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塞浦路斯救助——德國國內的「紙牌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79

FT:當關於塞浦路斯救助方案的消息在上週六早上傳到德國首都柏林,因為該方案包含了要求塞浦路斯儲戶分擔部分救助銀行的成本,所以德國的反應是相對正面的。

德國的左翼和右翼政黨早就達成了共識,如果救助方案沒有儲戶分擔救助成本的條款,德國議會是不會通過這樣的方案的。這些政黨都承認,德國財長Wolfgang Schäuble很好地完成了救助方案的談判工作。

塞浦路斯的救助方案價值只有100億歐元,遠小於之前救助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救助金規模。但這次德國政界非常團結,堅持納稅人必須承擔救助銀行的一部分成本。

對於讓所有塞浦路斯儲戶分擔救助成本,而不是只讓超過10萬歐元的儲戶分擔,德國仍有一些疑慮。但救助成本分擔的原則是沒有疑問的。

這次德國國內的情況有點變化,反對黨社會民主黨(SPD)首次帶頭設定嚴格的救助方案條件,而SPD並不是默克爾領導的強硬派中間偏右執政聯盟的一員。

此前,SPD一直傾向於批評默克爾政府,認為默克爾政府過分吝嗇,對救助債務纍纍的歐元區夥伴國猶豫不決。所以SPD一直在德國議會給救助方案投贊成票。和支持環保的綠黨一樣,SPD一直支持各種救助方案,因為害怕金融危機會加劇,市場受驚。但這種主動負責任的行為並未贏得選民的支持,而今年卻是德國大選年。

然而,塞浦路斯的情況也是與眾不同的。因為外國存款流入,塞浦路斯銀行規模已經膨脹到該國GDP規模的八倍。多虧了塞浦路斯銀行部門的特殊情況,這次反對黨有機會佔據道德標準的制高點——起碼在德國國內的民主爭論中佔據了道德高點 。

SPD和綠黨齊聲呼籲,塞浦路斯必須放棄現有的「商業模式」——給俄羅斯富人存款提供避稅天堂的作用,特別地,塞浦路斯在接受救助前就應該行動。

對非擔保儲戶實施「減記」的計劃就來自於SPD。SPD還堅持,塞浦路斯最低10%的企業稅必須上調,塞浦路斯還應該加入德國、法國和其它一些歐元區國家陣型,引入金融交易稅。

本週一,SPD主席Sigmar Gabriel再一次排除了利用ESM救助基金直接重組塞浦路斯銀行業的可能性——唯一的可行方案是實施存款稅。Garbriel表示,根據德國議會通過的ESM法規,這是「不合法的」。只有當制度成熟的銀行聯盟生效,並實施嚴格的共同銀行監管,修改ESM法規才會被考慮。

從某種程度上看,大選影響了SPD的態度。之前,默克爾把支持歐洲的立場,和對救助設定嚴格條件保護德國納稅人的利益結合在一起,在德國贏得了廣泛的支持——也就是用強硬換取團結。事實上,留給SPD的可操作空間已經很小了。

在2011年,今年大選挑戰默克爾的SPD候選人Peer Steinbrück和議會領導Frank-Walter Steinmeier曾共同在FT上發表過一篇文章,呼籲有限使用歐元債券緩解歐債危機。去年,Gabriel也對通過設立債務贖回基金的類似債務共擔計劃表示支持。

歐元債券和債務贖回基金都沒有被正式放棄,但也沒有被進一步推進:一個支持這些計劃的沮喪的SPD歐洲專家表示,默克爾已經使債務共但計劃變成了大選毒藥。

德國大選6個月以後即將到來,大選的競選活動已經不斷增強根深蒂固的國家信念,一切要求納稅人分擔私人投資失敗成本的道德危機都必須避免。新成立的反歐元政黨Alternative for Germany雖然不大可能贏得較多的選票,但還是使傳統大黨感到警惕——不能對納稅人的錢過於鬆懈。

如果今年德國大選產生了一個由默克爾的基督民主聯盟(CDU)和SPD組成的執政聯盟——在概率上說這是最可能發生的結果,未來的德國政府也不大可能放鬆任何接受救助條件。強硬換取團結仍將是德國的標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80

美國線上影音影集「紙牌屋」一炮而紅解開Netflix擊敗HBO的成功密碼

2013-05-13  TWM  
 

 

過去一路被HBO壓著打的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營運商Netflix,藉由巨量資料(Big Data)分析消費者喜好,成功把「紙牌屋」(House of Cards)捧成美國第一熱門影集。究竟,Netflix是怎麼從谷底翻身的?

撰文‧顏雅娟

如果你問美國影迷近期熱門的影集有哪幾部?相信在他們的回答中一定會有這一部——「紙牌屋」(House of Cards)。

「紙牌屋」是改編自一九九○年代英國BBC同名劇集,由線上影音串流服務營運商Netflix投資一億美元籌拍。在事隔二十年後,「紙牌屋」重新擄獲觀眾目光,而且讓背後金主Netflix最新一季獲利推上高峰。

「紙牌屋」如何讓Netflix鹹魚翻生?這要先從Netflix近幾年的營運表現說起。

Netflix成立於一九九七年,最早從線上租借DVD影音光碟起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線上影音串流服務商。

過去幾年,Netflix海外市場營運始終處於虧損,股價從二○一一年將近三百美元的高峰,一路崩跌到去年的五十美元附近。

在投資人壓力下,Netflix積極尋求突破:從「通路」跨足「自製內容」,擺脫過去必須先與電視頻道商或片商買進節目,才能在網路上播出的商業模式。「紙牌屋」就成為Netflix跨足影集內容自製市場的第一戰。

這部以政治為題材的美國電視連續劇,根據邁克爾.道布斯(Michael Dobbs)的同名小說改編,找來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擔任導演,男主角則由老牌戲精凱文.史貝西(Kevin Spacey)擔綱。

用戶只要訂閱Netflix的服務,即可免費觀看「紙牌屋」一個月,在今年二月一日首播前,Netflix早已拍完兩季共二十六集內容。沒想到,「紙牌屋」意外一戰成名,完全顛覆線上串流服務的既有想像。

光是今年第一季,Netflix新增用戶數高達三○五萬人,單季營收衝破十.二四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八%;單季淨利達三百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五百萬美元的成績,表現遠超乎市場分析師的預期,股價在今年一路飆升到二百美元以上,與去年五十多美元的窘境,不可同日而語。

到底Netflix蘊藏了哪些成功密碼?

