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淘寶店到寵物店,重度垂直O2O緣何受資本垂青?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6/151695.shtml

就像廣義消費被劃分出了提袋式購物和體驗式購物那樣——前者被互聯網通過電子商務完成重構,而後者則借O2O的概念正在經歷改造——在O2O領域,亦逐漸產生輕度和重度兩種模式。

1

所謂輕度模式的O2O,即是以平臺化為基本綱要,從傳統服務行業接入剩余勞動力,平臺的主要責任仍然在於需求匹配。由於資本壓力和切入難度都相對較小,這條路徑更受創業公司的青睞,尤其是在按摩、美甲等上門服務領域,創業者規模堪稱人滿為患。

重度模式的O2O需要創業公司深入滲透線下產業,無論是商業地產還是人力雇傭,都存在一定的門檻高度。無論是餐飲外賣平臺踴躍整合自有運力,還是車後市場服務大興土木設點駐人等行為,都是力求通過線下布局完善線上體系的意圖。重度O2O的難點,在於其擴張速度與實業資產緊密掛鉤,大部分早期創業公司無力承擔隨之產生的財務壓力。

位於深圳的一家寵物O2O創業公司寵寵熊,在同行普遍發力於電商、社區、App、o2o上門服務的時候,它卻將主要資金投入到實體店的運作當中,並以圍繞寵物主題的“門店服務+電商+社交”來實現重度o2o矩陣,這在崇尚互聯網思維的創業模式的今天,比較少見。為此我們專訪了寵寵熊創始人徐成。

鮮為人知的千億級寵物商機

六年前,三十而立的徐成跌到了人生低谷,創業失敗。只身來到深圳,從女裝淘寶店做起,如今已經升級為多品牌女裝集團公司。由於領養了一只在汶川地震里失去主人的流浪狗古牧,徐成誤打誤撞在生意之外成為一名愛寵人士,並接觸到了大量與他有著相似需求的同類人群——願意在寵物身上消費,卻難以找到合適的高品質服務和產品。偶然的機會,他與聯合創始人呂少華相識,呂少華是一名資深寵物行業從業者,從業務員到代理到自有品牌,兩人一見如故,同樣被寵物行業的前景吸引,也深感行業當前的落後,兩人萌生從寵物電商切入這個未來大有空間的市場。

作為獨特性很強的細分領域,寵物和母嬰類似有著極強的“圍墻”效應——不養寵物的人很少能夠理解其瘋狂的增長速度。中國寵物市場在過去的十年時間持續以30%的高速度增長,從不足百億的市場規模增長到了千億級,越來越多的業外人士和資本切入到行業。而拿這個數字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市場相比,讓人看到的依舊是龐大的增長空間。美國的家庭養寵率已達62%,寵物行業產值達到550億美金,日本的養寵率是45%,行業產值達到150億美金,而中國僅少數一線城市養寵率達到10%。徐成認為,中國的寵物行業剛剛到了第一階段,而接下來的十年,才是行業真正的爆發點,中國由於人口、服務習慣和經濟發展迅速等因素,註定會成為全球最大的寵物市場,體量有望達到數千萬級。

在這個龐大的產業背後依舊有些十分值得琢磨的變化趨勢和數據特征:首先是地區的不平衡性,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的養寵普及率和增長率明顯高於二三線城市,例如北京早在2001年就開始了爆發式增長,2001-2009年間犬只數量增長了8倍多,近年來二三線城市的養寵數量也明顯開始倍增。

其次在於人群,目前國內養寵的主力人群是25-35及50以上的人群,消費力最強的35-45這個人群養寵率卻極少,徐成通過分析幾個寵物自媒體的關註人群發現一個極有價值的數據,90%以上的關註人群是90後,可以預見再經過十年,當這批90後經濟獨立,而現在中年生活空閑下來,中國的養寵人群將成為全社會化。

最後是消費釋放,當前即使在一線城市,由於商家普遍沒有高品質服務,極大比例的養寵人群選擇自己動手,寵物美容普及率尚不到30%。在產品端同樣如此,充斥著低品質產品,所以大部分人只是購買狗糧、藥品等必需品,日用品市場被嚴重忽視。多數寵物主處於想花錢,但是無從可花的狀態,隨著服務和產品的提升,寵物消費力將被進一步釋放。

圍繞著寵物的消費主要集中於寵物用品、寵物服務、寵物醫療三大塊。國內九十年代初發展出來的寵物行業從業者,基本上圍繞著一站式的模式做,一個店涵蓋活體交易、美容、寄養、用品銷售、醫療,於是小店環境臟亂差,大店收費高昂,客戶體驗非常差。而行業的新晉者,普遍不願意涉足門店這個重活,更願意從電商、社區、app、o2o上門服務等輕模式切入。不難看出,寵物行業目前存在明顯的脫節,一方面是爆發式的增長需求,一方面是低端的服務和商品供給。

寵物業相對最成熟的是美國市場,已誕生了petsmart等企業,市值已近百億美金,petsmart在全美擁有1300多家連鎖店加電商銷售,門店以用品超市為主力,輔助美容服務和醫療。美國的犬種以大型犬為主,基本無美容需求,主要消費在狗糧、零食等產品,而中國市場以小型犬為主,對服務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龐大,美國市場可借鑒更需要創新。

寵寵熊為何“避輕就重”

