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政府荒謬KPI 全揭露

2015-05-25  TCW

你報稅了嗎?每年五月的報稅季,也是政府擬定明年度施政重點的時刻,它攸關你的稅金如何被運用。

占中央政府總預算近九成、約一兆七千億元的行政院,旗下三十四個部會,明年度的「關鍵績效指標」(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也是在今年五月提出;政府明年要做的事、要花的錢,都在近期擬定。

「有智慧的首長,首重研考部門」,這是曾任研考會主委的總統馬英九的名言。在他第一任期開始沒多久後,研考會便著手研議改變政府績效制度。

二○○九年起,行政院引進企業界的做法,要求旗下部會建立可用數字管理的KPI,改變長久以來公務體系都用文字說明、預算達成率來表述績效;從過去只會寫「花了多少錢、做了什麼事」,改成數字化的「達到什麼效果」。

從出發點來看,這做法值得鼓勵。若將政府比擬為企業,KPI可幫助政府管理現代化,由股東(人民)選出的董事長(總統)提出願景目標,CEO(行政院長)提出方向,各級經理人與員工依此設定KPI,向目標邁進。每年的KPI,讓中華民國公司的員工和股東們,可以有清楚檢視具體成效的依據。

為了解政府實施KPI制度的效果,《商業周刊》展開近兩個月的調查採訪,鎖定行政院預算前十大部會,訪問四位前現任部長、次長級官員、十八位該領域專家,以及十七位中階與基層公務員。

這個調查採訪,讓我們經歷了一場荒謬之旅。對於這套KPI,從官到民,從上到下,人人都很無奈,人人都不滿意,卻年年都這麼做。怎麼會這樣?

只學皮毛,內容荒腔走板319項目多不關鍵、不績效,也沒指標

十大部會今年預算合計一兆五千 億元,占行政院近九成預算,這些稅金,會換來什麼樣的績效?

結果發現:政府的關鍵績效指標,高達八成,不K,不P,也不I。

一,不K(不關鍵)。今年行政院所屬機關的KPI合計七百二十六項,其中十大部會的KPI共三百一十九項,竟比啟動的第一年暴增了八九%。

「我當初跟他們說每個部會只要列八個KPI就好,但後來沒辦法……公務系統很有意思,你不放,他們好像就覺得自己不重要,」任研考會副主委時推動KPI的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坦言。

哈佛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柯普蘭(Robert Kaplan)是績效管理權威,行政院這套KPI就是師法他的理論。柯普蘭把KPI比喻為飛機的儀表板,儀表板上只會列出最重要的指標,例如高度、速度、燃油量等等,不會把飛機內所有狀況都列進去。

我們檢視政府KPI,項目多到就像把飛機廁所裡的衛生紙消耗量,都放在機長的儀表板上那樣。十大部會的KPI,有多達五六%的項目一點也不關鍵。

例如,國防部要「提升精神戰力」,其KPI之一,竟是「專案教育到課率一○○%」,也就是莒光日該上課的都要到。但,軍隊裡有人敢蹺課嗎?這指標未免太容易達到,更不用說它是否為精神戰力最重要的指標。

二,不P(不績效)。台大會計系教授杜榮瑞分析,KPI的目標、指標必須是可作業化、可操作,因此,檢查KPI的好壞,最重要是從目標是否具體、衡量指標是否能夠反映目標,層層推演都須合乎邏輯,才能奏效。

十大部會中,約有一成的KPI在有效性的邏輯上不合格。例如,內政部有個「深化民主改革,落實人權保護」的關鍵目標,KPI卻是「補助地方修建殯葬設施十八處」。這政策並非不該做,但目標與手段卻嚴重脫鉤。

三,不I (不指標)。杜榮瑞指出,量化的績效指標,可能的濫用就是設計容易操弄的數字,因此看起來科學、客觀的統計數字,也需要檢查是否暗藏玄機。

衡量數值「唬弄」現象,占十大部會KPI的一五%。

例如,農委會在「調整農業結構」目標中, KPI卻列了「輔導青年穩定從農一百人」,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批評,以全台約八十萬農戶,下一代繼承家業就輕易達標,農委會太混了!反觀現行休耕補貼政策,讓年輕人想務農卻找不到農地,KPI卻隻字未提改善方案。