密碼一:分析巨量資料

還記得電影「魔球」裡的球隊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嗎?他看不慣球探總是靠運氣挑選明星球員,轉而利用精確的數據分析,在二線球員中挑出潛力選手,一路帶領奧克蘭運動家隊締造大聯盟二十連勝的驚人紀錄。

同樣地,Netflix有系統性地分析使用者收視行為,每次使用者透過遙控器暫停、快轉、重播的動作,都會被Netflix默默記錄下來。

根據日前Netflix最新公布的第一季財報資料,目前Netflix在美國擁有將近二千八百萬付費訂戶,全球則有超過三千四百多萬訂戶。

每一天,這些Netflix的訂閱用戶,大概會給出對節目的四百萬個評分,以及三百萬次詢問劇集播放時間的紀錄。Netflix蒐集消費者對不同節目類型的評分、地理位置、觀看時間、觀看裝置,甚至是社群媒體分享的次數。

有了這龐大用戶資料庫,透過精密的演算法,雖然Netflix從沒有投資自製影片的經驗,卻比誰都清楚消費者的口味。這就是Netflix善用巨量資料分析的結果。

Netflix透過這些資料交叉分析,發現那些喜歡看BBC舊版「紙牌屋」影集的觀眾,有極高比率也喜歡大衛.芬奇導演的電視劇,或者凱文.史貝西主演的電視劇。

有了這些科學分析數據在背後撐腰,Netflix決定放手一搏,推出自製節目處女秀──「紙牌屋」。

談起「紙牌屋」的成功之道,資策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組長徐毓良認為,Netflix的推薦引擎同樣功不可沒。

Netflix在觀眾每次看完片之後,都會依據其個人喜好推薦其他影集或電影,觀眾可以點選放到「待看片單」的資料庫裡,不僅成功節省行銷費用,更為觀眾營造出一種「好像還有很多片子要看」的假象,讓消費者願意掏錢再付下個月的月費。

有了系統化的巨量資料分析,「紙牌屋」不紅也難。

密碼二:讓觀眾一次看到飽不同於傳統美國影集都是每周播出一集,Netflix做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創舉,把「紙牌屋」十三集內容全部放在線上,讓觀眾一次看個過癮。

首播的周末,Netflix統計有高達二七○萬人收看一集或多集節目。

Netflix一口氣把「紙牌屋」全部上線,就是預測到多數用戶不喜歡在固定時刻收看電視劇,而是傾向於「暴飲暴食」地一次看到飽(Binge Viewing),打破了觀眾只能被動接收的遊戲規則。

「過往,觀眾守在電視機前等待節目播出,但Netflix就是去破壞這樣的習慣。『黏性』,才是他們想要的!」徐毓良指出。傳統電視頻道業者把營運重心放在如何吸引廣告主青睞,現在靠著收費訂戶撐起絕大部分營收來源的Netflix,首要之務就是讓使用者死忠。

事實上,這種「一次看到飽」的現象在網際網路上非常普遍,人們習慣一次把多集節目連續看完。專門策畫非線性、互動式頻道的9x9.tv專案經理簡子軒指出,閱聽觀眾都想擁有更多主動權,如果可以自由選擇節目內容,當然是一直看下去。換言之,這種「暴飲暴食」的收視行為,其實是比較符合人性的。

這就好比當你想買一台筆記型電腦,走進3C賣場,結果店員告訴你,這時段只賣除溼機,要買筆記型電腦要等到八點再來,這聽起來是不是很荒謬呢?不同於電視頻道業者只能僵固地線性播放節目,Netflix等於是影視內容的便利商店,消費者隨時都可以進來找到想買的東西。

Netflix「紙牌屋」把觀看節目的主動權交到觀眾手上,成功「黏」住使用者的心。

密碼三:翻轉影視製播流程Netflix這次在「紙牌屋」上的大膽嘗試,以及始料未及的空前成功,其實也暴露出當前影集內容製作端所面臨到的挑戰。

凱擘大寬頻副總經理謝明益分析指出:「電視從無線轉到有線,再從有線轉到雙向、數位化,目前全球影視產業正在經歷一次新的大變革!」以台灣為例,影視產業被尼爾森收視率調查緊緊綁住。有廣告代理商抱怨:「現在賣廣告就像在賣橘子一樣,一斤GRP(廣告到達率乘以收視率)就是某個固定價格,收視率數字背後代表的意義,根本沒有人在乎!」如此一來,間接導致台灣節目同質性過高的亂象。

Netflix將巨量資料分析成功應用於影集內容產製流程後,吸引各方好手陸續跳入內容產製的大戰場。

目前亞馬遜已投入巨資製作一系列網路獨播電視劇,試圖抓住當下的串動互聯網潮流,正面迎擊既有電視業者及Netflix。

此外,包括微軟、谷歌、英特爾和推特,也都考慮推出類似自製內容。

在不久的將來,傳統影視產業勢必產生巨大的連鎖變革,影響範圍恐怕會從最上游的劇本、導演與演員的選擇開始發酵,甚至於將可依照各種目標族群,「餵」給不同劇情走向的內容。

