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馬雲的瘋狂布局:充滿想象力的阿里“衛星城”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687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25 17:27 編輯

馬雲的瘋狂布局:充滿想象力的阿里“衛星城”
作者:格隆匯 天成

阿里巴巴自去年上市,踏上神壇以來,日子並不好過,遭遇了一系列風波,股價也應聲而降至最低80元左右。現在的阿里,傳統電商業務似乎已過了黃金時代,新興業務、國際化戰略見效仍需等待,青黃不接之時,難怪不少人懷疑:阿里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確實,阿里的主城——電商業務已經發展得太龐大了,要維持運轉已經相當不容易更不用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了。不過,在阿里帝國,主城之外,馬雲已經布局相當數量的“衛星城”圍繞周邊,並且還在快速“建設”,這些衛星城與主城密切相關,與主城資源互補又獨立發展,未來如果發展壯大,將有著不亞於主城的規模與能量。

在分析馬雲的諸多“衛星城”之前,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麽是衛星城?

衛星城概念最早產生於英國,當時倫敦人口、規模已經相當龐大了,於是有人提出大規模地把倫敦的人口和就業崗位分散到附近的衛星城鎮去。不過直到後來,美國學者泰勒正式提出並使用了“衛星城”這一形象性的概念:

衛星城是指在大城市外圍建立的既有就業崗位,又有較完善的住宅和公共設施的城鎮,是在大城市郊區或其以外附近地區,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業而新建或擴建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城鎮。因其圍繞中心城市像氣象衛星一樣,故名。

其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代衛星城:即臥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衛星城: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公共設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衛星城:基本獨立於主城,具有就業機會,其中心也是現代化的;

簡而言之,衛星城初期是為滿足分流中心主城的壓力而提出的,不過隨著衛星城發展到一定階段,將會獨立於主城,依著自己的特點,闖出另一片天地。

而其實接下來你會發現,建築規劃師們提出的衛星城概念,和馬雲在主城——電商城之外所布局的林林總總的“衛星城”是一個道理。

馬雲的中心主城和衛星城

馬雲的中心主城是電商,早期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投資並購占據絕大部分,不過隨著電商領域的布局豐滿,阿里開始深入娛樂、金融、生活服務、醫療等多個與消費者息息相關的領域,並以大數據、雲計算為核心進行整合的衛星城池正在形成。下圖描述阿里的各領域業務的布局情況:

阿里主城:電商;衛星城布局包括:雲計算服務、倉儲物流、支付、電商業務、O2O、移動端、文化娛樂和數字媒體、在線教育、健康醫療產業、金融業。

阿里商業布局圖:

來源:易觀智庫

阿里投資路線分布:
從投資行業分布看,2013年以前,阿里主要是以電商、物流為核心展開一系列投資布局——從早期的基礎網絡架構投資、到電商協同服務投資,都是以擴展、完善中心主城——電商生態為主。2013年至今,阿里則將中心轉移到移動互聯網、O2O、金融、社交以及文化創意等社交和生活服務類投資,並且從投資數量來看,已經遠超過往,說明這兩年阿里正在快速把資金投放和布局這些領域(大力建設衛星城)。


阿里近10年的投資收購事件:

阿里瘋狂布局衛星城背後的邏輯
這兩年阿里瘋狂的投資並購,布局像文化娛樂、健康醫療這樣的衛星城(華數傳媒、恒大足球、文化中國、優酷土豆、21世紀傳媒、中信21世紀...),讓眾多阿里粉絲們大呼:看不懂。曾有批評指出這類投資與阿里主營的電商業務相去甚遠,可謂“不務正業”,一路“投資”過來,誰也看不清楚馬雲、阿里的邏輯,只是在期待他的下一次“投資”大戲。

那麽,阿里這樣做,是布局?還是迷失?

其實就像建設衛星城一樣,阿里在電商之外這樣的“輻射”動作,其背後是:電商的格局已經穩定了,空間在縮小、風險卻在提高,阿里亟需從電商中出來,去輻射更多的服務領域。從戰略角度來講,電商平臺業務就好比阿里的“都城”,都城穩定了,想要繼續擴張,只有在大本營周圍建立衛星城和護城河,不斷試探和鞏固後方,才能使阿里的稱霸無後顧之憂。

阿里這樣看似多點撒網、毫無章法的做法的確會讓人看不懂,但高手就是高手,縱觀馬雲的投資布局,不是把控了產業上遊,就是與行業領先者深度合作,抓住痛點精準出擊。我想,如果馬雲學習圍棋,必是圍棋高手,所謂布局,好比“於無聲處聽驚雷”,講究的是先人一步,圍棋落子,看似天女散花,毫無章法可依。但用到巧處,日後竄起成勢,讓對手措手不及。研究馬雲的每步棋,確實都讓人眼前一亮,奇思中不乏“穩健”。依托阿里的現有的大平臺,執行得當的話,未來5到10年“開花結果”只是順理成章罷了。

阿里衛星城布局的三個階段

前面講到,衛星城的發展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代衛星城:即臥城,居民的工作和文化生活仍在主城;
第二代衛星城: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公共設施,居民可就地工作;
第三代衛星城:基本獨立於主城,具有就業機會,其中心也是現代化的;

