處證實,實際上從2011年年中開始,三峽全通即開始對員工長期拖欠工資。「從2011年年初開始,工資就沒能按正常時間發過。」三峽全通多位員工向網易財經證實,「兩到三個月連續不發工資的情況經常出現」。

而目前工廠員工今年8月份到11月份長達4個月的工資至今尚未發放。梁士臣亦對此坦誠屬實。

網易財經獲悉,2011年年底三峽全通工資發放的資金並非來自金融機構貸款,而是同在宜昌市的兄弟企業湖北宜化,借貸資金2億元。網易財經就此事向湖北宜化董秘強煒求證此事,對方未作答覆。

此外,多位三峽全通員工告訴網易財經,從2011年10月份起,三峽全通既已停止為員工繳納社保,而每月卻正常從員工工資中扣除社保款項。此消息亦得到梁士臣證實。

多家銀行逾70億資金被套牢

網易財經調查瞭解到,在三峽全通大步邁進的進程中,為其提供融資及貸款的銀行包括漢口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及中信信託、廣西北部灣銀行,此外,中國民生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亦伴隨其後。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10年5月三峽全通一期工程投產時,中國建設銀行即與三峽全通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而在三峽全通的兩次訂貨會上,中國建設銀行三峽分行代表亦悉數出席。

此外,網易財經查詢到,2011年12月月底,在中信信託成立的期限為18個月、總計4期,募集資金規模達13.4億元的「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中國建設銀行即承擔了其中兩期、總計2.697億元的資金募集任務,而中信信託募集的資金規模為10.703億元。

資料顯示,此信託計劃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向三峽全通補充其流動資金」。網易財經從中信信託該信託計劃負責人處瞭解到,三峽全通信託計劃將在今年年底陸續到期,而對於能否按時足額償付本金和利息,其表示「目前此企業資金確實有點緊,處於一個艱難時期,可能會啟動3個月延長期,以處理抵押物。」

而中信銀行宜昌分行在2011年10月即已與三峽全通簽訂銀企合作協議。中信銀行總行副行長、武漢分行行長徐學敏對外表示,其時,該行對三峽全通在內的宜昌重大項目貸款授信總額已達28億元。

為三峽全通提供巨額信貸的還有廣西北部灣銀行,這家總部位於廣西南寧的地方商業銀行對三峽全通表現出了難以捉摸的熱情。據該銀行官網消息顯示,廣西北部灣銀行曾在10天內即對三峽全通發放了一筆4億元的貸款。而在今年5月初,在申報、考察、談判到審批簽約不到一個月時間內,這家銀行又為三峽全通提供了規模達20億元的授信額度。

著手為三峽全通提供貸款的還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公開信息顯示,在今年4月份,國家開發銀行湖北分行副行長率隊的管理層即已赴三峽全通調研,在6月份開始,包括國家開發銀行總行評審局及湖北省分行行長等管理層均頻繁赴三峽全通調研。

在更大銀行提供融資或信貸的背後,也浮現出政府的身影。網易財經瞭解到,在今年6月,宜昌市有關負責人曾率30多位市直各部門領導及三峽建行、湖北銀行宜昌分行、三峽工商銀行等11家金融機構負責人赴三峽全通現場辦公。但是,對於宜昌政府財政提供的資金支持,三峽全通總經理趙大河以「涉及到企業機密」未作答覆。

宜昌政府正欲接盤控股

在三峽全通爆髮式的產能擴張背後,宜昌市政府近乎完美的「服務」無處不在。而在三峽全通當前境況之時,為其埋單的或亦將是宜昌政府。

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一位內部人士處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在10月16日、19日,宜昌政府已與梁士臣等管理層進行兩次談判,而初步結果是由政府介入控股接盤,「具體控股方案正在談判中」。

對於此消息,梁士臣表示「目前還是以企業自身為主」,趙大河表示「未聽說過」。

「我們可能將變成國企」,該位人士透露,三峽全通管理層都已收到相關的正式郵件,而管理層也已公開向各部負責人表示「談判過程很愉快」。

事實上,網易財經從三峽全通瞭解到,早在今年2月份,宜昌市委市政府就已向三峽全通派出了兩位官員擔任要職,此二人分別為宜昌市市長助理王萬修以及宜昌市財政局副局長韓慶順,後者目前在三峽全通任職財務副總監。在4月份,在兩位政府官員的作用下,三峽全通甚至從宜昌市政府財政部門獲取了2億元的借貸資金以暫時解決部分到期貸款。

此外,在上文中提到的中信信託「三峽全通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網易財經也注意到,為該信託計劃提供擔保的是宜昌國資所有的「夷陵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而抵押物為該公司擁有的估價為30.7億元、面積達2800畝的兩塊住宅和商業用地。

而出乎意料的是,宜昌市招商局重大項目科科長趙勇在回應網易財經詢問時表示,三峽全通項目最開始的招商、管理、服務均不是由宜昌市招商局負責,該局對此項目自始自終均未參與,而對於該項目是由哪個政府部門管理,趙勇諱莫如深。

在「全通速度」的背後,宜昌政府財政為三峽全通項目提供的扶持資金規模以及政府接盤將以何種方案進行尚不得而知。而目前的情況顯示,梁士臣的三峽全通或將走向與中冶恆通一樣的「脫殼」線路。

對於宜昌市政府定下的三峽全通三期工程,梁士臣表示現在已經沒有能力上三期工程。「市場沒有起色,首先要保證企業能生存下去,能夠恢復30%的產能也許就能度過難關,也就是說要回覆15萬噸產能,目前的產能在8萬噸以下」。

