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謝伯榮退任中電財神 李華華


2009-04-22 AppleDaily





 

中電控股(002)噚日宣佈,做咗28年嘅財務總裁兼執行董事謝伯榮將會退任,將「財神」位交畀子公司OneEnergy嘅行政總裁高橋。

繼續留任執董

謝 生會留任執董,繼續同總裁包立賢共事,日後主力搞內地業務。市場人士估計,由於再過多3年謝伯榮就60歲,即係到咗要考慮退休嘅年齡,故今次調動,好明顯 就係為咗退休鋪路。華華就覺得,咁大間機構提早幾年搵定接班人,都算係負責任嘅表現。中電自己就話,今次變動符合管理層繼任人規劃喎。睇番中電年報,謝伯 榮喺港大畢業,之後去蘇格蘭深造,81年加入中電大家庭前,曾經喺倫敦同香港嘅德勤同太古集團做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2

黏住財神爺 東領企業董事長李安東

2010-10-14  TNM




蟑螂、老鼠是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害蟲,卻是李安東的財神爺,二十多年前,靠著市場叫賣果汁機,累積上千萬元身價,卻因為錯估投資風險,化為烏有。

他決定從主婦討厭的害蟲下手,獨家調配黏劑,做出台灣第一座蟑螂屋;恰巧碰上漢他病毒肆虐,黏鼠板在海內外大賣。

他只有小學畢業,卻不斷嘗試發明,人生有無限可能,只要有發財的機會,李安東都要緊緊黏住。

李安東 小檔案

出生:1951年

婚姻:已婚、育有2子1女

學歷:國小畢業

經歷:鐵工、計程車司機、送貨員、銷售員

現職:東領企業董事長

興趣:爬山、高爾夫球、唱歌

最喜歡:誠實

最討厭:做錯不認錯

經營哲學:多學多問、廣結善緣

「你在便利商店買關東煮時,一隻被捕蚊燈電死的蚊子掉到湯裡,你搞不好會以為是油蔥把牠吃下肚;如果你在薇閣,捕蚊燈一直發出劈里啪啦的聲音、屍體亂飛, 你還做得下去嗎?阿我們新發明的捕蠅燈,不是用電的,是用黏的,都不會有這些問題。」操著一口濃厚台灣國語的李安東,用讓人噴飯的形容來介紹自家新產品的 優點。

免費試用 打通路

聽李安東說話,就像電視購物台推銷員走出螢幕,沒想到他竟然說:「阿我是賣鳳梨牌果汁機出來的,現在賣得嚇嚇叫的貴夫人果汁機老闆張簡松山是我徒弟耶!」

拿起去年得到專利的捕蠅燈,「設計成像元寶,有招財納福的裝飾效果,再來,傳統捕蠅燈是利用電,電死蚊蠅,我們的則是在容器內裝了可以營造浪漫的動感光波和黏蠅紙,利用蚊蠅的趨光性飛進來,只進不出。」

東領的捕蠅燈一台售價二千五百元,比一般家用捕蠅燈三百元貴了八倍,「我們的產品燈管材料成本比較高,價錢壓不下來,只有想辦法打進超商、醫療市場。」

「全台灣,約有五千家7-ELEVEn,每家都需要設置捕蠅燈,我們先讓他們免費試用五台,經過一年的時間,才拿下這筆生意,但搞定7-ELEVEn後, 也讓之後的生意好做,因為他們是出名嚴謹,很多廠商會跟著用。」緊接著全家便利商店、85℃、薇閣汽車旅館、六福皇宮、長庚醫院等都使用東領的捕蠅燈。

自產家電 賠房產

李安東出身基隆安樂區,家中經營小吃攤,「從小在店後面廚房遞湯水補給、收碗筷,我不愛念書,愛賺錢。」小學畢業後,他就開始當鐵工廠的學徒,也開過計程車、當送貨員。

一九七九年,在還沒有電視購物的年代時,李安東就批貨在市場跟百貨公司租攤位賣起果汁機、電熨斗等小家電,「最有名的果汁機是鳳梨牌,我去批發一台二千六百元,在西門町巴而可、今日百貨現場叫賣,一台可以賺一千元,一場表演下來,可以賣四十台。」

「表演前,先準備一壺從果汁機打出來的產品,冬天就溫一壺薑母汁、夏天就是甘蔗汁,邊賣邊喊:『愛吃蔬菜、水果,沒煩沒惱。』」李安東說。

跟著街頭叫賣的老婆洪鳳影說:「遇到客人沒帶現金,我們夫妻倆聯手到人家家裡表演操作機器。」「我們覺得賣機器好賺,想說乾脆自己生產製造。」沒學過電機 的李安東,一頭栽進果汁機設計生產,「果汁機的心臟是馬達,那時我們工廠製造的機器,轉速一快,馬達就會偏掉,東西賣不出去,賠掉民生東路的房子。」

豬寮研發 蟑螂屋

一九八八年,李安東已年近四十,夫妻倆決定用僅存的幾十萬元東山再起,洪鳳影說:「我是家庭主婦,知道蟑螂是最讓人頭疼的害蟲,那時候台灣的蟑螂屋都是從日本進口,一包要賣一百元。」

夫妻倆人在五股工業區附近租了一間豬寮,研究蟑螂屋,「蟑螂屋的膠很快會乾掉,調膠時溫度很高,手腳都經常被燙傷。」後來李安東報名化工課程,大約一年後就調製出自家的黏膠,「店家不願意賣,我說那東西先給你試賣,一個月後我再來收錢。」李安東說。

因為價格比日本便宜二成,加上李安東替品牌取名為「上黏」(台語諧音最黏的意思),不同的型號產品又冠上令人發笑且一看就難忘的名字,如「螂螂愛」「蟑歐樂」(蟑螂吃了讚不絕口),「除了蟑螂,我發現老鼠也是每個家庭頭痛的問題,又研發了台灣第一個黏鼠板。」

因應量產 機械化

「我覺得要做大,一定要用機器自動化生產才行。」李安東不顧家人反對,花了千萬元請日本設計機器。「一九九一年,亞洲從韓國傳出以老鼠作為媒介的漢他病毒,讓黏鼠板需求量暴增,「就因為我們工廠是自動化製造,才能應付大量的訂單。」

當時除了台灣對黏鼠板的需求量大增,連歐洲、亞洲其他國家都向東領企業購買產品,「日本大創三十九元百貨的蟑螂屋,也是我們做的喔!」

東領年營業額二億多元,家樂福、大潤發等大賣場的自有品牌黏板類產品,都是由他們代工,為了不跟量販店對打,東領的自有品牌上黏則鋪貨全聯福利中心、億萬里及勝利這些二線賣場,在黏板類產品與蟑螂屋市占率高達七成。

強化產品 勤實驗

台灣每年的除蟲市場約近三十億元,其中二十多億元都是殺蟲劑類環境用藥,害蟲黏板類的市場不到三億元,李安東堅持不做環境用藥,「早年殺蟲劑配方都握在國外拜耳這些大廠手中,化工技術並不難,可是殺蟲劑都是化學藥劑調配,老鼠藥更有劇毒。」

不用環境用藥,李安東就只能強化在黏板類產品的競爭力,他自己設有實驗室,觀察蟑螂、老鼠的習性,「蟑螂不喜歡平走,蟑螂屋要設計門檻;至於老鼠,牠聽得懂你說要抓牠,所以我們送老鼠板去通路,都要說送膨床(彈簧床)。」

李安東分析:「老鼠喜歡牛奶,所以在黏鼠板上加了連人聞了都想吃的濃濃奶香;給蟑螂吃的『蟑歐樂』,則用胚芽米與配方做成小丸子。」

「出口到國外的貨艙高達四十幾度,所以我們的膠必須耐熱五十度以上,膠是我們的祕方,到現在都是由我跟總經理親自處理。」膠不黏不行,太黏也不行,東領生產的捕蠅燈,裡面有一張黏蠅紙,「讓黏膠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會自動硬化,這樣就可以強迫換紙。」

父子聯找 新發明

東領企業從夫妻二人到現在三十多人,會客室牆上,貼滿了密密麻麻的發明專利證明文件,從擠柳丁、橘子的隨身榨汁機,到可替花農捕小黑蟲的機器,都是李安東 近二十年來陸續拿到的專利,「其實,後面有很多花了時間、金錢發明,卻無法生產的東西,像我一直設計改良工廠機器,就浪費掉幾千萬元。」曾擔任發明協會理 事長的他,語重心長地說:「發明前,一定要想想產品的實用性。」

近幾年,在公司擔任總經理的大兒子李順孝,也開始加入發明,在妙語如珠的李安東身邊,李順孝顯得嚴肅謹慎,他看好有機農業栽培不用農藥,設計小型捕蟲器, 李安東得意地說:「小李很會說外國話,還找大學研究更高階的黏膠。」傳統黏板類產品利潤薄,加上黏板類產品的競爭對手都是勞工及原料低廉的大陸廠商,李氏 父子打算聯手,朝獲利高的技術性產品進階。

後記

李安東台味十足,但腦子的創意卻很前衛,他的英文名字叫做安東尼,是30年前正流行的卡通片《小甜甜》的夢中情人,他跟著趕流行,也跟著暱稱老婆為「小甜甜」,一叫幾十年。

上黏蟑螂用藥產品中,S350是產品中最貴的一款,他說:「因為那時賓士剛推出最高級的車種,型號就是S350。」他取名字的靈感無所不在,連兒子的名字李順孝也是取「孝順」的音,發明家果然有不一樣的人格特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02

借鏡篇》走出號子蓋財神廟 股市大戶變廟公 一次貪念賠掉逾十二億元的教訓

2011-1-31  TWM
 
 
 

昔日股市大戶鄭楠興曾是「喊水會結凍」的主力,賺到錢後想要成為上市公司老闆,卻因此捲入國票案被控涉嫌不法炒股,一夕之間賠掉逾十二億元。現在的他,當廟公並重拾股市投資,他深深體會到,做自己最在行的事,才不會走更多的冤枉路!