寵寵熊是從寵物電商切入行業的,13年起步,經歷了快速發展但也意料之中巨虧,14年調整運營策略,銷售額保持了非常良性的增長,其天貓店從14年初至今,每月均保持10-20%的增長率,月銷售額從50萬增長到了近千萬,行業排名前三,應該說業績斐然,但徐成認為這樣的狀態並無將來,大家賣的商品大同小異,進貨渠道也沒有多少秘密,整體而言就是一個死結,因為市場距離飽和還是有些距離,所以沒人願意打破僵局。

徐成認為寵物行業最高頻的需求和最容易產生用戶粘性的是寵物美容,在這個環節與用戶建立了信任,會很容易將用戶帶到其他領域,寵寵熊決定切入寵物美容連鎖,14年初,在深圳開出了第一個店,隨後的一年間,徐成一直在做細節優化和人才儲備,他覺得傳統的寵物店存在三個痛點,環境差,服務不標準,從業者得不到尊重,寵寵熊的門店改善圍繞著這三個點展開。

寵寵熊的門店以環境和空間設計所著稱,給客戶的體驗是寵物店版本的咖啡館。在具體的操作部分,註重每一個環節的細節,除了標準的水池和操作用具,還有SPA專區、皮膚病專區,高級美容師獨立操作間等,寵物在這得到的是享受,而不是懼怕。同時將項目標準化,價格透明,針對會員還有諸多附加服務,全面提高用戶體驗。同時針對寵物美容師建立培養體系,成立了培訓學校,並制定了階梯式的上升空間。與行業做法不一樣的是,寵寵熊門店不推銷不銷售寵物用品,會員可以去獨立的線上商城可以購物,再由寵寵熊門店直接配送到家。徐成說,這才是他想要的商業模式,門店的重與電商的輕,相輔相成,最終形成完美的商業閉環。今年以來,寵寵熊在上海、深圳兩地已拓展數十家店,今年有望達到30家門店。

憑著優秀的團隊與創新模式,寵寵熊在13年創立之初便拿到了1000萬天使投資,去年10月眾籌1000萬A輪融資,創造了股權眾籌千萬級記錄,本月再次獲得華櫟資本A+輪3000萬投資。同時即將啟動億級的B輪融資.

輕模式的短板與重模式的未來

徐成和呂少華很早就統一了思想,認定輕度O2O雖然省力,卻有著易被複制、流動性高、難以持續等天然軟肋。尤其是很多崇尚上門服務的創業公司,看上去坐擁數以千計的兼職員工,但是圍繞著這類核心資產,是很難建立起任何形式的護城河的。只要其他平臺推出更具競爭力的補貼或是訂單,這種脆弱的合作關系很快就會破裂。

正如創業家的牛文文提出的重度垂直概念:瞄準一個細分垂直領域,在線下構築重度運營體系,在線上運用IT系統形成O2O閉環。只有這樣的企業,才能依靠線下的運營壁壘將對手拒之門外,哪怕是BAT巨頭也無法簡單抄襲。最典型的案例就是58同城。它們證明了移動O2O時代里,符合"重度垂直"特征的商業模式才不會被顛覆!

因此,寵寵熊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紮根到商圈和社區,像宜家、迪士尼那樣,讓用戶過來接受不可替代的服務,拒絕輕描淡寫的用廉價工具去做大量的上門工作。“京東、餓了麽這些提早布局重度O2O的企業,都在一片譏諷聲中笑到最後,他們收獲的甜頭,就是那些死在沙灘上的前浪們集體拱手相送的”,徐成表示,寵寵熊要成為的,也是這樣的領導者角色,而不是一個跟風者。

徐成對未來的發展做了清晰的規劃,他把寵寵熊門店分成了寵物樂園、會所店、旗艦店、社區店、高級美容師工作室等5種不同的模式,不同店鋪的根據城市、社區和居住人群的分布合理組合在一個城市。“期待更多的人一起來改變行業”,這是寵寵熊寫在加盟方案中的一句話。徐成的目標是到2018年,寵寵熊分店達到1000店。

除了在線下門店的持續發力,寵寵熊在電商業務上也沒有懈怠。電商最後比拼的一定是產品,所以寵寵熊持續在產品開發上投入資源,他們已經在產品上有一個大的布局,下設多個產品小組,同時也持股多家寵物用品品牌公司,涵蓋了狗糧、保健品、鮮糧、時尚家居、用品、寵物衣服、玩具等各個細分品類,將來的某一天,寵寵熊期待50%以上的產品會是自有品牌。

寵寵熊在“電商+服務+社交”里的“服務”這根支柱上,布局“電商、線下寵物美容連鎖、寵物社交”,並實現三者貫通,打造寵物領域線上線下為一體的O2O項目,目標成為行業的領導品牌,以寵物為中心,輻射到與寵物相關的核心服務和產業鏈條,從而成為整個產業鏈的標準制定者。

“我們無數次想象,寵寵熊可以來到每一個養寵人身邊,通過我們系統化的模式創造服務規模,讓更多的寵物享受優質的護理”,在徐成的計劃里,把寵物行業的O2O輕重結合,將成為他攀登行業制高點的重要一環,而這種創新的模式究竟是否可行?資本助推下的寵寵熊是否能走的更快更好?還得等待市場給出的答卷。

 

本文作者瀾夕,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