事實上,十大部會還有不少KPI是「不K、不P、不I」三者兼具。例如「落實防疫」是今年衛福部關鍵目標,該部給自己訂的指標之一是「有三十五篇論文投稿、接受或刊登於SCI學術期刊,而論文內容有助於防治疾病策略參考」。

能產生合乎國際期刊水準的論文,不是壞事,但它是最關鍵的事嗎?它能反映防疫落實度嗎?又如何判斷三十五篇是否合理?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系教授張四明解釋,政府要做KPI的難度遠大於企業,因為績效的內涵更多元,加上有的部會業務包山包海,首長又異動頻繁,既要熟業務、懂管理,又願意花時間去盯的首長,一位難求。

我們採訪了三位較敢言的卸任部會首長,包括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前交通部長葉匡時,竟都坦承,他們在當首長時「根本沒看過KPI報告」。

李鴻源當時認為,KPI只是研考會要的形式報表,所以不看,如今在我們要求下第一次逐項檢視內政部的KPI。「很多都是柴米油鹽,沒有真正的重點,沒有分級分類,輕重差很大……,」他邊看邊嘆。

當看到在他任內已完成的國土規畫庫地理資訊系統,今年列出「使用人次成長率五%」的KPI,他丟下報告說:「這什麼跟什麼,連柴米油鹽都不是,這種東西怎麼可能會有感!」

葉匡時解釋他在交通部長任上太忙,沒時間看KPI報告。他認為政府實施KPI的問題,一是太強調投入,而非產出,二是「一定弄自己做得到的」,三是形式化,有做就好。但他補充,「這是必要的儀式行為,」不能不做績效評估,這套制度不能廢,如果首長有心,還是會改善。

胡亂考核,讓政府滿身病預算亂花、施政無感,公務員變瞎忙

至於行政院長毛治國是否重視KPI?對於我們的提問,他透過幕僚答覆,「對這方面問題非專業」,拒絕受訪。

政府的KPI設計不良,會有什麼後果?

首先,可能造成政府亂花錢。例如教育部和內政部,都把興建自行車道的長度列為KPI,項目重複。另諸如「補助興建國民運動中心四座」、「累計補助三千六百位老人裝置假牙」,為了拚達標,花錢的必要性就可能被忽視。

李鴻源以他任內的台北港親水步道為例,他認為台北港淤積問題更嚴重,但部屬放著不管,而要執行已爭取到經費的親水步道。「有時候,沒達到KPI,反而才是對的,」他說。

其次,造成施政與民意的落差加劇。

行政院有八成的部會,認為自己去年的各項KPI有八○%以上達標,前年更有三分之一部會自評績效一○○%,也就是所有KPI都圓滿達成。

對比那兩年,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的調查,人民對馬政府總體打的分數,都是四十四分。再比較IMD(洛桑管理學院)競爭力名次,台灣的政府效能近三年連續大跌。

政府在國際指標和人民的心目中都搞砸了,卻自我感覺良好。教育部、客委會還曾連續三年給自己滿分,經建會(國發會前身)、科技部也曾連兩年自評KPI百分百達成;但台灣教育環境、國家發展方向和科技研發、學術成就,真有像這些部會自我感覺的那般良好嗎?

