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昌控股— 海洋王國盛夏開啟,迎接港股盛宴 作者:格隆匯 bobocong
自從格隆3月24日發出積極做多港A股的號召後,港股市場上各大行業的港A股都受到了市場的積極關註,部分TMT,新能源環保,醫療,體育等行業的代表公司的市值顯著提升。港A股的核心是在港股市場上找到優質的,估值與A股同行相比大幅低估的公司,那麽在旅遊消費這個大行業上,港股中是否存在有待覓明珠呢?在港股市場上,有這樣一家專門負責給遊客帶來快樂,分享海洋文化體驗的公司,在這個炎炎夏季即將到來的時刻,她旗下的8家海洋主題公園已經盛裝待發,準備向遊客展示其悉心打造的海洋王國。今天我們帶大家走近港股市場上的唯一一家海洋主題公園運營商——海昌控股(2255.HK)。
一、港股市場上唯一的主題公園運營商,入選世界十大主題公園
海昌控股成立於1992年,目前在全國持有並運營8家海洋主題公園。截至2014年底,公司8家主題公園接待了1150萬名遊客,按遊客人次算,海昌是全國最大的海洋主題公園運營商(市場占有率超過第二名兩倍),而在國內所有主題公園運營商中排第二位(僅次華僑城),並於2012、2013年連續入圍全球十大主題公園運營商。海昌采用的是主題公園與配售商用物業協同發展的商業模式(與迪斯尼相似),公司於2014年3月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為恒生綜合小型指數及MSCI中國中小盤指數成分股。
二、完善的布局,海洋主題公園的絕對龍頭
海昌是純正的港A股,與國內同行大連聖亞(600593.SH)相比,海昌最明顯的一個優勢就是完善的主題公園布局,海昌目前在7個核心省市布局了8個海洋主題公園項目。項目覆蓋環渤海、華中等經濟圈。同時,公司還在積極建設三亞、上海兩個大型的旗艦型主題公園項目,到2017年海昌將覆蓋長三角、華南地區,形成全國性的網絡布局。海昌深耕海洋主題公園十多年,在各方面都積累了突出的競爭優勢:
三、旅遊行業前景廣闊,中產階級推動增長
在過去的 5 年,得益於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完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休假政策的變化,中國國內旅遊市場呈明顯擴張趨勢,今年一季度國內旅遊業實現總收入1.12萬億元,同比增長14.7%,持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中國目前擁有的主題公園超過2000家,其中主要包括機械類遊樂園、自然觀光微縮景觀、演藝影視(如橫店等)、海洋主題公園四大類。有數據統計,全國主題公園一年接待的遊客人次達1.3億人次,其中超過5000萬人次都是海洋主題公園接待的,可見海洋主題公園在主題公園消費中占據主體地位。
目前來看,每百萬人口,美國人擁有的主題公園為2個,中國僅0.65個;美國有44%的人去過主題公園,而中國僅為8%;除去門票上的消費,美國人在主題公園上的消費是45美元,中國不到10美元,可見國內主題公園的商業潛力還沒有完全開發。
圖1. 逐漸壯大的中產階級 (來源安信研報)
圖2. 中國主題公園入場人次(百萬) (來源第一上海研報)
圖3. 中國人均消費增長速度 (來源第一上海研報)
四、主題公園逐漸進入收獲期,穩定客流打造“現金奶牛” 主題公園的初期投入較大,但項目運作了3-5年後將進入成熟型,成熟期的主題公園成本相對固定,而收入能保持快速增長,同時主題公園熱度提升後,周邊商用物業的價值也會隨之提升,進而產生疊加效應,這就是海昌商業模式的魅力。
以海昌青島的項目為例,青島項目2014年收入為2.8億元,同時,主題公園熱度的提升也帶動海昌周邊物業價值的開發,目前海昌青島項目周邊物業全部出租,去年實現的租金收入在800-1000萬之間。而海昌於2011年開業的四個公園目前也進入快速增長期,後續收入有望加速增長,對海昌的現金流提升產生積極影響。海昌2014年錄得營業額約人民幣15.3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1.1%,實現凈利潤2.1億元,同比增長65.1%。根據目前海昌主題公園的現有運營情況,我們預計未來海昌8個主題公園每年將保持12-15%左右的收入增長,而EBITDA可以保持20%以上增長。
五、借力互聯網優化銷售渠道,攜手阿里巴巴提升遊客體驗 最近幾年國內遊客消費能力和出行方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很多遊客選擇自駕,使用互聯訂票的手段。海昌亦乘勢與攜程、去哪兒、同程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形成緊密合作關系,通過互聯網銷售電子門票,並降低通過傳統旅行社銷售的比例,此舉不僅拓寬了銷售渠道,還提升了客單價。同時,海昌近期與阿里巴巴旗下全新獨立旅遊品牌——「阿里旅行-去啊」及支付寶合作,並推出了第一個品牌活動—「碼上遊」。遊客通過該活動可以節省購票和入園排隊時間,提升遊玩效率。而依托於阿里巴巴的合作關系,海昌將在旗下全部項目景區打造智能園區,提高各項目景區入園效率,以及提升遊客體驗度。