然而,徐毓良提醒,巨量資料分析未必是百分之一百的票房靈藥。雖然「紙牌屋」讓首次踏入內容自製戰場的Netflix一炮而紅,但任何巨量資料分析,都難以避免隨機事件的發生。

尤其,閱聽眾是一群難以定義的動態集合,人們一方面想擁有更多自主性,卻也無法捨棄放空腦袋躺在沙發上、被動接收電視機餵食的需求。

另一方面,非線性節目內容鬆綁了時間、地域的限制,人們可以輕易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智慧型手機上,搜尋各種電視劇、電影收看。

在如此多元動態的媒體生態中,如何不著痕跡、精準地打中目標客群需求,將成為包括Netflix在內等影視業者永遠的挑戰。

Netflix

成立時間:1997年

負責人:Reed Hastings

主要業務:線上影音串流

主要客戶: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消費者

近三年獲利:

2011年32.05億美元2012年36.09億美元2013年第1季10.24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585

紙牌屋第二季上線 Netflix股東大賺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726

上週五,美國媒體巨頭Netflix推出其大熱的原創劇集《紙牌屋》(House of Cards)第二季。受此影響,Netflix的股價在上週飆升至52周高位439.49美元。

《紙牌屋》改編自英國同名小說,是Netflix公司首部原創劇集,由著名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執導,老牌影星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主演。講述了一個美國國會議員在白公眾運作權利的故事。該劇在2013年艾美獎獲得9項提名,並斬獲最佳導演和最佳選角兩項大獎。甚至連奧巴馬總統都在第二季首播之前發表推文,要求不要劇透。可謂風頭一時無二。

今年1月發佈的財報顯示,Netflix公司去年四季度營業額達到11.7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4%;淨利潤則為4800萬美元,同比增長500%。第四季度美國國內市場新增用戶數量233萬,總用戶數達到3342萬。

CNBC的Jim Cramer表示,隨著Netflix不斷推出原創新劇續集,越來越多的人註冊成為用戶,自然會刺激Netflix的股價。同時他還預測紙牌屋第二季的播出會將Netflix的股價推高17美元之多。

在《紙牌屋》的帶動下,以在線流媒體服務發家的Netflix,在消費群體中的聲望已經逐漸超過了HBO等老牌企業。根據品牌調查公司YouGov的數據顯示,儘管擁有叫好又叫座的《冰與火之歌》系列,HBO在品牌指數方面已被Netflix全面超越。

接受YouGov公司調查的消費者需要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在過去兩週內你認為該品牌的廣告、新聞、口碑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消費者的回答最終將被彙總成為衡量品牌指數的Buzz評分(如上圖所示),滿分為100,而來自消費者的負面評價則會在此基礎上減去相應的分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01

【案例】紙牌屋爆紅背後的秘密:大數據生產力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8/58763.html

《紙牌屋》背後的秘密

早期,Netflix是北美家喻戶曉的在線影片租賃提供商,主營業務是通過郵寄方式租賃DVD來賺錢。然而,在互聯網時代,這個盈利模式逐漸式微。於是,Netflix轉向在線流媒體播放,但轉型並不成功,一直被資本市場唱空。

和中國視頻網站一樣,Netflix也在尋求突圍之道,2012年開始向上游進軍,準備推出自己的自制劇。

不過,在決定拍什麼、怎麼拍上,Netflix卻一反常規,祭出自己的秘密武器——大數據。

原來,Netflix從創立開始,就意識到數據的重要性。在這個網站上,用戶每天產生高達三千多萬個行為,如收藏、推薦、回放、暫停等;Netflix的訂閱用戶每天還會給出400萬個評分,300萬次搜索請求,詢問劇集播放時間和設備等。這些都被Netflix轉化成代碼,當作內容生產的元素記錄下來。早些年,這些數據被Netflix用來進行精準推薦,隨著數據挖掘技術的日漸成熟,Netflix開始將其用於倒推前台的影片生產。

這次,Netflix的工程師們發現,喜歡BBC劇、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和老戲骨凱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用戶存在交集,一部影片如果同時滿足這幾個要素,就可能大賣。

Netflix決定賭一把,他們花1億美元買下了一部早在1990年就播出的BBC電視劇《紙牌屋》的版權(幾乎是美國一般電視劇價錢的兩倍),並請來大衛·芬奇擔任導演,凱文·史派西擔當男主角。

事實證明,他們賭對了——《紙牌屋》不僅是Netflix網站上有史以來觀看量最高的劇集,也在美國及四十多個國家大熱。嘗到甜頭的Netflix,2013年將繼續推出4部自制劇。

聆聽數據的聲音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的「隻言片語」,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數據的聲音——社交媒體上數據的聲音。

Netflix只是掘金數據的先行者之一,中國的跟隨者們正在紛紛出現。

2013年3月,搜狐買下《紙牌屋》的中國獨家網絡播放權。而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覺醒的故事。

據負責採購的搜狐視頻版權影視中心高級總監馬可對媒體透露,早在2012年5月份,他們就在美國的一個看片會上看到了《紙牌屋》的信息,當時只有這部劇的題材和陣容,並沒有確定播出平台。搜狐當時也沒有拍板要買,只是留下了一個印象。

到2013年春節前,看完樣片,馬可們猶豫了:這麼高端的片子,市場會不會不接受?他有一個感性理由:一些內部高管說,自己很喜歡看,但他太太完全看不下去。

但春節期間,馬可就發現,這部劇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的一些相對有話語權的圈子裡口碑不錯,而且開始發酵了。他還注意到,一些字幕組甚至加班加點啟動了盜版。

