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投資對經濟穩增長仍十分重要。城市軌道交通建設是投資中的一大重點。
國家發改委日前正式印發《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5~2020年)》。由於目前單條線路的工可報告已經下放到省一級發改委審批,因此,此次規劃獲批,也意味著呼和浩特地鐵離正式動工已經很近。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呼和浩特也是目前國內第39個獲批修建地鐵的城市。實際上,第40座結緣地鐵的城市也很可能馬上就會到來。
39城造地鐵
依據城市總體規劃和綜合交通規劃,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 5 條線路組成,總長約 155 公里,設車站 123 座,其中換乘車站 14 座。近期規劃至 2020 年,建成城市軌道交通 1 號線一期工程和 2 號線一期工程,長約 51.4 公里。
按照國家規定,軌道交通建設項目必須由政府籌集總投資40%以上的資金作為資本金。呼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為338.81億元,根據建設資金具體籌措方案為:項目資本金占總投資的50%,該部分通過呼市與自治區兩級政府財政撥款解決;債務資金占總投資的50%,該部分資金主要采用國內商業銀行貸款。
呼和浩特也是繼濟南之後,最新一個“結緣”地鐵的省會城市。在27個省會城市中,目前已有23個省會城市獲批修建地鐵。剩下的4個省會則多是市區人口規模不大,所在省份人口規模均小於1000萬的地方。
本報記者統計,39座地鐵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4個直轄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5個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的省會城市(部分規模較小的省會城市除外);蘇州、東莞、無錫、常州、徐州、南通等經濟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
可以說,中國絕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均已囊括其中,甚連徐州、南通這兩座傳統意義上的三線城市也於近兩年先後獲批。而未來會有更多的三線城市加入到地鐵建設的大軍。據預測,到2020年,具備建設軌道交通條件的城市將達到50個左右。
目前包括洛陽、包頭、煙臺等城市都在積極準備建設軌道交通。今年1月,洛陽市軌道交通辦相關人士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洛陽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此前已上報到國家發改委,目前還在爭取批複之中。如若獲批,洛陽將成為中西部地區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以外修建地鐵的首個地級市。
客流量最重要
修建地鐵需要啥標準?
根據2003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的通知》,申報發展地鐵的城市,城區人口應在300萬人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在100億元以上,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規劃線路的客流規模達到單向高峰每小時3萬人以上。
隨著經濟發展,GDP和財政收入兩個指標已經失去了實際參考意義。相比之下,城區人口規模和線路客流量更為重要。多位專家對本報指出,修造城市軌道交通必須要有一定的客流量,沒有客流量,建立在客流量基礎上的沿線土地綜合開發、廣告商業開發等就舉步維艱,這樣一來,地方政府可能就會背負沈重的財政壓力。
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強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管理的通知》提出,城市要結合自身經濟、人口、客流需求等情況,根據線網規劃編制5~6年期的建設規劃。擬建地鐵初期負荷強度不低於每日每公里0.7萬人次,擬建輕軌初期負荷強度不低於每日每公里0.4萬人次。
從人口規模看,若按照去年底國務院發布《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則相當於要I型大城市以上的城市才能達到修造地鐵的標準。
不過在現實操作中,城區人口規模也會略有調整。比如目前呼和浩特的市區常住人口也只有200多萬,離300萬的標準有一定的距離。但由於呼市地處嚴寒地區,冬春季氣候惡劣,居民出行的機動化依賴性很強,2013年冬季機動化出行占全方式出行總量的比例達到55%。作為自治區首府,全市機動車呈快速增長趨勢,目前保有量已超過80萬輛,交通基礎設施難以適應發展需要,地面交通十分擁堵,冬季二環路內早高峰機動車平均時速僅為11公里,公交車平均時速僅為8.3公里。因此建設大能力的城市軌道交通十分必要。
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社科院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胡曉登認為,城市的行政等級、結構形態也是修造地鐵的重要參考因素。中西部一些省會如貴陽、蘭州等城市的GDP總量盡管不大,但作為省會城市,發展空間也比較大,中心城區的人口規模不小,造地鐵也比較有必要。
相比之下,東部沿海的一些普通地級市盡管經濟總量比較大,外來人口也很多,但這些城市的中心城區很小,產業和人口大多分布在下屬的縣和鄉鎮,這種松散型的城市結構形態下,修地鐵也相對沒有必要。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提醒,在一二線大城市之後,未來普通的三線城市要造地鐵還是應該更謹慎一些。因為現在很多三四線城市,由於其對周圍的輻射吸引力有限,人口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在向一二線城市移動,因此不可對未來的城市人口增長過於樂觀。
5城投資3148億
在經濟下行壓力仍比較大的情況下,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砝碼再次凸顯,城市軌道交通又是重中之重。
近日,國家發改委一共批複的4587.68億元投資,包括4個鐵路項目和呼和浩特、南昌、南京、成都和南寧5個城市軌道交通規劃,這5個城軌規劃投資金額高達3148億元,可見城市軌道交通已經成為穩增長最重要的投資方向。
胡曉登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首先,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確存在很大的剛性需求。在城鎮化速度加快的情況下,數億農民進城,中心城市傳統的地面交通模式已經滿足不了供應的需求。“很多老城區根本沒法進行道路的拓寬和改造,從技術上考慮,只能往地下和空中拓展。”
另一方面,在穩增長仍需要投資主打的情況下,城市軌道交通是與供給需求契合度最高的領域。胡曉登說,目前工業產能嚴重過剩、房地產需求不旺,只有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仍有較大的投資空間。也就是說,把錢投資到城市軌道交通中,不僅能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增長,而且能滿足老百姓的實際出行需求,同時還能部分消化目前鋼鐵、水泥等行業存在的過剩產能,可謂一舉多得。
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將達到50個,總里程達到近6000公里的規模,投資也將達4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