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業正面臨拐點,是轉型升級,還是向下衰落,大家都在憂慮。9月22日,在珠海舉行的“中國制造業高峰論壇”傳遞出聲音:中國制造必須實現核心技術創新,才能在世界上擦亮中國品牌;而與互聯網技術結合,是中國制造升級的突破口。
作為主辦方的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當天下午對話多位80後的創業者,共同探索“互聯網+中國造”的轉型之路。董明珠認為,中國制造不與互聯網技術結合將無法存在。“互聯網是先進的工具,可以提高效率,提升產品品質保障,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
格力手機正是格力智能家居戰略、把家電產品聯網的一步重要的棋子。不過,最近卻有傳聞稱,董明珠把自己99張個人生活照放到了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中,引發爭議。董明珠對此,進行了辟謠與澄清。
“開機畫面要尊重消費者”
在會上,當被問及“格力手機設計這樣的開機畫面,你想給用戶說什麽”時,董明珠說,“我以後做手機,一定要比蘋果更好,這個理想要存在。手機不只聽電話、發信息。我做手機,是希望成為物與物、物與人的聯接。我有先天優勢,要聯的家電我在做,我相信我們的手機會做得最好。”她說,手機開機畫面是希望用戶在使用中提出建議,“讓我們的手機更好地走向世界”。
格力手機的開機畫面,是收集用戶反饋的途徑。但如果有50%的用戶要求把開機畫面去掉,你會同意嗎?董明珠說,最近市場上有謠言,說董明珠把99張生活照放到格力手機里,“這不可能,因為這是對消費者的不尊重”。她辟謠說,開機畫面首先是要尊重消費者,沒有人說不要這個開機畫面,很多消費者說“換張漂亮的更好”。
“降價與新品不矛盾”
當天,格力發布了四款新品,不是手機,而是油畫空調、磁懸浮離心機(大型中央空調)、晶弘瞬冷凍冰箱、TOSOT(大松)零耗材空氣凈化器。
2014年9月底,格力掀起了空調業的價格戰。一年過去了,最近格力再次在“國慶前”在廣州等地舉行大型的低價促銷活動。這次格力正式推出兩個子品牌和四款新品,不矛盾嗎?
董明珠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要關註的,一是市場,二是員工。“不是靠賺取暴利贏得市場,回饋消費者,你才有更大市場。當你的產品比別人好、價格比別人高很多的時候,可能會改變消費者的選擇,他會想反正有維修。他並沒有想到使用時受到的困擾,第一想到是采購的價格,所以去年開始格力進行價格調整。所以,我們價格打下來後,市場空間更大”。
在發布會期間,董明珠坦言,今年的半年報,格力電器的銷售數字確實變化(有所下降)。她解釋說,“我們今年是調整時期,銷售下滑有以下原因:一是材料成本發生變化;二是主動降價,規模時代還要賺30%的利潤不合理,材料成本下來,產品價格也要下來,以格力一年5000萬臺空調、一臺降價300元算,一年就減少150億元收入,我願意奉還給消費者。”
價格調整與發新品之間不矛盾?她認為,“沒有直接的關系,我們兩個月後也會有新品。”
晶弘冰箱、大松小家電進入格力專賣店渠道銷售已有一兩年了,為什麽現在才正式發布這兩個品牌呢?董明珠解釋說,“我們內部通過一年的質量整頓、技術突破,選擇今天發布,是因為它(新品牌的產品)已經有獨特之處。”
“格力仍然是專業化”,她接著說,現在上遊的電機、壓縮機、電容、控制器等核心部件,格力都是自己做的。“我有好技術,為什麽不把它展開?所以從專業化到多元化。但我們隨時隨地要保持專註,如手機業務的研究、開發都要專註,只是我們要服務於更多的領域。”
今年年內能買到格力手機嗎?“能呀!”董明珠說,今天沒發布,不等於沒有格力手機。
三年內完成自動化改造
在布局智能家居、智能化產品的同時,格力還在積極推動智能制造。董明珠透露,格力將在“三年以後完成自動化生產的改造”,格力還成立了智能裝備有限公司。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9月21日下午參觀格力電器珠海總部工廠時,格力模具廠的負責人介紹,格力計劃2018年前在模具上投入25-30億元,格力模具業務的產值去年6億元,今年預計做到10億元,計劃2018年做到35億元。
格力正在往上遊不斷延伸,從家電產品到模具制造,下一步是生產模具的機械設備。上述格力模具廠的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格力是多家日本、德國機械裝備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大客戶,格力希望未來自己也能生產出這樣高精度的機械設備。
事實上,缺乏上遊核心技術,一直是中國制造的“痛”。負責“中國制造2025大課題調研”的瞭望智庫總裁吳亮介紹說,2013年中國工業制成品出口占中國出口的95%,但是中國制造“大而不強”,外來技術的依賴度達到50%,技術轉化率只有10%。雖然中國許多產品的產能在世界居於首位,但中國的汽車發動機、高速列車的制動裝置都100%依靠進口,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也大部分靠進口。“未來十年,中國要大力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的實體經濟,否則不能實現真正的大國崛起。”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十年前開始做世界科學技術轉移過程的研究。她說,美國航空管理局每年向民用市場轉移50項技術,如果中國的航天技術也能加快向民用市場推廣,將可以助力中國制造核心技術的突破。她建議,航天的臉譜識別等自動化技術,是否可以與格力的智能家居相結合呢?
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經理邵曉鋒認為,未來互聯網技術將是中國與美國的競爭,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抓住互聯網、大數據機會,可能是中國制造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難得的機會。
董明珠呼籲,從今天起,每個人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而共同努力。當天,格力還聯手徐工集團、金蝶軟件等多家企業共同發起“六贊六反”的倡議,贊揚創新,反對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