撰文‧林心怡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我會安分地在電信局上班!」坐在券商營業廳VIP看盤室裡、曾經叱吒台股的鄭楠興感慨地說。

眼前這位現年六十四歲的昔日股市大戶,已從絢爛歸於平淡,對照一手投資興建金山財神廟的「廟公」形象,當年征戰台股的意氣風發已不復存在。

場景拉到位於新北市金山、萬里交界的半山腰,金山財神廟坐落的位置,在風水學中有「虎耳穴」之稱,寒流來襲的周末午後,細雨冷風吹得人直打哆嗦,卻澆不熄鄭楠興「宣揚廟務」的熱情。

手握一束清香、虔誠膜拜的他,看來氣定神閒,當他滔滔不絕地闡述財神廟的種種靈驗神蹟時,很難想像,他就是昔日可以調度市場百億資金的「新嘉義幫幫主」,「全盛時期,我的身價大概有二十億元!」在一九八○年代的台股市場,鄭楠興是可以在股海中呼風喚雨的主力大戶。

「其實在早期台股主力股市操作盛行『養、套、殺』的年代,鄭楠興是相對『厚道』的,他不會坑殺散戶,股票操作也選擇相對有基本面的,且全盛時期手握資產可能不只二十億元,對照昔日身價,現在的確大不如前。」認識鄭楠興近二十年的資深分析師馬紀強如此形容。

八○年代三十萬元起家 六年賺千萬元從電信局的小員工,到身價二十億元的股市大戶,根據鄭楠興的說法,他是以三十萬元的資金開始投資台股,靠著丙種資金拉大投資槓桿。

「我 這輩子賺過好多個億元,但其實,只有在賺到第一個一千萬元時,我有特別強烈的富足感!」鄭楠興笑著說,還記得,當初買的人生第一支股票是在一九七二年,透 過抽籤買到的新紡,當時賺到二萬多元的獲利,要比電信局月薪六、七千元好上三、四倍,讓他醉心研究股市操作,當時他與台股投資大戶賈文中等人,還常常交換 資訊,互通市場訊息,直到七八年,短短六年的光景,就賺到人生第一個一千萬元,才讓他開始覺得自己是「有錢人」!「至於後來賺到的幾個億元,反而對我來說 並沒有太大的感覺。」一九八○年代,主力的力量主導台股市場。當時,鄭楠興錢賺得容易,千萬元的本金在股票市場快速膨脹,為人海派的他,也就跟著出手闊綽 了起來,「有一次,『新嘉義幫』的北中南朋友一起聚會,光是一晚的酒店錢,就付了高達七、八十萬元。」他如此形容。

有了錢,就想有名,也想要被尊重、被肯定。然而,鄭楠興用錯了方法,搞錯了方向。

「其 實我本身是節儉出了名的,不穿名牌,一餐一碗滷肉飯,就可以吃得很開心了。」鄭楠興解釋,有錢之後,邀約合夥做生意,或是求助的朋友不斷上門,或許就是急 著想被肯定的心態作祟,鄭楠興幾乎「有求必應」。「算算,光是朋友來調錢、倒帳,這些收不回來的呆帳,至少就有五億元之多。」「現在想想,如果當初好好地 做我的股票,不借人錢、胡亂投資,不貪戀作上市公司老闆的好名聲,我的日子會好過很多!」而在鄭楠興口中「讓我從英雄變狗雄」的關鍵一役,自然就是九五年 的「國票案」。

一九九五年,他被控與「國票案」主角楊瑞仁合作,以不法資金聯合炒股,並在三個月內,成功入主高興昌及台光兩家上市公司。詐貸百億元的楊瑞仁入獄十三年,於二○○八年出獄;鄭楠興則因違反︽證交法︾遭到起訴,曾被羈押九十七日之久,最終獲判無罪。

富 足後貪戀名聲 「從英雄變狗雄」鄭楠興在二○○八年聲請冤獄賠償,獲賠四十八萬五千元,他說:「要怪就怪我太貪,在股票市場賺到錢,就急著想當個受人景仰的企業家,沒想 到卻惹來一身腥。」「但,我的損失不只是惹來一身腥,在財富上,我損失了超過十二億元。」鄭楠興解釋,當時,是超級營業員郭銀芳主動找上他,「我有位身分 不便曝光的客戶,想要吃下高興昌,對方欣賞你的股票操作手法,認為把資金交給你,可以順利透過股票操作取得經營權。」據鄭楠興的說法,一心想當上市公司負 責人的他,被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沖昏了頭,一時失去戒心、見獵心喜,誤以為對方是神祕外資或企業家第二代,不僅答應合作,自己也投注大筆資金。沒想 到,入主上市公司的風光時間不到兩個月,國票案爆發,相關個股股價崩跌,也讓他的資產瞬間損失三分之二,「算一算,蒸發掉的錢至少超過十二億元。」受過 「國票案」事件的教訓後,鄭楠興的心境有了轉變,他不再對成為上市公司的經營者,有不切實際的憧憬,「若要說我人生還有什麼遺憾,就是無法把台光成功地經 營起來。」曾任台光名譽董事長的鄭楠興自我解嘲說,自己或許真的不是經營公司的料,所以當初讓出台光經營權,是希望公司經營更好,沒想到對方居然變賣公司 資產,弄到股票下市,讓他覺得真的有愧於員工。

雖然經營公司的理想,讓鄭楠興屢嘗苦果,但興建金山財神廟,卻讓他得到人生截然不同的成就與富足感。說起建廟的原委,鄭楠興至今回憶起來,自己也感到有點不可思議。

「原 本是友人想要建廟,邀我投資當董事長,我沒放在心上,但沒想到當天就夢到財神爺來說,只要幫他建廟就保佑我賺大錢。後來,我還半信半疑地到俗稱『天公 廟』,也是全國最大的宜蘭縣草湖玉尊宮,請示玉皇大帝,沒想到一連擲六個聖杯。」鄭楠興連珠炮似地說著一連串的「神蹟巧合」。

大起大落遇 「神蹟」 建廟做公益雖然「神蹟」這件事,每個人的感受不同,卻對他大起大落的人生下半場,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現在廟裡香火鼎盛,不論是○八年成立的「金山財神廟 慈善會」、「白米行善團」,還是「敬老行善團」,都是鄭楠興積極行善做公益活動的計畫,「透過不同形式的行善,讓我的生命更富有!」鄭楠興感性地說。

「經 歷過這麼多的大風大浪,台股還是我最有把握,也最在行的投資!」鄭楠興笑著說,目前有八成的獲利來源仍來自於台股。他指出,雖然現在投資股票不比當年的主 力時代,但他依舊會從產業趨勢、財務指標布局適合的好股票,偶爾與昔日的戰友賈文中、股市後輩古董張討論行情,而熟稔技術分析的他,也會留意周KD、月 KD黃金交叉向上的好股票。

「累積財富對我來說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現在回想,其實賺到千萬元,生活就很夠用了!」如今,鄭楠興不再貪圖當 上市公司老闆的風光,立志將財神廟發展成台灣知名觀光景點的他,更懂得知足,每周二天到廟裡、三、四天出現在號子VIP看盤室看盤,閒暇之餘海釣、泡泡普 洱茶。走過過去的風風雨雨,他覺得:做自己最在行的事,才是王道!

鄭楠興

出生:1947年

現職:金山財神廟董事長

台股投資資歷:39年

經歷:電信局員工

投資:投資股市要做足功課、抓對主流趨勢、順勢而為。

守成:宜避開意氣風發時,產生的不當投資、借貸給他人,有賺有守才是王道。

助人:金錢富足才有餘力幫助他人,達到心靈上的富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2

「財神廟」的上市

http://www.eeo.com.cn/2012/0609/228006.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延龍 沿秦嶺北麓的關中環線向西,距西安60公里許的周至縣集賢鎮趙代村,一片佔地531畝的新建廟宇坐落山前,這座廟宇由西安曲江文旅集團投入巨資興建,供奉了號稱華夏正財神的趙公明等五路財神。

雖然它看起來像座廟,但按照上市公司的解釋,它並不是一座廟。財神廟的門票收入和一些其他運營管理業務,已通過曲江文旅借殼ST長信 (600706.SH),成為上市公司業務之一。目前,該重組方案已履行完畢相關監管手續,6月6日,ST長信發佈公告稱,重組將進入資產交割程序。

廟宇道觀等宗教場所上市,歷來是敏感且無明確法規邊界的話題。6月初,國家宗教局負責人表態稱,反對以任何形式把寺廟捆綁上市,認為「綜觀世界其他國家,從沒有將宗教活動場所打包上市的先例。發展市場經濟應該有邊界,要符合社會的基本底線」。

不過,原曲江文旅副總、現ST長信董事、副總楊濤認為,財神廟並不是一座廟,而是一個文化旅遊景區,「並不是名字叫廟,就一定是個廟」,在採訪結束後,他特意發來短信解釋說,「廟並不必然指代宗教活動場所,如文廟、武廟、娘娘廟等,其性質不盡相同」。

本報還獲悉,由曲江文旅大股東曲江文投所投資建設的另一處這樣的場所——法門寺文化景區,此前也曾提出IPO計劃。宗教部門的強硬態度是否將影響這些計劃,未來仍存懸念,據稱,宗教部門已經準備起草相關詳細法規文件。

上市

6月6日,ST長信公告稱,當天的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資產重組交割過渡期資金代管的決議,從5月31日起,重組方曲江文旅開始向上市公司交付涉及的全部置入資產。

