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逆市新高背後 小公司面臨怎樣估值壓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72

本帖最後由 WENBEN 於 2015-5-11 10:26 編輯

逆市新高背後 小公司面臨怎樣估值壓力
作者:陳嘉禾

本周的市場,可以說給了新入市的投資者一次實實在在的風險教育。全周上證綜合指數下跌5.3%計236點,市場僅在周五有所反彈。

但是,盡管市場看起來非常慘烈,一些小公司股票卻叠創新高。

本周,創業板綜指上漲4.8%,中小板綜指微升0.9%。盡管中證500指數下跌3.2%,但其跌幅也小於中證100指數的4.6%、上證50指數的4.3%、以及滬深300指數的4%。

問題是,藍籌股和小公司股票之間的估值差,已經達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目前,根據Wind咨詢統計的數據,滬深300指數的PE(市盈率)估值為15.7倍,中證100指數為13.2倍。

但同時,創業板綜指為110.7倍,中小板綜指為67.7倍,中證100指數則為58.8倍。

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發現,以上小公司股票指數的估值,均已達到、甚至超過了2007年A股大泡沫時代,整體市場指數的同口徑估值。

那麽,估值過高會帶來怎樣的問題呢?

確實,如果股票的供應不會增加,那麽,場內的股票就可以像絕世藝術品一樣,賣出非凡的價格。

事實上,在收藏品市場,價格動輒數億的名家字畫,也並不罕見,即正是由於其供應不能繼續增加所導致。

但問題在於,公司的股票並不同於收藏的字畫,其供給從理論上來說是源源不斷的。如果假設社會的潛在風險回報率和名義GDP增速一樣、在9%的區間附近,那麽就意味著以100倍市盈率、即1%的回報率售出所持股份的股東,可以以9%的回報率、即11倍左右的PE估值,重新組建一家新的公司,之後再將其股份在二級市場出售。

當然,這種二級市場資本抽出、重新投入生產、最後再在二級市場出售的周期,也許會耗費比較長的時間。

但是,這種過程終將導致二級市場的估值不可能長期維持在畸高的水平上。而註冊制的推進,也無疑會加快這種進程。

一組申萬風格指數則從歷史的角度,說明了長期購買高估值和低估值股票所能帶來的差異。

從1999年底的基數1,000點開始計算,申萬低市凈率指數、中市凈率指數、高市凈率指數目前分別收於7,013點、5,471點、2,418點,而申萬低市盈率指數、中市盈率指數、高市盈率指數則分別收於6,930點、4,334點、2,185。

可以看到,在15年的歷史中,低市盈率、低市凈率的股票組合,持續跑贏了高市盈率、高市凈率的股票組合。

盡管過去幾年的A股市場,由於小公司估值的擡升,導致大部分投資者認為市場極易戰勝、估值高低並不重要,但客觀存在的歷史規律不可能被改變。

可以預見到,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里,小公司的股票價格會持續受到其更高的估值的壓力,而戰勝市場綜合收益率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來源:信達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