這三個階段是逐步遞進的。反觀阿里這麽多年來的投資布局,其實也是這樣,按照自身以及市場需求,從小到大,層次從低到高。

第一階段:完善主城的布局——電子商務的生態體系布局

電子商務是阿里的立足之本,因此其投資與收購的前期布局主要是圍繞其主業,逐步形成行業垂直發展優勢,最終建立電商、物流、支付三大核心生態體系,這一布局是其能夠立足產業發展巨頭地位的核心根基。

第二階段:彌補與競爭對手差距的主動出擊——重點布局移動互聯網

受移動端入口分散特性的影響,和競爭對手相比,阿里在PC端的海量流量優勢並沒有被成功移植到移動端。通過對UC、高德地圖、新浪微博的投資與全資收購,阿里在移動端掌控了多個大流量入口,彌補了與騰訊等競爭對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差距,未來可能將地圖資源、支付、電商等資源打通,形成涵蓋用戶日常生活學習、商業活動、社交等領域,最終形成包含吃、穿、住、行等綜合需求的數據收集和匯總的生態體系。

第三階段:獨立於主城、有潛力的衛星城布局——滿足用戶更高的生存與精神生活需求

如果說阿里在投資的第二階段主要圍繞布局移動互聯網流量入口,通過線上線下移動商務閉環布局,完善本地生活和基於LBS功能的用戶體驗,滿足用戶在社交、衣、食、住等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那麽阿里在投資的第三階段力求通過全面布局滿足用戶在醫療、教育、金融,特別是在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

如文化傳媒領域,收購文化中國(阿里影業)、推出娛樂寶產品、投資優酷土豆、21世紀傳媒,以及收購恒大足球隊50%股權等案例,本質上是圍繞用戶在文化娛樂等更高層面的精神需求展開——娛樂寶實現新的影視劇投資模式、阿里影業等生產內容、優酷土豆是播放平臺,而同華數傳媒的合作,可借助其在內容資源、牌照和渠道方面的優勢。通過以上布局,阿里已經形成一個貫穿上下遊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圈。
阿里布局的三個階段

那麽,阿里這樣三個階段布局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麽呢?用阿里投資部負責人張鴻平的話說就是:建立無邊界的商業生態系統
“阿里的投資方向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和阿里現有業務做比較強的整合,相對來說,這部分阿里會采取控股的方式(多數股權、全資);另一部分,阿里巴巴在眾多的投資里,采取少數股權投資。阿里從本身來講,是一個從打造生態圈做平臺的公司起家的,所以我們實際上非常強調在生態圈里頭的布局和大家共贏的觀點。通過不斷布點、織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巴巴將打造一個全新的生態體系,建立移動互聯的“無邊界生活圈”,實現“淘寶就是生活”的願景。”

馬雲的衛星城布局能成功嗎?
其實,馬雲、阿里建的這些衛星城、做的這些布局,是在取勢,這勢便是未來十年、二十年的大趨勢。正如十幾年前,別人看不懂馬雲做電商一樣,因為他的想法和別人不一樣,現在同樣很多人看不懂阿里。用馬雲的話說就是:大家對於阿里的有些投資看懂,有些投資看不懂,都很正常。其實一個投資,假設連街上買股票的老太太都能看懂的話,那麻煩就大了。戰術是基本上今天做的事情大家都明白,你原來幹這個,那只是戰術,真正的戰略,你去思考未來。

沒錯,馬雲在思考未來,但這未來並不是空洞遙遠的如科幻小說一般,而是看得見想得到的未來,很多人看不懂不做,但也有人看的懂不願意做,因為一旦你下決心要發力這些朝陽領域,重構傳統行業,面臨的道路險阻將會異常的多,沒有打破傳統的意念、沒有堅韌不拔的決心、沒有一呼百應的統治力,是決然成功不了的,能成功的必然是人上之人。

這些,馬雲有嗎?

《福布斯》雜誌曾這樣描述馬雲,“深凹的顴骨,扭曲的頭發,淘氣的露齒笑,一個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這個長相怪異的人有拿破侖一般的身材,同時也有拿破侖一樣的偉大誌向! ” 網友和媒體稱他為“外星人”、馬ET。對於酷似“外星人”的長相調侃,有人解釋原因稱因為他不太走尋常路,對地球上的規則天生叛逆。

沒錯,馬雲絕對是叛逆、打破常規之人。零售業被其顛覆、物流業被其顛覆,連銀行業也被其改變(余額寶),阿里如此敢為天下先的“大膽”動作,鑄就了它的的偉大。正如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的信條——Movefast and breaking things(快速前進,打破常規),一件事情、一個項目想要成功,必然是善於破除原有規則,創新、在創新......

目前來評價馬雲的衛星城布局能否成功還為時尚早,其中一個難題是:業務整合、協同效應。
阿里已經做到如此龐大的規模,並且還在不停的投資、合作、布局,比如前段時間和上汽合作開始進軍互聯網汽車、與樂視體育合作開始做體育產業、還有銀泰商業傳要變為阿里商業,未來阿里的衛星城池將進一步擴張,大家擔心的是:馬雲真的是外星人麽,能把這麽一大家子給管好?

這些,我們就留給時間來檢驗吧。

參考文章:《阿里投資邏輯與產業布局(2005-2014)》——但斌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7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