這也意味著,這一漫長的重組即將宣告落定。曲江文旅人士稱,將等待合適的時機對上市公司進行更名。

曲江文旅對ST長信的置入資產,主要包括景區、酒店和旅行社。這些資產多位於西安歷史名勝區,包括了西安城牆、大雁塔景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等景區的一些運營業務,曲江文旅認為,資產置入將幫助上市公司實現向「歷史文化景區集成商」的轉型。

財神廟是曲江「樓觀台財神文化區一期(廟區)項目」的一部分,重組協議稱,「資產權屬證明文件正在辦理過程中,所以,樓觀台財神文化區一期(廟區)運營管理業務暫不進入上市公司。」

為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曲江文旅已與上市公司子公司大雁塔管理公司簽署協議,約定樓觀台景區的相關權屬證明文件及竣工決算辦理完畢後,由大雁塔管理公司負責該景區的營運管理。目前,儘管仍處於過渡期,大雁塔管理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樓觀管理公司已經開始進行景區管理。

按照協議,其門票收入的「基本酬金」和一定比例的「分成酬金」,將由上市公司獲享。

公開資料顯示,樓觀台財神文化區一期(廟區)項目包括財神廟主園區(含中華趙氏宗祠)、問道閣、生態停車場,將「打造以財神故里、眾神傳說、民間社火為代表的,祈福娛樂一體化的華夏文化尋根朝拜旅遊項目,建成後該區域將成為民俗文化旅遊度假區,預計項目總投資5億元」。

6月7日,記者在項目所在地看到,其周圍一些地方仍在施工,但財神廟主園區已經售票開放,門票60元。曲江文旅人士稱,「由於還未發佈年度財務報表,因此目前不能披露相關的經營收入情況」。

據稱,其運營管理業務除門票收入外,還包括一些民俗演出演藝活動、紀念品的設計和銷售等,但是,「縱觀國內外景區的收入構成規律,最主要的部分肯定還是來自於門票。」楊濤說。

去年7月,財神廟正式建成開放,核心建築院落為三進財神殿,包括賜福殿、財神殿和三霄殿。

建設於此,是由於根據考證,周至縣集賢鎮趙代村是趙公明的故里。當地學者曾撰文稱——「無論是武財神關公,還是文財神比干,抑或是偏財神劉蟾,他們都是地域性財神,都帶有強烈的地域性色彩,唯有趙公明為代表的華夏正財神才是中華財神最正宗的化身」。

身份

同國內許多新建景區一樣,這座趙公明財神廟擁有巨大的廣場、嶄新的建築,在四周,商業街、酒店等商業配套一應俱全。

實際上,在當地還有一座趙公明財神廟另有所在。在向當地村民問路時,一般都會得到這樣一句反問:「你要去曲江新建的新廟,還是老廟?」

幾番周折,記者找到這座位於距離新廟約3公里的村子裡的老廟。老廟為明清建築,是周至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陝西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儘管道路偏僻,但也香火旺盛,青煙裊裊。

駐廟的一位道長說,當地有關部門曾希望將老廟拆除,在原址修建新廟,「要麼拆掉,要麼封門」,但也遭到了很大的阻力。最終,曲江文旅選擇了在不遠處的一片荒地上建設新廟,「我認為那是個旅遊項目,是個景區,至於是不是個廟,你們自己也有判斷」。

儘管大門前寫著「財神廟」,其中也供奉了五路財神,但楊濤自己也認為,財神文化景區並不是一個廟,「如果是一個廟,那麼它是一個宗教活動場所,它的 資產、人員都是不能進入上市公司的。現在的問題在於,財神文化景區是一個民俗文化的旅遊區,像我們的大唐芙蓉園、寒窯遺址公園一樣,是一個有文化主題的文 化旅遊景區。」「如果它是寺廟,我們也沒有管理運營寺廟的資質,我們也沒有這個意願,它的存在是為了發掘傳統文化,給遊客提供這種文化的體驗,為投資者創 造收益回報,我們對它的定位是趙公明財神文化景區,或者財神故里。」他說。

無論是不是「廟」,這將帶來巨量的遊客和收入,景區商業街招商手冊寫有「曲江模式,重磅打造財富新領地」、「百萬旅遊客流,財富勢不可擋」等醒目小 標題,宣稱曲江文旅將「旅遊與文化結合的這一模式取得巨大的成功,締造了無限商機與財富傳奇」、「2011年再以高瞻遠矚的目光複製曲江模式,締造商業巔 峰之作——曲江道文化展示區,重磅打造財富新領地」。「(有人覺得)它叫個廟,那麼它就是個廟。但實際上這要看你怎麼理解,比如香港的廟街,它有廟嗎?」 楊開玩笑說,「在上市公司內,所有人員和業務,未涉及和你看到的跟宗教元素有關的存在,沒有一例直接從事這種活動的業務和人員」。

而對於在「財神廟」中所開展的香火、供奉財神等宗教活動,都是由當地的宗教管理部門、道教協會等行業主管部門、協會的指導和管理下,由教職人員進行,「道士們都是由道教協會派駐,以前有人質疑道士是我們工作人員假扮的,根本沒有的事」。

他說,可以明確的是,「所有你看到的跟宗教活動有關的活動,都是在相關的政府部門的監管和指導下進行的」。

曲江文旅認為,此類模式是其獨特的「大旅遊」樣本,「在整合區域資源,謀求綜合旅遊發展的同時,通過旅遊產業反哺區域經濟建設,帶動區域整體發展。 展示區的建成整合了樓觀區域的文化旅遊資源,打響了道文化品牌,以文化浸潤食住行遊購娛等旅遊產業鏈條,促進區域經濟溫暖增速,實現了文化傳承與區域經濟 雙贏。」

懸念

6月5日,國家宗教局一司副司長劉威在「宗教活動場所管理經驗交流會」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寺廟道觀是滿足信教群眾宗教活動需求的場所,是民間非營利組織。綜觀世界其他國家,從沒有將宗教活動場所打包上市的先例。發展市場經濟應該有邊界,要符合社會的基本底線。

在此,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在上海稱,風景名勝區內的宗教活動場所要協調好與旅遊、園林、文物部門之間的利益關係,尤其是「不得將宗教場所作為企業 資產打包上市」,「現在有些地方還對打包上市蠢蠢欲動,國家宗教局將會商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專門文件,明確政策界限,進行指導監督。」

王作安在強調反對寺廟宮觀以任何方式進行股份制、中外合資、租賃承包經營的同時也指出,需要對企業個人捐贈與投資參股行為加以區分,他說:「前者是可以的,而後者是商業行為,這種借教斂財的行為是絕對不允許的。」

曲江文旅人士稱,在國家宗教局表態後,當天就曾與服務機構緊急溝通其中的法律法規問題,「研究過政策問題」。

王作安當時強調,「國家宗教局將會商有關部門研究起草專門文件,明確政策界限,提出整治措施,進行指導監督。」不過,在政策界限明確之前,這可能仍然是政策盲區。楊濤說,「這對上市公司的重組進程沒有什麼影響」。

對於景區與宗教活動的關係,2005年由國務院頒佈的《宗教事務條例》稱,「以宗教活動場所為主要遊覽內容的風景名勝區,其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協調、處理宗教活動場所與園林、文物、旅遊等方面的利益關係,維護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

但到目前為止,對於相關景區能否上市,現有法規並未明確約定。

記者還發現,除財神廟外,曲江文旅的大股東曲江文投還投資有其他類似場所——法門寺文化景區,這可能同樣處於政策盲區。該景區同樣在千年古剎法門寺近旁新建,總投資超過20億,原藏於法門寺的一些佛寶,包括釋迦牟尼佛指舍利,已送至該景區供奉。

法門寺文化景區由陝西法門寺文化景區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經營管理,其投資方包括曲江文投、陝西延長石油、陝西煤化、金堆城集團、陝西文投、寶雞市法門旅遊開發建設有限公司等。

該公司也曾提出上市,去年5月,景區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兵曾宣佈法門寺景區兩年後擬赴港上市,不過近日,寶雞市市長上官吉慶對外宣稱,鑑於二期項目尚未開工,原本定於2013年上市的法門寺文化景區暫時擱置動議。

本報獲得的一份內部報告顯示,今年法門寺文化景區的經營目標是「全年經營收入1.3億元,全年實現利潤總額400萬元」,「圍繞『舍利』核心文化,做強佛文化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2

寧財神:文化產品經理的二次元產品觀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307.html

他在《非誠勿擾》裡曾提到,自己在沒老婆看著的時候,一下午花了70萬元。哪裡是財神,分明是散財童子。

「那70萬你到底買了啥?」

「佛珠和藏印。」這是他自認為成體系收藏中的一種。在寧財神上海的家裡,200平米的地下室全被用來放他的這些寶貝。

他幹過的行當也和他的收藏一樣龐雜。學金融出身的寧財神,炒過期貨,寫過網文;開過廣告公司,辦過文學網站;當過影視編劇,幹過話劇策劃。2006年擔任《武林外傳》編劇令他聲名鵲起。今年,他又擔任了《龍門鏢局》的編劇、監製,以及《非誠勿擾》的點評嘉賓。

作為一個出生於1975年的准大叔,他對世界仍然充滿好奇心。

因為寫東西想搜維多利亞時期的生活方式,搜出個賣銀壺的淘寶頁面,他就把淘寶每個銀壺賣家都搜一個遍。結果收集了十幾套古董銀器。

「傾一國之力做點漂亮首飾很容易,但這就是普通人家用的,代表了當時中產階級生活的品質。這才是真正的文明,平民的文明。它不是純手工的,是開模的,這裡就有一切現代文明的可能性。」

「再看我們清代那些設計,基本和老百姓沒什麼關係。你看到每一個很漂亮的壺,工匠一生做不了幾個,你感覺不到可複製、可規模化的東西。」

寧財神在努力尋找的,正是這樣一種可複製的藝術生產方式,這就是他的商業模式。

「我討好的是塔尖的人」

怎樣才能做個好編劇?