一些網絡上的主流精英人群為這部片子背書,增加了搜狐的信心。馬可判斷,這部劇的用戶群特徵應該是:有閱歷和話語權,高收入。

在諸多視頻網站裡,搜狐視頻一直力推的自我定位是優質美劇引進平台。如果引進這部劇,一方面會給搜狐「優質美劇品牌」定位加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吸引廣告主以更高價格為貼片廣告埋單。

權衡之下,搜狐決定立即引進。春節之後,他們就決定新增一個臨時性採購,只用了兩週時間,便完成了全部流程。

2013年3月2日,《紙牌屋》在搜狐上線,接下來的10天裡,這部劇便不負眾望,迅速衝到了排行榜前幾名。

馬可們也賭贏了。他們的決策並不像Netflix一樣依靠的是多年來的數據挖掘成果,而僅僅只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的「隻言片語」,但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在聆聽數據的聲音——社交媒體上數據的聲音。

聚焦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上留下了海量的數據,這些痕跡的拼圖,顯影出不同事物之間隱秘甚至是莫名其妙的聯繫,比如羅大佑演唱會和大眾車之間的關係。

社交媒體上的數據,正是目前許多中國的數據公司致力挖掘的領域。

清華大學畢業的鄂威從事廣告精準營銷已經有6年的時間,他觀察到,社會化媒體對用戶行為改變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加。不管是買車買房等大宗消費,還是吃飯喝茶等日常消費,消費者更傾向於在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上尋求朋友的建議。鄂威判斷,企業在社會化媒體上的傳播,將來有可能成為跟搜索一樣大的市場。於是,在2009年一次北京地下車庫的聊天當中,鄂威與朋友一拍即合,創建了孔明社交管理。

鄂威提供的,是一個類似於「社交管家」的軟件,幫助企業對微博、人人網等社會化媒體進行管理。比如說,在孔明社交的後台,粉絲們一旦評論、轉發,信息都會分類顯示,管理員可以根據不同的級別回覆和處理,提升效率。如果有負面評論,其負面關鍵詞抓取和監控的技術便會發揮作用,提醒管理員優先回覆處理,進行引導。對一些企業大號來說,這項技術非常實用,因為如果單純靠人力來做此種監控,成本高不說,反應也很可能不及時,讓負面輿論發酵從而影響企業品牌。

不過,這些都只是低層次的應用。「我們最終的工作,是希望能幫企業去找到他潛在的客戶,分析他們有什麼樣的特點,什麼樣的喜好和生活方式,根據這些再去做針對性的營銷方案,促進實質交易。」鄂威說。

鄂威給南方週末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說買車,有的人可能會在微博上直接發個信息,說要買車,抓取這個數據之後,就可以直接給對方推送汽車廣告。但大多數人可能不會直接說,那就要去找,「信息實際上有很多維度,我們要知道的,是什麼樣的維度跟我們想明確的問題——比如買車——是有關的」。

鄂威透露,他們在做數據挖掘時就有一個驚奇的發現:去聽過羅大佑現場演唱會的人,對上海大眾的車興趣度會提高30%,「為什麼這樣?分析起來也是有道理的,比如這款車的受眾是35歲左右的,居家型的,希望提高生活品質的男性,和羅大佑的受眾非常一致。」

不過,這並不一定是真的原因,真的原因其實也不那麼重要。在風靡業界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被稱為「大數據時代預言家」的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提出的一個重要洞見就是,放棄對因果關係的渴求而關注相關關係。也就是說,很多時候,只要知道「是什麼」,而不需要知道「為什麼」,只要知道某些事物之間有關係就夠了。

谷歌有一個名為「谷歌流感趨勢」的工具,它通過跟蹤搜索詞相關數據來判斷全美地區的流感情況。如果有大量人搜索一些關鍵詞,比如溫度計、流感症狀、胸悶等,系統就會進行跟蹤分析,創建地區流感地圖(灰線)。其結果與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告(虛線)大體一致。資料來源:谷歌網站美國:流感樣疾病(ILI)數據由美國疾病控制中心提供。

「影響力」即貨幣

想想看吧,同樣買個冰淇淋,你花的5美元和奧巴馬花的5美元就是不一樣——「美國總統之選」的招牌就是招財利器!

基於微博等社會化媒體而誕生的公司,目前已經非常多。這些社交化媒體管理工具,針對的用戶既有企業的,也有個人的。甚至還有一些應用,正在試圖將個人的影響力進行量化打分,從而實現「商用」。

在這方面,目前走在最前面的當屬Klout,它主要是通過排名算法和語意分析對用戶在Twitter、Facebook 和 LinkedIn 等社交網絡上的活動進行分析,從而得出一個可以具體量化你影響力的分數。影響分數高低的因素包括——活躍粉絲數量,你發的消息的轉發率、原創率與粉絲的互動等等。

別小看了這些分數。Klout有一個著名的口號:影響力即貨幣。想想看吧,同樣吃個冰淇淋,你花的5美元和奧巴馬花的5美元就是不一樣——「美國總統之選」的招牌就是招財利器!

