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史蒂芬·羅奇: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77473.html

史蒂芬·羅奇: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

一財網 本報記者馮郁青 特約記者徐清子 2015-08-26 15:26:00

羅奇還是樂觀地認為中國經濟能夠避免硬著陸,一些擔憂中國經濟可能崩潰的觀點,都被誇大了。

全球金融市場繼續動蕩,美股自上周五到周一連續三天大幅走低。 盡管中國央行降息降準,亞洲股市反彈, A股已經沖上3000點,對中國經濟硬著陸以及美國經濟複蘇情況的擔憂無處不在。值此之際,第一財經評論員馮郁青專訪了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 作為美國最富盛名的經濟學家之一,在過去20多年中,羅奇一直看好中國經濟。每次當西方世界對中國經濟發出質疑,悲觀論調時,羅奇總是對中國經濟未來持非常樂觀。那麽這一次,他對中國經濟依然能保持樂觀態度嗎?

不應顧忌股市而減力改革

CBN:昨天中國央行降息降準,很多亞洲市場反彈。然而A股仍然下跌,全球市場都在擔憂中國經濟的放緩,請問當前中國經濟究竟遇到什麽問題?

羅奇:我認為中國政府目前面臨的問題是試圖在短時間內同時解決過多問題。應精簡議程,專註於亟待處理的主要矛盾。我認為,中國目前最需要集中精力和資源去做的是將過去30年的經濟改革繼續下去,實現經濟的再平衡。 目前無需在其他領域投入過多精力。我擔心因顧忌現今股市、房市或債務等低靡的現狀,減小改革力度。這將最終給中國經濟造成多層面的破壞,造成更脆弱的的經濟形勢,也會對其他的施政目標不利。因此,我支持強有力的改革舉措,領導者需著重考慮落實改革政策。

CBN:幾周前,中國央行宣布人民幣貶值3%。有人認為這一舉動令外界意識到中國經濟的脆弱,觸發了全球市場的下跌。您怎麽看?

羅奇: 央行主導的人民幣貶值,以及降息降準顯示了中國領導層對短期經濟風險的擔憂。目前市場低靡,因此央行的這一舉措能帶來一些作用。然而這些問題並非微調或寬松的貨幣政策所能解決的,經濟形勢和貨幣問題只能依靠成功的結構調整和再平衡來挽救。在全球經濟脆弱增長的形勢下,貶值3%不足以幫忙擺脫現狀。中國當前需要抓緊擴大內需,而非通過貨幣貶值擴大海外市場的需求。這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表明政府當前對短期經濟非常擔憂,因此在中國國內和世界上引起了很多憂慮。

CBN:過去20年,您一直對中國經濟和前景持樂觀態度。現在,您仍舊對中國保持樂觀嗎?還是認為中國經濟將會面臨硬著陸?

羅奇:我還是樂觀地認為中國能夠避免硬著陸。所有認為中國經濟崩潰的觀點,都被誇大了。 如果出現經濟不景氣、內政等原因、停止改革、弱化重組和經濟結構調整等問題,才會讓我改變樂觀的立場。而我並不認為上述情況會發生,也真心希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考慮到服務業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深和養老,醫療等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的發展,對中國中長期經濟預期,我仍然持樂觀態度。但短期內中國經濟的表現,可能比我期望的要脆弱。

美國經濟並不強壯

CBN:周一很多投資者被開市時道瓊斯指數下跌1100點嚇到了。盡管當日中午曾有一些回升,但收市時仍舊下跌了500多點。這種大幅波動讓人不禁為美國經濟擔憂。當前美國經濟形勢到底如何呢?