「其實這是個偽概念。對90後、城鄉結合部那些對未來生活有美好嚮往的小女孩來說,最好的編劇是郭敬明不是劉恆。你先把受眾想清楚,本質上它是個商品。脫離用戶來講好壞沒有任何意義。」

把劇集當作一個產品,那麼第一步就是要定義自己的目標客戶。

寧財神躺在自家沙發上和我說話。對面的書櫃只有寥寥幾本書,最惹眼的是《銀魂》和《火影忍者》的手辦。

他想取悅的用戶,不是天涯的「大多數」,也不是豆瓣的「文藝黨」,而是「二次元*」。

「我永遠不會招豆瓣喜歡。招豆瓣喜歡的都窮死了,我不想受窮。」在寧財神看來,真正的豆瓣青年既不看《龍門》,也不看《甄嬛》,他們可能得看《唐頓莊園》,還要能看懂其中每一個點。

最初的陣地天涯論壇他現在也很少看了。「天涯代表了那一個中國。那些聲音我認為都是假聲音,無論是對文藝作品的消費力還是對於公眾事件的傳播力,對媒體的影響力,他們都是在失語的狀態。」

產品推出1.0版本後,尋找到目標客戶的意見是最重要的事情。

寧財神最關注的評論來自微博和以動漫內容為主的彈幕視頻網站bilibili。

在《龍門鏢局》首播時,寧財神常常一連十幾個小時的刷微博看評論。好評略過,關鍵看差評,每一條差評他都點開對方的ID,分析是否是自己的目標人群。

「一種是《武林外傳》的粉絲,溫暖善良有懷舊願望,這種就算了。一種是高貴冷豔黨,靠說點俏皮話讓自己看起來有品位,我也不在乎。我在乎的是那些客觀、公正,可能今天誇過這部戲,明天又開罵的人。」

在bilibili上,寧財神驚喜地發現自己埋下的那些「梗」都被「二次元」愛好者們通過彈幕一一指出。

在這個網站上,他只蒐集從晚上片子上線到第二天早上十點半的那些評論,剩下的則被視為無效數據。

「這個時間段都是海外黨。有一定知識量,心態相對平和,很多其實也都沒什麼錢,但是看過更廣闊的世界,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看過大量二次元作品,受過大量敘事節奏和信息量的訓練。」寧財神這樣定義自己的目標受眾。

這個定義看起來頗為傲慢,似乎又入到「高貴冷豔」那一流去了。寧財神不知道如今是「得屌絲者得天下」嗎?

《紙牌屋》的成功讓電視劇從業者看到了用大數據來做一部劇的無限可能性。但在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從金字塔底做起,所需的大數據量的積累、分析,殊為不易。

更多時候,創作者都是在想像自己的受眾。那麼,三次元的婆婆媽媽和二次元的動漫迷,到底哪個才是最需要尊重的電視劇受眾?寧財神曾和朋友整夜爭論。

「所有文藝產品的傳播都是金字塔形的,我討好的是塔尖上的人。」寧財神對自己的觀點堅信不疑。

在寧財神看來,他所瞄準的「二次元」受眾,雖然在收入上不是塔尖,但是在文化輻射力上站在了塔尖的位置。正是這些人製造了近些年的各種流行詞彙。當他們對一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他們會用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方式影響周圍的人,而且是點對點的。在事件沒有娛樂性的時候,那些所謂的「意見領袖」是製造不出娛樂性的。但「二次元」可以大批量的自生產娛樂性。

「我很納悶大家怎麼沒意識到這點。」寧財神說。《武林外傳》在央視首播時,收視率奇差險些被停播。但正是因為帶有一定的「二次元」特徵,吸引了這些人,通過自傳播,才有了二輪、三輪收視持續走高。

歸根結底,寧財神在乎的不是「二次元」,而是大眾傳播。

「能描述下你抓住的塔尖嗎?」

「能描述也不能告訴你啊。第一它未必準確,第二確實是商業機密。」寧財神狡黠地說。

他蹲到電腦椅上,得意地展示自己剪輯的日語版《龍門鏢局》預告片。

「如果審查允許,這個最接近我的趣味。」

「那……很多人可能看不懂吧?」看著屏幕裡「基情四射」的劇情,以及最後致辭「那些年,被我挨個掰彎的摯友」,我有點懵。

「你看你又在預設那些假的用戶。這個版本在沒有大號推的情況下,是所有預告片裡轉發量評論數最高的,將近10萬條。」

「二次元就是全世界。它比你想像得更有影響力和持久力。因為二次元代表著好奇心、探索邊界的願望和相對溫和的價值觀。這樣的人肯定能影響生活裡周圍的人,他們在生活裡負責推薦作品,因為他看片量大。」

這些「二次元」同時也最殘酷。他們隨時吐槽,更慘是槽都懶得吐,轉身就走。

要抓住這些觀眾,寧財神摸到的訣竅是「大信息量」。但「大信息量」,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觀影。對於《龍門鏢局》首輪電視播放收視率的不甚理想,寧財神樂觀估計二、三輪播放收視會高於一輪。

「到二三輪觀看的時候你就會放鬆下來,看到和喜劇有關、和人物有關的東西。美劇《拔苗助長》就是這樣,它在Netflix上的討論熱度始終都沒降過,每次看都能發現新的東西。」

「與敵同眠」

與其說觀眾是「上帝」,寧財神認為觀眾更像是敵人。創作就是從頭到尾的作戰過程,他稱其為「與敵同眠」。「我在試圖控制你的情緒,你在試圖反擊不被我控制。我想讓你哭讓你笑,但你可能會覺得『這有什麼啊我都見過』。」

在《龍門鏢局》裡,觀眾吐槽最多的就是不好笑和愛說教。這也是文藝工作者一種常見傾向,在小心翼翼的討好觀眾並獲得成功後,難免要醉心於個人表達。但這是一個優秀的產品經理的致命傷。所以,商業劇作者都要經歷這個過程:受挫之後,再進行回調,努力尋找娛樂觀眾和個人表達的平衡點。

《龍門鏢局》失掉了這種平衡,劇集表現不穩定,寧財神覺得主要是自己編劇的問題。首次擔當監製的他被製片、營銷各種事務佔去了太多精力。

製片的難度首先在於《龍門鏢局》的景由片方自己搭建,而沒有選擇橫店。

「橫店是我覺得最不適合拍戲的地方。於正的戲場景都美輪美奐,但是很難相信人會在裡面生活。沒有細節,生活感的缺失導致每一個環節都不可信。」

自己搭景比橫店拍攝多花了1700萬元的費用,這便有了《龍門鏢局》裡驚呆小夥伴的植入廣告來填補虧空。有媒體根據這些植入廣告推測《龍門鏢局》的吸金能力,寧財神說廣告簽的快,真沒賺什麼錢。

「錢的事我不想談。」

他更願意談他與「二次元」世界的互動創作。這是產品升級2.0的過程,寧財神希望能做出一個品牌來,這意味著中國最接近歐美劇集的產品已經呼之慾出。

通過對網絡意見收集,寧財神重寫了《龍門鏢局》10集以上的戲份,馬上就要啟程去麗江補拍。

補拍是因為對作品不滿意。比如有的劇情太水、喜劇份量不夠、或爭議較大的人物、劇情。

但是寧財神也有一定要堅持的東西。比如舞台感、遊戲感,這就是他喜歡的趣味。

「新版是平行時空的概念,特別像遊戲。這是第一部大規模的大數據量互動後的產品,你會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網絡時代,這樣的實驗我覺得很有意義。」

《龍門鏢局》的二輪播映早已賣出去了,這樣的補拍並不能帶來收入。儘管主創們都不拿錢,還是要有數百萬的支出。

「如果要長期發展,必須把爛肉挖掉。我想把《龍門鏢局》做成一個品牌,投入三到五年來做它的各種可能性。就算我不寫了,也還是一個品牌。這就要求口碑儘可能好。」

要做一個電視劇品牌,寧財神最關注的不是電視台的收視率,而是網絡持續的點擊量、搜索量曲線,關注大家是趁熱看完、罵完就走了,還是會介紹其他人來看,不斷有新的觀影人群。補拍雖然在一定時間段看是吃力不討好,但以品牌為目的,卻是划算的。

「《龍門鏢局》有些遺憾,逼著我做了前所未有的嘗試。無論對品牌、對我個人還是對行業,都是個好事。這就逼著你品質不行的時候就要改,電視台會發現你花精力去改的話就是會更好,那以後電視劇發二輪就會有一個門檻。」寧財神說。

文化產品經理的堅持

我和寧財神坐在路邊等人,街對面保利劇院的外牆廣告不厭其煩地重播著《龍門鏢局》的宣傳片,秋風獵獵。在所有關於《龍門鏢局》的惡評中,最令寧財神憤憤然的一篇來自《新京報》的社會評論版。

「娛樂版怎麼說都行,普通觀眾罵再難聽都沒關係,但《新京報》社會評論版竟然說我『說教太多』。作為一個曾經有責任感的媒體,對於常識在不上網人群中的普及可能給社會進步帶來的好處,不但無視而且牴觸。我怎麼可能不生氣。」

主題先行,通過電視劇傳達「常識」,是《龍門鏢局》最受爭議,也是寧財神堅決不改的地方。

這些「常識」包括程序正義、網絡暴力、反對刑訊逼供、媒體人的自律等等。用寧財神的話說就是「文明時代的常識」。

但《龍門鏢局》夾帶的「公知」常識,遠不如《武林外傳》的生活常識那樣讓觀眾容易接受。

「現在一提常識大家就說公知又出來擺姿態了。或者你自己看很多書,會覺得這種道理我早就知道了,幹嘛要聽你說啊,還會有受辱感。但事實上這些就是文明社會需要的常識。常識的路比我們想像的漫長,我對自己洗腦後遺症的恥辱感都無處不在。」