「自己出題目、自己寫答案、自己打分數,當然都一百分……政府還滿好幹的,」政大勞工所副教授張其恆笑說。

困難而需要政府魄力解決的事,反倒不列入KPI,例如十二年國教、私校退場、農地濫用、大面積閒置國有土地的規畫、食品安全的漏洞、無競爭力產業的無效補貼、軍紀敗壞等。「飛機儀表板」上該有的重要指標,卻在汗牛充棟的表單上消失。

其三,造成公務員「瞎忙」。行政院有近十五萬名公務員,許多基層都為應付KPI而忙碌,民眾卻無感。「每個人都在寫報表,寫的人氣得半死,但寫出來也沒人會看……,很多重點沒在這裡面,那是沒有生命的東西,」李鴻源說。

沒重點、瞎忙,背後原因,除了首長不重視,還有它與政府預算、公務員升遷考績,通通脫鉤。每一項KPI要花多少錢,政府沒有列出來;KPI達標與否,只是讓該項目執行主管和部屬得以記嘉獎、記功或記過,不是考績的直接依據。

用對指標,新加坡有效率只列成果型指標,徹底檢視外部效應

以政府效能揚名國際的新加坡,與我國政府執行KPI的最大差異,就是前者與年度預算掛鉤,與官員、公務員的薪酬獎懲掛鉤。

另一差異是,新加坡規定KPI只能採用「成果型」指標,但台灣卻出現許多「投入型」、「過程型」指標。

國發會管考處長何全德,拿出一張給各部會看的KPI類型說明表,第一句話就是要各部會設計KPI時,以產出型或成果型指標為主,盡量避免採用投入型或過程型指標,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以自由經濟區為例,「投入型」是指政府所投入的資源,例如完成修訂相關行政法規幾項,「過程型」則是對外活動,例如辦幾場說明會、參與說明會人次等等,「產出型」則是推動自經區進駐業者的家數,若用「成果型」指標,就是政策帶來的外部效應,例如自由經濟區產值占GDP的比率。

但依此檢視行政院KPI,它們彷彿說著:「我告訴你我在做什麼,但請你不要問我做到了什麼。」

這場調查採訪之旅,許多部會主管、承辦人員,對於我們提出的各種疑慮大多表示贊同,當我們引述邏輯不通的項目時,其中幾位還忍不住笑出來說:「對啊,我也覺得怪怪的。」也有受訪者期待經由我們的報導,能引起部門首長和外界的重視,「讓這(績效管理)工具可以好用一點。」

這是一個關於你的錢、政府的人、國家的競爭力,因為KPI徒具形式,而虛耗空轉的故事。要改變它,就要先重視它,這是我們進行台灣首度政府KPI大調查的衷心希望。

【延伸閱讀】什麼是KPI?

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用以衡量一個組織的工作成效。它採目標管理,由組織使命、願景、關鍵績效目標,一層層推演,設定具體可行的量化指標,讓各層級成員有所依循,並做為年度考核賞罰的參考標準,是企業界常用的管理工具。

■ Key關鍵:最重要的項目,求精不求多。例如上層機關不應拿下屬的例行瑣事來當關鍵大事。■ Performance績效:達成目標的方法必須有效、與K有密切關聯,最忌牛頭不對馬尾、邏輯不通。■ Indicator指標:必須能夠具體衡量、有時限,預期的數值也要具備挑戰性或成長性,而非輕易達成。

【延伸閱讀】十大部會KPI總體檢,81%指標有問題

■ 56%指標 不Key不K (key)—不關鍵,瑣碎、不需要列為「部」級的小事或例行事務。

■ 10%指標 不Performance不P (performance)—不績效,目標與指標邏輯不通,或者純花錢,不該算績效。

■ 15%指標 不Indicator不I indicator)—不指標,指標公式有問題,投機取巧或目標值太低。

■ 好指標13%■其他6%

註:行政院10部會KPI共319項,資料截至4月27日。 整理:田習如、張瀞文

【延伸閱讀】政府自我感覺太良好,逾8成部會自評80分以上

各部會自評所有KPI項目的達成率■ 100分

2部會(外交部、台灣省府)

■ 90-99分11部會(原民會、陸委會、故宮、工程會、交通部、國防部、勞動部、金管會、法務部、主計總處、人事處)

■ 80-89分15部會(環保署、原能會、省諮議會、國發會、退輔會、海巡署、衛福部、文化部、僑委會、公平會、科技部、教育部、中選會、財政部、通傳會)

■ 70-79分5部會(客委會、內政部、蒙藏會、福建省府、經濟部)