基於這樣的判斷,一些商家開始身體力行。2012年2月份,企業軟件巨頭 Salesforce 引入了一個服務:讓客戶公司可以根據投訴客戶的 Klout 打分來靈活處理投訴,Klout值越高的客戶的投訴事件將得到越快處理,而且公司的態度和服務也會更加周到。奢侈品購物網站Gilt Groupe也開始根據顧客的Klout 的打分為其提供不同的折扣。

根據Klout的平台經理預測,未來,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將可以免費使用機場的貴賓休息室,住更好的酒店客房,並從各大品牌活動中獲得更高的折扣。

這些企業為何這麼「勢利眼」呢?理由其實很簡單:一定程度上,那些更有影響力的人往往在事業上更加成功,也更有購買力。就算這些人既沒錢又沒權,起碼他們還有很多「粉絲」。假如企業得罪了這些客戶,一個負面評論可能會傳達給更多的人,對公司品牌的影響也更大。

目前,Klout已經是明星級的創業公司,員工不到百人,已經獲得了4000萬美元的投資,估值也早已經超過了2億美元。

任重道遠

「大數據其實最核心的不在於『數』,而在於『大』和『據』,所謂的『大』,是指數據積累到一定的量級;而『據』,就是找出論據,為企業決策做參考。」

不過,如果僅僅將「大數據」的概念侷限在社交媒體上,就顯得太窄了。在中國,大數據的商業化,依然任重而道遠。

生於1981年的洪倍算得上是中國數據行業發展歷程的親歷者之一。2006年,他和同齡人閆曌一起創立了一家名為AdMaster(中文名為精碩科技)的公司,主要業務是經營網絡廣告投放。彼時,正值網絡廣告興起,在廣告主與互聯網媒體之間迫切需要一個有效的通道,因而精碩科技的模式也很簡單,事先購買很多網站的廣告位置,然後再把它們打包賣給廣告主。洪倍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他們在金融和快消領域,做到了行業領先的位置,不過,很快他們就開始了轉型。

大概在2009年左右,隨著網絡廣告在企業廣告的支出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企業主們開始越來越重視廣告效果,一個新的市場——廣告效果監測開始出現。

精碩科技的第一次轉型從這時開始,他們將自己定位為獨立於廣告主和媒體的第三方廣告監測機構。

兩年前,隨著大數據的概念越來越熱,精碩科技又開始了第三次轉型——進軍大數據領域。「這才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做的事業。」洪倍說,這麼多年的技術積累,他們現在終於等來了機會。截至目前,精碩科技已經完成了前後兩輪共計2000萬美元的融資。

實際上,從做廣告效果監測開始,洪倍就一直在和數據打交道。

「我們說的大數據,其實最核心的不在於『數』,而在於『大』和『據』,所謂的『大』,是指數據積累到一定的量級;而『據』,就是找出論據,為企業決策做參考。」在洪倍看來,互聯網發展這麼多年,數據的量級已經不是問題,問題在怎麼找出這個「據」上,「現在狀態是,大多停留在『有數據,無認知』上。」

據洪倍介紹,五年前,一個數據分析公司挖掘一個數據可能需要三個月,但是現在,3秒鐘或者0.3秒鐘就夠了。數據的挖掘速度已大大提高,但這並不代表人們對數據的認知已經提高。洪倍說,在他們合作的客戶中,其實很多手上都有大量數據,但許多人卻並不知道怎麼去看這些數據,也不知道它的價值在哪裡。「我們得首先從客戶教育開始。」

不過,隨著大數據價值的凸顯,一些企業也認識到其中的機會。各大互聯網公司,如騰訊、阿里巴巴等,都組建了自己的數據挖掘團隊。而銀行、保險、電網等擁有大量行業數據的公司,也紛紛在這方面開始佈局。

「AdMaster將來要做的,是營銷數據處理公司。」洪倍說,「這個營銷,不僅僅是廣告,而是真正地為『運營』服務。」洪倍解釋說,原來他們的廣告效果監測,大多是事後的或者是實時的,而未來的大數據,則是在企業決策之前就提供意見和參考——就如同Netflix用數據來倒推影片生產一樣。

洪倍預估,這個過程,在中國至少還需要3-5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34

紙牌屋的意義:視頻網站將顛覆傳統電視台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27749629
今天我們接著聊視頻網站的話題。紙牌屋大熱,對它的大數據也已廣為認知。然而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紙牌屋從誕生到流行的整個過程說明,未來是屬於視頻網站等互聯網媒體的,而傳統電視台將被顛覆,報紙的今天就是電視台的明天。

2月14日,紙牌屋第二季上映,再次引發熱潮。這次中國的美劇迷們待遇也不錯,通過搜狐視頻和樂視電視都可以同時收看到。關於紙牌屋的大數據分析,想必您已經看的厭煩了。今天我們不談紙牌屋是如何拍出來的,而是聊聊它的一個更重要的標誌性意義:傳統電視台正式走入衰退,而視頻網站或者其他網絡媒體服務將取而代之。

紙牌屋是13集的電視劇,可是卻與傳統的電視劇不一樣。它不是電視台或者製作公司拍攝的,也不在傳統有線電視渠道播放。它既不像中國電視劇一天播幾集,也不像美國電視劇周播的形式,而是一次性放出所有劇集。總之,這部火熱的電視劇從策劃拍攝到觀眾觀看,都沒有傳統電視台什麼事。

其實,傳統電視台應該引起小心了。2013年中美都發生了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紙牌屋的出品方Netflix公司在美國的付費用戶已經超過了HBO電視網。而在中國,百度的廣告收入已經超越了連續N年的中國最大廣告平台-中央電視台。如果說核心用戶在流失,盈利模式根基在被別人動搖,我們還能指望電視台繼續輝煌嗎?