「你也犯常識錯誤?」

「比如我去做《非誠勿擾》,覺得一個女嘉賓和那個男嘉賓很相配,各方面條件都合適,但她沒選他,我就質疑她動機了。雖然她也有可能動機不純,但愛情本來就是化學,不是社會學也不是經濟學,沒感覺就是沒感覺,我不能用我的審美去套她的。這是惡劣的『拉郎配』思想。幾千年了,我這種人還有這種媒婆觀點。這就是藥不能停。」為了這個常識錯誤,寧財神在新一期節目罕見地說了很長一段話,誠懇地和女嘉賓道了歉。

擔任《非誠勿擾》嘉賓讓寧財神在街上被認出來的概率迅速攀升。但他卻認為過去大家只是不知道寧財神長什麼樣子,自己的知名度沒提升多少,「從(微博)粉絲量變化就知道了。」

某種意義上,寧財神是在用微博感知大眾的。

面對二次元微博裡折射的三次元世界,寫喜劇的寧財神有時會感到絕望。

「有人一直虛構著一個還存在著儒家的道德社會,大家都還用這個標準要求他人,但其實我們早已不是長幼有序的社會,儒家早就已經崩盤。」

「你從互聯網中看到的世界怎樣的?」

「破碎的。有好有壞,相對均等吧。」

70後的寧財神看到了文革的尾巴,看到了改革開放,看到了嚴打。經過那段「吃得飽飯但吃不上肉」的日子,他說自己現在都會有物資匱乏恐懼症,本能的去超市就想屯東西。

「這些對你有什麼影響?」

「獨立,自給自足,對很多人、很多事沒有期待,保持距離,但有希望社會改良的願望。所以我們是最後一代理想主義者。」

寧財神在微博上說,決定給《龍門鏢局》裡的年掌櫃改個名字,以示敬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730

台彩總經理黃志宜出新招 造就三三二位百萬富翁 引爆刮刮樂熱潮背後的財神爺

2014-02-17  TWM
 
 

 

今年農曆春節,刮刮樂在全台一炮而紅,業績突破去年紀錄,締造兩倍佳績,台彩新春打出漂亮一仗,有賴成功的行銷策略與產品結構調整,而這些策略的背後,則有賴台彩總經理黃志宜努力居間協調與排除障礙。

撰文‧張舒婷

「你刮了沒?」今年農曆春節,帶動投注站業績成長的主力並非每次過年皆熱銷的大樂透,而是刮刮樂。

過年期間若打開臉書,不時就會看到親友上傳中獎的刮刮樂照片;更特別的現象是,進入彩券相關討論網站,幾乎七、八成網友的留言都是「好希望我被扣稅!」(註:不論電腦型彩券或刮刮樂,中獎獎金若超過兩千元,須扣稅兩成)是以往從沒出現過的現象。

「今年大樂透加碼,為買氣帶來一倍成長,但光是刮刮樂,就帶來五倍成長!」台北市和平東路飛來富彩券行老闆蔡天富表示。對全台灣最大「莊家」||台灣彩券公司來說,刮刮樂確實成為今年農曆春節最肥的金雞母,根據台彩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二○一三年)春節檔期,刮刮樂批售總金額約一五二億元,今年成長近兩倍,來到近三百億元。

溝通魔人

促成三十對有情人結良緣

關於刮刮樂的狂銷熱賣,不能不提到這位重要幕後推手——在台彩公司超過七年的總經理黃志宜。

黃志宜是老銀行人,一九七○年在彰化銀行擔任行員,八○年轉戰中信銀行,一做就是二十七年,陸續累積行銷、零售金融、法人金融等業務經驗,○七年退休前,他的身份是中信銀行台中區域經理。

在同仁眼中,黃志宜是典型的魔羯座個性,沉穩內斂、腳踏實地,「他的溝通力和執行力超強,不管再複雜難解的事,他都不怕麻煩。」也因為如此,二十二年前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的夫人辜林瑞慧成立「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時,她和女兒辜仲玉異口同聲選上黃志宜擔任中區分會會長。

關於黃志宜的溝通力與執行力,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例子,就是他三十年來扮演無數次的「月老」角色。擔任台中分行經理期間,行內一對男女職員感情甚篤,但因兩人同姓氏,女方家長堅持「同姓不能成婚」,黃志宜則以主管身份三度拜訪女方家長,前兩次取得對方信任,第三次見面時才談到這門婚事,說服對方「兩邊若無血緣關係,不應該反對。三個月後,雙方順利成婚。

近三十年來,黃志宜為無數員工、部屬、客戶扮演月老的角色,至今已有近三十對有情人因為他終成眷屬。由此,也能看見他熱心與執行力兼具的一面。

從中信銀退休後,在全球個金執行長黃思國推薦下,黃志宜出任台灣彩券總經理。他回憶,當接到黃思國的電話時,起初相當吃驚,轉念一想,如果能用自己的執行力,把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轉化為實際可行的方案,或許也能得到過去沒有的成就感。

執行高手

實現「點子王」薛香川構想「把創意變成現實。」黃志宜這樣的自我定位,在一○年薛香川來到台彩擔任董事長後,得到了最完整的發揮。相較於黃志宜,薛香川則隨時都有創意十足的點子發想,在台彩內部有「點子王」之稱,兩人合力打響的第一炮,就是一一年首度推出的大樂透「百組百萬」活動。

讓大樂透一券兩玩,另開出一百組號碼,「當時幾乎所有台彩員工都覺得,這個點子的執行難度太高,不過黃志宜還真是發揮了當年不怕麻煩的本領,硬是把董事長的點子執行到位。」台彩員工回憶。

熟稔台彩業務的黃志宜,決定先從協調內部團隊著手,發想執行細節,也發揮自己溝通協調能力。在各場會議中,他鼓勵各部門員工都要暢所欲言,詳述執行面的所有難處,不漏掉一絲一毫可能發生的執行障礙;對外,他則不厭其煩的與當時負責開獎的非凡新聞台溝通協調,最後終於掙得了長達一小時的新春開獎節目,又自己敲定了安心亞、蔡黃汝(豆花妹)等開獎活動代言明星,最後果然一炮而紅。

「百組百萬獎金」加碼活動締造當年一到二月業績超過三○二億元的驚人業績,連薛、黃兩人都感到意外,從此黃志宜也成為薛香川發想各式各樣點子時,最信賴的執行幫手。

「百組百萬」不僅大幅拉抬了大樂透買氣,也因為吸引人潮湧入彩券行,連帶為刮刮樂日後的熱銷奠定基礎。而在這個農曆春節,薛、黃兩人又是用了哪幾招,能讓刮刮樂的買氣熱到發燙?

首先是「檔期提前開跑」。有鑑於去年專為農曆年節檔期設計的兩千元「$2,600萬大紅包」刮刮樂賣翻天,今年台彩一改農曆年前一週才發行的模式,特地提早至國曆一月一日就上市。

踏實戰將

調整獎金結構衝出好業績

黃志宜表示,刮刮樂上市時間提早的好處,在於吸引民眾和親友在過年前,即可「揪團」集資搶購,而不是在「放假期間」才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額購買。不少經銷商在過年前就把批來的刮刮樂售罄,手上的現金又可拿去買下周發行的刮刮樂,在台彩加期加量的基礎下,經銷商又有充裕的現金流,周轉率自然衝高。

除了檔期提前開跑之外,彩券工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林俊福認為,台彩這次致勝的關鍵策略是「一舉拉高高面額產品發行量」。

根據台彩統計,今年高面額刮刮樂佔整體批購量的五成五以上,包括「$2,600萬超級紅包」今年發行五十億元,是去年的二.五倍;一千元面額也首度推出新款「大麻將」,所有一千元面額刮刮樂(大麻將、$1,200萬大吉利)發行量從去年的十五億元,激增至今年的五十五億元,成長近四倍。

每張一百到三百元的刮刮樂,有穩定的客源,但要如何吸引高面額刮刮樂的買氣?台彩採取最直接的方式:提高中獎率。面額一千元的「大麻將」、「$1,200萬大吉利」等產品,中獎率皆在七○%以上,兩千元「超級紅包」超過八○%,面額五百元的「金馬獎」中獎率更是百分百。

但台彩的聰明之處也在這裡;雖說「中獎」,但如果一張要價兩千元,中了一千元,到底是莊家贏?還是買家贏?答案很清楚。「台彩完全抓住了過年期間,民眾想討個好綵頭的心態!」林俊福以保證中獎的「金馬獎」為例:「如果刮的人一定有獎,中獎時告訴自己:我運氣不錯嘛!這是過年期間大家都想要的好兆頭,所以很適合作為紅包送人。」也難怪農曆春節一上市,初一、初二就賣到缺貨。

偏高的中獎率,還要搭配精心設計的獎金結構,才能奏效。黃志宜就說,「一個上億元獎金的吸引力,往往還不如一大堆的十萬、一百萬元獎項!」除了增設許多千元以下的小獎外,薛香川這次對刮刮樂的「超級紅包」也特地調整獎金結構,將二獎(一百萬元)增至三百個、三獎(十萬元)增至兩千五百個;首度上市的「大麻將」二獎(一百萬元)名額也多達三十二個。

薛香川解釋,就一般人的心理層面來說,「一百萬」、「十萬」是重要關卡,增設十萬元、百萬元獎項,對彩迷來說極富吸引力。

二○一四年是第四屆公益彩券的第一年,本屆經銷權期間長達十年,在薛、黃二人的聯手推動下,台彩公司一開春就透過刮刮樂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也算是討到一個「好綵頭」了。

