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講到,由城市電訊(1137)1992年創辦至上市,又利用科網熱潮帶來資金,發展寬頻新業務,那其後變化如何,我們繼續去片。
之 後城市電訊再照辦煮碗,推出固網電話服務。但是由於長途電話競爭極大,利潤漸少,固網收入雖持續增長,但是基數仍低,加上固網各項投入尚未達經濟規模,要 完成仍需龐大的資金,故面對的困難也不少。在進退兩難之間,當年曾有傳言稱,主席一度有賣盤之念。
但是後來為甚麼沒賣成? 其實轉捩點就在2005年,相信在「不投即死,投入遲死」的理念下,公司又決定殊死一博,繼續投下資金發展新業務。那時公司股價低沉,發行股票會攤博自己股權,或許引狼入室,供股又怕股東投訴他向下炒,兩個方法也籌不足他所需要的資金。所以他最後決定發債,以8.75%的高利息發行1.25億的10年定息的垃圾票據,以繼續鋪設網絡,並在年底聘請楊主光為營運總監負責此業務。
不知內部營運成功整頓好,還是經濟回暖,又還是他們自設網絡的策略成功,還是他們的宣傳較為了得。公司真的逐步擺脫營運困境,並在2007年轉虧為盈,我家也在當時亦轉用了他們的固網服務。且先行一步推出更快的寬頻網絡,領先市場,使優勢逐步擴大,他們也很主動為我們升級,結果上網費愈來愈貴。
在應該很多人都有同樣的體驗下,業績乃開始爆發,盈利由2007年的2,900萬,增至2010年的2.16億,在充裕的財務下,他們在2008年起逐步購回所有高息票據,並在2010年完成,成功變成一隻現金牛,業務也開始變得穩定,楊主光也在2008年底變成行政總裁,王維基退任為主席,但這個變化,也是現在轉型電視的誘因。
2010年客群變得增長放緩的時候,公司再推一項寬頻、固網電話加電視的199元套餐,不久又推出推介客戶可共享優惠的計劃,以增加客戶數目。其實我覺得他們心目中的盤算是,在電訊業上增加一個客戶的成本極低,可說增加一個客戶其實是淨賺,未來如果續約,收費也會更高,所以這計劃利多弊少,真是聰明人的計謀。
一家公司變得穩定,成為一家不太吸引的公司。如果變得不太吸引,那就難吸引人才加盟,這公司就會慢慢沒落。如果你有細看這公司的報導,王老闆是應該一個不斷面對挑戰的人,一家變得沉悶且運作暢順的公司,那能有他發展的空間。為了他,也為了自己,他也會繼續發展新的業務,直至老死為止。其實這公司亦有向新加坡發展的計劃,但最後也沒有聲氣,應該都是失敗了,但我實在太長氣了,電視的東西下一篇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