■ 60分1部會(農委會)

* 民調對馬總統及執政團隊總體評價: 44分註:自評成績是指各部會自評所有KPI項目的達成率,此處以分數表示。100即當年每項KPI都達成。2014年為目前最新資料。資料來源:國發會 整理:吳和懋

同一件事,政府手段輸星國一大截文●田習如

在IMD(洛桑管理學院)的政府效能排行榜上,新加坡近六年來平均排名第二,我國則是第十。即使新加坡並非完美,但政府效能這塊卻值得借鏡。

觀察新加坡各部會的KPI,不但跟自己過去比,也跟國際比。簡明扼要的表格上,會列上過去四年的數字,以及國際排名,做橫向、縱向比較。

其指標設計也較從人民的角度思考,例如教育、醫療費用的負擔能力,交通、就醫便利性,以及從附加價值來思考產業的成長,都是以「成果型」來設計,而非做得多就好。

舉例來說,同樣要提升陸路運輸水準,我國交通部的KPI是「每月汽車客運量一億一千一百萬人次」,新加坡交通部的KPI是,大眾運輸在尖峰時段六十分鐘內可到達二十公里內目的地的比率。總體使用人次和尖峰時刻效率,哪一個才是會讓人民比較有感、有效的KPI?答案很清楚。

【延伸閱讀】新加坡KPI跟自己比、也跟國際比——新加坡近3年重要KPI指標

■ 教育部年度目標:國際認可的教育系統KPI:? 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報告:教育系統品質

2013成績單:第3名(148國)

2014目標:第4名(144國)

2015目標:前5名

? 洛桑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年報:大學教育

2013成績單:第2名(60國)

2014目標:第4名(60國)

2015目標:前5名

年度目標:可負擔的高品質教育KPI:? 政府資助每個學生營運成本(新幣)? 公立技職學校

2013成績單:15,304

2014目標:15,695

2015目標:16,007? 公立大學

2013成績單:21,870

2014目標:21,779

2015目標:22,172

年度目標:優良學校系統KPI:? 小一入學後最後中學未畢業比率(%)

2013成績單:0.7

2014目標:0.7

2015目標:0.6

■ 衛生部

年度目標:全民健康KPI:? 女性平均壽命

2013成績單:84.6

2014目標:?84.8

2015目標:?85.0? 男性平均壽命

2013成績單:80.2

2014目標:?80.5

2015目標:?80.9

? 癌症死亡率(35到74歲)每10萬人(人)

2013成績單:155.1

2014目標:?155.5

2015目標:?155.4

年度目標:高品質醫療KPI:? 急性患者30天再住院率(%)

2013成績單:11.7

2014目標:10.7

2015目標:11.0

年度目標:就醫便利KPI:? 患者在綜合醫院候診少於100分鐘比率(%)

2013成績單:96.9

2014目標:97.0

2015目標:95.0? 預約專家門診等候少於60天比率(%)

2013成績單:79.1

2014目標:79.1

2015目標:90.0

■ 交通部

年度目標:打造全球航空樞紐KPI:? 航空業附加價值實質成長率(%)

2013成績單:5.0

2014目標:2.3

2015目標:0.8-2.8

? 兩地直飛航線(平均)

2013成績單:154

2014目標:160

2015目標:157-163

年度目標:打造國際海運樞紐KPI:? 海運業附加價值實質成長率(%)

2013成績單:3.8

2014目標:2.8

2015目標:2.5-4.5? 貨櫃吞吐量成長率(%)

2013成績單:2.9

2014目標:3.0

2015目標:4.0-5.0

年度目標:打造高效率、永續、友善的運輸系統KPI:? 大眾運輸在尖峰時段60分鐘內到達? 20公里目的地(%)

2013成績單:75.9

2014目標:?77.0

2015目標:?77.5? 捷運網絡每行駛10萬公里誤點超過5分鐘(次)

2013成績單:1.3

2013成績單:?1.8

2014目標:?1.8

資料來源:新加坡2015年財政預算書 整理: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