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東生談平臺服務轉型:只做產品難活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9-30/950600.html

李東生透露,在不久前,TCL已明確了未來的企業定位,將是一家作為全球化的智能產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的企業集團。

◎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硬件廠商不是去做內容,而是做一個平臺,整合平臺。我們必須開放向所有的國內智能電視終端提供同等條件的服務,我相信在未來的某個時點,可能非TCL產品用戶將超過50%。”9月28日,TCL集團(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如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李東生透露,在不久前,TCL已明確了未來的企業定位,將是一家作為全球化的智能產品制造及互聯網應用服務的企業集團。

事實上,傳統彩電企業早已在做互聯網運營和服務。TCL互聯網應用及服務業務的歡網、全球播等平臺已有較大規模,創維集團今年宣布3年內互聯網運營收入要達到8000萬元,而海信的電視廣告業務則預計在2017年突破1億元。

整合內容、開放平臺

有觀點認為,在樂視、小米加入戰局的時候,目前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互聯網企業在拼命地做硬件,而傳統企業卻在拼命地做內容。

但李東生表示,他並不認同這一觀點,“硬件廠商不是去做內容,而是做一個整合平臺,我們基本上不做內容。我們是整合內容,像歡網也好、全球播也好,我們其實不做內容,我們有很多內容的合作者。把內容通過我們的平臺,通過我們更有效的服務,提供給我們的終端用戶。”

“在智能互聯網時代,只做產品的企業未來是很難存活的,一定要有整合服務的能力,要有基於互聯網應用和服務的能力。”李東生說,為了讓用戶有更好的體驗,在整合中,應該由用戶選擇其所需要的不同服務內容,目前TCL正圍繞歡網、全球播、智能家居、科天智慧雲等項目進行推進。

相關數據顯示,TCL旗下的歡網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互聯網智能電視服務商之一,截至8月,其累計激活用戶已達1800萬,日活躍用戶500萬;截至9月21日,全球播業務累計激活用戶已突破300萬,院線日活躍用戶達25萬。

李東生表示,這些服務都不是閉環或者孤立的,而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我們的應用服務平臺,都是包括但不限於TCL終端。”

值得註意的是,歡網於5月份完成B輪融資,引進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將進一步推動TCL客廳經濟生態圈的建設。而據李東生透露,歡網的B輪融資估值超過了初始投資的10倍。

有一批傳統企業會淘汰

在互聯網時代,TCL作為一家老牌傳統彩電制造企業,其面臨的競爭對手也不再局限於創維、海信等彩電企業,他們還共同面臨樂視和小米等互聯網行業巨頭的擠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互聯網電視品牌已超過12家。

“樂視、小米都是近幾年出來的,他們可能在很多方面比我們有優勢,他們的有些能力是我們不具備的。我們的企業雖然比原來更強大了,我們的財務數據看起來更好看,但是實際上競爭環境依然非常嚴峻。我們深刻感受到這一點,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轉型,探索一種突破的方向。”李東生表示,在類似TCL這樣源於傳統的制造業企業中,可能會有一部分在這種競爭中會淘汰出去。

面對互聯網企業的威脅和挑戰,除TCL外,其他幾家彩電企業都已在積極備戰。9月份,康佳宣布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同進軍互聯網電視運營和服務,3年內康佳有望獲得10億元運營分成;而彩電業另一巨頭海信電器的智能電視激活數量已突破千萬,同時加多寶、蒙牛已向海信投放1000萬元廣告,其大屏變現價值凸顯,預計在2017年廣告收入突破1億元;創維集團總裁楊東文早前也表示,2015年堪稱智能電視廠商為用戶提供運營服務的元年,保守估計3年內創維的電視運營收入要達到8000萬元。

“這個轉型對於傳統企業來講,某種意義上有點像脫胎換骨。企業的整個商業模式、經營觀念,還有一些互聯網應用和服務的能力,都需要重新建立和探索。這個過程對傳統企業來講很不容易,可能要自我否定很多東西,要打破很多原來固有思維的禁錮。”李東生說。

 

  • 每日經濟新聞
  • 楊軍
  • 每經實習記者 吳瞬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