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牌了一段時間的物美商業(01025.HK)終於在10月22日複牌。而在複牌的同時,人們最關心的當屬其私有化事宜。物美商業最新披露,其董事會接獲公司控股股東物美控股發出的通知,物美商業將實現私有化,從香港正式退市。
對於私有化的理由,物美官方表示是因盈利狀況不佳。有接近人士透露,物美商業的確存在業績壓力,其在退市後若操作並購會更加靈活化。有市場預測稱,物美商業私有化後或回歸A股。
物美商業已於10月5日宣告停牌,停牌前收報於3.27港元,總市值僅為17.55億港元(約14.4億元人民幣)。並在10月22日複牌。
物美商業的現金要約價為6.22港元/股,較收盤價溢價約90%,內資股為現金人民幣5.07元/股。按此收購價格,要約的最高價值約為33.29億港元(約27.3億元人民幣)。截至2015年6月底,物美商業每股凈資產為3.13元人民幣,要約價較凈資產也有約62%的溢價空間。
據悉,物美商業是北京及華北地區最大的連鎖超市集團,在北京的市場占有率約為35%。
緣何北方零售巨頭要退市呢?
物美商業方面表示,其主要業務為在中國經營大型超市和便利超市。近年來,該集團的盈利狀況一直受到日益上漲的人工及租金成本,以及源自線上及線下運商競爭的不利影響。2015年上半年,盡管物美的業額上升約11.4%,但股東應占溢利與2014年上半年相比下降約19.5%。物美商業認為,行業整體面臨整合機會,集團需采取果斷措施,不斷鞏固市場地位,從而有效地應對及可持續性地克服挑戰。新的擴張和並購將帶來成本上漲和盈利攤薄,在市場整體增長緩慢的情況下,投資回收期勢必延長。一旦完成私有化,將會使公司有較多靈活性及時作出投資決定,同時將對股東投資回報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2013財年,物美商業實現凈利潤4.59億元,同比大幅下跌23.7%。
一旦物美商業退市後,會形成何種格局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獲悉,此前物美商業經過了多次資本運作,原本物美商業打算並購蔔蜂蓮花在中國區的部分門店,在初步意向達成後,物美商業又戛然而止,據傳是因物美商業高層履新後,一些並購策略發生變動,甚至物美商業還一度與供應商之間因利益而引發矛盾。在內部經營產生壓力的同時,外部零售市場也非常低迷,進一步導致其壓力巨大。
有業內人士猜測,物美私有化一旦完成,其投資方必然還是要尋找新的獲利渠道,因此回歸A股或許是一種可能。公開信息顯示,新華百貨(600785.SH)和物美商業均屬於物美集團旗下。2015年以來,上海寶銀和上海兆贏先後六次舉牌新華百貨,其持股比例已經達到30%,與物美控股30.93%的持股比例僅相差1%,在上海寶銀等第六次舉牌後,新華百貨宣布停牌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目前尚未披露具體的事項。於是,不少市場人士正在推測,物美商業或有可能將資產註入新華百貨。
“如果未來完成私有化,則對於物美商業而言還有一個意義,就是資本並購會更加靈活化。物美系和銀泰系都是零售業界比較熱衷於收購運作的,一旦私有化,則物美商業對於同業或上下遊產業鏈者的並購都會更加靈活化。而且目前零售業的大環境低迷,在此情況下,一些中小零售商很可能被洗牌,這對於物美商業而言會有更多的收購機會,因此其私有化也可謂是為今後更方便地收購鋪路。”接近人士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