羅奇:其實美國經濟並不強壯,只是跟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相比,沒那麽脆弱。與自身相比,還沒到“強”的程度。可以說,這是美國歷史上所有經濟衰退以後最脆弱的經濟複蘇。如你所言,昨日股票開市時直線下跌,中間稍有回升,然而還是以大跌收市。我認為昨日的情形,就是交易員提到的“拋售高潮”的典型。人們因莫名的原因而產生的恐懼,導致大量拋售 。你無法依據一兩個交易日得到任何結論,只能知道投資者在為很多風險擔憂。不僅是中國,其他市場都是憂慮所在。考慮到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已經結束,良好的經濟形勢有可能是得益於美聯儲的救市行動,而非美國經濟自身的力量。這對於投資來說是一個很不願意面對的結論。

CBN:然而美元仍然堅挺。一些學者認為美元堅挺,意味著美國經濟已經比較強壯。

羅奇:需要考慮到,例如日本和歐盟還在施行量化寬松政策,會使日元和歐元貶值,而美聯儲已經不再這樣做,這樣美元會相對走強。 然而,基於美國內需的頹勢,美國需要持續的出口增長維持經濟複蘇。當前,美國出口占GDP的比例已接近歷史高點。如果美元持續堅挺,意味著美國產品在海外市場的價格會升高。為持續性經濟複蘇提供支撐的出口業有可能會受影響, 也會使美國經濟受損。

CBN:盡管經濟形勢優於其他國家,但美國經濟仍舊處在複蘇階段。有學者提出這樣的觀點:自1973年至今,每七年就會爆發一次經濟危機。您認為美國和世界經濟處於一個恢複的上升階段,還是即將面臨新一輪危機呢?

羅奇:我不太了解“每七年一場危機”這個觀點。 我認為本輪金融危機引發的深層次問題仍然讓美國在應對各種潛在風險時自顧不暇。我關註的焦點始終集中在金融危機中最薄弱的群體:美國的消費者。過去七年半,美國國內消費需求年平均增長率僅為1.4%。通貨膨脹也達到1.4%。這是我們迄今見到的最微弱的消費者複蘇了。這表明,盡管收入增加,但消費者肩負的債務還是高於總收入;盡管儲蓄率提升,但與歷史相似情況相比,還是太低。因此美國家庭資產負債表修複仍然遭受巨大限制,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依舊未得到改善。 美元堅挺對出口的影響也會導致消費疲軟 。美國經濟還遠談不上強勁,可能你看到股市上漲,以及一些國際評論員鼓吹美國經濟的彈性。我並不認為我們強勁到足以抵抗重重風險。

美聯儲短期內不會加息

CBN:所以美國經濟仍在恢複,而非即將面臨新一輪危機?

羅奇:我們仍處於上一輪危機的複蘇期,增長緩慢。新的問題若出現, 將缺乏必要的緩沖和解決的手段。 如果中國和世界範圍內的新興市場都陷入困境,那麽美國的出口就會受沖擊。而如果出口崩潰,就會對美國產生經濟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CBN:您認為發生這一情況的可能性有多大?

羅奇:對中國我持有樂觀態度,並認為唱衰中國市場的觀點是誇張的。但同時我也承認,中國目前的經濟情況比我的預期要脆弱,尤其是金融市場也有這樣的擔心,如果市場的恐懼持續下去影響到了資產價格。當然會對美國及其他主要金融市場產生影響。

CBN:如您所言,我們沒有應對更糟情況情況的緩沖手段。當前聯儲利率已經為零。如果經濟形勢繼續惡化,是否真的很難應對?

羅奇:美聯儲為此頭疼很久。之前在危機突發的情況下,他們制定出激進的量化寬松的應對政策,危機結束,他們也沒有回歸常規政策。當問題出現時,他們不能再降息了,因為利息已經是零。至少中國人民銀行有很大的短期貸款利率的降息空間。美聯儲、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都沒有這麽奢侈的機會。

CBN:您認為此次全球市場震蕩是否會促使聯儲提高利率?

羅奇:很可能九月不會做加息,十二月是否加息將取決於世界經濟的強度、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性,以及美國通脹和增長的形勢。基於此,到十二月時,美聯儲能夠收集更多數據支撐他們做出決策。美聯儲在過去幾年內一直推遲貨幣政策的調整,這次他們依然會這樣做。

編輯:仇芳芳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