今年少做2周卻有2倍業績

時間 2013年

(1/1~2/19) 2014年

(1/1~2/6)

一般面額總計 89.83 134.22 高面額總計 62.5 165 批售金額 152.33 299.22

單位:億元

註:高面額刮刮樂為售價500元以上者,包含500元、1000元、2000元。

資料來源:台彩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83

是台灣金融市場活水 還是過路財神?台版人民幣離岸中心 還有三大挑戰

2014-03-03  TCW
 

 

日前行政院高喊要讓台灣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但強敵環伺,香港、新加坡、倫敦皆來勢洶洶,加上台灣本身的法規制度、產品問題、政治考量,都讓台灣的人民幣離岸中心版圖,仍有不少難關待克服。

撰文‧張舒婷

二月二十日,行政院長江宜樺聽完金管會報告「發展具兩岸特色金融業務計畫」後表示,將持續鬆綁法規,以利台灣發展成人民幣離岸中心。一時之間,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議題,再成焦點。

「台灣人好像(對於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比較悲觀,可是其實台灣的潛力不比香港少。」澳盛銀行資深經濟學家楊宇霆獨排眾議,主要就是看好兩岸強勁的經貿往來關係,以及讓香港瞠乎其後的人民幣存款成長速度。

但江揆的發言,早已不是政府官員第一次高喊的目標了,只不過,什麼是人民幣離岸中心?對一般民眾、金融業乃至於企業界,又有何影響?

簡單來說,「人民幣離岸中心」就是中國政府認可和擔保的海外大宗人民幣交易地點;尤其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設定海外特定區域成為主要的交易中心,如此才能養成一定規模的資金池,所有人民幣的相關業務要啟動,都得從這個蓄滿水的池子開始。

優勢:存款成長速度快

事實上,早在二○一○年,中國就正式宣佈香港成為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領先起跑的香港,如今各方面表現都領先主要競爭區域;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十二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已來到八六○五億元,是目前台灣的四倍多。

香港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有成,其他國家也積極搶進成第二個離岸中心,除了台灣,主要試點城市還有新加坡、倫敦。

相較於香港、新加坡,台灣雖然起步較晚,不過也有急起直追之勢。前年八月,兩岸簽署《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開啟新台幣與人民幣清算機制;去年二月六日又開放DBU(國內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存貸業務。

不過台灣最讓其他試點城市羨煞的,除了人民幣存款驚人的成長速度,更重要的,是中國在去年一月兩岸金證會時允諾的人民幣一千億元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不僅高於新加坡五百億元、倫敦八百億元,甚至比「第一站」香港試點初期的七百億元還高(一二年十一月又增加至兩千七百億元),代表在人民幣尚未全面開放的階段,中國已率先准許台灣的資金匯入,進行投資,而且可投資的規模僅次於香港。

此外,自台灣開放DBU辦理人民幣業務以來,各家銀行爭相提供人民幣高利存款優惠活動,也讓存人民幣成顯學。

根據央行統計,去年十一月底,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一五五一億元;人民幣DBU存款也來到一一七三億元,這是香港六年半(○四年至一○年下半年)才達到的水位,而台灣只花了短短十個多月。

至今年一月底,國內人民幣存款餘額達二一四五.二二億元。日前渣打、星展銀行分別發佈預測,今年底台灣的人民幣存款可突破兩千五百億元、三千億元;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更在法說會上自信高喊,達到四千億元不是問題。

包括業者、外銀專家如楊宇霆,都看好台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但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則語重心長說:「台灣有台灣的優勢,但眼前還是要承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挑戰一:產品面不夠多元

主要癥結點何在?一是產品面不夠多元。今年一月,英國倫敦金融城市長吳斐娜(Fiona Woolf)訪台時,直言「台灣沒有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能力」,就是看到台灣境內人民幣相關產品及服務不足的問題。

目前一般民眾除了人民幣存款、基金外,選擇甚少。雖然去年十二月政府陸續讓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業銀行及建設銀行來台發行寶島債,但僅限專業投資機構法人購買。

曾銘宗說,目前金管會已在研究引入更多香港、倫敦的人民幣理財商品,包括基金、保單、其他衍生性商品,也會考慮雙幣別的ETF(指數型基金)和股票。「產品要多樣,才有辦法成為一個(人民幣離岸)市場。」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日後政府可發行雙幣別債券,或和不同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合作,開放人民幣商品相互掛牌,一起把餅做大,但以台灣目前產品太少、連寶島債都不開放一般民眾購買的情況來看,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挑戰二:欠缺回流機制

第二點,是所有業者最大的痛處:沒有人民幣回流機制。談到政府要將台灣打造成人民幣離岸中心時,國泰世華銀行董事長陳祖培不假思索回答:「回流機制當然最重要!要讓人民幣可以自由流出流入嘛。」人民幣離岸中心就像一個水池,為了保持這個池子的水源源不絕,水位低時,人民幣應當及時注入;如果水位太高了,也要有回流管道;如此一來,這個池子才能長保水源不絕,這也正是「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實際意義。

殷乃平也認為,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重點根本不在RQFII額度多寡,而是人民幣資金是否活絡,但目前國銀DBU的人民幣存款,高達半數以上缺乏去化管道,「是靜態不動的,簡直是一灘死水。」即使崑山試驗區、上海自貿區有特定的回流機制,但並非全面開放,只適用零星個案,形同杯水車薪。

「國內的人民幣存款成長速度太快了,而且人民幣不是全球流通的國際貨幣,如果人民幣無法回去,統統卡在我們這裡,怎麼可能不出問題!」某位公股行庫主管相當擔憂。

該主管分析,銀行吸收存款後的資金運用,攸關其整體營運能力,但目前狀況是:國銀吸收如此多人民幣存款,多數卻都轉存在中國銀行台北分行,賺取三%多利息,非但不利營運多元化,日後支付龐大存戶利息時,恐難以承受。

就連二月中旬,瑞信證也罕見地發表報告,警告國銀人民幣存款激增,擠壓了其他存放利差更高的外幣(例如美元),導致人民幣業務龍頭業者例如兆豐金、中信金,外幣存放利差均出現逐季下降趨勢,並非台灣銀行業之福。這一切問題,皆源自於沒有人民幣回流機制。

挑戰三:開放額度受制政治第三,還是兩岸之間無解的問題:政治考量。雖然中國允諾台灣一千億元RQFII額度,但其實這些條件都與《兩岸服貿協議》綁在一起,走出立法院審查後才算數,只是︽服貿協議︾卡關太久,導致RQFII額度遲遲無法啟動,更遑論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

不少等不及的金融業者,多次主張應讓金融業與︽服貿協議︾中的其他服務業者脫鉤,只是這樣的建議,也許礙於其他考量,並沒有被行政院採納。如今,在外患內憂不斷的市況下,江宜樺再提「人民幣離岸中心」,面對眼前僵滯的人民幣市場,人民幣究竟是台灣金融市場再起的活水,還是流過門前的過路財神,就看政策鬆綁的時程了。

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三贏藍圖

人民幣離岸中心

1.所謂「人民幣離岸中心」,是指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後,陸續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交易的地區,提供非中國居民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一般包括外匯兌換、存款、貿易結算、人民幣債券等2.目前中國開放香港、台灣、新加坡、倫敦四大城市試點

一般民眾

1.投資外幣時,多了人民幣可選擇,目前以存款、基金為主,今年3月可望再增加保單

2.換匯更便利快速

企業界

1.目前台商在中國,慣用美元來計價或結算;若改用人民幣,則可節省匯兌手續費等成本,還可更快取得中國外銷退稅2.可望享有更進一步的人民幣金流、融資、理財等服務3.有人民幣資金需求的台商,可以透過更多管道籌資

金融業

1.從人民幣存款,創造外幣衍生性商品的新需求,激發金融創新2.可創造更多非利息收入,包括手續費、TMU(金融商品行銷)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88

墓園生意經:毛利率高達80% 墓穴呈面積減少單價不降趨勢 作者:格隆匯 地瓜財神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91&extra=
談「墓」色變,這也許是許多人的寫照。但生老病死,終究誰都無法逃過。在去年年底內地墓園股——福壽園(01448.HK)登錄香港資本市場的前後,引起了不少人士的關注。福壽園登陸資本市場,墓園背後的生意經通過財務報表在公眾的視線中進行了公開。


其實,在香港上市的墓園公司除了福壽園之外,還有一家名為中國生命集團(08296.HK),這家墓園上市公司的生意區域除了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之外,還在台灣、香港地區有開展業務。也許從它們這兩家墓園公司的2014年半年報中我們能夠更加走進與瞭解墓園背後究竟是怎樣的生意經。


墓地銷售為頭等收入


翻查福壽園與中國生命集團這兩家公司的半年報後發現,墓地服務、殯儀服務與配套服務這三項服務成為它們主要的業務。其中,墓地這一項項目佔了最大的營收與淨利收入,殯儀服務居次,配套服務佔比最少。


根據福壽園的2014年半年報顯示,該公司營業收入約4.1億元,淨利潤約為1.28億元,墓地收入佔比約85%。該公司共有約6種類型的墓地可供外界選擇,每種墓地類型的均價從約26萬至3000多元不等。以成品藝術墓、傳統成品墓、室內藏的銷售量較多。


來自於安信證券的行業分析師表示,「福壽園的主要根據地集中在上海,公司墓地價格從1萬到1000萬元都有,平均墓地價格為15至20萬元。除了銷售墓地之外還有相關的墓地維護、刻字燙金、花盤出租等收費業務。每年的持續維護費用在千分之三左右,通常10年付清。」