這是屬於互聯網的時代。

首先從用戶角度看,電視台的用戶群已經在快速萎縮。看電視的人越來越少,而且剩下的多是中老年為主。代表未來的年輕人已經很少看電視。艾瑞諮詢調查數據顯示,在北京,電視開機率僅僅為30%,而電視觀看人群的年齡結構也顯現出老齡化趨勢,40歲以上的人成為收看電視的主流人群。因此,未來電視台的廣告平台價值是必然下降的。

其次,互聯網視頻媒體擁有對電視台天生的優勢。互聯網視頻可以隨時隨地看,可以多終端看,相互同步,容易拷貝複製,發送分享。可以快進快退,反覆看或者跳著看等等。這些都是傳統電視台無法提供的體驗。而電視呢,首先你要交每個月的有線電視費,然後你始終是被動選擇的受眾方,唯一的權利是拿著遙控器換個頻道而已。

目前國內電視台還剩下兩個賺錢支柱:熱門電視劇和王牌欄目。以往熱門電視劇都是在幾個大衛視首播,然後再放到視頻網站。可是我們發現,隨著視頻網站的資本能力不斷增強,也可以逐漸買的起熱門大劇,並與衛視同步播出。估計未來很快會出現某電視劇在視頻網站上首播的現象出現。

紙牌屋的意義在於,它告訴了所有視頻網站的小夥伴們,你們應該比電視台或者製作商更會拍電視劇!因為你們有錢有用戶,更有大數據!國內視頻網站的微電影、自制劇已經快速成長。我們有理由相信,下一步中國版的類似紙牌屋的自制電視劇將誕生並取得重大成功。

而對於傳統電視台還擁有的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等節目,對視頻網站等也不是一道不可踰越的檻。擁有互聯網公司的執行力、對用戶需求的理解、激勵方式的多元化和靈活性,一定會逐步吸引專業的製作團隊加盟或者合作,從而打造出高質量的自制欄目。君不見,各大視頻網站的那些個訪談欄目不已經做的有模有樣了麼?

未來幾年,國內體制僵化的傳統電視台將會逐步面臨困境。特別是國內省、市、縣每一級都有電視台,每個電視台還都有好幾個頻道,而內容很多同質化,毫無競爭力。因此我們預言未來只會剩下央視和部分優秀的省級衛視,其餘絕大部分省以下的電視台都會走向今天報紙的境地。而原來央視和衛視現有的地位、收入、影響力也會受到極大的衝擊。

點拾原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52

Netflix :7 組數據告訴你《紙牌屋》背後的公司如何搞定全世界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6/144452.html
17 年前,他們只是一家提供 DVD 租借服務,庫存只有 500 張的公司。Netflix 的創新能力讓更多的用戶對它產生粘性,近年以自制劇《紙牌屋》、《女子監獄》進一步確立了自己的品牌,同時給傳統電視媒體施加了不少壓力。
 
我們來看看,同樣是個租 DVD 的,為什麼 Netflix 就能做到今天這樣?
 
1.  訂閱用戶持續增長

\
Netflix 發展的每一步都準確地踩在了互聯網發展的點上,1997 年成立時,它就建立了自己的選片網站租借還是新生事物的 DVD,並採用了網絡下單、隔夜直郵的服務模式,而當時影碟租賃市場霸主百視達(Blockbuster)的經營模式還停留在到店租借笨重的 VHS 錄影帶的階段;2007 年它又把握住流媒體傳輸服務興起的機遇成功轉型。瞭解網絡世界運轉規則的 Netflix 從創建開始用戶量就始終保持增長,並且在 2014 年第二季度迎來了自己的第 5000 萬個訂閱用戶。
 
2.  從「租碟小哥」到「視頻大戶」

\
即便是在剛剛成立的 1997 年,作為提供 DVD 郵寄租借服務的 Netflix 一直保持著敏銳的洞察力,10 年間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 10 億份DVD,也取代了影碟租借服務的老大百視達的地位。2011 年利潤下降,市值縮水,後來又憑藉自制劇和拓展合作等策略獲得了 32.3% 的市場份額。
 
3.  簡化商業模式

\
7 年前的轉型如今看來是 Netflix 最重要的決定,流媒體傳輸服務使得用戶觀影的流程一再簡化,在留住 DVD 租賃時代顧客的同時也不斷吸引年輕的新用戶。
 
4.  也曾為失敗的模式付出代價

\
2012年第三季度,Netflix 的收入下降了88%,全年利潤僅為 1715 萬美元,市值也由 2011 年的 150 億美元縮水至 33 億美元。其中的原因則在於業務結構的改變和提價導致眾多用戶離開。
 
2011年9月,Netflix將傳統影碟業務獨立出來,並對其和網絡視頻兩項業務分別收費,同時選擇兩項服務的月租總額將近 16 美元,服務總費用上漲高達60%,而且兩項業務還要分別使用兩個網站和兩套賬戶。 Netflix 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減少訂閱用戶訂閱 DVD 的頻率,畢竟物流、倉儲、訂新碟都是巨大的成本,而流媒體的投入則靈活得多。不過用戶對此並不買賬,高達 80 萬的用戶憤而離開,Netflix 無奈在實施此舉措一個月後就將其廢除。
 
5.  搭上「大數據」的順風車

\
Netflix 再一次踩准互聯網發展的節點是 2013 年推出的劇集《紙牌屋》,這部電視劇除了是 Netflix 的第一部自制劇外,還抓住了「大數據」這個流行詞彙作為宣傳的噱頭。
 
通過在該網站上用戶每天產生的行為,如收藏、推薦、回放、暫停,以及用戶的搜索請求等,Netflix 預測出凱文·史派西、大衛·芬奇和「BBC出品」三種元素結合在一起的電視劇產品將會大火,同時還抓住了用戶厭煩「追劇」的心態將播放方式改成一次性推出整季。
 
6.  為什麼要做自制劇?

