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為國接盤:誰在4港元接下了中國電子(0085) 作者:格隆匯ECha 大家對中國電子(0085)應該非常熟悉了,因為這是鼎鼎大名的珍珠白菜系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港A股的標桿之一。沒有看過的朋友,可以先找這篇文章補補課。 ![]() 從2013年開始,市場上就流傳著關於CEC旗下資產重組的種種猜想,後經過格隆梳理了整個產業鏈的邏輯與蛛絲馬跡,最後的看法:港股最受益的標的極可能是中國電子。在此我要向格隆獻上最真摯的感謝,感謝您細致的梳理,為大夥挖掘出一個這麽有價值的標的。如今轉眼3個月已過,格隆文章里的邏輯正在逐步兌現,股價也不負眾望的漲到了4塊錢。之前一直說的好事將近,如今來看不只是近了,基本就是只差臨門一腳。前不久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將所持26.5%的貝嶺股份劃轉給旗下集成電路資產運作平臺上海華大半導體,也間接證明了重組步伐正在穩步推進。 然而就在這臨門一腳之際,中國電子遭到第二大股東黑石集團旗下基金轉讓和減持。此項發生在4月24日的股權變動耐人尋味,更加詭異的是股價當天還暴漲了15%,不得不讓人琢磨點什麽,讓人感到這不是一次簡單減持,倒像一家更大的投資方的戰略性增持。 作為CEC在香港股市的代表,以及港A股代表,中國電子全資持有國內最大的智能卡芯片設計公司華大電子,該公司連續多年芯片銷量和銷售收入排在國內同業首位,同時也是14年唯一銷售收入超過10億人民幣的智能卡芯片公司。但股價在港股長期被低估,市值和市盈率遠低於同方國芯等A股上市的國內同行。 CEC是中國電子第一大股東,它(持有19%)並通過華大半導體(持有40%)共持有將近60%的中國電子。黑石集團旗下的Senrigan Capital Group去年以1.63港元的價格通過購買1.5億股中國電子而成為第二大股東。今年4月24日,Senrigan通過場內交易減持了411.4萬股中國電子,同時於當天還轉讓了5173.2萬股中國電子,持股比例按照交易順序先減至6.80%,後減至4.26%。 ![]() (圖片來源:港交所披露易) 特別讓人值得註意的是: 其一,中國電子的股價在4月24日上漲了15%。 其二,當天交易量4028萬股,低於Senrigan第二項賣出的5173.2萬股數量,由此可以看出Senrigan第二次賣出的5173.2萬股中國電子是在場外進行的大手交易,所以沒有反映在當天的交易中。 那麽現在關鍵的問題來了:為什麽在黑石大幅減持的時候,中國電子的股價還大幅上漲?誰會拿出將近2億港幣從黑石手里買入這5173.2萬股? 答案可能有以下幾個: 一、轉讓部分利益給其他大型機構投資者,以便股價更好的第二次起飛,這個也就最好的解釋了為什麽當天股份轉讓之後,股價就暴漲了。這更加說明了中國電子,好事將近。保險資金和QDII基金等財務投資者,這類大機構投資者的可能性最大。保險資金不久前獲準投資所有的港股股票,QDII更是可以靈活配置。他們渴望擁有一家市值才不到60億元人民幣,又是國內智能卡這一最好的芯片產業里的最好公司。加上深港通開通在即和國企CEC整合芯片產業資產的速度加快,未來中國電子的前景一片光明。所以,保險資金和QDII資金是這5000多萬股可能性最高的買家,如果真的這些財務投資者,他們未來將把在近4港元購入的中國電子的股價推到什麽高度呢? 二、智能卡領域內的競爭對手。中國政府近年來為了確保信息安全,在多用於身份認證的智能卡領域內正在全面啟用國產芯片替代進口芯片,如這兩年在推行的金融IC卡換芯,這使得NXP、STM等國際領先智能卡芯片廠商正是丟失相關市場,他們當然舍不得這塊快速發展的市場。而中國電子是國內金融IC卡標準制定參與者之一,第一家獲得銀聯認證,第一家宣布獲得建設銀行采用,是我國智能卡領域的絕對領導者。 同時,業界還傳聞CEC有可能將智能卡芯片設計領域內排行第三的上海華虹設計並入中國電子,以消除同業競爭做大做強,也就是說未來中國智能卡產業的半壁江山都可能在中國電子旗下。直接競爭不過,那就間接持有一點人家的股份,同行通過不斷收集籌碼,以獲得較顯著的股權來分享中國電子的發展,更加說明了中國電子的行業壟斷地位。而且中國電子比起NXP等公司在納斯達克40、50倍左右的市盈率低多了,比國內A股上其他動輒幾百倍的芯片公司市盈率更是低很多。 三、黑石集團本身的策略舉措。黑石集團也可能並非不看好中國電子(HK00085),而是非常看好公司的未來前景,但是或因為旗下Senrigan持股比例超過5%收集籌碼需要每個百分點公告,或者因為基金被投資者大幅度贖回或者因為稅務等等原因,轉倉到旗下管理的其他基金,這種可能性並非沒有。 通過對上述三種可能的分析,黑石集團旗下Senrigan的這次減持和轉讓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投資者在當前股價上的蜂擁而入。 俠之大者,為國接盤,尤其是在CEC推進芯片資產整合的前夕,尤其是在深港通到來的前夕,我只想說,這樣的接盤機會,請給我再多一點!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未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