「其實一般一個墓地項目投資在2-3億元左右,南方建設週期約為一年,北方約兩年,建成後1年盈虧平衡,5年可收回投資收益在20%左右,墓地通常都是5年後的收入會越來越好。」上述證券分析師表示。


而根據中國生命集團的2014年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約1700多萬元,淨利潤約為13.7萬元。該公司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越南都有業務涉及,其中以中國大陸的業務為主,佔到全公司營業額的80%。


同時殯儀館的相關衍生收入是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墓地的銷售佔了較大的百分比,不過中國生命集團並沒有披露較為詳細的數據。


毛利率高達80%,投資活動現金流出幅度極高


眾所周知,墓園生意背後的經營秘密武器就是其毛利率非常高。根據福壽園與中國生命集團這兩家公司的半年報披露,毛利率能夠達到80%。


不過,中國生命集團並沒有介紹香港、台灣、越南地區的經營毛利率,只介紹了在中國地區的經營毛利率能夠達到80%左右。


但無獨有偶,兩家公司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都有大規模的下滑。福壽園的投資活動資金流出達5.1億元,而在去年同期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出只約600多萬元。中國生命集團的投資活動資金流出則約為2300多萬元,去年同期投資活動則為正數約1200多萬元。


相關香港行業證券分析師認為,「其實墓園的擴張更多的是通過收購併購的方式來進行擴張,像福壽園與中國生命集團在自身的半年報裡面也有提及往後主要通過收購併購的方式來擴張網點,或者簽訂協議的方式來擴大服務的網絡。所以出現投資活動現金流流出的額度大幅提升的情況,與這個行業的相關戰略規劃極有關係。」


墓穴呈面積減少單價不降趨勢,虛擬墓穴網上拜祭難流行


同時,在近期向了一些墓園業內人士得知,在墓地中最熱銷的產品其實就是一些價格在1至6萬左右價格區間的小型墓地與室內葬。


該業內人士表示,「其實現在銷售墓地的收入並不是在銷量上做文章,而是通過墓穴的小型化、精緻化來滿足穴位的需求。墓穴的單位面積大幅下降,但單價並未降低,甚至有提高的趨勢。」


「特別是室內葬,以前一個室內葬也就是價格在6000元左右永久性使用,但現在價格要2萬至3萬元,而且使用年限只有約30年。室內葬應該是未來墓穴發展的新方向,因為相對而言價格要便宜一些。至於樹葬、虛擬墓穴等一些新型的方式也許現在還沒有達到一個接受點。」上述人士表示


在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關於虛擬墓穴網上拜祭很早及出現在公眾的視線,但一直不怎麼流行。據瞭解,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墓園都有推出網上拜祭靈位,但不得自由註冊,需要家屬進行對應的登記,有專屬的帳號密碼才能登錄。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網上拜祭靈位,家屬可以上傳逝者的生平傳記、紀念文章、個人照片等。網上拜祭這一塊相對實際的收費對於墓園而言是很少的,頂多是個噱頭。而且國人對於虛擬墓穴,網上拜祭這種方式,從一定程度而言還是認為是對先人不尊重的表現。所以從現階段而言這種方式難以流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61

揭秘阿里巴巴“財神爺“:神秘的蔡崇信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16/145720.html

在高成長企業中,有幾種人才難以在團隊中培養——懂資本的人才,財務、法律人才。因為這幾種人才不僅要懂專業,而且需要經驗。一般的公司多半是在上市前引進這樣的人才,但蔡崇信在阿里創業的當年加入,極大地加強了阿里巴巴駕馭高額資金,以及多次在國際資本市場融資的能力。在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前,蔡崇信擔任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超過十年,堪稱阿里巴巴的“財神爺“。

\“像蔡崇信這樣的人不可能在公司內部培養出來,只能從公司外部找,但多半公司找的時候已經是快要上市了,他們來的目的就是準備上市。而前期創業者把該犯的錯誤已全部犯過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有些投資上的錯誤根本不可逆。”馬雲曾這樣說。

還有一些公司很幸運的是夫妻中有一人諳熟資本市場,這樣的公司運作上市的能力也很強,如SOHO中國的張欣來自高盛,當當網的俞渝來自華爾街。

上帝給馬雲送來了蔡崇信

蔡崇信在一個顯赫的律師家庭出生, 1990年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後,在紐約的蘇利文&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擔任稅務律師。三年以後,他轉到了私募股權行業,開始尋求一個做決定的角色,而非顧問咨詢。他開始在一個小型的私募公司中任職,隨後搬到香港,為總部在瑞典的AB投資公司工作。

1999年3月10日推出的阿里巴巴英文網站,一度得到《福布斯》《新聞周刊》等國際權威媒體的報道。當年5月,蔡崇信從香港飛到杭州,代表公司到中國內地尋找投資項目。很自然的,他見到了馬雲。

那次,馬雲主要向蔡崇信談了自己“芝麻開門”的夢想,談自己要做全球最佳B2B,要做80年企業的遠大理想。之後,蔡崇信參觀阿里巴巴公司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里頭黑壓壓坐著20多個人,地上滿是床單,一群“瘋子”在那里喊叫著、歡笑著,仿佛一個吃大鍋飯的大家庭。

那年晚些時候,蔡崇信再次來到杭州,帶來了他懷孕的妻子克拉拉以說服她同意,那將是他們三個孩子中第一個。也是那次旅行中,馬雲和蔡崇信泛舟西湖,在那里商討了阿里巴巴未來的遠大計劃。

35歲的他向馬雲毛遂自薦願意辭職跟隨,而且還帶著太太同行,以示決心。

當時的阿里巴巴前途茫茫,馬雲只付得起人民幣500元月薪,哪請得起“年薪300萬港幣”的蔡崇信?但蔡崇信心意已決。他脫下名牌西服,卷起袖子成為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之一。

當時蔡崇信的收入,用馬雲開玩笑的話就是“可以買下幾十個當時的阿里巴巴“。至於蔡崇信當時為什麽執意要加入阿里巴巴,我們已不得而知。但相信,1999年,他一定看到了未來互聯網世界的前景,一定看到了馬雲這樣一個團隊實現這個前景的能力。

最重要的合夥人

蔡崇信毫無疑問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人之一。在阿里巴巴的合夥人制度中,有兩個人是永久合夥人,一個是馬雲,另一個是蔡崇信。

蔡崇信在加入的時候就任CFO,並開始著手註冊公司。他為18個創始人準備了一個完全符合國際慣例的英文合同,上面明確了每個人的股權和義務,合同做的滴水不漏。在早期,是他幫助阿里巴巴明確了自己的員工持股制度。早年有報道寫過蔡崇信是如何在小黑板上給阿里巴巴的同事們解釋股權、期權和財務制度。

蔡崇信的到來,使得阿里巴巴開始真正規範化運作。另外,既精通法律又精通財務,且熟知國際慣例的蔡崇信為阿里巴巴與國際化大公司的合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時也增強了風險投資對阿里巴巴的信任感。

阿里巴巴的幸運在於,在事業開始發展的最早期就有了一個解決一切財務,法律疑問的守護神。馬雲應該心里會非常感謝,在自己事業騰飛之前就擁有蔡崇信。

接下來,是他幫助馬雲進行每一輪的融資,操刀阿里巴巴的兩次上市——2007年阿里巴巴B2B上市和這一次的集團整體上市。

給阿里巴巴帶來第一筆投資

1999年正是互聯網泡沫最高潮時,也就是說是最容易找到投資人的時候。此時馬雲和蔡崇信來到舊金山矽谷融資,一周時間與幾十位投資人見面卻最終一無所獲。這也就是馬雲最近在阿里巴巴美國路演時的吐槽“當年我們想要200萬美金,卻沒有人給我們“。馬雲在前三次創業中,並沒有與國際投資者打交道的經驗,此時的阿里巴巴一是不知道怎麽賺錢,二是獲取用戶的難度極大,此時的蔡崇信就更顯得重要。

在融資方面高不成低不就的時候,蔡崇信與高盛一位舊相識的偶遇促成了阿里巴巴第一次500萬美元的融資。1999年8月的一天,也許這一天應該被阿里巴巴所銘記。蔡崇信真正酒店里與一家投資商談判,在中途休息的時候,他在酒店大廳遇到了當時任職高盛公司的一位老朋友,這位老朋友在高盛公司的職務是香港區投資經理。二人敘舊閑聊中,蔡崇信從朋友口中得知,由於全球互聯網經濟的熱潮,高盛也開始關註互聯網行業,有意向中國進行一次嘗試性的投資。聽到這個消息後,蔡崇信立刻意識到這對阿里巴巴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經過這位朋友的引薦,高盛公司在了解了阿里巴巴的基本情況後,決定派人到中國對其進行考察。經過考察,高盛認為阿里巴巴很有發展前景,便開始與阿里巴巴談判投資事項。

經過談判,高盛偕同富達投資(Fidelity Capital)和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Investor AB等向阿里巴巴註資500萬美元,給這個創始資金僅50萬元的新創公司註入了新血。高盛當時的500萬美元可謂幫助阿里巴巴度過了創業初期的寒冬。據媒體報道,此輪投資人共獲得阿里巴巴40%的股權。阿里巴巴獲得了歷史上第一筆“天使基金“。

蔡崇信作為阿里巴巴的“財神爺“,第一次為阿里巴巴在最需要錢的時候,融到了第一筆投資。除了促成了高盛的投資外,我們看到了投資機構中還有蔡崇信原來的老東家瑞典Investor AB,可以想象蔡崇信的背書起了多大的作用。

兩次對孫正義說NO

在阿里巴巴第一次融資成功之後,資金對阿里巴巴來說短期內已不再是問題。但這時候另外一個著名的投資人找上門來:軟銀創始人孫正義。

據之前的媒體報道,在第一次孫正義聽了馬雲僅僅6分鐘的演講,完全沒有對阿里巴巴進行實地考察的情況下,孫正義就決定向阿里巴巴註資4000萬美元,但是他要求占有公司49%的股份。

自從見過孫正義後,馬雲與CFO蔡崇信赴日本與孫正義面對面做了一輪談判,孫正義再次堅持4000萬美元。馬雲聽完出價後心潮澎湃,覺得應該是這樣了,但蔡崇信說no,嚇了孫正義一跳,最後調整為3000萬美元。回來後馬雲進一步反悔只要2000萬美元,不難想象這個調整中蔡崇信的意見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那個時候要來4000萬美元的話,阿里巴巴的股份會被稀釋更多。不僅如此,蔡崇信調整融資額度對阿里巴巴的格局是有利的,這一點,作為創業者馬雲的經驗肯定是不如資本市場有運作經驗的蔡崇信的。

馬雲曾經在《贏在中國》節目中誇贊過他的CFO,“像蔡崇信這樣的人不可能在公司內部培養出來,只能從公司外部找,但多半公司找的時候已經是快要上市了,他們來的目的就是準備上市。而前期創業者把該犯的錯誤已全部犯過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有些投資上的錯誤根本不可逆。“

1999年剛開始創業不久的馬雲就有了在國際投資機構工作過得蔡崇信,讓馬雲從創業的開始就少走了很多彎路。馬雲之幸也!

