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22 15:03 編輯 主題研究:特斯拉儲能墻,引爆儲能革命 作者:季超、李敏 投資建議 今年5 月初,特斯拉在加州霍桑設計工作室舉行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一系列面向家庭、企業和公共事業領域的不同電池產品,其中包括家用的Powerwall 以及可用於商業和工業領域的Powerpack。 特斯拉家用用電系統(Powerwall Home Battery)是一款家用級可充放式鋰電池,提供兩個版本:可以儲存10 度電的PowerwallHome Battery(售價為3,500 美元)主要用作應急電源使用,而可以儲存7 度電的Powerwall Home Battery(售價為3,000 美元)主要供家庭日常生活使用。這套供電系統將會像平常我們家用的熱水器一樣掛在墻上,體積並不是很大,提供10 年質保,可以通過拼接擴大容量,兩款最大容量可達到63 度電和90 度電。 我們認為特斯拉儲能產品的技術路線值得我國借鑒。鋰電子的儲能技術以其輸出功率大、充放電速度快、清潔等特點有望成為最具增長前景的儲能解決方案且適用於新能源汽車。 理由 我國儲能技術的應用於2011 年開始起步,截至2014 年末儲能技術累積裝機量約81MW。2014 年末,國務院出臺《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其中明確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要“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我們預計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下遊應用不斷擴展,中國的儲能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盈利預測與估值 我們看好陽光電源在儲能領域的布局,以及和三星SDI 的合作。我們預計公司與三星的合資公司可於2016 年1 季度開始運營,並有望成為公司未來5~10 年的增長動力。維持“確信買入”評級和目標價47.0 元/股。 風險 合資公司審批慢於預期。 特斯拉儲能墻引爆儲能革命 今年5 月初,特斯拉在加州霍桑設計工作室舉行新品發布會上發布了一系列面向家庭、業和公共事業領域的不同電池產品,並稱公司更加環保的電能網絡將進一步推進特斯拉完成“無汙染能源公司”使命。其中包括家用的Powerwall 以及可用於商業和工業領域的Powerpack。 ![]() 特斯拉家用用電系統(Powerwall Home Battery)是一款家用級可充放式鋰電池,提供兩個版本:可以儲存10 度電的Powerwall Home Battery(售價為3,500 美元)主要用作應急電源使用,而可以儲存7 度電的Powerwall Home Battery(售價為3,000 美元)主要供家庭日常生活使用。這套供電系統將會像平常我們家用的熱水器一樣掛在墻上,體積並不是很大,提供10 年質保,可以通過拼接擴大容量,兩款最大容量可達到63 度電和90 度電。儲能墻持續電量2kW,峰值電量3kW,充放電能效為92%。同時特斯拉還提供了一套工業版電源系統Powerpack,這可以視作電力墻的加大版,可以儲存100 度電,並可以進一步擴大為500 度電乃至1 萬度電。目前美國加州的沃爾瑪超市已經在試用這套系統。 此次特斯拉Powerwall 家用墻式電池除了巨大的鋰電池組之外,還包括液態熱能控制系統和隨時可接收太陽能逆變器信號調度的軟件,當然還得配合一塊安裝在屋頂的太陽能板使用,其存儲的能源可以完全來自於太陽能。特斯拉給出的理想狀態是,當電池接入到當地電網後,可隨時將多余電量在用電高峰期輸入電網,同時用戶還可以靈活支配,必要時從電網將之前輸出的電能取回。這一方面可有效緩解電網波峰時期的壓力,同時也為消費者節約了大量的用電成本。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們認為特斯拉儲能產品的技術路線值得我國借鑒。鋰電子的儲能技術以其輸出功率大、充放電速度快、清潔等特點有望成為最具增長前景的儲能解決方案。 ![]() ![]() 我國的儲能技術的應用於2011 年開始起步,截至2014 年末儲能技術累積裝機量約81MW。2014 年末,國務院出臺《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 年)》。其中明確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要“加強電源與電網統籌規劃,科學安排調峰、調頻、儲能配套能力。我們預計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下遊應用不斷擴展中國的儲能行業有望迎來爆發式增長。 ![]() 從技術路線來看,我國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是鈉硫電池而全球應用最廣泛的為鋰電子儲能技術。我們看好鋰電子技術的高充電效率及環保屬性,預計鋰電子技術的應用有望顯著提升。 ![]() 維持陽光電源“確信買入”評級 我們看好陽光電源在儲能領域的布局,以及和三星SDI 的合作。我們預計公司與三星的合 資公司可於2016 年1 季度開始運營,並有望成為公司未來5~10 年的增長動力。維持“確 信買入”評級。 ![]() (來源:中金公司)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