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市民在房·車博覽會上選購汽車。 (新華社記者 王鵬/圖)
近日,中汽協發布一組最新數據,4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7.97萬輛和199.45萬輛,比上月分別下降8.9%和11%;與上年同期相比產量增長0.6%,銷量下降0.5%。
前四個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8.08萬輛和814.4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1%和2.8%。月度累計增幅繼續回落,比上年同期分別回落4.9和6.3個百分點。
數據顯示,前四個月,中國品牌轎車共銷售90.65萬輛,同比下降5%,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中國品牌轎車共銷售19.61萬輛,同比下降14.8%,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下降1.3個百分點,本土轎車市場份額下滑速度明顯加快。
4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轎車生產企業依次為: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東風日產、長安福特、神龍、東風悅達、一汽豐田和廣汽本田,共占轎車銷售總量的69.79%。與上月相比,除廣汽本田、一汽豐田和東風日產仍然維持銷量增長的趨勢,其他企業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上海通用降幅最為明顯。
對於轎車產銷滑坡,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向財新網分析,根源在於社會對私車普及的消極態度。大城市限購私車的趨勢近幾年有增無減,導致乘用車需求成為社會消費需求中增長最慢的。在地方政府和社會對私車普及的控制下,轎車市場的增長受到入門級需求的抑制。4月的乘用車需求中微型轎車需求負增長42%,小型轎車需求也負增長11%,正是抑制車市帶來的結構性損害。
與轎車相比,本土SUV(運動型多用途汽車)和MPV(可乘坐7、8人的多功能車)銷量則依然強勁。
中國品牌SUV共銷售96.68萬輛,同比增長103.9%,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14.9個百分點。中國品牌MPV共銷售67.19萬輛,同比增長24.7%,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提高3.4個百分點。其中4月份,中國品牌SUV共銷售23.80萬輛,同比增長91.2%,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11.5個百分點。中國品牌MPV共銷售14.41萬輛,同比增長24.3%,市場份額比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銷量排名前十位的SUV生產企業依次是:長城、上海通用、重慶長安、東風日產、上海大眾、東風本田、北京現代、長安福特、神龍和江淮。與上月相比,上海大眾和神龍銷量增速超過30%,表現最為出色。4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25.49萬輛,占SUV銷售總量的55.22%。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國內消費者對於自主品牌SUV和MPV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這也打破了日系SUV獨霸市場的局面。
中汽協副秘書長姚傑認為,乘用車市場分化日趨明顯,目前乘用車能夠保持增長,完全是SUV和MVP車型的拉動。
今年以來,經銷商庫存高企,基於此,上海大眾、一汽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等主流合資車企在4月打響價格戰。5月12日,上海通用也宣布加入戰團,官方售價降幅從10000元至53900元不等。車企價格戰有愈演愈烈之勢。
至此,去年中國車市銷量前三的車企南北大眾和上海通用已盡數開啟價格戰。但終端渠道壓力並未隨著刺激而有所好轉。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調查”顯示,4月庫存預警指數為60.5%,與3月份的67.5%相比略有下降,但仍處於警戒線水平以上。
這已是該指數連續第7個月處於50%的警戒線之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認為,4月份的經銷商經營狀況並不樂觀,經銷商的經營壓力依然較大,主要因為春季地方車展集中在5月初,在沒有車展的地區,5月份會開展大量促銷活動,造成4月份消費者的購車欲望並不高,普遍存在持幣待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