2004年和2005年,蔡崇信再度替阿里巴巴籌資8200萬美元,並合並雅虎中國,這兩次重要的翻身,不僅讓阿里巴巴有充足的資源建構淘寶網,也因此合並雅虎中國。盡管這筆豐厚的投資,也讓阿里巴巴犯下了一系列諸如盲目進入搜索領域和並購雅虎中國後文化融合失敗等問題,但因此而再沒有財政之憂的阿里巴巴坐穩今天中國第一大電子商務的寶座。

其中,蔡崇信2004年四處奔走找錢,第一個想到的地方就是他從小長大的臺灣。經他牽線,中信辜家、富邦蔡家等好幾家臺灣企業家族,都私人掏錢參與增資。

過去十多年,蔡崇信一直擔任阿里巴巴的財務官,直到最近才交棒,轉而擔任集團執行副主席;但無論職銜如何改變,阿里巴巴上上下下的員工都清楚,“只要是財務、投資的事,找Joe蔡就對了!”他就是阿里巴巴集團的財務、投資“總負責人”,所有阿里巴巴的資金調度、轉投資、募資入股,全部由他統籌負責。蔡崇信身負的業務敏感性,不言而喻。阿里巴巴B2B 2007年在香港上市,蔡崇信自然是最後的操盤手。

阿里“大買家”

最近幾年,阿里巴巴加大投資戰略布局,在資本市場上扮演著“大買家”的角色,而蔡崇信又是大買家背後的大買家。據《創業家》&I黑馬報道:

2009年之前,阿里可追溯的投資案例並不多。除了雅虎中國的投資,僅有2005年12月的一拍網,2006年的口碑網,2007年的百世物流,2008年的PHPWind等幾樁案例。

2008年年中阿里資本成立,這是帶有典型財務投資色彩的公司化VC。通常,財務投資者更看重投資回報率而非產業鏈地位。阿里分散在B2B、淘寶等各個子公司的戰略投資部,則承擔起產業鏈布局的重任。

這之後至2011年年末,阿里的投資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市場上公開的項目接近30個,美團網、搜狗、丁丁優惠券、華數淘寶、名鞋庫、萬網、星辰急便、易圖通等大手筆盡皆出自這個階段,而投資總額也超過6億美元。

2012年下半年起至今,除了高德軟件和新浪微博,阿里先後投資丁丁網布局O2O,收購蝦米音樂成為集團第25個事業部,成立眾安在線介入互聯網金融,加上尚未公布的友盟、陌陌、UC優勢科技等一系列移動互聯網投資,阿里巴巴迎來第二波投資並購高峰期。

盡管阿里巴巴後期引入前北極光創投副總裁張鴻平擔任阿里資本董事總經理兼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但蔡崇信在這些投資並購案中仍然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

如今,旗下擁有淘寶網、天貓、支付寶等網站的阿里巴巴即將掛牌上市,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的上市已被人們整整討論了大半年。

但能夠拍板決定阿里巴巴花落何處的,除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另外還有一個人,也就是蔡崇信。

2013年9月,阿里巴巴正與香港證交所隔空爭論之際,阿里巴巴決定向港交所遞出一封信,說明他們所堅持的“合夥人制度”理念;但這封信的落款署名,不是馬雲,而是“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及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

9月19日,阿里巴巴將在紐交所上市,融資額將高達240億美元。阿里上市後,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將成中國首富,阿里巴巴也將成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即便縱觀整個美國歷史,這也很可能是最大規模的上市。而這個史上最大規模的上市就是由蔡崇信主導的。

神秘的“財神爺”

根據根據阿里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集團首席財務官蔡崇信的持股量和持股比例分別是83,499,896股和3.6%。而根據阿里巴巴16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蔡崇信的身價也將達到57億美元,阿里的財神爺名副其實。

但是蔡崇信卻是阿里巴巴“最敏感”的人物。當記者向阿里巴巴的員工一問起他,每個人都閉嘴,“他不能談!”為什麽?“他太敏感了,要我談馬總(指馬雲)都可以,就是不能談他!”

蔡崇信毫無疑問是阿里巴巴重要人物中最少接受媒體采訪的人之一。

在一次少見的采訪中,他對《福布斯》雜誌說:“我以前是個律師,懂得如何設立公司,並且能幫助公司籌集資本。我知道自己擁有其他人沒有的知識,所以他們在那個方面很信任我。在我擅長的世界里,我感到非常自信、非常自如。我沒有想過大包大攬,我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麽。

這短話可以清楚地表明蔡崇信在公司的職責和分工。

阿里巴巴始終將蔡崇信隔絕於媒體之外。至今為止,蔡崇信也只接受少量英文媒體的采訪。原因可能是公司認為擁有海外背景的蔡崇信,會讓西方媒體感覺更親切。但是大多數中文媒體提出采訪要求,阿里巴巴都會禮貌拒絕。

對於公司而言,如果只能有一個人來代表公司,讓所有媒體的聚光燈都打在他身上,讓他接受所有的贊譽和毀謗,讓他成為公司的象征物來接受所有針對公司的批評和指責,那麽這個人只能是馬雲。這是創始人的宿命,也是創始人的責任,哪怕他最重要的合夥人也替代不了這個角色。因為對於公眾輿論而言,公司只能用一個聲音講話,太多的聲音,只會讓一個公司的形象變得模糊。

馬雲找到了蔡崇信,並充分信任他在財務與資本上的能力: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能在這樣一個全球性公司的萌芽期就加入,這是命運對雙方的眷顧。但這種好運氣也必須加以克制。在幾乎所有需要聆聽阿里巴巴的聲音的時候,蔡崇信都會安靜地向後退一步,這正是克制。他和阿里巴巴都知道,他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是什麽。

 

本文由《創業家》&i黑馬記者 許妙成 根據王利芬所著《穿布鞋的馬雲》、《大買家阿里:只投自強者不做接盤男 敢買敢丟》等公開資料整合,轉載請註明出處。


財神好關照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209378

  淺水灣的「財神」,果然有好關照。

  年初四到淺水灣閒逛,見一菲國遊客用鈔票在「財神」手持的「五路進財」上磨了一會,並吩咐同行的女友人照辦,並叫她們回去後去買六合彩,也許會有好運中獎。

  他們走後,我依樣畫葫蘆,抽出一張五百元鈔票也上前去磨了一陣,祈求會有好運。

  我甚少買六合彩,於是今天晚上就以那張五百元鈔票下註買馬,果然中了個「滿堂紅」,為近年來罕見的好運,雖然只贏了約一千元,已經是近年來賭馬最好的成績了。

  當然,能賭馬贏錢,除了運氣之外,還須有基本的賽馬知識才能有所收穫。

  今天贏錢,不免有所感慨,皆因靠的是「換人」馬及「加分」馬。

  韋達,一位十三屆的冠軍騎師,想當年於馬圈是如何的一位叱咤風雲人物?哪料到今天淪落至連一個見習騎師也不如,騎功一落千丈,除了嫡系的坐騎之外,幾乎所騎之馬逢出必輸;蔡明紹,出道首年曾經風光無限,一度被譽為馬壇上的「明日之星」,豈料數年下來成績也是一落千丈,已非昔日可比,雖然他的師傅告東尼對他非常關照,經常給他坐騎搏殺,奈何他自己不爭氣,坐騎因此而流失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這兩位「昔日的明星」,輸掉我不少錢,以致我把他們列入了「黑名單」,他們上陣,我一概不投註他們的坐騎。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發現他們的坐騎一旦換人經常都能有「脫胎換骨」的演出,於是跟著這條「路」投註,居然經常有意外的收穫,今晚贏錢,這正是途徑之一。

  另一類馬是「加分」馬,我一向有研究馬匹出賽後的加分情況,凡是加分超出正常範圍的馬咫我都列入了投註對象,也因此經常有意外的收穫。

  今天晚上正是靠「換人」馬及「加分」馬混合買了一條位置過關四串一,十元的投註居然有六百多元的回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今晚贏錢,再一次印證了一個事實,一個人過去縱使如何風光,也有衰退的一天,韋達及蔡明紹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風光日子消逝了就不宜繼續有所憧憬;相反的,對某一種數據既然有信心,就必定要有所堅持,不宜因為一時的失利而動搖了自己的信念,憑著上述的兩點,在投註賽馬之時的確讓我省回不少冤枉錢。

  下次到淺水灣走走,真的要再去拜拜財神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0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