\
目前 Netflix 每年花在購買版權上的錢,已經接近收入的 50%,而這部分費用隨著競爭的加劇,只會繼續攀高,如果不通過自制劇集來開源,Netflix 將很難維持目前只有 5% 的淨利潤率。
 
2012 年,亞馬遜繞開 Netflix,與市場上主要的版權分包方 Epix(獅門、米高梅、派拉蒙共同投資的公司)達成了直接合作協議,獲得了 2000 部電影的授權,這讓 Netflix 的規模優勢被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分薄,而基於自身龐大的用戶量開發自制劇新市場則是更聰明的做法。
 
7.  《紙牌屋》的威力

\
2013 年 Netflix 收穫了約 1000 萬的新增收費用戶,這是投資 1 億美元的《紙牌屋》回贈給 Netflix 最直接的甜頭。
 
2014 年推出《紙牌屋》第二季之後,Netflix 更是聲名大噪。它們隨後投入製作的自制劇《女子監獄》在第 66 屆艾美獎上拿到了 12 項提名,加上《紙牌屋》持續的能量,Netflix 在本屆艾美獎中共收穫了 31 項的提名,而去年這個數字還只有 14 項。
 
製圖:王世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82

【專欄】現實版《紙牌屋》——美國對伊空襲背後的政治博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091

本文作者為科羅拉多州立大學能源環境安全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謝靜。

 

上周五,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授權美軍對伊拉克實行有針對性的空中打擊。與11年前的戰略不同,此次美國對伊的軍事行動是帶有限制性的。奧巴馬在講話中反複強調,目標僅限於伊拉克北部地區的極端武裝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並且重申,真正能解救伊拉克的,只有建立一個統一,包容的伊拉克政府,因此解決伊拉克問題勢必將會耗費更多時間。

相對於此前的敘利亞和烏克蘭危機來說,市場對於奧巴馬的此次處理方式顯示出較為歡迎的態度,但投資者對於伊拉克局勢的前景依然充滿擔憂,這其中奧巴馬政府的外交策略是制造影響的主要因素。

首先,奧巴馬當初就以從阿富汗和伊拉克撤軍獲得大量選民的支持而當選總統。因此外界對於美國通過軍事解決伊拉克危機的前景並不看好。其次,自上任以來,奧巴馬政府外交政策的核心理念始終圍繞著“務實主義”,與其前任的小布什政府信奉的“現實主義”完全不同,奧巴馬認為外交手段比之軍事手段能夠更好的保障美國的利益。其政府第一任國務卿希拉里更是提出了依靠“巧實力”(smart power)來恢複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這也是此前敘利亞和烏克蘭危機中美軍基本無用武之地的原因。

但需要註意的是,美國民主黨一直是帶有較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與共和黨的強調用實力說話不同,民主黨熱衷於在世界各地推進民主,強調人權保護。而此次ISIS對Yazidis和庫爾德人的“滅族”運動才是極大的促進了奧巴馬政府作出空襲的決定。

一些言論宣稱,美國此次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目的仍在石油。這種說法有些偏頗。對於美國來說,控制石油價格比保障石油供應安全更有戰略意義。今年3月在烏克蘭危機中美俄博弈膠著之時,美國能源部宣布釋放戰略石油儲備500萬桶。雖然給出的理由是為了測試國家石油系統應對石油供應中斷等突發事件的能力。但眾所周知美國此舉意在俄羅斯,消息發布當天,紐交所4月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暴跌逾2%。

而且從全球原油供應來看,伊拉克並不是最為嚴重的地區。當前世界排名靠前的幾大產油國除了俄羅斯和沙特以外,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動亂造成的減產。近期影響日益嚴重的埃博拉病毒更是使得西非第一大產油國尼日利亞進入全國緊急狀態。而美國EIA宣稱目前原油日產量維持在850萬桶左右,雖然與位列世界前兩位產油大國的俄羅斯和沙特相比差距較大,但從側面可以看出美國對於原油的供應安全並不擔心。

但如果說美國此次對伊拉克的軍事打擊完全出於人道主義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長期以來,石油的價格一直被華爾街和國際石油公司巨頭們所操控,產油地動亂雖然給石油公司帶來損失,但更利於華爾街和石油巨頭們借機操控價格發”戰爭財“。此外,奧巴馬的第二任期已近尾聲,隨著大選的來臨,選民的意誌又被重新提上議程。此次伊拉克危機所涉及的恐怖主義和種族滅絕,無疑能最大程度的獲得美國兩黨選民支持。而且對於奧巴馬來說,正好也可借機緩解國內民眾對於阿富汗美軍少將遇刺身亡,以及敘利亞和烏克蘭危機造成美國影響力下降所帶來的各種指責,為民主黨在選舉中拉一下票數。

總而言之,奧巴馬政府對於伊拉克危機並不會作出更多的幹預,空襲亦不會維持較長時間,對ISIS的打擊始終是以限制性為主。因此,伊拉克局勢的走向很難預料。但可以看到的是伊拉克危機對原油市場價格走勢的影響仍遠不如烏克蘭危機那般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592

“紙牌屋”里很郁悶 美國會人才紛紛跳槽遊說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0523.html

“薪水基本沒有漲,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政治僵局越來越嚴重,還有很多人連醫療保險都沒有。山下的工作薪酬高,時間固定,而且各種福利齊全。”

該說美國國會山通往山下的大門在2014年上半年有點擁擠。

這並不是指那些拼命想擠進國會山工作的人多,而是說有大量的國會山工作人員選擇離開國會山,轉而投奔位於山下的K街,即美國著名的“遊說一條街”,成為專職的遊說人員。

根據專門分析和公布國會數據的組織Legistrom的最新調查報告,在2014年上半年,有220名國會工作人員辭職,成為專業遊說隊伍的一員。

Legistrom報告指出,這個數字正在趕超2012年的水平,當時有329名國會工作人員離開國會前往K街。

分析人士指出,大量工作人員“出走”國會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一批非常成功的國會工作人員在上山的時候充滿野心,但慢慢發現,理想和現實相差太遠,他們根本無法改變國會一事無成的事實。而且,國會山的工作一直因時間長、薪酬比華盛頓其他行業低而飽受工作人員的抱怨。

