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於行業暗淡時(一)- 估值五花八門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0/blog-post_21.html
近期大家都意識到一些對零售業不利的因素,包括內地旅客數字下降、內地經濟數據不理想、美元匯價強勢等,連銅鑼灣一線舖租都話要大減,零售業前景可想而知。不少「專家」都表示零售業是近期不要觸碰的板塊,因為其前景實在不能樂觀。
在今年九月,止凡先後接受東方日報及晴報的訪問,在訪問中都有提及我的一些想法,見《低買高賣(東方訪問)》及《一矢中的的回應(晴報訪問)》,其實作為價值投資者,行為很多時都會與大眾對著幹,這並不是故意的,而是跟著價值走的結果。
例如到了這個時間,面對「零售業寒冬」將至,我會想一些問題,我們在1998年金融風暴時應該買資產還是賣資產?應該買什麼?到了2003年沙士時,我們又應該買資產還是賣資產?應該買什麼?最近一次大事件,2008年金融海嘯時,我們今天回想一下,當年又應該買資產還是賣資產?又應該買什麼呢?
事過境遷之後,我們都會嘆息為何當日沒有買入什麼樣的資產,今天合理的想法及操作又應該如何呢?是對是錯,不好說,亦不想推介什麼,只想表示今天零售股已經跌到令我認為值得拿來分析一下。大跌了就代表不會再跌嗎?見底了嗎?會回升嗎?這都是我不懂回答的問題,只能盡可能了解這些大跌的資產是否抵買而已。
本來未有意欲在文章上分析股票,始終不想把這裡搞得好像股票分析地盤似的。不過,好像有部份人看了看我在報章上的「號碼」,想明白更多背後的理念,所以一連幾篇希望拿莎莎作為例子研究討論一下。又要事先聲明,文章很難交代很多估值的「感覺」,只可以盡能力寫,而亦沒有意圖推介任何股票,純綷交流。
有關莎莎的文章,想了很久,希望以較新鮮的角度去寫。其實,之前都有以不同角度去寫一些估值的文章,例如《渣打出事後還值多少?》,很成熟而業務很複雜的公司,拿一些地區的盈利作簡單的加加減減,以回本期作個簡單計算其出事後的價值。
還有《立地成佛的股票》,寫的是金利來,拿一些同業比較,拆解業務中的盈利組成部份去估計其價值,賣領呔與地皮盈利如何分開來看。
內銀股又寫了《難得的銀行C》,比較一些世界級銀行,從多個主要數字了解分析,看其表現的水平,感受一下有多少安全邊際。
拿了六福,剖析其數字,寫下了《公司股東有趣想法 》,小股東可以把一家公司的龐大數字化解為自己可以理解的數字,以方便分析,增強對公司投資的感覺。
在香港電視申請牌照時又寫下《有趣的香港電視 》,當時從資產水平的角度去看待一家短時間內沒有盈利的公司,另一個估值的角度,感覺一下其投資價值。
一口氣數出自己曾寫過的估值手法,各有不同估值想法與角度,雖然都只是皮毛,但希望能帶出研究分析個股的方法其實是千變萬化,最後若能化成一種感覺,隨心所欲地作出分析,這將更能掌握你的投資決定。
我常說,要了解一家公司,不是指看看市盈率、市帳率、股息率就行。尤其話某股票一直的平均數字如何,一下子跌下來,股息率大升,就認為是抵買,這很容易掉進價值投資陷阱,我也在不斷地在摸索之中。
作分析研究,任何點子角度都值得考慮。寫莎莎時,不想以同一個手法不停重覆著去寫估值文章,又再次想以另類角度去寫,想了很久都沒有下筆。能否有更多的角度呢?我相信還是有的,讓我試試看,可能又多一些新鮮的估值方法吧。往後幾篇就從多個角度去看,希望能帶出莎莎在我心目中是如何的一家公司吧。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