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盧鋒:中國經濟本輪調整為何更困難?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301.html

盧鋒:中國經濟本輪調整為何更困難?

第一財經日報 宋易康 2015-09-09 22:22:00

目前中國經濟處於調整隧道的最深部位,政策應對“等不得,急不得”,如果內外大體平順,中國經濟增速能夠在6%-7%之間築底,中期完成調整後會在下一輪景氣階段沖刺高收入水平。

在日前召開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表示,中國過去幾年依靠政策刺激取得了9%到10%的增速,但這種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也超過了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未來5年中國經濟將迎來經濟結構調整陣痛期。

中國結構調整如何順利度過陣痛期?近日,在朗潤•格政論壇:中國未來五年的增長與改革暨《北大國情報告:在朗潤園讀懂中國》新書發布儀式上,​北大國發院教授、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認為,目前中國經濟處於調整隧道的最深部位,政策應對“等不得,急不得”,如果內外大體平順,中國經濟增速能夠在6%-7%之間築底,中期完成調整後會在下一輪景氣階段沖刺高收入水平。

需關註發展中國家增量市場

盧鋒認為,近年來中國經濟運行遇到了內部和外部多方面困難,相當程度是對新世紀超預期追趕派生擴張失衡進行深度周期調整的產物。本輪調整在發生背景、形成機制、展開路徑等方面呈現系統性特點,疊加結構轉變,內涵尤其深刻,因而時間較長困難較多。

第一方面,從擴張失衡的環境背景看,超預期追趕提速與高出口導致對全球市場樂觀預期,通過高投資派生較大規模產能過剩,需較長時間化解。

盧鋒認為,當前全球經濟調整,對中國經濟有非常深刻的影響。過去中國在世界經濟史上是一個小經濟體,但變成世界工廠以後,擁有了30%左右的出口增長。這導致了中國過度投資帶來產能過剩。

中國已經透支了發達經濟體的存量市場。雖然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有可能在發達國家進一步擴大出口。但是與過去無法同日而語。發達國家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拉動作用會呈現數量級的下降態勢。

但是發展中國家卻是增量。中國近期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速要比發達國家高的多。所以今後外向增長的一個重要管道是進一步推進全球化,通過 “一帶一路”政策與發展中國家一起發展。

盧鋒認為,中國下一步出口需要關註發展中國家的增量市場而不是僅僅盯著發達國家的存量市場。全球增量格局的變化對於中國後續格局調整具有參考意義。

第二方面,從擴張失衡的環境機制看,資產價格飆升,影子銀行擴張,杠桿率過高,面臨較為複雜的存量調整和局部資產負債表修複問題。盧鋒指出,宏觀調控對金融的幹預更多表現為數量控制,這就難免形成了中國金融抑制有增無減的環境。在這種抑制背景下,導致了金融“創新”。所以我們看到影子銀行業務如P2P在中國野蠻生長的情況。

第三方面,從調整進程短期中斷看,大規模刺激中斷了早先調整,客觀加劇某些失衡因素。最後從疊加結構調整特點看,要素價格上升與重工業接近鋒值倒逼轉型升級,疊加結構調整使本輪周期調整更加困難。

本輪調整中對中國的有利條件

盧鋒指出,首先本輪經濟調整期間民生改善和民生就業形勢十分穩定。這兩年中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工資與居民消費仍較快增長。勞動力市場與社保體系穩定運行,政府社會政策重視“托底”,使得民生領域形勢較為平穩。雖然少數調整最嚴峻地區面臨欠薪困難,不過就全國總體而言民生就業形勢比較穩定。

其次,中國的貿易條件十分罕見地出現了三年持續改善。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4年,由於貿易條件改善增加的國民收入占GDP比重分別為0.9%,0.24%和0.66%。但是,考慮貿易條件的國內總收入GDI增速分別約為8.6%、7.9%、8.1%。這說明盡管中國GDP名義增速放緩,但是考慮貿易條件對國民福利的改善還是十分可觀的。

最後,在中國經濟調整期間會有一大批中西部省份利用相對通縮的環境實現快速追趕。這些地區在過去普遍存在“一增長就通脹,一通脹就緊縮”的問題。這一次可以利用調整機會實現“彎道追趕”。給中國長期區域發展不均衡提供改善機會。

盧鋒稱,目前中國的調整期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主要表現為:“擠水分”消化上遊部門虛高過剩產能;“去泡沫”調減商品和資產虛高價格;“減杠桿”限制政府債務擴張,監管影子銀行;“轉預期”轉變“政策是跌出來的”預期。

談到下一階段中國結構調整新的增長動力,盧鋒指出,沿海較發達地區前沿創新活躍。一批西部地區有望實現“彎道追趕”。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湧現。簡政放權改革舉措鼓勵“雙創”活力。

編輯:孫汝祥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