梁表示如果得不到資金,至少要等到明年2月份左右才能緩過氣來。對於三峽全通出現目前境況的原因,其感慨「企業剛剛創業,還沒有產生造血功能,卻遇到糟糕的宏觀經濟形勢,市場變化太快。」

對三峽全通公司的進一步發展,網易財經將繼續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90

東方家園瀕臨破產:我們被PE給騙了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3897.html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旭 中國家居建材行業的一面旗幟——東方家園,走到了破產的邊緣。4年前,當東方集團將下屬子公司東方家園65%股份轉讓給中國家居建材投資集團(以下簡稱中國家居)和ARCH Household Limited(以下簡稱ARCH)的時候,這家家居建材超市的年淨利潤為7000萬元,4年後,東方家園淨資產為負,年虧損過億元。財務數據之外,是東方家園開始出現大面積拖欠工人工資,供貨商與買賣家等方面出現的各種糾紛。

在連續虧損數年後,12月6日,東方集團公告不再將東方家園與上市公司並表計算,東方集團方面表示自從股權出售至今,東方集團在東方家園身上已經累計虧損5億元,這還不包括今年東方家園出現經營困難後,東方集團通過各種途徑向東方家園借款的3億元。

東方家園內部人士告訴記者,2012年初,在當時名義大股東東方集團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中國家居與ARCH將所持東方家園股權並增資義務全部轉讓給龍柏宏易資本集團(以下簡稱龍柏宏易),而時至今日,龍柏宏易並未履行相關責任。「我們陷入了騙局。」上述東方家園內部人士說。

 虧損困境

2008年,東方集團將東方家園65%股份轉讓給中國家居和ARCH之後,仍以持股35%處於相對控股地位,但東方集團已經將經營權及人事權完全交給了ARCH,從此以後再沒有參與過東方家園的經營管理。

在股權轉讓之後,東方公司不斷出現虧損。

本報從東方家園獲得的一份財務數據顯示,2010年,東方家園營收13.34億元,營業利潤虧損2.44億元;2011年,營收9.08億元,淨利潤虧損1.4億元;2012年上半年營收僅為1.9億元,營業利潤虧損1.2億元。

伴隨著公司連續出現虧損,東方家園的總裁也頻頻更換,2012年年內,東方家園總共換過三任總裁,創立過歐倍德中國、做過物美總裁的李鳳江隨著中國家居和ARCH的退出而離任;今年2月,龍柏宏易受讓股份後,委任原家世界中國副總裁劉皓擔任新總裁;半年後,2005年曾任東方家園副總裁的叢亮被從新請回,擔任東方家園總裁。

今年年初,中國家居、ARCH與龍柏宏易在香港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接手了兩家公司手中共計65%的股份,一躍成為東方家園大股東。但是無論是龍柏宏易董事長,著名PE投資人王平還是龍柏宏易總經理蔣躍敏,都不願意擔任東方家園的法人,於是,叢亮被推上了公司法人的位置。

憤怒的工人與供貨商,將抗議的矛頭對準了叢亮,「我這是代人受過了。」叢亮說。目前,東方家園已經開始將旗下門店轉租,在北京的5家東方家園建材超市門前,每天都有供貨商聚集討要貨款。許多消費者在東方家園下單後,幾個月沒有收到送貨,亦退貨無門。

 蹊蹺的轉讓

「我們當時並不知情,直到現在,交易各方也不向我們提供交易相關材料。」東方家園內部人士說。該人士告訴記者,2012年2月17日,在中國家居、ARCH與龍柏宏易完成股權交易後,東方集團被迫與龍柏宏易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中規定,龍柏宏易股價轉讓款尚欠東方集團8400萬元,增資義務未到位3.46億元,轉貸未履行為2.08億元。

2008年,瑞寰基金(中國家居與ARCH為其下屬公司)受讓東方集團所持有的65%東方家園股權時,承諾向東方家園增資6285.7萬美元,但實際到位的僅有1372.7萬美元。龍柏宏易在接手65%股權時,向東方集團承諾今年6月30日前完成剩餘增資4886萬美元(按照2008年瑞寰基金入股時的美元兌換價計算),但時至今日,龍柏宏易一直以資金短缺為由拒絕履行增資義務。

「如果他們(龍柏宏易)完成增資,東方家園怎麼會是現在這個樣子,我們不敢想像東方家園的未來。」上述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東方家園目前已經深陷困境,如果大股東龍柏宏易再不履行相關責任,東方家園可能在短時間內破產。

公開資料顯示,龍柏宏易資本集團成立於2007年,以中科宏易和龍柏宏易兩大平台為核心。管理資產規模已超過150億元人民幣,涵蓋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及併購基金三大板塊。公司董事長王平為PE界知名人士,公司總經理蔣躍敏歷任深圳華潤萬方超級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香港華潤超級市場有限公司總經理、華潤萬佳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物美控股集團副總裁,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深圳市福田投資發展公司總裁。

龍柏宏易入股東方家園時,東方家園已經連年虧損,其在知情的情況下,決定入股並且承擔瑞寰基金所有未竟義務,目前龍柏宏易與瑞寰基金在此問題上相互推諉,皆稱增資義務等問題與己無關,「我覺得我們陷入了騙局,龍柏宏易和瑞寰基金的交易放在香港,交易細節又不告訴東方家園及相關方面,這樣使得他們可以在增資義務及債務關係上相互推諉。」東方家園內部人士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3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