K街的一位獵頭人員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目前K街已經準備好應對11月中期選舉之後山上山下可能會發生的變化。而國會山上發生的人員變動也正是這些工作人員對中期選舉的結果進行預測的依據。

根據目前國會山上的人員流動,大部分的政治分析師認為,共和黨可能會在中期選舉之後重新奪取參議院的控制權。

“當然,很多工作人員離開也是因為國會山的工作讓他們感到‘不幸福’。”這位獵頭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薪水基本沒有漲,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政治僵局越來越嚴重,還有很多人連醫療保險都沒有。山下的工作薪酬高,時間固定,而且各種福利齊全。”

這位獵頭表示:“同國會聯系最密切的K街往往是這些前國會工作人員的首選,一是因為業務熟練,另外就是很多K街的工作都會很快給予那些高素質、有經驗的前國會工作人員一個非常不錯的位置和待遇。”

美國國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員工出走發生在2007年,也就是民主黨表現搶眼之際。當時,消息靈通的K街遊說人士就已經開始準備迎接民主黨接管華盛頓的歷史時刻,有758名國會山工作人員離開國會投奔K街。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77

“人生贏家”馬雲的紙牌屋,通往中國首富之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11/145609.html

阿里巴巴在美上市在即,馬雲一躍成為中國首富。這個中國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富豪是如何成為人生贏家的?我們嘗試給出一種參考答案。

\學好一門外語

\阿里上市宣傳片中,馬雲秀了一段英文。根據一篇知音體語氣的報道,馬雲年輕時每天跑到杭州香格里拉酒店門口給老外們當導遊,自學了一口流利的英語,考入杭州師大外語系,後來更是當時大學英語教師,還開辦了一家迄今仍在營業的“海博翻譯社”。憑借流利的外語,1995年馬雲得到一次去美國出差幫杭州政府討債的機會,由此見識了互聯網。

找土豪要錢,再把土豪踢走

雅虎在2005年用10億美金及其在華業務中國雅虎換取了阿里巴巴集團40%的股份。7年後,阿里與雅虎協議回購其所持有的一半股權。關於回購,馬雲說會“讓公司的股份結構更加健康”。

眼光精準,最高點上市

\馬雲很了解什麽時候才是IPO的正確時機。這次準備讓阿里巴巴上市時,適逢美國股市創新高的牛市,七年前他也有如此精準的眼光,當時Alibaba.com Ltd.在香港上市, 上市一周前恒生指數才創下歷史新高點。此後,到2008年底,恒指累計下跌55%,該公司市值蒸發了逾200億美元。

“巧取豪奪”支付寶

2009年6月,馬雲在未通知持股70%的兩大主要股東雅虎和軟銀情況下,將屬於中外合資企業阿里巴巴集團的核心資產“支付寶”,悄然轉入自己控制的私人企業名下。事發後引起軒然大波,2011年雅虎軟銀與阿里達成協議,支付寶的控股公司承諾在上市時予以阿里巴巴集團一次性現金回報。一個被認為阿里最珍貴的資產成為馬雲囊中物,根據彭博預估數據,支付寶的價值貢獻了馬雲個人230億美金身家的一半。

以退為進,風口浪尖“退休”

\2013年5月,馬雲宣布退休,稱“要把世界和位置讓給年輕人,然後辭去CEO專任董事局主席,從此認真生活快樂工作”。但熟悉阿里內部的實權機構戰略決策委員會仍由其負責,這和1950年代末毛澤東退居二線有異曲同工之妙,“大權還掌握在他們的手里,只是不用每日辛苦早朝了”。

不當大股東,但必當大管家

馬雲個人僅擁有阿里集團8.9%的股份,但憑借其神奇“阿里合夥人”制度,完全掌握了整個公司的控制權。阿里的招股說明書在合夥人制度上長篇累牘地說了一件事兒:阿里的權力漩渦,將長期在馬雲的掌心轉動。該制度設定為由一批被稱作“合夥人”的人提名董事會中的大多數董事人選,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權。合夥人主要由公司高管組成,定期由現任合夥人選舉。


希臘上演紙牌屋 為反緊縮 “左右翼”奇葩合作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29

Kevin-Spacey-in-House-of-Cards

希臘極左翼黨Syriza和右翼保守黨Independent Greeks只在一件事上意見一致:希臘的緊縮必須結束。現在,他們就終結緊縮展開合作。

希臘極左翼黨Syriza的領導人Alexis Tsipras周一當選希臘總理。在大選勝利後,Tsipras表示,希臘受制於國際債權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Tsipras計劃就希臘的援助計劃展開談判,並放棄此前與援助計劃綁定的緊縮政策。

自2010年5月起,希臘政府獲得三駕馬車(歐盟、IMF和歐洲央行)2400億歐元的援助,作為交換條件,希臘實施了緊縮政策。

不過,雖然Syriza在大選中獲勝,但是其沒能贏得議會的多數席位。為此,Tsipras轉向右翼保守黨的領導人Panos Kammenos。

他們這看似令人意外的合作證明了一個事實:Tsipras和Kammenos都希望減計希臘的債務。希臘各政治陣營都受夠了緊縮政策所導致的衰退。

Syriza議員Yanis Varoufakis表示,在其它從外交到社會政策等議題上,兩個黨派存在天壤之別。兩黨在移民、稅收和宗教等問題上意見相左。智庫Teneo Intelligengce董事總經理Wolfango Piccoli向彭博新聞社表示:

很難說這種異常的聯盟能持續多久。Kammenos是一個經驗豐富且樂觀的政治家。只要機會合適。他可能隨時離開聯盟。

Syriza贏得了300席國會中的149個席位。Kammenos的黨派Independent Greeks擁有13個席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