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i黑馬
繼共享經濟的鼻祖之一Uber之後,同為該模式開拓者的民宿預訂平臺Airbnb也終於正式進入中國。19日,Airbnb正式宣布引入紅杉資本中國與寬帶資本兩家中國戰略合作夥伴。這樣一家手握巨資又野心勃勃的獨角獸發力中國,將對中國現有的短租、民宿市場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呢?
最快的增速,中國成為戰略要地
此前,Airbnb已經在國內一些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等開展業務,但是房型較少,覆蓋城市也有限,更重要的基本沒有做過營銷推廣。Airbnb一直被認為是外國背包客和留學生等小眾的文藝範兒選擇。
像Uber、Airbnb這樣的巨頭近年來爭先恐後要擠入中國市場,其原因不難理解:中國不僅有著接近15億的人口,還有著尚為藍海的共享經濟市場。共享經濟模式的本質是閑置資源的合理再配置,實質上比較容易受到中國這種人口眾多、社會資源多樣的國家的歡迎。看看這兩家的業績就足以說明一切:
Uber聯合創始人Travis Klanick 曾經在一封郵件中表示:“在Uber業務量最大的10個城市中,有4個在中國,這讓中國成為Uber在美國之外最大的市場。” Airbnb方面也稱,2014年,中國出境遊客通過Airbnb訂房數量增長了700%,成為Airbnb增長最為迅速的出境遊市場。
深耕出境遊,藍海蛋糕的彎道超車
值得註意的是,Airbnb此次的工作優先級並非吸納更多國內房源,而是要吸引中國出境遊遊客選擇Airbnb。
一方面來說,它看中的是中國不斷壯大的出境旅遊市場所能帶來的巨大機遇。去年中國出境遊人數達到1.09億人次,已經連續三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遊市場。中國出境旅遊消費所帶來的業務已經成為Airbnb增長最快的項目之一。
而另一方面,Airbnb也不可能無視旅遊大國中國的接納遊客的能力。現在,Airbnb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還是新模式,但是出境遊客在體驗共享房屋後,往往會將信任感帶回國內,這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的房源加入平臺,形成房主/遊客的良性選擇空間,最終將中國這塊大蛋糕徹底消化到其全球化版圖當中。
巨頭的挑戰,中國學徒將何去何從
早在Airbnb進入中國之前,像許多嗅覺靈敏的互聯網從業者便意識到了這種模式的潛力,因此湧現了一批類似Airbnb的共享經濟模式下的短租民宿平臺。現在,“師傅”正式駕臨,還沒來得及定位、改良、創新的小徒弟們,勢必會受到一輪猛擊。
Airbnb采取C2C的交易平臺,網站並沒有自己的產品,只為房屋租賃搭建一個交易平臺。時間或早或晚,但可以預見Airbnb最終還是會用用戶反哺房源,在國內一線及準一線城市鋪開。嚴格遵循著Airbnb教義的中國學徒們進入本地市場較早,且吸取了前輩經驗少走了不少彎路,近期也開始紮堆高額融資。已經本土化了的學徒們有的針對國內的多用途短租市場,有的切入國內度假細分領域,還或者依靠大型分類信息網或成熟的租房網站獲取房源,均做的有聲有色。
數據顯示,中國在線短租市場在2012年加速起步,市場規模在1.4億元,而到2014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億元,2015年可達105億元,3年時間市場規模將增長超過50倍。這樣潛力巨大的市場或許並不介意更多競爭者的加入,但是這些學徒們就好像Airbnb的子集,服務的重疊、資源的稀缺必將對導致市場份額的激烈爭奪。
其中更加偏重B2C的途家等暫且不論,但如小豬短租等、和Airbnb一樣宣揚“人文情懷”的平臺,將面臨的是自己體量數倍的競爭者,並且它的全球知名度將有助於其大量吸引更加偏好這種分享經濟模式的外國遊客。這在某種程度上壓縮了這類學徒的上升空間,而已經獲得的市場也難免被入侵者侵蝕。
艱難中前行,Airbnb尚面臨多重痛點
對Airbnb來說,中國市場雖然充滿著想象空間,但真的要在中國取得成功,面臨的問題並不在少數。如果不解決這些痛點,恐怕Airbnb將會重蹈Uber覆轍。
1)信任危機
中國市場並不是鮮奶蛋糕而是一塊複雜又分量不輕的切糕。在共享經濟概念中,需要買方對非專業的賣方和對接平臺的高度信任。特別是Airbnb切入的短租民宿領域,更是涉及到租客、租戶雙方家財安全和人身安全的雙重潛在威脅。從國內現在的社會風氣來看,似乎還不能很好地接受將陌生人引入家中小住幾日的行為,也未必願意去陌生人(甚至房主可能是異性)家中暫住。如何一方面說服遊客,使其認同民宿這種“酒店”,另一方面真正為雙方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是Airbnb進入中國市場將面臨的第一道難題。
2)有效房源
Airbnb是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這就潛在限制了用戶的年齡層,而受到文化觀念的影響,能夠接受出租自家房屋給遊客的人也往往不會是中老年人。這就意味著能夠為Airbnb提供房源的用戶一般為青中年人士,按照中國的平均經濟水平來估算,這些人一般只能負擔的起剛好夠一家人生活的房子,而很難有空閑的房間(在Airbnb首先需要發力的大城市更是如此)。而有多居、複式甚至獨棟的人又難以且不需為額外收益將房間出租,以至還要服務房客的。因此,相比較國外家庭往往獨住house或較大公寓的情況,中國用戶短期內未必能提供足夠的房源。
3)價格優勢
在美國,很多人選擇Airbnb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競爭力極大的價格。相比較於30-60美元不等多人間青年旅舍,和動輒150-500美元的酒店,位於絕對城市生活區的Airbnb只需要50-100美元就可以租到獨立臥室,並且可以很方便的使用洗衣機、烘幹機、廚具等設施。對於自由行的遊客來說,既節省了經費,又可以更加貼近當地文化,還免去了低價酒店所處偏僻的不便,十分合算。
然而在國內,經濟型連鎖酒店基本已經鋪入了三線以上城市,再加上酒店預訂折扣平臺的接入,使得用戶可以輕松以200元左右的價格預定到房間。從現在Airbnb網站上的價格來看,並沒有特別大的競爭優勢。
4)中介危機
正如同所有撮合型交易平臺一樣,Airbnb也面臨著產品模式的天然缺陷,即雙方一旦產生信任關系,便極易越過平臺直接交易,從而使平臺利益受損。據了解,Airbnb要向租賃雙方收取服務費,租客方約為6%~12%,房東方為3%,這也就是它主要的商業模式。
之前逐鹿網曾翻譯的一篇文章的作者就表示,他在華爾街的朋友經常會選擇租住Airbnb一段時間,與房主熟悉信任後,再跳過Airbnb以低價格按年租住房間。Airbnb未曾透露其是否有有效方案回避此類事件的發生,但在人情大於定則的中國,它所要面臨的危機或許更加嚴峻。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荒島上的Y先生,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