六、上海、三亞項目打造南北兩顆明珠
海昌未來除了運營8個存量項目之外,公司還在籌備上海和三亞兩個大型的旗艦型的主題公園的建設。
新打造的“上海海昌極地海洋世界”位於上海臨港新城滴水湖畔西北地塊,與浦東國際機場和上海迪斯尼車程僅有半小時,距離16號地鐵終點站1公里,1小時與上海市區無縫連接。上海項目於2014年12月開始動工,預計2017年完成並投入運營。上海項目占地面積29.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6萬平方米。主題公園除了將展示大型南北極海洋動物、魚類等生物外,還將大型娛樂設備、特效天幕電影等娛樂元素和極地海洋科普知識內容融入其中,在動物展示表演、科普教育、主題娛樂、高科技手段等方面都具有國際一流水準。
其實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但自身的旅遊資源一直比較缺乏,海昌的上海項目是上海“十二五”規劃里的重點打造項目,也是上海地標式項目,未來將極大地完善公司在華東區的布局,提升知名度。上海項目整體投入約30億左右,預計首個完整年度接待遊客達到500-600萬人次,人均消費應該會達到260-300元,收入約15-16億,扣除固定費用,EBITDA達到8億左右,整個項目的回收期應該在8-9年的水平。
三亞項目將做成開放式公園,項目位於三亞海棠灣國家海岸,緊鄰連接市區的海棠大道,與市區車程約30分鐘,距離國旅免稅城車程5分鐘。三亞項目占地約8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6萬平米,其中公園東區一期占地面積23萬平,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園內設有海洋主題特色娛樂設施、海洋動物舞臺劇、國際知名品牌定制娛樂項目、家庭娛樂中心、人工沙灘、主題餐飲商業、演藝、主題酒店等。
三亞項目將定位”海上絲綢之路”主題,故事線是海上絲綢之路,配合一帶一路的戰略。三亞項目全天營業,主要滿足夜間娛樂需求,重點時段是下午4點至淩晨2點,打造海棠灣頗具吸引力的開放式綜合旅遊休閑度假目的地。
七、輸出管理服務,發力輕資產運營
海昌上市後,除了繼續發展存量的海洋主題公園項目外,亦在積極探索輕資產運營的商業模式。具體包括:1、發揮水族及海洋生物保育技術和主題公園設計建設營運全體系兩大核心競爭力優勢,提供咨詢和技術管理輸出服務;2、在大型城市綜合體內開發具有獨特創意和海洋文化內涵的室內兒童娛樂業態;3、打造海洋主題文化內容創意制作能力,研發海洋主題娛樂產品及文化演藝等創新業務。
在管理輸出方面,自2015年初至今海昌已陸續鎖定多個管理及技術輸出項目,全年有望完成不少於十個項目合作,每個項目的收入規模在500萬左右,毛利在70%,未來五年預計完成五十個項目合作,打造中國第一海洋文化管理輸出品牌。管理輸出業務把海昌多年積累的海洋動物培育技術及主題公園運營的經驗商品化,打造出了全新的商業模式,並創造了極高的毛利水平,有力的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室內兒童娛樂產品方面,海昌正在跟多家大型商業地產商洽談合作開發室內小型的海洋館和兒童娛樂產品,這是一種可以快速複制的小型化輕資產項目。內容包括科普教育、互動兒童娛樂區以及海洋主題包裝的娛樂產品(利用美國技術),重點面向2-14歲客群。該項目定位相對中高端,主要采取與購物商場結合的方式,占地面積800-2000平米,每平米投入費用7500元。公司該項目首個產品預計今年6月底可以推出。等首個項目推出後,公司準備用三個月做市場論證,2016年開始做更大的布局,包括利用平臺對物業開發商以及設備供應商做整合。
而在文化創新業務方面,公司目前已完成全新卡通形象的設計,並與淘米網在多個層面展開合作,同時在周星馳投資拍攝的新電影《美人魚》中成功植入海昌的品牌及IP形象,為未來進一步延伸文化產業鏈奠定基礎。
八、財務表現優於同行,估值存在低估
由於海昌目前在海洋主題公園中屬於龍頭地位,且在香港沒有可比公司,所以我們可以用國外的同行與海昌相比,通過下表我們可以看到,海昌與歐美同行相比,在幾個關鍵的指標(公園收入增長率,EBITDA利潤率,凈負債率)上都處於領先優勢。
來源:公司資料
海昌目前市值約57億人民幣,靜態市盈率為27倍,目前A股旅遊行業共有25家上市公司,行業平均市盈率超過300倍,海昌估值大幅低於A股旅遊板塊平均水平,亦低於其同行宋城演藝(117倍PE),大連聖亞(業績虧損)。此外海昌2013、2014年都保持著不錯的盈利水平(凈利增長均在40%以上)。目前海昌的股價尚未突破其上市發行價,亦未超過其戰略投資者的購入成本,原因主要在於港股市場對海洋主題公園的商業模式認知不足。
海昌近期準備把公司名字改為“海昌海洋公園”,以更好的反映公司的業務及在海洋主題公園上的龍頭地位。隨著深港通的開通,南下資金將持續流入港股市場,相信市場肯定會關註到這家主題公園細分行業的優質公司,海昌未來獲得大型基金主動配置的概率極大,估值有望得到持續提升。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文章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